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越来越多具有世界影响力展览活动在中国举办,而大型装备展览在其中占有着十分重要地位。由于大型装备普遍体积大、重量大、价值高,展馆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多、机械设备多、交叉作业多,展览期间观众密集,极易堵塞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展览各阶段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都具有较高难度。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从大型装备展览展览准备、展品集结、布展与搭建、正式展览、展品撤离5个阶段,分别阐述安全管理工作重点内容。

  • 标签: 安全管理工作 展览 装备 五阶 经济建设 施工人员
  • 简介:以斑马鱼(Daniorerio)为研究对象,探讨铅(Pb)、得克隆(DP)及二者联合急性暴露斑马鱼胚胎神经毒性作用。结果表明,Pb(5、20μg·L^-1)DP(15、60μg·L^-1)单独暴露均会引起斑马鱼自主运动频率增加,触摸反应能力自由游泳活力下降,并且抑制初级运动神经元生长,加剧尾部细胞凋亡。但与20μg·L^-1Pb单独暴露相比,高剂量联合暴露(20μg·L^-1Pb+60μg·L^-1DP)使斑马鱼自主运动频率显著降低(P〈0.05),触摸反应能力自由游泳活力显著增强(P〈0.05),初级运动神经元轴突长度显著增加(P〈0.05),尾部细胞凋亡减少。与5μg·L^-1Pb单独暴露相比,低剂量联合暴露(5μg·L^-1Pb+15μg·L^-1DP)也显著减少斑马鱼尾部细胞凋亡(P〈0.05)。上述结果表明,Pb或DP单独暴露斑马鱼均可引起神经毒性作用;但二者联合暴露斑马鱼自主运动、触摸反应以及自由游泳活力影响则表现为拮抗作用

  • 标签: 得克隆 斑马鱼 胚胎 神经毒性 联合暴露
  • 简介:石墨烯是一种新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电学光学性质、超大比表面积以及潜在生物相容性,在材料电子产业、能源、环境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石墨烯环境行为生物毒性也随之引起日益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毒性、细胞毒性、毒性影响因素毒性机制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石墨烯纳米材料可通过气管滴注、吸入、静脉注射、腹腔注射以及口服等方式进入体内,通过机械屏障、血脑屏障血液胎盘屏障等积累在肺、肝、脾等部位引起急性或者慢性损伤;目前有关石墨烯毒性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线粒体损伤、DNA损伤、炎性反应、凋亡等终点及氧化应激参与复杂信号通路,不同石墨烯纳米材料浓度、尺寸、表面结构官能团等石墨烯生物毒性影响不同。鉴于当前该领域研究局限性,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毒性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进而为石墨烯材料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借鉴实践参考。

  • 标签: 石墨烯纳米材料 动物毒理学 细胞毒性 影响因素 毒性机制
  • 简介:大蒜化感作用研究很广泛,实验采用不同浓度大蒜鳞茎浸提液芥菜种子萌发、根长、茎长幼苗鲜重影响,结果表明,经大蒜鳞茎浸提液处理花叶芥菜种子在不同浓度下呈现不一样形态,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在不同浓度大蒜鳞茎浸提液影响下随着浓度而变化,在0.02g/mL浓度下,花叶芥菜发芽率为97.8%,为最适宜种子发芽浓度,而对于种子发芽势来说,最适宜浓度则为0.04g/mL,达到了54.8%,浓度为0.02g/mL时平均根长为1.82cm,平均茎长为2.28cm,平均茎重为0.05g,0.03g/mL时平均根重为0.06g.不同浓度大蒜鳞茎浸提液种子幼苗不同部位促进抑制作用也不一样.

  • 标签: 大蒜鳞茎浸提液 芥菜 发芽率 发芽势
  • 简介:采用UV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双倒数法,在pH=7.40缓冲溶液中系统研究小分子荧光素与β-环糊精包合作用.摩尔比法确定小分子荧光素与β-环糊精包合比n_(β-CD):n_(FL)=1∶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30×10~4L/(mol·cm).双倒数法确定结合常数K~Θ18℃=7.21×10~5L/mol.热力学分析方法计算得到:(1)Δ_rH_m~Θ=7.93×10~4J/mol,Δ_rH_m~Θ为正值,说明包合作用吸热;(2)Δ_rG_m~Θ291.15K=-3.27×10~4J/mol,推测β-环糊精与荧光素包合作用有自发进行可能;(3)Δ_rS_m~Θ291.15K=384.68J/(mol·K),由此可知,β-环糊精与荧光素相互作用为熵所驱动.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 标签: 荧光素 Β-环糊精 包合物 包合作用
  • 简介: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2005~2015年获取ModisNDVI数据该区植被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结合线性趋势化分析该区植被时空变化情况.分别针对年际季节性植被变化湖南省植被变化情况进行探讨.

