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附 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励教在尿液常规中的教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6月尿常规教学生92名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名。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激励教,3个月教后评价患者教质量,比较两组教评分、教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教3个月后理论考试与操作能力、实践评分及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激励式带教 尿液常规 带教效果 带教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教中小组层级教方法的使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本科室进行,选取50例急诊患者为对象,此外再选择护理人员6名,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进行常规教和小组层级教,教完成之后,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临床操作能力、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和护理技术。结果 小组层级教组的护理人员得分高于常规教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护理带教 小组式层级带教方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组层级教方法在急诊护理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间接收的38例实习护士,经随机数字表法对实习护士做平均分组后,实验组实习护士接受小组层级教干预,对照组实习护士接受常规教干预,比较不同教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实习护士的考核成绩情况,实验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护理技术成绩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教期间,采用小组层级教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实习护士的考核成绩,与常规教模式相比具有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小组式层级带教 急诊科 护理带教 考核成绩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足外科临床护理教中应用路径临床教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手足外科临床护理实习生30人,教时间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采用随机法分组,每组15人,15人接受传统带教纳入对照组,15人接受路径临床教纳入观察组,比较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同时比较护理实习生对教满意情况。结果:考核成绩比较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满意率100.00%相比于对照组73.33%满意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路径临床教应用在手足外科临床护理教中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护理实习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水平,获得较高的教满意率。

  • 标签: 手足外科 路径式临床带教 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 带教满意率
  • 简介:摘要先天性视盘小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视盘发育异常。一般无明显症状,待并发黄斑病变而出现明显视力下降时才被发现。常规检查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逐渐兴起的频域深度增强相干光断层扫描OCT(EDI-SD OCT)及扫频源OCT(SSCOT),在扫描深度、广度及成像清晰度上均有显著改进,便于观察视盘小以及合并黄斑病变的细节,以及监测术后效果。先天性视盘小引起的黄斑病变,目前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激光光凝、气体填充、巩膜扣术、玻璃体切除术、激光光凝,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自体内界膜剥离、以及翻转填塞等。本文就先天性视盘小及其并发症黄斑病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法以及预后因素加以综述。

  • 标签: 小凹,视盘,先天性 机制,黄斑病变 治疗,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在妇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林查滚路径教的效果。 方法 样本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妇科学习的30名规范化学员,随机分配为各15名的传统观护理教和临床路径教的观察组。最终统计对比两组学员的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护理实践成绩。结果 实施临床路径教的观察组学员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临床护理实践水平都更好,成绩也更高,比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临床路径式带教 妇科 护理教学 临床实践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采用改良中截石位在手术室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体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名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0名。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截石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截石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的失血量、手术时长、围手术期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采用改良截石位护理的观察组在手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长短(P

  • 标签: 巨大子宫肌瘤 改良式 中凹截石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在不断向前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为人们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生活环境,尤其体现在医疗管理之中。在对妇科临床护理教等相关工作进行部署的过程中,积极对问题的教学模式进行应用,既可以突破传统带教管理中的限制,也可以通过多模式的应用,使整体的教学满意度达到一定标准之中,这对于妇科知识的科学讲解与展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应用妇科问题教学并将其展现于妇科临床护理教工作之中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妇科问题式教学 妇科临床护理带教 应用方向 应用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是探讨医学应用渐进科幻教学的有效性。该方法将规范科66名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33名)和对照组(33名),采用传统的临床帮派方法,以渐进科幻方法将该组应用于临床学院,观察两组受训学生的临床效果;(b)观察组在理论检验、临床程序检验和对照组(P) 0医疗接口等领域的结果规范结束后。5优于:该组学生总体满意度为93.94%,明显高于比较组(p)75.75%的总体满意度。结论认为,在医学生呼吸机领域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引入渐进情境实践,可以大大提高理论和临床实践评价,提高临床教学的整体满意度。

  • 标签: 递进式情景教学 呼吸内科 临床带教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轮转护士培训中采用专业小组教模式的效果。方法:由本院ICU轮转护士20名作为研究组,进行专业小组教,另外20名ICU轮转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统一教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培训结果,评价不同培训模式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士的理论和实操考核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专业小组式带教 ICU轮转护士培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过程中选用参与教学理念教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01~2020.12神经病科接收50例规培生研究,按非同周期法分为对照组(n=25,2019.01~2019.12,选用常规教方法)、观察组(n=25,2020.01~2020.12,选用参与教学法教),统计两组考核成绩、教学效果。结果:(1)考核成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统计值P

