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生物反应构建人工血管是血管组织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文章就组织工程化培养生物反应关键问题、血管生物反应设计、生物反应在工程化血管构建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就今后的焦点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论述。

  • 标签: 生物反应器 组织工程 血管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作为连续重整反应的内部构件,中间碟形封头和标准封头存在很大差别,例如材质、型号等。制造工艺、材质质量都会对后期连续重整反应使用有直接影响。本文结合连续重整反应建造特点,对其中间碟形封头制造生产特点进行分析阐述。

  • 标签: 连续重整 反应器 中间碟形封头
  • 简介:摘要生物反应在模拟细胞微环境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细胞体在外培养的关键技术环节。本文介绍生物反应的种类和各自特点,以及在体外模拟细胞微环境中的应用情况。

  • 标签: 生物反应器 体外模拟 细胞微环境
  • 简介:背景:前期实验自行研发了一种可进行成骨及成软骨双向诱导分化的双腔搅拌生物反应。目的:探索双腔搅拌生物反应的力学刺激能否提高组织工程骨软骨修复山羊膝关节缺损的效果。方法:取青山羊12只,制作双侧后肢股骨内髁骨软骨缺损,随机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缺损处均植入在双腔搅拌生物反应中进行成软骨、成骨诱导2周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复合体,不同的是实验组将双腔搅拌生物反应置于磁力搅拌仪上给予力学刺激,对照组未给予力学刺激;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置。植入后12,24周进行大体观察,Masson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新生软骨与骨组织生成,实验组修复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无新生软骨生成。表明通过双腔搅拌生物反应体外培养阶段的力学刺激,可以改善以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物对膝关节缺损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Β-磷酸三钙 生物反应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篮生物反应在BSL-3实验室进行高致病性病毒培养的风险点加以评估,通过对病毒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环境中病毒浓度的监测判断其在BSL-3实验室病毒培养的安全性。方法用灭菌的拭子在病毒的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对篮生物反应的罐体及连接处进行涂抹采样,同时在安全柜中,用AirPort MD8空气采样对病毒的接种和收获操作过成进行空气采样,并且对在3个阶段操作后,实验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涂抹采样,3种方式进行监测。结果在病毒接种、培养、收获3个阶段,篮生物反应的罐体及连接处采样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在病毒接种和收获操作过程中的空气采样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实验人员个人防护装备采样的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BSL-3实验室采用篮生物反应进行病毒培养的方法是安全可靠的,通过检测结果显示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未有病毒的泄露,进而确保了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内环境的生物安全。

  • 标签: BSL-3实验室 篮式生物反应器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利用灌注生物反应构建大段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行性。方法把在体外培养扩增的第三代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大段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复合。将细胞/支架复合体放入灌注生物反应中,进行连续灌注培养。28d后,检测细胞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同时对培养后的细胞/支架复合体进行组织学检测及形态学计量,用以评价体外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以静态培养作为对照组。结果培养28d后,灌注培养组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静态培养组。灌注培养组细胞的ALP活性显著高于静态培养组。静态培养组细胞仅在多孔β-TCP支架周缘增殖,形成的新骨量较少。灌注培养组细胞在整个β—TCP支架内增殖,形成的新骨量较多。结论利用灌注生物反应的灌注培养,可以使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大段β-TCP载体内增殖并形成新骨,使体外大段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成为可能。

