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张家界地貌是一种特殊的砂岩地貌,吸引了众多学者前来调查研究,但是对其整个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划分研究较为薄弱,对各类地貌景观成因机制和演化关系缺乏统一认识.该文综合地层学、构造学、古生物学以及区域性地质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张家界地貌的成因机制、演化历史、形成条件和景观类型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将张家界地貌整个生命周期分为三大阶段:岩石形成阶段(中志留纪—晚泥盆纪),挤压剥蚀阶段(侏罗纪—新近纪),地貌形成阶段(第四纪).其中母岩形成阶段又分为坚硬的基地岩石形成阶段、张家界地貌母岩形成阶段两部分;挤压剥蚀阶段分为挤压褶皱和剥蚀解体阶段两部分;地貌演化阶段分为嶂谷、峡谷—平台、方山—石墙、石峰、石柱—残林、孤峰形成阶段四个部分.同时对地貌的演化进行预测分析,并对地貌景观的解说和保护性开发提出意见和建议.图7,表2,参17.

  • 标签: 张家界地貌 砂岩峰林 演化阶段 成因机制
  • 简介:高校生态文化教育是基于全球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以及大学生自身缺乏生态文化意识而提出来的.而在高校,生态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途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在高校中推行生态文化教育,是我国高校园文化建设中尤为重要的课题,这一点在农林类高校显得更为突出.该文将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30余年来坚持践行的生态文化教育成功经验为例,分析该校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以学生生态社团建设为平台的推广效应,为学生生态文化普适型教育范式、自助式成长新模式提供理论的建构和实践的支撑.

  • 标签: 高校 生态文化 教育 生态社团
  • 简介:敦煌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其根源在于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其演变过程没有科学、统一的认识.尽管近年来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了一些措施,做了一些研究,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人提出将之与古楼兰衰退相提并论.该文认为,敦煌地区生态退化及其演变,无论是地下水位的下降、绿洲与湿地的萎缩等,都是地质科学领域的问题,需要运用地质学思维分析探讨.研究改善敦煌的生态环境退化和治理措施,必须从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图1,参13.

  • 标签: 敦煌 生态 环境 地质学
  • 简介:祁连山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冰川、冻土、植被、径流等及其水文循环的变化.该文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在宏观尺度上从系统演化的角度去探讨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祁连山生态问题,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地质过程密不可分,应以生态地质学的理论来研究这些变化的生态地质过程,并指出未来进行祁连山生态问题研究的科学路径,为祁连山的生态保护、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全球变化 祁连山 生态 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