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结合出土和传世文献所见的鄱君、鄱与鄱阳,本文分析认为战国时期,楚国在古番(鄱、潘)国故地曾封有鄱君,又曾设立鄱;秦统一后在这一地区设立鄱阳,并以楚国的鄱君为县令;反秦斗争兴起后,鄱君吴芮以该地区为中心,集合黥布等人和前来归附的越人共同反秦;西汉前期,汉仍设有鄱阳,其地望迁徙至今江西鄱阳东部一带。通过对鄱地的微观研究,论文勾勒出了战国至汉初基层地方行政体系的一种演变过程。

  • 标签: 战国至汉初 鄱地 地方行政制度
  • 简介:康乐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甘肃省中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南端。在1083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生活着回、汉、东乡等九个民族的25万人口。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秀丽、景观独特、风土人情各异、民族文化鲜明浓郁。先民遗留的文化遗迹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形成了黄土高原粗犷的景观和农牧交汇的田园风光。

  • 标签: 康乐县 文物遗存 临夏回族自治州 民族文化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 简介:本文通过现场勘查和对实测数据的复原分析,认为辽宁喀左大城子塔原制应为八角九层,而此前七层的认识是错误的。又以史料证明塔建于金代的观点证据不足,进而从建筑和装饰特点入手,探讨认为该塔建于辽代。

  • 标签: 大城子塔 勘查 复原
  • 简介:成书于公元54~92年间的《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设数目总数是1587个。但《汉志》正文所列县名总数只有1578个,尚有九脱漏。本文利用秦汉玺印、封泥、简牍等出土文物,结合文献,补考《汉志》所缺九

  • 标签: 《汉志》 设县 文物
  • 简介:2008年发掘凉城蛮汗山南麓的水泉墓地,共清理战国中晚期墓葬27座。墓为土坑竖穴,墓向分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种,少数有木质葬具,存在殉牲现象。随葬品有陶罐、短剑、鹤嘴斧、带钩、牌饰、扣饰、骨弓弭、各类珠饰等,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铁制品。据随葬品和殉牲等葬俗分析,东西向和南北向两类墓葬存在明显差异,此现象与以往发掘的毛庆沟和饮牛沟墓地有共同之处。

  • 标签: 东墓地 凉城县水泉 发掘简报
  • 简介:位于崇信锦屏镇的关村古堡,约建于清同治时期.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它是村民确保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理想防御避难场所。古堡设计构思奇特。选址得当;坐落的地势三面环沟,南面靠山;环形围墙和壕沟设计合理,门路奇异险要.防卫设计精密。古堡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单体建筑技术,建筑群体紧密组合,空间布局协调有序,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址。

  • 标签: 古堡 遗址 保护
  • 简介:正一、地理位置及概况2003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城以西约20公里处的忻州窑子村发现一片保存完好的东周墓地,发掘期间在该墓地的西侧冲沟以西的缓坡上又发现一座被破坏的晚期墓葬。该墓葬与东周墓地为冲沟相隔,南部坡下即为忻州窑子村所在。该墓葬破坏较为严重,根据清理情况可知墓葬形制应为竖穴土坑墓,尺寸不明。墓坑内人骨已被扰乱,仅对随葬品进行了简单的清理。清理出土

  • 标签: 墓葬形制 辽代 竖穴土坑墓 忻州 随葬品 文物考古
  • 简介:一、“白马藏人"称谓的来历九寨沟的藏族原来没有“白马藏人”这个称谓,1978年以后,在没有政府文件正式认可,也没有专家考证认定的情况下,有人将九寨沟黑河桥以下的藏族称为“白马藏人”。这个无根无据的称谓在九寨沟已成习惯。笔者尽管对这个称谓持有不同的意见,确也无法改变,在本文中暂且借用“白马藏人”这个称谓。本文先将“白马藏人”称谓的来历做一阐述,供研究“白马藏人”的专家学者对这个称谓作选择。

  • 标签: 白马藏人 九寨沟县 面具舞 祭祀 专家学者 政府文件
  • 简介:1997年1月,四川中江悦来镇月耳井村九社“磨人湾”两座宋代石室墓被发现,考古工作者闻讯后迅速赶往现场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两座墓均为土圹石室墓,出土了大量陶俑等器物。两墓深受唐宋时期流行的道教堪舆风水思想影响。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可知两墓的年代应为南宋中期。

  • 标签: 月耳井村 宋墓 石室墓 堪舆
  • 简介:为切实提高第二轮(市)志的编纂质量,必须树立质量意识,并要把质量意识贯彻落实到志书编纂程序的具体环节之中。从宣传发动开始,到收集资料、设计篇目、分纂总纂、审稿评稿、出版发行,每一个环节都要严肃对待,牢牢把握,将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于成书之前。