  • 标签: 神经病学 临床教学 参与式教学理念 带教方案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应用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手术时年龄为(9.9±3.1)岁(范围6~16岁)。均为颈椎半椎骨畸形,C3 7例、C4 3例、C5 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椎体融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先行前路切除椎间盘、侧松解,再行后路松解、侧撑开矫形、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最后再行前路固定融合术。记录围手术期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影像学上结构弯Cobb角、代偿弯Cobb角、下颌倾斜角、肩平衡角以及斜方肌夹角差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8例患者行单节段侧撑开,3例患者行双节段侧撑开。手术时间为(466±141)min(范围150~659 min),术中出血量为(387±191)ml(范围100~660 ml),随访时间为(12.2±9.5)个月(范围3~24个月)。结构弯术前Cobb角为28.9°±13.1°,术后3个月改善至7.4°(3.0°,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4,P=0.003),术后3个月矫正率为58.1%±26.1%(范围18.8%~97.6%);术后1年为13.2°±12.3°,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0,P=0.107)。代偿弯术前Cobb角为18.3°±6.1°,术后3个月为9.4°±7.3°,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1,P<0.001),术后3个月矫正率为51.3%±28.3%(范围2.4%~94.7%);术后1年为8.9°±7.7°,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3,P=0.003),术后1年矫正率为61.4%±26.9%(范围15.4%~100%)。3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均发生在侧。2例表现为C5神经根麻木导致三角肌力量减弱,1例表现为食指和中指麻木,给予营养神经及功能锻炼,于出院前症状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正常。结论应用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满意。

  • 标签: 颈椎 脊柱侧凸 先天畸形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多模影像学对先天性视盘小(ODPs)的特征进行全方位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病中心确诊为先天性ODPs的患者38例38眼,对其眼底照相、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红外成像、眼底自发荧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影像学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眼底照相检查结果显示,38例先天性ODPs患者中32眼ODPs位于视盘颞侧或颞下方,4眼位于颞上方,2眼位于视盘中心,为圆形或类圆形灰白色凹陷;29例视盘小黄斑病变(ODP-M)患者乳斑间可见边界清或不清的暗红色隆起。SD-OCT检查显示,所有先天性ODPs患者病变区域筛板结构不完整,为无组织反射的暗区,裂隙通向视神经深部;所有ODP-M患者的外核层均存在液体,其中27眼内核层存在液体,13眼神经节细胞层存在液体,4眼内界膜下存在液体;所有ODP-M患者中21眼存在外层视网膜劈裂,27眼存在神经上皮脱离;在伴有神经上皮脱离的患者中,18眼神经上皮下可见点状高反射信号且椭圆体反射信号减弱或缺失。红外成像显示,先天性ODPs患者视盘颞侧均存在圆形或类圆形低反射区域,ODP-M患者病变部位呈现低反射区域。眼底自发荧光检查显示,27例ODP-M患眼后极部存在与病变范围一致的低荧光区域,其中18眼低荧光区域中心存在颗粒状或片状高荧光区。FFA示,所有先天性ODPs患者ODPs凹陷部位的动脉期造影均呈现局限性低荧光状态,静脉期可见荧光素染料沿视盘颞侧外渗,造影晚期在视盘颞侧边缘形成边界不清的强荧光弧;27例伴有神经上皮脱离的ODP-M患者造影晚期在黄斑病变区域呈高荧光,未见视盘颞侧渗漏的荧光素钠向黄斑区移动。ICGA显示,所有先天性ODPs患者ODPs凹陷部位呈现局限性低荧光区;伴有神经上皮脱离的27例ODP-M患眼病变区呈高荧光状态。结论多模影像学可实现先天性ODPs的早期诊断及病因分析,同时有助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案的确定。