  • 标签: MODIS NDVI 湖南省 趋势分析 时空变化
  • 简介:系统分析了各种改进Fenton氧化技术有机物降解机理,概述了近年来改进Fenton法在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中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改进Fenton氧化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研究重点,以期为Fenton氧化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改进的Fenton法 难降解有机废水 应用进展
  • 简介:京津冀区域所处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质污染严重.现阶段水环境监测存在监测网络代表性不足,环保水利等部门间信息共享与交流不畅,监测成本高,京津冀三地监测水平差距大等问题.在充分研究京津冀区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基础上,在京津冀协调发展背景下,提出建立统一水环境监测网、质量控制体系、监测技术委员会,做好一体化规划与设计等建议,探索水环境监测体制改革与创新思路.

  • 标签: 京津冀 一体化 协同发展 水环境监测
  • 简介: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严峻形势下,各地均将散煤采暖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作为主要贡献源之一进行防控.由于空气源热泵仅以电能进行驱动,吸收空气热焓出功,大幅度削减燃煤污染物直接排放,且在制热过程中,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一定正效益,可作为采暖热源替代有效实施方案之一.由于空气源热泵技术特性,该技术仍存在明显地域限制.

  • 标签: 空气源 热泵 雾霾 环境效益 地域限制
  • 简介:焦化废水是一种典型难降解工业废水,组分复杂,生物毒性高,大多采用生物处理联合物化深度处理工艺,以满足炼焦化学工业污染排放标准,但其排水安全性仍然令人担忧。为研究工艺排水安全性,选择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稀有鮈鲫(Gobiocyprisrasus)血红细胞、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为测试生物,研究了焦化废水及各处理阶段出水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变化,进而识别影响生物毒性水质因子。焦化废水经过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后,出水急性毒性比进水下降71%,遗传毒性下降为90%以上轻度以下损伤,显示生物强化处理对焦化废水生物毒性有良好去除作用。生物处理出水再经过深度处理后,则表现出不同毒性变化:活性炭吸附法对生物急性毒性消除最佳,但遗传毒性较生物处理出水有所升高;臭氧氧化法不仅水质改善效率差,且最终出水生物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均升高;臭氧催化氧化法水中残留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但也造成出水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升高。各水样青海弧菌Q67急性毒性与有机物、氮等水质指标表现出较强相关性,而遗传毒性与水质指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评价改进处理工艺、保障水体生态安全提供参考。

  • 标签: 焦化废水 生物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生物处理 深度处理
  • 简介:为了减小传统本生灯火焰法测定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误差,基于MATLAB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火焰图像处理及提取火焰边界线数据方法。该方法图像进行优化处理后运用LOG算子检测边缘信息,并为其添加平滑曲线;然后将散点拟合为函数表达式,选用Polynomial逼近方式修正拟合曲线误差;换算为实际坐标后拟合函数进行面积积分计算,即得更接近真实火焰外表面积。利用该方法不同当量比下甲烷燃烧本生灯火焰图像进行处理,求取其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并与前人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传统全面积法所得结果普遍偏高;相比于Vagelopulous利用平面火焰法所得结果,该方法获取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在贫燃侧与之相近,在富燃侧则较之略低。

  • 标签: 安全工程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 全面积法 火焰外表面积 MATLAB图像处理
  • 简介:分析了4种常见喹诺酮类抗生素(QNs)发光菌(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单一毒性等毒性比例下联合毒性作用,基于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评价混合体系联合毒性作用类型。加替沙星、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4种喹诺酮类医药品发光菌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0.084×10^-3、0.137×10^-3、0.129×10^-30.151×10^-3mol·L^-1。不同评价方法4种QNs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多元混合体系呈现为不同程度拮抗作用。结合分子结构特征不同取代基相互作用,初步分析了联合毒性机理,进一步毒性作用机制还需通过对生物生理生化反应等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多种QNs混合体系呈现拮抗作用为主,揭示了此类医药品在环境中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药效降低以及微生物耐药性产生传播。

