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植物对土遗址作用的研究中,鲜有就真实的遗址来展开调查,以及讨论植物给土遗址带来的负作用及其机理。为此,本研究选取西安地区大型土遗址秦阿房宫为研究对象,利用现场调查结合样带法、图像分析法并采集土样,开展对遗址区植物分布、根系产生的裂隙和土壤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土遗址病害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植物根系作用,加之雨蚀、风化作用及人为破坏的叠加作用,使遗址保存面临严重威胁;其中酸枣、臭椿等萌生树种所产生的根劈裂隙及植物根系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现存土遗址由植物以及风雨作用而引发的主要病害,其类型包含了边缘夯土的基础掏蚀、洞穴遗存、开裂坍塌、冲沟发育、表面剥蚀,这些是阿房宫遗址面临的主要威胁,也是半干旱地区土遗址存在的特有问题。研究结果既有助于揭示植被对土遗址的作用机理,又能为土遗址保护的植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标签: 植物 大型土遗址 病害
  • 简介:导致石质文物产生病害的因素很多,其中近年来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带来的病害加速问题引起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精确的病害诊断是文物保护的先决条件,因此,多学科综合研究和新技术不断引进到病害机理研究方面。对各种可能的病害原因从最初的定性分析逐渐转变到定量模拟分析方面。目前,石质文物病害研究从地质勘察、室内试验、现场试验等各个方面展开,但是由于各个试验条件不同,会出现不一致,甚至相悖的结论。在对石质文物病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后,认为试验体系标准的制定可以使得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研究具有可比性,从而可以得出较具一般性的结论,这也是进行病害机理研究的基础。由于文物完整性保护的特殊要求,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检测结果的判定是整个的试验体系中一个重要方面。同时,由于室内实验存在时间及尺寸等比例效应问题,室外长期观测试验应是今后的研究方向。最终将病害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的判定和有效预防发展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 标签: 石质文物 病害机理 研究方向
  • 简介: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没有什么能比植物更可爱、更重要了。没有它们人类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氧气和食物。植物的每一片绿叶都在为我们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新鲜氧气。我们的食物大都来自植物,只有一小部分才是取之于动物。其实,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也是多亏有了植物。早在18世纪,著名的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就指出,植物与人和动物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运动相对缓慢。德国诗圣歌德也曾说过,植物不同于人类,它朝两个

  • 标签: 植物神秘 神秘交流
  • 简介: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及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了气温垂直变化显著的气候特征,"华南雨屏"造成了低云、多雾和雨量的充沛,加上多种土壤类型,构成了峨眉山良好的生态环境,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峨眉山风景区面积为154平方公里,全山森林覆盖率达87.2%,已知的高等植物3200多种,约占中国植物总数的十分之一,占四川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峨眉山植物特有种十分丰富,首先在峨眉发现,以"峨眉"为词头的植物就达100多种。如峨眉拟单性木兰、峨眉柳、峨眉矮桦等。列入国家保护的31种,占全国的10%,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八种名录中就有峨眉山的珙桐和桫椤。峨眉山是世界植物资源的重要宝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从海拔

  • 标签: 动物乐园 植物王国 王国动物
  • 简介:武威天梯山石窟自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及业内人士、专家学者的重视。窟区内现存的第十三号大佛窟与6个完整的小洞窟除外.还有1927年地震时塌陷的残窟十一个,加之窟区内红砂石岩壁上隐约可见的小佛龛.足有二十个之多。

  • 标签: 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病害 自然 2001年 1927年
  • 简介: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按照这个划分标准。西部广袤的土毫属于地势最高的一部分,这色使得长江、黄河可以自西向东注入洁瀚的太平洋。

  • 标签: 高原 太平洋 地势
  • 简介:本研究首先采用调查统计方法,对矗立在北京孔庙内的197通进士题名碑现状进行研究,然后对有代表性的石碑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进士题名碑的病害可以分为9种,以粉化剥落和表面污染两种病害最为严重;进士题名碑由大理岩、泥质石灰岩和砂岩三种石材组成;风化产物中含硫量较高,酸雨为其主要成因。

  • 标签: 北京孔庙 进士题名碑 病害
  • 简介:土遗址病害评估是对土遗址进行科学保护、管理、利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土遗址病害评估的体系还没有建立。为此,通过对土遗址病害的分析,借鉴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采用逐次分析的方法评估土遗址的载体和本体病害,探讨了土遗址病害评估体系。通过研究认为,可以从地质灾害、稳定性、表面风化三方面对土遗址病害程度进行评估。地质灾害和稳定性有其它学科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借鉴和采用。表面风化评估应考虑到风化剥蚀速率、遗址保存程度和文物价值三个方面,引进风化度和文物价值权重系数的概念,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对表面风化的危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是一种新思路。