  • 标签: 视盘小凹/先天性 视盘小凹黄斑病变 多模影像学分析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对9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根治联合末端回肠保护性造口手术中采用皮瓣支撑和支撑棒支撑两种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情况。皮瓣支撑组与支撑棒支撑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造口旁疝及BMI≤24 kg/m2患者造口渗漏次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开腹切口感染率、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及BMI>24 kg/m2患者造口渗漏次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利用自体蒂皮瓣支撑末端回肠襻肠造口安全简单、并发症少,可以避免支撑棒的2次取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CBFA)与椭圆体缺损直径(DEZA)的变化,分析两者与视力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IMH并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23只眼(IMH患眼组)及其健康对侧眼23只(对侧眼组),以及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健康者30名30只眼(正常对照组)纳入研究。手术前及手术后1、3、6个月,所有受检眼均采用国际标准Snellen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统计分析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3组受检眼的CBFA、DEZA。CBFA:以中心为中心、半径1 mm圆形区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DEZA:水平方向上椭圆体缺失区直径。对比分析3组受检眼手术前后CBFA及logMAR BCVA的差异以及IMH患眼组组内手术前后CBFA、DEZA、logMAR BCVA的变化。3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观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手术后视力与基线各因素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IMH患眼组logMAR BCVA分别为1.26±0.7、0.48±0.22,CBFA分别为(1.49±0.30)、(1.92±0.17)mm2,DEZA分别为(1 080.22±576.98)、(433.78±423.04)μm。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6个月IMH患眼组BCVA明显提高,CBFA明显增大,DEZA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3、7.77、6.58,P<0.01)。IMH患眼组手术前CBFA小于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F=14.13,P<0.01);IMH患眼组手术后CBFA与对侧眼组无明显差异(t=4.32,P=0.37 ),但仍小于正常对照组(t=4.07,P<0.01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的logMAR BCVA与DEZA呈正相关(r=0.69、0.75,P<0.01);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的CBFA与DEZA呈负相关(r=-0.49、-0.89,P<0.0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logMAR BCVA与手术前DEZA呈正相关(t=2.32,P=0.02)。结论IMH患眼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BCVA明显提高,CBFA明显增大,DEZA明显缩小。手术前后logMAR BCVA与DEZA呈正相关,DEZA与CBFA呈负相关。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局部血流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椭圆体带
  • 简介:【摘要】医学教育与我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由于医学的职业特殊性,在高等教育与临床教育中,除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思想政治教育也极为重要。临床护理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续,需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进行结合,是护生后期正式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过程,教老师不仅要向临床护生传授临床护理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还需注重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思政协同教育对整体教育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对思政协同教育临床护生的教模式进行了如下分析。

  • 标签: 思政协同 临床护生 带教模式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或不合并异常中心内层(EIFL)患眼手术前后视网膜内层结构变化和视功能改善情况,初步探讨影响IMEM患眼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90例90只眼纳入研究。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采用Snellen视力表进行,记录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90只眼中,黄斑前膜(MEM)分级为2~ 4级者分别为68 (75.6%,68/90)、18 (20.0%,18/90)、4 (4.4%,4/90)只眼。据此将2级设为A组,3、4级合并设为B组。两组患者年龄(t=0.015)、性别构成比(χ2=0.060 )、平均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F=2.27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04、0.809、0.141 );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13,P=0.000 )。所有患眼均行25G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同时剥除MEM及内界膜。观察手术后1、3、6、12个月BCVA、CMT变化以及MEM分级改善情况。手术前后BCVA、EIFL厚度、CMT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方差分析;手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眼解剖结构的改变情况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手术后1、3、6、12个月,A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50±0.13、0.38±0.12、0.27±0.12、0.19±0.10,平均CMT分别为(364.82±81.29)、(281.65±72.45)、(228.55±55.34)、(182.84±56.13)μm;B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66±0.14、0.60±0.13、0.54±0.14、0.52±0.14,平均CMT分别为分别为(455.88±69.60)、(440.18±68.65)、(383.76±65.38)、(371.39±66.60)μm。两组患眼手术后不同时间平均logMAR BCVA、C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VA:F=37.913、11.479、24.250、39.013,P=0.000、0.002、0.000、0.000;CMT:F=10.987、39.610、55.789、79.987,P=0.002、0.000、0.000、0.000)。手术后12个月,A组68只眼中,MEM改善至1级57只眼;B组3级18只眼中,MEM改善至1、2级分别为1、3只眼,4级4只眼均无改善。两组患眼MEM分级改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不合并EIFL的IMEM患眼具有较好的视力预后和解剖改变的可逆性;EIFL是影响手术后视功能和解剖结构恢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黄斑 玻璃体切除术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异常中心凹内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耳鼻喉科护生教中开展临床路径进行教学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筛选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耳鼻喉科护理实习生30名,通过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将所纳入的护理实习生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护生人数分别为15名,对照组护理实习生采取临床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开展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将最终两组教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最终同对照组各指标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良好提升,护生对耳鼻喉科护理的理论知识掌握度、临床护理操作能力、护理综合能力以及对教学质量满意度各项指标评分结果均占据显著优势,组间各项指标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耳鼻喉科护生教中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耳鼻喉科护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度、临床护理操作能力、护理综合能力以及对教学质量满意度,最终护生获得的实习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临床路径式教学 耳鼻喉科 护生带教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