  • 标签: 质量 志书 问题
  • 简介:本文以莎车乌孜别克族节日为对象,对莎车乌孜别克族概况,开斋节的节日时空、节日缘起、仪式活动、社交、节日用品、居住、禁忌等进行了调查。

  • 标签: 莎车县 乌孜别克族 古尔邦节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地处珠江三角洲范围的博罗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设施条件、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而受到各类投资者的青睐,大量的工业企业落户博罗,尤其是在博罗的西部地区即“博西”形成了以园洲、石湾、龙溪等为代表的一批工业城镇。工业城镇由于外来人口多、精神文化方面的差异性比较大,因而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经济结构,使其在很多方面都与其他传统的城镇有着巨大的差别,在群众文化方面的差别尤其明显。工业城镇工业企业多,工人数量多、来源广泛等特点,使得工业城镇群众文化在活动主体、活动内容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色。本文将以博罗工业城镇的群众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博罗工业城镇群众文化的现状,阐述繁荣工业城镇群众文化的意义,并就繁荣博罗工业城镇群众文化提出建议,以期对博罗工业城镇开展群众文化建设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 标签: 工业城镇 群众文化
  • 简介:2011年10月,考古工作者对四川木里藏族自治的情人堡和烧香粱子2处古代遗存进行了小规模的勘探和试掘,揭露出1座石砌房址,出土或采集了一批陶器、石器、骨角器、动物骨骼等遗物。初步判断时代为战国至西汉时期。

  • 标签: 四川木里县 娃日瓦村遗存 情人堡 烧香梁子 战国至西汉
  • 简介:明末清初,随着汉口的兴起,湘潭逐渐发展成为汉口面对湘江流域商品集散的下一级市场。清初,湘潭经历了顺治六年和吴三桂叛乱两次大的战乱与屠杀,活动于汉口与湘潭两级市场之间的徽州盐商和盐商公匣“吴鼎和”对湘潭的清理和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从侧面说明湘潭在清初是淮盐从汉口输入湘江流域的转销市场中心。本文也说明在战乱之后的非常时期,寻求商业利益之外,商人进入下一级市场的首要之举是恢复市场的环境。

  • 标签: 清初 湘潭 徽州盐商
  • 简介:在闽西及闽西北一带,中老年妇女常举行接珠仪式,籍此进入念佛团体中。念佛的目的主要是积经修善业,期死后升入天界,不致打人十八层地狱;同时为全家积德,保佑子孙后代。

  • 标签: 客家妇女 仪式 宁化县 调查 中老年妇女 念佛
  • 简介:近年来随着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对于传统乡村社会的发展历史和影响因素因之越来越清晰。但大量研究还是就民间历史文献讨论村落,而没有将其置于具体时间发展和空间建构中进行讨论,因而有零散之嫌,

  • 标签: 空间建构 大埔县 宗族 粤东 墟市 庙宇
  • 简介:科举废除后,近代地方社会精英群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士绅凭借旧时功名,新式精英依靠学堂学历,跻身于地方政权建设中。地方精英养成机制呈现出多元化、过渡化的特征,并伴生劣质化的特征。

  • 标签: 传统士绅 新式精英 养成机制
  • 简介:<正>我于1959年夏从武汉军区文工团转业到长阳,出任县歌舞剧团的首任团长,直到1981年春调宜昌地区歌舞剧团,在那里与土家人民共度了20几个春秋。今就忆之所及,历叙往事,以资存纪。并谨以前国家民委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为剧团的题词,作为本文的题目。长阳歌舞剧团是1959年8月在业余文艺宣传队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开始全团仅有10余人。不久,随着国家经济的好转,从省话剧团调来了一位导演,又在武汉吸收了几个社会青年,到1963年上半年发展到30多人,

  • 标签: 长阳 覃秉令 跳丧舞 傅祖光 剧团工作 王仁山
  • 简介:2001年,考古工作者在重庆市丰都汇南墓群会仙堡、祠堂堡、水井湾、吊脚崖4个发掘点共发掘墓葬33座,墓葬形制分为土坑墓、土坑一砖室复合结构墓和砖室墓三类。出土器物丰富,主要有陶器、釉陶器、青瓷器、铜器、铁器以及少量银器和玉石器,另外还出土了大量铜钱。墓葬时代大体可分为西汉、新莽、东汉和六朝4个时期。各时期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有所不同,其中土坑墓的年代为西汉至新莽时期,土坑一砖室复合结构墓的年代为东汉早期,砖室墓的年代从东汉至六朝。

  • 标签: 重庆市丰都县 汇南墓群 汉代 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