  • 标签: 病害评估 风化度 土遗址 地质灾害 稳定性 表面风化
  • 简介:金塔寺石窟是马蹄寺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中端。石窟开凿在海拔2800米的祁连山北麓山前地带的红沙崖壁上,距张掖市区86公里。断崖崖体是泥质胶结的红沙岩,属上第三系上岩组中层,岩质较硬,成份以石英为主,高岭土化长石约占10-20%,成份分选好,颗粒磨圆度高,层理不发育,风化面平整。

  • 标签: 石窟 壁画 马蹄寺 祁连山 河西走廊 海拔
  • 简介:确定萧山跨湖桥遗址空气、土壤、字幕墙和独木舟侵蚀丝状真菌的种类,探讨生物酶对侵蚀丝状真菌的有效抑菌浓度,为消除生物危害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经典方法对侵蚀丝状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生物酶的有效抑菌浓度进行研究。空气中主要的丝状真菌有: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土曲霉(Aspergillusterreus)、展青霉(Penicilliumpatulum)和圆弧青霉(Penicilliumcyclopium)。土壤中主导菌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土曲霉(Aspergillusterrew)、聚多曲霉(Aspergillussydowii)、杂色曲霉(Aspergillusversicolor)、圆弧青霉(Penicilliumcyclopium)、展青霉(Penicilliumpatulum)、黑青霉(Penicilliumnigricans)、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varioti)和枝孢霉(Cladosporium)。字幕墙侵染菌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versicolor)。独木舟侵蚀菌为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varioti)。不同的丝状真菌对生物酶的感应性/耐受性有很大不同。单一的几丁质酶对丝状真菌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但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的复合协同作用更能有效地抑制丝状真菌的生长发育。

  • 标签: 跨湖桥 丝状真菌鉴定 生物酶 抑菌作用
  • 简介:南非位于南纬30度线上下的高压亚热带,气候温暖、干燥且阳光充沛,这里有丰富的植物资源,独有的神奇物种,全南非境内大约有18000种花卉,很多都属南非独有,是公认的植物王国.有一种在世界上独占鳌头的物种——多肉植物.

  • 标签: 多肉植物 南非 花园 天然 植物资源 亚热带
  • 简介:梅州客家人主要生活在粤东山区,因山区植物种类丰富,加上环境恶劣,他们在生活过程中结合文化传统形成了众多形式的植物崇拜。植物崇拜多表现在婚嫁生育、民间节俗、民间信仰等方面。而在农林、水业、工商业、建筑航运等生产过程和生产习俗中,很少有植物崇拜现象。

  • 标签: 植物崇拜 客家人 梅州 民间信仰 植物种类 文化传统
  • 简介:太原龙山道教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约20公里的龙山东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也是最珍奇的纯道教石窟。主窟开凿于元太宗六年至十一年(1234年-1239年),由道士宋德方主持兴建。在龙山峰顶一突兀的崖面上,共凿有9个洞窟,窟外表面虽风化严重,但也能依稀可见精美的云龙纹浮雕。窟内共有道像65尊,其中13尊有完整的头部。龙山石窟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道教石窟,在中国道教和道教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标签: 龙山石窟 中国道教 保护 调查 病害 太原市
  • 简介:通过对北宋永昌陵野外石刻保存环境、病害分布的调查,对现存病害数量、种类进行了分类统计,并进行了病害的危害程度评估,初步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为野外石刻的科学保护研究提供了基础。

  • 标签: 野外石刻 病害种类 统计与评估 病因初探
  • 简介:一、石窟环境状况:1、地质概况天梯山石窟地处祁连山——河西走廊南山山间盆地,形似葫芦状,长约15公里,宽约1—3.5公里,地势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降低。洞窟依河湖相砂砾岩建造,上部为紫红色泥质砂岩,泥质砂岩之上覆盖薄层黄土;中部为砖红色厚层砂岩夹薄层砾岩;下部为棕红色砾岩,全部洞窟皆位于下部砾岩岩组之中。

  • 标签: 石窟壁画 保护对策 病害 环境状况 河西走廊 祁连山
  • 简介:紫禁城宫殿建筑群雄壮宏伟,森严肃穆,无时不在唤起人们崇敬、震撼的情感。阅读本文,您会进一步了解其室外陈设、园林植物所创造的庭院空间意境,以及所表现的中国艺术审美的诸多特点……

  • 标签: 园林植物 紫禁城 图腾崇拜 空间意境 审美创作 清代皇帝
  • 简介:中国茶叶曾经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处于龙头老大的地位,给我国带来滚滚财富,后来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从中国窃取茶种、茶苗、茶技,种植生产出大批价廉物美的茶叶,中国茶业受到很大冲击,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作为英国博物学家兼经济间谍的福钧,起了十分恶劣的作用。那么,福钧是何许人也,他是怎样窃取中国茶种、茶叶技术的呢?

  • 标签: 英国殖民地 茶叶贸易 中国茶叶 猎人 植物 中国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