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683年,施琅率清军水师攻克澎湖,郑克塽随即降清,台湾自此纳入清朝版图。清朝、郑氏战争之进程,经由陆续赴日之华人海商而为长崎唐通事所把握,进而由唐通事以"唐船风说书"的形式报告给江户幕府。本文拟以《华夷变态》所收相关风说书为史料,揭示日本当时对康熙复台之认知过程,对以往主要依靠中文、西文的先行研究进行一些补充。此外,通事之认知建立于海商之报告,所以本文亦想探讨华人海商对康熙复台之观察。通过考察可知,日本基本上迅速地掌握了康熙复台的整个过程,因为台湾商船多为郑氏政权一方派遣,所以其报告中多见偏袒郑氏之语,但此并未对风说书的真实产生大的影响。海商对台湾战时情形观察的角度也颇有与中文史料不同之处。

  • 标签: 康熙复台 日本长崎唐通事 华人海商 风说书 华夷变态
  • 简介:长征途中,贺炳在一次战斗中右臂受重伤,晕厥过去。贺龙听说后,快马赶到临时救护所。伤势很严重,报说。贺炳一听,没有右手!必须截肢!贺彪向贺龙汇大喊:截肢?不行!

  • 标签: 贺炳炎 贺龙 截肢
  • 简介:Prego是苏梅岛最富盛名的意大利餐厅,会开玩笑的当地人打趣说,因为这家餐厅的缘故,难辨这里是苏梅还是地中海。ChefMarco向我们诠释了如何活用当地食材,打造完美的意式风味。

  • 标签: 意大利 苏梅岛 化学反应 地中海 餐厅
  • 简介:8月6日,首家专为民间文化博览会设立的民博网已经正式开通。截止到发稿时,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官方网站民博网(www.minbohui.cn)以及媒体报道已经引爆各大网转载报道博览会消息达到60余家,并且数量正在迅速递增中。

  • 标签: 官方网站 连锁反应 民间工艺品 博览会 民间文化 媒体报道
  • 简介:民国建立,经学最终退出了学堂的学制体系。这是经学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阶段标志。经学退出后,如何填补维系伦理秩序的道德真空,以及传承中学不使变形,成为相当棘手的难题,不仅造成民初以来政治、思想、学术等方面的纠结与困惑,而且引发了学人的重新思考和争议。

  • 标签: 马一浮 伦理秩序 国学研究 学校制度 学校教育 北大校长
  • 简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曾任我国驻西德大使馆一秘、驻瑞士大使馆文化专员,后任新闻出版署外事司司长。1970年春,他下放向阳湖时,才满25岁,是咸宁干校年龄最小的“五七”战士之一。

  • 标签: 杨德炎 司务长 出版工作者协会 商务印书馆 新闻出版署 大使馆
  • 简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在亚洲战场的地位与日俱增。中美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中国战场关系着美国欧洲、太平洋战场的胜败。在当时国内外政治、军羲外交、舆论等因素促使下,美国鼓动英国,经过与中国的协商促成新约的订立,随后欧美一些国家相继宣布放弃在华特权,与华签订平等新约。废约的胜利使得中国收回了一系列主权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欢呼和支持。国共两党纷纷发言或举办活动等以表庆贺。同时,两党对废约胜利也抱有警惕并反思中国何以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及卷入不平等条约体系中。随着局势的发展,在对待新约上,国共两党逐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变化,出现分歧并逐渐分道扬镳。1943废约后国共两党的反应深刻影响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的关系和中国历史进程。关键词

  • 标签: 国民党 共产党 1943 废约
  • 简介:赵世(1901—1927),四川省酉阳县(今重庆市)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镇人。1915年8月赵世惜别父母和家乡亲友赴北京,顺利地考入教育部直属实验中学——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在这里,赵世读到了许多从未读过的书、报、刊,顿觉耳目一新,眼界大开。

  • 标签: 赵世炎 五四时期 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高等师范学校 附属中学 龙潭镇
  • 简介:冷战在欧洲开始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倾向是支持亲美的国民党政权,希望后者能在中国内战中获胜。从而使中国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但国民党军队的迅速失败令美国政府不得不从1949年初开始调整其对华政策,其着重点在于尽力离间中苏.阻止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而在这一努力失败后,美国立即调整其亚太战略布局,一方面遏制中苏、限制共产主义在亚洲的进一步扩张,一方面扶植日本、保护韩国和中国台湾,以在远东建立新的同盟关系。在远东地区中、美、苏三角关系的互动中,中苏结盟这一问题不仅左右了中美关系的走向,也成为美国开始其亚洲冷战战略时的基本战略考量。

  • 标签: 冷战格局 中国内战 对日和约 国民党军队 社会主义阵营 中苏同盟
  • 简介:20世纪30年代开始,法国为控制南海航道,掌控南海海权,趁中国内忧外患之际,以“无主之地”为借口,派出军舰和调查船,陆续侵占南中国海九座小岛.此为中国近代最为严重的海疆危机之一.1933年7月25日,法国发表公开占领公报,一时间国内舆论哗然,中国社会各阶层、政治团体纷纷抗议法国侵占行径.中国报刊也争相撰文,以大量报道和评论宣传传播即时信息,捍卫南海主权,揭露法国野心,支持国民政府展开外交斗争,体现出勇敢坚定、不畏强权的民族精神.

