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正>广汉三星堆遗址所代表的早文化已具备学术界公认的五大文明要素:青铜业、城市、国家、文字和礼仪中心,但至今未见有世界古代文明社会中常见的马车,引人注意。古代马车,不仅制造工艺复杂,是金工、木工、漆工、革工等各行手工业发达,精密协作的产品,是重要的陆上交通工具和武器装备;而它的出现标志着:社会财富与权势的集中,战争机器的强化,驾凌于氏族部落之上奴隶制国家政权的威严。

  • 标签: 盾饰 广汉三星堆 轮形 蜀文化 圆盾 祭祀坑
  • 简介:庄严的事业需要恭敬的态度,需要摒弃追求时尚与功利的心态,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前瞻的眼光。当许多人在浮躁功利的当下为自己头上各种各样炫目的光环陶醉而激动不已的时候.还有一部分人怀揣着对学术、对人文、对历史、对未来的责任,怀揣着对我们自己文化的高度自信,埋首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默默坚守。这项工作没有追逐明星般的聚光灯,却是光荣而神圣的,是真正的远见卓识!

  • 标签: 文献资料 远见卓识 己文化 聚光灯 功利
  • 简介:近日,读到宋治民先生亲笔签赠的新著《文化》(文物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定价28元),感觉对文化更有了一种新的、系统的认知和了解。由于笔者从事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有十余年,愿将几点读书感言记录如下,供各位先生、专家指正。

  • 标签: 蜀文化 文物出版社 考古发掘
  • 简介:文化考古与夏商时代的王国段渝夏、商时代的早期王国,是一个业已突破原始部落制国家狭小界限的领土国家。这个国家,以神权政治为特征,有广阔的社会基础,雄厚的经济实力,进步的知识文化和辉煌的古代文明.与任何一种国家形式的阶级实质相同,早期王国也是建立...

  • 标签: 三星堆文化 先蜀文化 三星堆遗址 夏商时代 《蜀王本纪》 广汉三星堆
  • 简介: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于2002年11月21日在馆内召开学研讨会.讨论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以及开展研究活动的计划。2003年12月18日,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与西华大学联合成立学研究中心.并于2004年4月召开了首届学研讨会。学研究中心经过一年的筹备.将陆续出版大型学术集刊《学》,登载关于学理论、学思想、学史、蜀中学者研究和学文献研究的论文。《学》第一辑由巴蜀书社于2006年8月出版。兹谨将我馆馆员谢桃坊先生作的《发刊辞》特为刊出。

  • 标签: 文史研究馆 研究中心 研究活动 西华大学 文献研究 巴蜀书社
  • 简介:在公元前316年以前,汉代郡、广汉郡直到犍为郡这块地方,被中原人称为蜀国。“”的得名,《说文》说是“葵中蚕也”。这种虫子其实并不是蚕,应写作“蝎”,是一种天蛾科的昆虫。由于它一旦受到攻击,便会蜷曲起来,露出身上特殊的斑纹,很像一对毒蛇的眼睛,使各种动物望而却步。它外形似蚕,却又令人生畏,所以常被哲学家用来说理。

  • 标签: “古蜀” 中国 四川 蚕丛氏 鱼凫氏 柏灌氏
  • 简介:《中秋》是王献之(子敬)著名法书之一,有“天下子敬第一”(米芾语)之誉,为历代书家所宝爱和推赏,清乾隆皇帝弘历将此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王珣(羲之之侄)《伯远》合称“三希”,刻入《三希堂法帖》。此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标签: 博物 王献之 天下 乾隆皇帝 米芾 王羲之
  • 简介:四川不仅以雄、奇、幽、秀之风景闻名世界,还以其悠久的历史为世人所重。1986年在沱江流域的广汉三星堆,出土文物震惊了当今世界。正如川籍老将军张爱萍题曰:“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笔者今仅就沱江流域古先民的活动作一个古寻根的阐述。

  • 标签: 将军 张爱萍 三星堆 出土文物 沱江 江流
  • 简介:《伯远》是王珣写的一封信,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个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大令《中秋》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接下来乾隆又御题:"乾隆丙寅(1746年)春月获王珣此帖,遂与《快雪》、《中秋》二迹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额曰‘三希堂’。御笔又识。"

