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9月23日,株洲市天元区政府组织公务开展自愿无偿献血活动,150名公务参与了献血,他们以实际行动为社会作了表率,树立了榜样。天元区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无偿献血工作,不仅积极组织辖区内公务踊跃参加无偿献血活动,还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落实采血车停放、无偿献血宣传公益广告设立等事项。

  • 标签: 无偿献血活动 公务员 区政府 株洲市 天元 无偿献血工作
  • 简介:2014年8月14日,武警株洲支队炎陵县中队官兵积极无偿献血。当天共有23名官兵献血7100毫升。2014年8月6日,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举办“拯救生命捐献热血”无偿献血活动.共有83名医务工作者献血23200毫升。

  • 标签: 无偿献血活动 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 医务工作者 官兵 毫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导致无偿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加以探究性分析。方法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献血服务部共接受无偿献血者16121人次,其中68例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对其导致因素进行统计并加以分析。结果由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导致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分别为58.82%、20.59%及20.59%,其中心理因素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因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导致无偿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因素有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生理因素等三方面的因素,其中心理因素为首要因素,其次是睡眠情况、疲劳度等生理因素。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献血献血过程中出现的反应以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社区献血站1000例无偿献血者,对其献血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以及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00名献血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则采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献血者的反应。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后,献血献血反应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献血反应发生率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献血献血反应发生率,优化献血环境,适合在献血站推广。

  • 标签: 献血反应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无偿献血服务在无偿献血事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献血者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不断改进,创新出一套更加人性化、更加适合当今献血者的服务模式,以确保临床供血的需要。

  • 标签: 献血服务 人性化 不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献血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针对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于哈尔滨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将这些人分为A、B两组。这其中A组主要是由街头固定献血点选取的无偿献血者,总共7651人次;B组主要是来自各个高等院校以及企业单位的无偿献血者,总共7351人次。依照血液采集规则与技术要求,使用密封式采血袋采集献血者的血液。并研究分析这些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本次调查研究中,A组、B组无偿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大概在75人次(0.98%)与31人次(0.42%),这其中心理影响因素占不良反应出现总人数50.94%,环境因素影响占据12.26%。结论环境及心理因素是导致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在日常实际采血工作中应引起重视,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不良反应 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津市街头无偿献血献血前征询中出现不合格淘汰的情况,找出造成征询淘汰的主要原因,了解有献血意愿的人群中健康分布情况。方法根据体采科每日工作明细,统计2013年全年由于献血健康征询不合格而淘汰的人次及其原因,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共填写健康征询表133731人次,其中由于征询淘汰11908人次,占总人次的8.90%,分析原因分布发现,既往病史是征询淘汰的主要原因,占85.26%,而既往病史中有以传染病淘汰比例最大(67.11%)。结论健康征询是无偿献血中一个重要环节,做好健康征询可以有效保证献血健康,对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无偿献血 健康征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高校学生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682例无偿献血发生不良反应的22例献血者的资料,分析总结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结果682例无偿献血高校学生中出现不良反应的2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面色苍白与头晕为主要症状;精神因素为主要诱发因素,其次为睡眠不足、空腹、采血环境等因素。结论献血前,工作人员应做好无偿献血高校学生的预防护理工作,加大献血知识宣传,可明显减少多种不良反应出现。

  • 标签: 无偿献血高校学生 献血不良反应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人们对献血不良反应的恐惧心理,很大成度上影响着无偿献血者参加献血的积极性,只有更加了解献血对人身体有什么益处,为什么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以及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才能打消人们对献血的恐惧,进而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 标签: 献血良性反应 献血不良反应
  • 简介:血站的采血场所是向临床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血液的首要环节.采血环境的卫生条件和空气消毒效果直接影响采集血液的质量及输血安全,临床输血中细菌污染是很危险的因素[1],最大程度降低血液的细菌污染,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是采供血机构的重要任务.为此,笔者对黄石市中心血站在城区设置的多处固定献血房车进行空气菌落监测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固定献血房车 空气消毒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互助献血是缓解临床供血压力,保障临床用血需求的有效形式。方法乌鲁木齐地区完善互助献血相关制度,规范互助献血流程,获得政府支持,临床机构配合等举措开展互助献血。结果互助献血的开展,增加了无偿献血的数量,有效缓解了医疗急救用血压力。结论互助献血是一把双刃剑,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保留、回访等血液相关的工作,保证充足的血源,保障医疗用血的安全。

  • 标签: 乌鲁木齐 互助献血
  • 简介:摘要无偿献血是确保血液资源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而农村农民是一直庞大的队伍,但是受教育程度和资源建设等种种制约,农村献血工作一直受到很大的制约。本文从鄂州市农信无偿献血的现状出发,探讨农村献血制约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措施,为农村献血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 标签: 无偿献血 农村 趋势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7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从不会开车到驾驶私家车一年后驾驶的心理健康变化。方法采用SCL-90量表1,对60名刚取得驾照,并驾驶私家车一年,行程在八千到一万公里的驾驶进行调查对照分析。结果通过对照分析,这些驾驶SCL-90量表的各项因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2,其中焦虑、恐怖、强迫,敌对变化明显,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驾驶私家车会影响驾驶的心理健康

  • 标签: 驾驶员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整体护理程序用于初次无偿献血献血者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初次献血者20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作整体护理组(100例)及常规护理组(100例),对比两组中献血者的满意度及献血反应。结果整体护理组的献血满意率为99.00%(99/100),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00%(1/100);常规护理组各为88.00%(88/100)、8.00%(8/100)。前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后者,P<0.05;献血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护理人员为初次无偿献血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献血满意度,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初次无偿献血 整体护理程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于献血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研究组(行心理护理)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每组50例,比较两组献血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分别为4.00%(2/50)、96.00%(48/50),对照组分别为18.00%(9/50)、80.00%(40/50)。研究组献血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献血护理工作者为献血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满意度。

  • 标签: 献血护理 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经HBV初筛后无偿献血者的HBV的检测结果及应对措施。方法统计2008-2012年本站经快速HBVALT初筛合格的血液标本共215810份,其中经HBV血清学检测不合格的标本401份结果本市2008-2012年献血后HBV检测结果随着检测总数(份)增加而增加达到401份,约占总数的0.19%。其中HBsAg2种试剂均反应性197份,约占HBV血清学检测不合格49.1%,HBsAg1种试剂均反应性204份,约占HBV血清学检测不合格50.9%.结论在我国是个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流行区的情况下,采用高灵敏和特异性的试剂进行献血前筛查,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从而降低献血者的献血后HBV检出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重点基于政府引导视角下分析鄂州市无偿献血工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力求顺应当前增长需求大为增加的临床用血,同时,就鄂州市来说,其无偿献血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各级政府应该做好组织机构的完善工作,管理好组织,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构建有效的宣传机制,增强鄂州市居民的无偿献血意识。

  • 标签: 鄂州市 无偿献血 献血人群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