  • 标签: 生物反应器 组织工程 骨髓细胞 β-磷酸三钙支架
  • 简介:文章就生物反应的特点、生物反应在肝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肝组织重建、生物人工肝脏、药物筛选、生物反应在肝组织工程其他相关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论述目前生物反应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供氧问题、细胞密度和分布及微型化,指出生物反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媒介促进肝组织工程及生物人工肝的研究发展:同时肝细胞反应可有效提高培养肝细胞的生物功能,其也将为肝再生医学的理论研究、肝脏的药物代谢及功能评价等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肝细胞生物反应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 标签: 肝组织工程 生物反应器 肝细胞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Sartorius生物反应清洁存放有效期的验证对降低产品交叉污染的概率和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方法 按照在线清洗程序对Sartorius生物反应进行清洗,吹干后按相应的要求将反应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存放7天后,确认各项检测指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连续进行清洁有效期验证三次。结果 三次验证,Sartorius生物反应按照在线清洗(CIP)程序进行在线清洗后贮存期7天内设备各项检测均达到可接受标准。结论 Sartorius生物反应设备根据在线清洗(CIP)程序实施清洁验证,放置7天内,可有效防止对下一次生产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的污染,对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Sartorius生物反应器 清洁验证 产品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药物诞生,在制药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其中制药废水具有成分复杂、难分解、毒性大等特点,是当下处理污水问题中的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使用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往往达不到很理想的结果。膜生物反应是当下科技的产物,是利用微生物与膜结合起来的新技术,近年来在污水处理中有一定的成果。该技术对于制药废水的处理也具有非常好的优势。本文先对制药废水进行分析,再而对膜生物反应进行分析,最后就膜生物反应对制药废水应用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制药废水 膜生物反应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J连接方式的改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改良前和改良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发生脱落情况进行观察。结论通过对J连接方式的改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 标签: 改良 单J管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2014年本站采血浆过程中,所发生的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科学分析,试图探索引发不同不良反应的可能的相关因素,为减少和有效应对这些不良反应奠定理论基础。结果发现不良反应绝大多数为低血容量、低血钙或两者的合并症。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是否为新供浆者、年龄相关,新供浆员40岁以上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40岁及以下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解决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中膀胱尿道吻合的关键技术难题,达到改进吻合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腹腔镜及机器人技术的推广应用,我们研制了用于膀胱尿道吻合的尿膀胱尿道吻合。方法采用Pro/E工程绘图软件进行尿膀胱尿道吻合的三维图形绘制,并用兔子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新型吻合的可行性和使用效果。结果研制并绘制了尿膀胱尿道吻合的产品原理图,成功建立了动物模型,经验证该吻合可达到牢靠的吻合效果并缩短手术时间。结论本研究提示尿膀胱尿道吻合的应用可行性,为该专利产品的制作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泌尿外科 吻合器 动物实验 腹腔镜 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便携急救胸腔置配套装置在胸部多发伤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方法根据病因、原发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n=50);对照组(B组n=50)。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胸腔置引流装置实施胸腔闭引流术,比较两组间准备时间、穿刺时间、引流时速及使用疗效。结果准备时间、操作时间、置时间、引流时速四项比较,两组指标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应用疗效一次性成功率、合并症发生率、创伤治愈率三项,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指标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实验组的穿刺置引流整体时速均快于对照组,应用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便携胸腔置配套装置在临床应用中收效显著,起到了快速开展现场综合性救护的作用。

  • 标签: 便携式胸腔置管器配套装置 胸部创伤 胸腔闭式引流 应用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伴合并者股骨顺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7例股骨顺转子间骨折应用三维骨外固定闭合穿针进行治疗。结果:37例中达到解剖对位25例,接近对位11例,随访6个月至25年,平均随访1.5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为7周。针眼感染1例,无深部感染,无髋内翻及死亡。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治疗效果满意,能早期下地活动,是治疗股骨顺转子间骨折的一种较较为理想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闭合穿针 骨外固定器 股骨顺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发生献血反应的80名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结果采血小板献血者2543例中,出现献血反应80例,发生献血反应率为3.15%。其中轻度反应58例(72.5%),中度反应19例(23.8%),重度反应3例(3.8%)。枸橼酸盐中毒、心理因素、空腹和饥饿等因素是发生采献血反应的重要原因,分别占40.0%、25.0%、11.25%。结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全程服务质量,有利于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献血者 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尿瘘和输尿管梗阻是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分别为2%~10%和1%~9.7%,直接威胁到肾移植的存活。我院1997年2月-2002年5月在158例同种肾移植手术中,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时置入J,预防尿瘘和输尿管梗阻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肾移植术后 护理报告 单J管 输尿管膀胱吻合 输尿管梗阻 留置
  • 简介:目的探讨备用状态移动吸引末端引流瓶吸引孔、吸引细菌污染的情况,同时检测污染的细菌种类。方法用常规细菌培养法对全院各病区吸引引流瓶吸引孔及吸引采集样本作细菌学培养,并鉴定细菌类型。结果检测的48份标本中,细菌污染率60.4%,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结论吸引引流瓶吸引孔、吸引细菌污染可能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很有必要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去除潜在污染源。

  • 标签: 设备污染/预防和控制 细菌/分离和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