  • 标签: 喹诺酮类抗生素 发光菌 单一毒性 联合毒性 毒性分析
  • 简介:通过油田已建在用采出含油污水处理处理效果评价,以及试验研究,确定了适合聚驱(包括高浓度)三元复合驱采出含油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以"化学方法为主,物理方法为辅"阶段发展到以"物理方法为主,化学方法为辅"创新性处理阶段。能够满足油田开发生产需要,确保三次采油各种驱油地面配套采出水达到Q/SYDQ0605—2006《大庆油田油藏水驱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要求而回注,减轻了环境污染。

  • 标签: 聚合物驱采出水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 采出水处理工艺
  • 简介:铬(chromium)是一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重金属,进入人体后可导致急慢性中毒,具有神经毒性、基因毒性、致癌性免疫毒性。了解六价铬(hexavalentchromium,Cr(Ⅵ))细胞毒性,进一步探究Cr(Ⅵ)作用机制,可为防治Cr(Ⅵ)人群健康损害提供实验依据。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1(voltage-dependentanionchannel-1,VDAC1)参与调控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影响细胞凋亡;同时VDAC1也是BCL-2家族重要结合位点,它可与BAX/BAK相互作用形成孔道,使线粒体内凋亡相关蛋白,如细胞色素C等,进入胞浆,引起细胞凋亡。但VDAC1影响细胞凋亡的确切路径与分子机制,目前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使用L02人正常肝细胞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慢病毒包装法建立VDAC1低表达细胞系,检测在相同浓度Cr(Ⅵ)处理条件下,与非染毒组相比,不同受试细胞生存率、凋亡情况、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生成量、线粒体功能凋亡诱导因子(AIF)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与VDAC1正常表达细胞相比,VDAC1低表达组在Cr(Ⅵ)染毒情况下,细胞生存率升高,凋亡率下降,细胞内ROS生成量减少,MPTP活性增加不明显,胞浆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C)AIF含量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VDAC1参与了由六价铬诱导线粒体依赖性肝细胞凋亡,并且抑制VDAC1表达可减轻因Cr(Ⅵ)暴露而引起L02肝细胞损伤。

  • 标签: 六价铬 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凋亡
  • 简介:南昌三中历来高度重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学校就被评为省级“园林化单位”“文明单位”,2015年被授予“全国中小学节约型校园建设示范校”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积极将创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坚持用和谐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观审视工作实践,全方位、多渠道地推进环境教育,不断提升师生环境意识人文素养。

  • 标签: 生态文明教育 环境教育 南昌市 第三中学 20世纪90年代末 人心
  • 简介:通过溶液培养试验,研究外源添加Mo2种价态砷(As(Ⅲ)As(Ⅴ))胁迫下水稻吸收积累MoAs影响。结果表明,这2种价态As水稻生长均有抑制作用,As(Ⅲ)比As(Ⅴ)水稻毒害更明显,添加Mo可缓解As水稻毒害。As添加可影响水稻根系茎叶Mo吸收积累,但是不同价态AsMo积累量影响不一致。同时,Mo添加也可以显著地降低水稻根系茎叶2个价态As吸收积累。在100μmol·L^-1As(Ⅲ)处理下,添加0.10.5mg·L^-1Mo可导致水稻根系As积累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38.8%52.8%,茎叶As积累量分别降低5.1%10.6%;当As(V)浓度为100μmol·L^-1时,添加0.10.5mg·L^-1Mo可导致水稻根系As积累量分别比对照处理降低15.4%62.4%,茎叶As积累量分别降低11.9%23.7%。Mo添加还能显著地降低2种价态As在水稻根系茎叶中富集系数。因此,通过施用适量Mo肥可以用来防治农田As污染,降低As人体健康危害。

  • 标签: MO AS 水稻 胁迫作用 富集系数 根长
  • 简介:传统军事危机文化起源于兵学萌芽,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两千多年发展而逐渐完善成熟。战争实践是传统军事危机文化成长环境,兵书典籍是其思想源头,军令制度是其制度基础,其具有深受战争文化影响、以"道"为核心战争观、系统危机应对"重道轻器"等主要特点。本文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原则,深入研究我国传统军事危机文化发展脉络、成因特点。目的在于吸取前人处理危机经验教训,总结传统军事文化中体现危机观,为现代危机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向引导。

  • 标签: 传统危机文化 军事文化 军令制度 危机管理
  • 简介:3天内连续2起冲料事故,4个鲜活生命就此陨落。安全底线接连被突破,该追责一个都不能放过。然而,更重要是,如何吸取经验教训让事故不再发生,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标签: 化工安全 事故警示 冲料事故 生命财产安全 江苏 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