  • 标签: 故宫博物院 中秋 养心殿 真迹 唐人 董其昌
  • 简介:钱仲联先生《剑南诗稿校注》注释卷45绞申十二月二十一日西和州健步持子布书报已取安康襄阳路将至九江矣悲喜交怀作长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5月版第2766页)云:

  • 标签: 《剑南诗稿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钱仲联
  • 简介:在“天府之国”的四川,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才女,前王建时的黄崇嘏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声名虽不能与卓文君、薛涛、黄娥相比,但她多才多艺,特立独行,女扮男装进入官场后又善理政,富有传奇性,引起文人注目,成了戏曲、笔记中的女状元,值得一书。

  • 标签: 才女 西蜀 特立独行 女扮男装 传奇性 王建
  • 简介:1995年8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组织冯汉镛、阚家骆、鲁子健等先生赴营山县考察,受到当地热情接待,颇有收获.营山县风景优美,有着许多极具价值的历史文物及旅游资源.兹编发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 标签: 营山县 安禄山 摩崖造像 《四川通志》 文史研究 造像碑
  • 简介:关于文化的渊源这一问题,多数意见认为是来自岷江上游地区,似乎已成定论。笔者曾写过两篇小文章认为文化是成都平原上土生土长的,是由成都平原上的新石器文化发展演变而来。根据考古新材料的不断发现,笔者认为这一意见是可以成立的,并且进一步证明文化并不是由岷江上游地区而来。兹作如下论述。

  • 标签: 蜀文化 新石器文化 考古 成都平原 渊源 岷江上游
  • 简介:陶釜,最大的形态特征就是圜底,用做炊器的陶釜为夹砂陶质,出土时器物的外壁常常附着有烟炱痕。作为日用炊器,陶釜是春秋战国时期四川盆地文化遗存和关中地区秦文化遗存的常见器物之一。本文所论釜是指出土于四川盆地西部传统意义上文化分布集中地区的陶釜,而秦釜则是指发现于关中平原传统意义上秦文化分布地区的陶釜。

  • 标签: 器物 秦文化 出土 蜀文化 遗存 关中平原
  • 简介:最近由巴蜀书社出版问世、被列入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丛刊的《古的辉煌》一书,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黄剑华同志多年来深人研究三星堆文化和古文明的一部力作。我们读后认为,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考古学专著,特撰小文,给予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 标签: 古蜀文明 文物考古 三星堆文化 考古学 巴蜀 研究员
  • 简介:,又名,以刊刻地点得名.曹士冕称:"丞相刘公沆帅潭日,以淳化官命慧照大师模刻于石,置之郡斋."赵希鹄说:"既颁行潭州,即模刻二本,谓之.余尝见其初本,当与旧雁行.至庆历八年,永州僧希白重摹,东坡犹嘉其有晋人风度.建炎金骑至长沙,守城者以为炮石,无一存者.绍兴初,第三次重摹,失真远矣."由于原石及各种翻刻均告毁佚,可靠拓本又长期未见,当四川省华泰新系统设计研究所出资赞助、陈滞冬先生任学术总监、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四川省博物馆藏宋拓于1994年面世之后,即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 标签: 《潭帖》《长沙帖》 中国 文物鉴赏 宋朝 拓本
  • 简介:一、探讨缘起蜀国开明氏青铜器上,有一常见的组合式文字,称为“心手文”。手文意义明确,不外乎崇奉与保卫之意;心文究竟代表什么?则众说纷纭。笔者前曾作过初探,以为是开明氏所奉先祖或先妣之意。近则进一步探索,推知乃表示古先王鱼凫氏。笔者早先略有论证,

  • 标签: 鱼凫时代 蜀国 考古工作 蜀史 三星堆文化 氐族
  • 简介:关于三星堆文化与金沙文化的关系问题,我在电视里先后听到俞伟超和林向两位教授所提出的观点。其大意是:两者应属于同一文化,即文化,但有先后之别,是后者紧承于前者且有所变化。我同意这一观点。本文仅就这次文化大转移的政治意义,谈点初步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的方家学者。

  • 标签: 蜀文化 三星堆文化 金沙文化 出土文物 羊子山土台 文物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