  • 标签: 九小岛事件 南沙群岛 社会舆论 海疆危机
  • 简介:16、17世纪江南社会之丕变及文人反应孟彭兴(一)明王朝定鼎以后,南京作都53年。其间,洪武皇帝曾以元氏阍弱,威福下移,近世风俗相承,流于僭侈,至闾里之民服食居处,与公卿无异为由,对江南进行打击,强制迁徙富民14万户于凤阳。以后,又二次徙19600余...

  • 标签: 江南社会经济 江南地区 17世纪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经世致用 文人
  • 简介:在国民党将领中,为国捐躯的人并不鲜见,但像张这样受到人们崇敬和高度评价的却不多。何香凝说他是“为和平奋斗的牺牲者”,李济深称赞他:“烽烟四垒满山城,无限悲凉赶茂名。莫怪连朝风雨急,代人倾泻不平声。”蔡廷锴赞叹他“精神不死”,邓颖超评价他“赤胆忠心,献身中华”……

  • 标签: 张炎 抗日战争 国民党将领 何香凝 李济深 蔡廷锴
  • 简介: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日本朝野提出的"中日亲善"(日本语为"日支亲善"),单纯从字面上解释可为中日友好、中日友善之意。但在日本侵华背景下提出的"中日亲善",就显得极其伪善,本质上亦多为伪善华丽辞藻包裹包下的"软征服"内容。九一八后,随着日本侵占东北暂时得逞,为了缓和、分化中国国内的反日运动,争取中国当权者中的对日妥协势力,同时消减国际舆论的不利因素,日本方面遂主动向中国抛出了"中日亲善"诱饵。在当时的背景下,使用带有"亲善"外衣包裹的这一政治概念,是以要求中国政府承认日本现有侵略权益并以平息全国反日运动为前提条件,具有明确的政治含义和价值属性的。通过中国朝野的反应可以看到,中国当时尽管存在着抗日与媚日两种思潮,但抗日已成共识并形成主流。在中日关系问题上,国人期待建立在国家平等、相互尊重、互利互惠基础上的"中日亲善",坚决反对侵略、奴役,把中国变为附庸国的所谓"中日亲善"。相关讨论对于梳理近现代中日关系史之思想流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九一八 中日亲善 中国朝野 文化抗战
  • 简介:在《艾画集》出版之际,他已被多种疾病所困扰而失去了作画的能力。这位香港出生的老画家———身经百战的刘邓大军老战士,在那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他是多么想画出香港那艳丽的紫荆花和香江上那滔滔的碧浪,来向他童年的家乡献上一份“百年回...

  • 标签: 画家 大别山 太行山 刘伯承 刘邓大军 晋冀鲁豫军区
  • 简介:鲁迅与太先生皆逝世于1936年,太先生逝世于1936年6月,鲁迅逝世于1936年10月,两人忌辰相隔仅四月有余。太病逝于苏州,当时鲁迅隐居在上海。由于环境恶劣,鲁迅长期患肺结核,得不到妥善治疗,斯时已病入膏肓,又惊悉太先生病逝,伤感之余,奋笔写成《关于太先生二三事》一文。

  • 标签: 鲁迅 伤感 隐居 苏州 逝世
  • 简介:田汝成曾在明代西南边疆地区做官,亲身经历了平定西南土官的叛乱和少数民族的起义。其所著《徼纪闻》共四卷,前三卷主要记录了他在贵州和广西的亲见亲历,第四卷则辑录了云南土司故事以及西南各族风情习俗。全书反映了西南地区民族情况和作者的治边思想,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文论述《徼纪闻》的史料价值的同时,指出了书中记载的错误之处及某些观点的偏颇,笔者认为在参阅此书时仍需仔细考证。

  • 标签: 西南边疆地区 少数民族 亲身经历 风情习俗 治边思想 西南地区
  • 简介:林炳,原名新福,1891年出生在清远县(即现清城区)石角镇田寮村的一户农家。父亲林寿汝是一位殷实的农民,有子女多人。林炳居长,童年时曾就读于本村的私塾、小学。因家境困难中途辍学,到广州一家小钱庄做后生(学徒)。为老板的挚友赏识,推荐到汕头的钱庄做店员,负责外出收送汇单和钱币。几年后,基本学会

  • 标签: 创办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 明令嘉奖 香港 镜湖医院 银号
  • 简介:乾隆帝对喀尔喀的政策及喀尔喀的反应(日)冈洋树前言本文以在“青衮札布之乱”被平息后,由清廷派往库伦的亲清派王公桑斋多尔济的活动和与此相应的喀尔喀王公的抵抗为中心,探讨乾隆帝对喀尔喀政策的性质。桑斋多尔济虽然是喀尔喀王公,但作为亲清派,他发挥了推行乾隆...

  • 标签: 桑斋多尔济 喀尔喀 乾隆帝 商卓特巴 哲布尊丹巴 乾隆二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