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这部称作《喀尔喀法规》的法律文献从其原书名称来看,似乎为全体喀尔喀封建主们制定的,其实是由土谢图汗部的封建主们制定的局部性的法规,因此,又称之为《三旗大法规》。虽然如此,众所周知其对喀尔喀各部都有影响。

  • 标签: 喀尔喀法规 序言 法律文献 封建主 局部性
  • 简介:蒋博光先生在《紫禁城》上撰文《“金砖”墁地》,介绍了铺设在紫禁城三大殿内金砖的来历及其制作方法,使人读来饶有兴趣。笔者在工作过程中有幸接触一批有关金砖的清宫档案,今介绍出来,做一些补充。

  • 标签: 三大殿 蒋博 工作过程 奏摺 使人 保和殿
  • 简介: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

  • 标签: 博物馆 法规建设 “三个代表” 《文物保护法》 中国
  • 简介:近代中国的典当业留下了许多法规.特别是进入民国之后.典当法规无论在数量和完备程度,还是在法规的级别、层次上都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而上海尤甚。近代上海的典当法规,涵盖各时期,时间跨度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至新中国成立初的五十年代。本文按照法规颁布的时间顺序比较异同.择要分述如下。

  • 标签: 上海 典当法规 操作手续 押店当物 利率制度
  • 简介:<正>近来有的同志在探讨“丝绸之路”时,提出所谓“羌中道”。对此,笔者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望识者匡正。一什么是“羌中道”?提出所谓“羌中道”的同志认为,“羌中道,即从今甘、青交界之湟水西溯,穿行于古羌人聚居地,或北出今祁连山、抵张掖与河西大道交接:或复西进,出柴达木西缘,至新疆若羌、且末直接通连西域南道。”

  • 标签: 赵充国 西域 丝绸之路 霍去病 匈奴 聚居地
  • 简介:题记:坐落于河西走廊中部丝绸古道的张掖,古称甘州,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这片依附于黑河水滋养的沙漠湿地绿洲,有着悠久灿烂的农耕文明和厚重的地域文化。现为国家级4A级景区。

  • 标签: 湿地 西北 丝绸古道 河西走廊 地域文化 农耕文明
  • 简介:就目前资料而言,"泥筩"名称当来自1966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征集的前凉升平十三年(369年)的"灵华紫阁服乘金错泥筩",为器物自名。无论从文献记载还是历史实际来看,均无法证明泥筩是"当时少数有收藏封泥嗜好的人制作的收藏工具"。泥筩为储藏封泥的用具应无疑议。

  • 标签: 泥筩 封泥 文具
  • 简介:《学衡》这个冷落多年的旧期刊,近来被炒得又似乎热起来了。有些先生对它当年的办刊宗旨,即所谓“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者,十分欣赏,十分推崇。说这表明了《学衡》的基本立场既不同于文化的“复古派”,又不同于“激进派”,能发扬传统文化,且吸收新知识云云。

  • 标签: 《学衡》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传统文化 复古主义 《晨报副刊》 复古派
  • 简介:走进满族人家,当年的炕琴上都摞放着布枕头,近处细看,枕头的两头无不绣花纳朵,十分艳丽,满室生辉。这些枕头和枕头顶刺绣都出自新婚的媳妇之手,是娘家的陪送。可以说,枕头顶刺绣是满族民间刺绣中的最精彩部分,形式多样、题材丰富、针法繁多、绣工精湛。

  • 标签: 满族 枕头 刺绣 瓦岗寨 形式多样 花枪
  • 简介:《世说新语》第十《规箴》:'郗太尉晚节好谈,既雅非所经,而甚矜之.后朝觐,以王丞相末年多可恨,每见,必欲苦相规诫.王公知其意,每引它言.临还镇,故命驾诣丞相.丞相翘须厉色,上坐便言:‘方当乖别,必欲言其所见.'意满口重,辞殊不流.王公摄其次曰:‘后面未期,亦欲尽所怀,愿公勿复谈.'郗遂大嗔,冰衿而出,不得一言.'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注曰:'‘冰衿'不可解,余初疑‘冰'为‘冰'字之误.乃观唐写本,则作‘冰矜',点画分明,其疑始解.盖郗公不善言辞,故嗔怒之余,惟觉其颜色冷若冰霜,而有矜奋之容.陈仅《扪烛脞存》十二谓‘冰衿谓涕泗沾衿',未是.'(页565)

