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医学检验教学中,主体引导互动教学法的实施对于改进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检验医学教学的现状出发,对主体引导互动教学法在检验医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和意义进行了简单探讨,以期能够对检验医学教学方法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借鉴。

  • 标签: 主体性引导互动教学 检验医学 运用
  • 作者: 程翔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18-04-14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18年第4期
  • 机构:摘要:社会稳定是指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发展处于和谐有序的状态,是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动态的平衡状态。社会稳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稳定的内容、性质和表现形式也必然呈现出各自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农村坝坝宴群体性就餐食物中毒应急检测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日我中心处置的32例农村坝坝宴群体性就餐食物中毒疫情,结合实验室检测的整个过程及质量控制,探讨如何在农村坝坝宴群体性食物中毒疫情中最短时间内找出病原菌,对疫情处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农村坝坝宴 群体性就餐 食物中毒 应急检测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急诊科2016年1月到2017年11月收治的64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平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性急诊急救护理和整体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抢救成功率达84.38%,护理满意度评为(81.602.48)分,均低于实验组100.00%、(95.652.8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急救时间为(37.304.60)min,长于实验组(19.302.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可极有效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与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对急救时间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因而该急诊护理模式值得推行应用。

  • 标签: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科 危重症患者?
  • 简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优化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准入服务的通知》,明确提出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不再提交验资证明.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时限由45日压缩至30日.未来将逐步实现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数由投资主体自主决定.《通知》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实施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网上办理.全面清理各类审批材料和证明事项.在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执业的临床医师,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可申请同一类别至多3个专业作为执业范围进行注册.

  • 标签: 营利性医疗机构 投资主体 床位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卫生服务工作 执业登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使用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护理方法来看护急诊科危重患者的其临床抢救的应用研究。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本次分析探究的主要对象,并且把所有的患者随机的分配到两组,常规抢救组中的53例患者仅使用常规化传统的方法来进行看护,而实验抢救组中的53例患者则在常规化传统的护理方法基础之上联合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看护。两种护理方法实施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以及抢救之后患者的生活品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实验抢救组患者的抢救有效概率(92.45%)显著高于常规抢救组患者的抢救有效概率(71.70%),在两组患者的临床抢救信息方面,实验抢救组患者在实施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护理方法之后其生活品质以及心理状态明显得到了提高,且患者对抢救结果也比较满意。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使用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护理方法来抢救患有急诊科危重患者,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个人的生活品质,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急诊科危重患者 整体性护理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在廉政建设中,认真贯彻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医院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前沿窗口,肩负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任,医院的党风廉政建设对于我国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因此,医院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主体责任制,从而推动我国廉政建设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医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医院 党风廉政 主体责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2日—2017年5月22日期间我院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100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干扰素栓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4.00%)、治疗后12个月复发率(2.00%)低于对照组(P<0.05),转阴率(94.00%)、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P<0.05),转阴时间(5.53±1.87)、治疗时间(7.46±1.32)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5)。结论对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实施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干扰素栓 阿奇霉素 衣原体 支原体 宫颈炎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级2016级护理学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一个班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另外一个班级为观察组,引进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包含(理论考核成绩、病例分析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大于90%。结论在护理教育过程中引进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护理教育的发展。

  • 标签: 双主体互动式 护理教育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和衣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28例支原体和衣原体性宫颈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栓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PCR检测结果转阴率,对治愈患者随访4个月,观察两组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PCR检测结果转阴率、阴道清洁度、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和衣原体性宫颈炎患者采用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 标签: 干扰素栓 阿奇霉素 支原体和衣原体性宫颈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和衣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28例支原体和衣原体性宫颈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栓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PCR检测结果转阴率,对治愈患者随访4个月,观察两组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PCR检测结果转阴率、阴道清洁度、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和衣原体性宫颈炎患者采用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 标签: 干扰素栓 阿奇霉素 支原体和衣原体性宫颈炎 临床效果
  • 简介:中医内科学见习课程是中医院校医学生最早接触临床实践的课程。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积极探索并实施了多种教学新模式。通过微小组式病例讨论方式,实现学生—教师的实时双向反馈;以问题为导向的病例教学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知名中医专家带教,充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扩充了基本知识和理论;学生标准化病人教学法,融合文献检索、病例编写、组织排演、交流协作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以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的见习课程考核方式,显著降低了考前突击提高成绩的现象。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医内科学见习课程新模式,明显提高了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

  • 标签: 以学生为主体 中医内科学 见习课程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探讨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在临床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2017年7月至2017年11月对在我院实习的齐齐哈尔医学院护理本科实习生采取普通护理教学查房;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对在我院实习的齐齐哈尔医学院护理本科实习生采取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根据护理教学查房的效果进行分析,学生对护理教学方法总体喜爱程度、满意度、教学质量检测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能提高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

  • 标签: 教学查房 以护生为主体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属为主体的主题培训活动对脑卒中患者预防压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病人70例依照人院先后顺序依次交替归属为对照组和主题培训组,每组各35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以家属为主体的主题培训活动。回顾性比较2组间病人压疮的发生状况。结果干预后,2组SADQ-H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主题培训组较对照组抑郁状态评分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主题培训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57%/22.85%),主题培训组满意率优于对照组(74.29%/37.14%),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家属为主体的主题培训活动可减轻脑卒中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脑卒中 压疮 主题培训
  • 简介:摘要探讨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在临床护生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实习的齐齐哈尔医学院护理本科生采取以护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根据查房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能加强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素质,规范临床护理教学查房的程序和步骤,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相长等优势。

  • 标签: 以护生为主体 教学查房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肿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收集自 2017年我科临床 实习护生60名, 根据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将其分为A组和 B组 ,各30名护生。 A组护生应用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实施肿瘤护理教学, B组护生则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施教。结果: A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和临床实践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 B组护生,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 P值均 <0.05。 A组护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显著高于 B组护生, 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P值均 <0.05。 A组护生对教学 方法的认可度,明显高于B组护生,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 P值均 <0.05。 结论:将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肿瘤护理临床教学中,能够显著提高肿瘤护理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促使护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并提升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

  • 标签: 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肿瘤护理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术中不同方式止血(缝合、双极电凝)影响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机体性激素、卵巢功能的具体情况。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卵巢良性肿瘤的60例患者(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随后采取等量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缝合组与双极电凝组,每组各30例。其中缝合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缝合的方法,而双极电凝组患者则在手术的过程中采取双极电凝的方法。结果双极电凝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缝合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缝合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以及窦状卵泡数目等情况显著优于双极电凝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止血方法更具优势,在手术中医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止血方法。

  • 标签: 止血 缝合 双极电凝 性激素 卵巢功能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接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后新生树鼩体内细胞因子TLR-4和IL-6的变化,初步探讨HBV感染过程中宿主体内的免疫反应。方法将31只树鼩幼崽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6)。实验组接种人HBV,接种后第8周至第24周定期检测树鼩外周血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HBV-DNA,根据检测结果将实验组分为慢性感染组7只(血清HBsAg或HBV-DNA持续阳性时间达到24周)和疑似慢性感染组5只(血清HBsAg或HBV-DNA不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阳性),其余13只HbsAg和HBV-DNA均阴性,不纳入研究;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树鼩外周血TLR-4、IL-6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树鼩肝组织中TLR-4、IL-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期间内,慢性感染组和疑似慢性感染组外周血TLR-4与IL-6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组织中IL-6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感染组TLR-4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LR-4、IL-6在树鼩HBV感染模型中表达升高,可能在HBV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TLR-4 IL-6 树鼩 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