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2 个结果
  • 简介:2001年10月。固原市北苑小区工地施工中发现古墓葬群。北塬及其周围是固原地区汉代墓葬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1985年到2003年.考古部门先后在这里抢救性清理发掘不同时代的古墓葬数十座。墓葬均座落在固原市北塬东侧,距固原城旧址东北城墙约100米。东距清水河500米,西北位于北塬的平缓地带,距战国秦长城约8公里。墓葬地表在80年代至2000年初为荒滩地,地势开阔.整个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缓坡状(图一)。墓葬的间距比较接近,但无排列规律。这批古墓除金代壁画墓被晚期清代墓打破外。其余均没有被打破关系。此次清理和发掘工作,自10月初开始,12月底结束。

  • 标签: 发掘简报 墓葬群 固原市 宁夏 汉代墓葬 固原地区
  • 简介:1999年元月,成都汇厦住房股份有限公司在光华小区修建汇厦怡园二期工程。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对该工地进行地下文物勘探时,发现三座唐宋时期砖室墓。编号为99CHGM1、M2、M3。并同时进行了发掘清理。现将三座墓的情况简报如下。

  • 标签: 发掘 墓葬 文物考古工作 砖室墓 简报 唐宋时期
  • 简介:为配合基建施工,2002年初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在邯郸市龙城小区抢救发掘了战国、汉代及宋金时期的墓葬15座.本文报告了这些墓葬的形制、结构、葬式及随葬品的情况,并对其年代作了分析和推断.

  • 标签: 邯郸市 龙城小区墓葬 战国墓 汉墓 宋金墓 发掘简报
  • 简介:分析了我国住宅小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住宅小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体系,并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 标签: 住宅小区 可持续发展 目标体系
  • 简介:2003年10月至11月,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为配合南湖住宅小区建设,对发现的11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发掘,出土了瓷器、铜镜、货币等随葬品。根据墓葬位置、形制及随葬品分析,其时代为金元和明清。

  • 标签: 邯郸市 古墓葬 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 简介:城市居住小区的"地面停车位"作为一种独立的配套公建,给业主提供生活配套服务。然而,由于对其产权归属,法律法规缺乏明确的界定,常常导致因产权归属争议引发的利益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甚至诉讼。结合当前法律法规与契约精神、地方行政条例及管理办法、市场主流观点、实证案例与调研分析,提出地面车位产权以确权为开发企业(建设单位)为宜的观点,同时从处置角度提出了3点管理建议。

  • 标签: 地面停车位 配套公建 产权归属 确权建议
  • 简介: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民族.藏民族一直在世界的第二三极繁衍生息。由于长期生活在艰苦的自然环境巾,因此,对环境的重要性感受和理解尤为深刻,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人们普遍具有热爱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 标签: 生态文化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关系 藏族 自然环境 主体民族
  • 简介:基于CPTED(crimepreventionthroughenvironmentaldesign)和社会失序(socialdisorganization)理论,本文利用2012年在广州进行的入户调查数据,从内部环境角度对广州门禁小区入室盗窃受害情况进行研究。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本文发现小区的社会环境和建成环境都对小区入室盗窃受害情况都有影响,小区正式控制机制、小区开放度和功能混合度对小区入室盗窃受害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小区环境形象和流动性对小区入室盗窃受害率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显著。通过实证分析我们认为CPTED和社会失序理论的监视性、小区组织结构、出入控制等概念对门禁小区入室盗窃受害情况有非常强的解释力;由于门禁小区的特殊性,以及中国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流动性、领属感、异质性等思想未体现出与理论假设一致的结论。

  • 标签: 门禁小区 入室盗窃 环境因素 广州
  • 简介:2009年,在洛阳市洛南新区龙盏小区B区发掘108座唐宋时期墓葬,这些墓葬大多数被盗严重。其中,唐墓M27保存完好,为长方形墓道土洞墓,出土有陶瓷器、三彩器、银钗、铜镜及铁剪等。

  • 标签: 洛阳市 洛南新区 土洞墓 盛唐时期
  • 简介:区域内人地关系的变化过程研究是一个前沿课题,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成为许多重大课题的关注目标。信息化条件下的区域研究要求从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这三个维度描述人地关系的相互变化。本文讨论了小区域数据描述要求的载体数据,从载体数据的意义、空间尺度、稳定性要求、可能性要求等方面讨论了运用载体数据的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区域描述的专题数据有许多来源,需要一定的架构方法整合,因此相关的数据标准化处理和定义,以及数据在时间变化上的定义成了架构数据的重要问题。

  • 标签: 区域研究 人地关系 数据架构 载体数据
  • 简介:六、生态摄影造型技法之三感本期,我们漫谈生态景物的基本特征造型——形态感、立体感和质感。形态感形态是生态景物基本特征的外部表现,是区别生态环境、物种类别、动物行为的基础,是物种在时空中的视觉印象,

  • 标签: 生态环境 空间立体感 表现形态 摄影 特征造型 造型手段
  • 简介:躲避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喧嚣,呼吸清新的空气,享受宁静的生活,松弛紧张的神经,爱好游山戏水的游者们锁定原生态。有人把长岛比作一幅生态画,没有浓妆艳抹,美岛秀海总相宜。

  • 标签: 原生态 长岛 城市化 工业化
  • 简介:去台湾溪头、杉林溪拍昆虫花鸟台湾,是一个美景天成的地方,山有山的壮阔、海有海的蔚蓝,生态多样、自然景观丰富的森林,更是蕴含了许多美丽而珍贵的影像,尤其是旅游资源丰

  • 标签: 森林生态 摄影 天鹅湖 自然景观 大天鹅 台湾
  • 简介:方士徐福曾为秦始皇讲述过美轮美奂的海上仙山,赢政听后心驰神往,命画匠绘制出四张巨大的扇面屏风,摆放在寝宫门前。据说,那四张屏风,分别以"春"、"夏"、"秋"、"冬"命名。"春"描绘的是一群灵兽,在鲜花巨木的丛林中,自由快

  • 标签: 屏风 特色 海鲜 徐福 海滨 渔船
  • 简介:党的十八大提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之后,中央先是出台了八项规定,继而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反对"四风"等活动。这些新提法、新举措带来的新态势、新气象,表明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态"总体上是好的。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要求,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需要下大力气、持之以恒地加以净化。《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标签: 政治生态 新提法 路线教育 生麻 政治生活 中说
  • 简介:文化的生态观是考古学和人类学系统论框架中最富创造力的理论之一。生态学被定义为生物有机体与环境,或结构与自然功能之间内在关系的科学。人类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人与其他有机体及其自然环境的关系被定义为人类生态学。生物有机体的生物学需求和基因结构决定了大部分生物有机体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 标签: 生态观 文化 生物有机体 人类生态学 自然环境 自然功能
  • 简介:青海省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全省近90%的辖区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生态环境成为青海省的重大责任。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青海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安全屏障 青海省 生态建设 蓝皮书 生态环境保护
  • 简介:2006年11月,在登封市告成镇双庙煤矿塌陷区搬迁安置小区发现一座宋代砖室墓,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登封市文物局联合对该墓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批实物资料。

  • 标签: 河南 登封 宋墓 发掘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