  • 标签: 丞相 朝觐 《世说新语》
  • 简介:解放初期政治运动很多,对于我这个小知识分子.影响最大的是“反右”运动。“反有”运动中有不少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大家起先还不知道“右派分子”是什么分子,以为不过是思想偏右而已。有些单位“右派分子”名额不够,为了把谁补充进名单争论不休,个别好心同志还自告奋勇,劝大家不要争了,“就算我是‘右派分子’吧”。直到有一天《人民日报》宣布“右派分子”是反革命分子,把“右派分子”和地富反坏捆到一起,成了“地富反坏右”,人们才大吃一惊。

  • 标签: 知识分子 “右派” 神仙 政治运动 《人民日报》 反革命分子
  • 简介:“上海壹两”是中国钱币大珍之一。价值非凡,是许多藏家追求的目标。有关其来源一般所见均指系1867年(清同治六年)上海工部局委托香港造币厂代制.因图案有英国皇冠及国徽.有辱大清国体而未予采用。另有些论说认为是臆造,如《钱币博览》20D3年第2期内冯飞龙先生大作即持此

  • 标签: “上海壹两” 香港造币厂 古钱币 清朝
  • 简介:1911年,是中国历史的一大拐点。在这个拐点上,布满了很多历史人物,他们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盛宣怀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年,盛宣怀做了“皇族内阁”中四名汉臣之一的邮传大臣,但旋即因实施干路国有化政策,引发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而被清廷“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此后,盛宣怀先是逃到青岛,后北上大连,逃亡日本。逃亡期间江苏都督府先是查封了他在苏州的家产,后又查封了他在江苏省内的所有财产。上海都督府“拟以盛宣怀之地产抵押借款”,“以充军需”。

  • 标签: 盛宣怀 中国历史 历史人物 辛亥革命 保路运动 抵押借款
  • 简介:地方志书记述人物,应该从整体、群体、个体三个方面展开。记述社会群体应该是记人的重要内容。记述社会群体是地方志书的创新举措。首轮志书大量记述的是产业、行业、事业及部门工作的情况和自然环境、民族、宗教、基础设施等,很少记述社会群体的情况。第二轮修志,应充分记述社会群体,使记述内容更加丰富。

  • 标签: “立体记人” 志书 社会群体
  • 简介:《尔雅》是训释古代名物的字典。其中《释天》专门训释天文星象等。其第一条一般被句读为“穹苍,苍天”。其肇始於东汉李巡《尔雅注》,後人邢呙《尔雅疏》、郝懿行《尔雅义疏》、王阖运《尔雅集解》、尹桐阳《尔雅义证》等皆同。今人胡奇光、方环海《尔雅译注》,李传书整理的《尔雅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王世伟整理的《尔雅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都是如此句读。

  • 标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尔雅》 《尔雅注》 《尔雅疏》 2010年
  • 简介: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上面这首清朝人的诗,颇有唐人七绝之风,传播很广。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期,由于旧体诗词勃兴,大陆和台港乃至海外的报刊,多以诗话中的'本事诗'形式刊载,但提到作者姓名和题目的却很少,文字不大一致,只有一点相同:歌颂左宗棠督办新疆防务。我曾综观一些报刊,认定诗的作者为左宗棠的幕僚杨昌浚,生平不详;诗的题目,或作《赠左宗棠》,或作《左公柳》。前者似为杨昌浚所题。杨昌浚一作杨昌澹。后者当为后人歌颂左文襄公

  • 标签: 左公柳 杨昌浚 旧体诗词 玉关 文襄 清朝人
  • 简介:梁武帝佞佛似乎已成历史定案。确实.梁武帝一生活了86岁.在位48年(502—549),“几可谓以佛法治国”(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在他统治期间.佛教几乎被抬至国教的高度。他不但修造了大量佛寺佛像,而且还翻译和撰写了大量佛教著作.亲自召集佛法大会讲经说法(据《南史》载,梁武帝前后设大会16次之多)。最为显著的一例是他曾三次舍身同泰寺(据《梁书.武帝纪》记载为三次。另《南史》卷七之《梁本纪中》以及《建康实录》卷十七记载为四次),他的大臣们“前后用赎身钱至三亿万”(《佛祖统纪》卷三十八)才总算把他赎回。而据统计:梁代佛教最兴盛时佛寺多达2846所,僧尼82700余人。所以杜牧有《江南春》叹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标签: 梁武帝 《建康实录》 《佛祖统纪》 《南史》 两晋南北朝 《江南春》
  • 简介:提起素食,人们总是很容易地就想起了佛门。确实,在影视中,文化的流传里,素食总是与佛道相联系的。不错,素食与佛教历来是渊源极深的,因为佛门戒杀生,很多的大乘佛经和教典中,都明文规定不能食用一切众生之肉。其实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

  • 标签: 快乐 佛教传入 素食 佛道 杀生 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