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孙盛史学发乔治忠东晋著名史家孙盛(302-373),字安国,祖籍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县)。祖、父皆在西晋为官。西晋灭亡时,孙盛未满十岁,渡江避难。成年后,以博学善辩闻名,初仕佐著作郎,不久外任,辗转迁职,官至秘书监。他"笃学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

  • 标签: 《三国志》 编年史 异同 世谱 世说新语 史学方法
  • 简介:戴震人性论发施扣柱作为考据学派的领袖人物之一,戴震当然地擅长于实证的考据学,但他同时又极具“由词通道”、“求道明理”的明确意识和自觉追求,对构筑哲学体系表现出很大的热忱与兴趣。尤其是他的人性理论,在中国古代人性论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就...

  • 标签: 戴震 道德理性 人性论 知识理性 人性理论 人性构成
  • 简介:宋代典章文物多有可观,钱币文化亦堪称高峰:两宋金银钱的发展演变脉络是比较清晰的:北宋多为年号钱,形制、钱文与流通铜钱相近;南宋年号钱并非主流,而以寿庆宫钱和吉语钱为其特色。具体讲来,北宋初年宋元、太平皆有与铜钱同版之银钱,淳化元宝金钱面版亦与铜钱无异。

  • 标签: 银钱 两宋 演变脉络 钱币文化 年号钱 铜钱
  • 简介:燧石刮削器的痕观察夏竞峰一、研究简史痕分析是研究石器的方法之一,从最初的研究开始,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期由于研究者未给予普遍的注意,所以发展得很缓慢,直到本世纪中叶才广泛地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得以迅速地发展起来。这一百多年的研究史,按时间顺...

  • 标签: 磨光面 燧石刮削器 加工物 微痕观察 刃部 形态特征
  • 简介:著名学者纪晓岚的故居,坐落在北京市宣武区西珠市口大街路北,而今的晋阳饭店所在地,与虎坊桥十字街西南的湖广会馆遥遥相对。“阅草堂”是纪晓岚故居书房的名字,也是他书房的“斋号”。当年“阅草堂”的匾额就是纪晓岚亲笔所书。……

  • 标签: 纪晓岚故居 阅微草堂 北京 宣武区 著名学者 湖广会馆
  • 简介:最近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的《老舍先生与晋阳饭庄》一文,其中谈到晋阳饭庄“是闻名的阅草堂的旧址……曾经是30年代中共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经费转运站,还是京剧名角辈出的富连成科班所在地”,因所记与历史有出入,故谈谈我知道的一些情况。刘叶秋老先生在《纪晓岚阅草堂》①一文中写到,东与晋阳饭庄相连为电报局,更东为一棺材铺,此二处即“阅草堂正院之故址”。30年代,我家就住在电报局旧址。三进院的前两院,高台阶,前廊后厦,方砖铺地,很有气派;第三层院较深,院内大树、小石,此处便是刘老所言以前与东西两侧相通的小跨院,即“阅草堂”旧址。东侧棺材铺数次

  • 标签: 晋阳饭庄 齐如山 纪晓岚 故址 梅兰芳 国剧理论
  • 简介: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画屏风,是南北朝时代一份重要画迹.本文就已经发表的屏风画面揭明它所表现的故事内容,并认为,屏风画之图绘列女以及列女故事之取材,乃至屏风之背赵襄子论赏的赏其不骄侮之寓与临深履薄之拟,均与司马金龙一家同皇室、特别是文明太后间的错综关系有着某种呼应,至少折射出处在政争旋涡之中的墓主人的一种心态,而略可为史臣赞语作一补笔.

  • 标签: 司马 出土 北魏 南北朝时代 故事内容 屏风画
  • 简介:蒋碧是艺术大师徐悲鸿的夫人,她和悲鸿先生同是江苏宜兴人。我叨为他俩的同乡,并和蒋碧有过几次交往。近读蒋碧《我与悲鸿》和《我与道藩》两本回忆录,不禁泛起数点往事涟漪。

  • 标签: 蒋碧微 徐悲鸿 张道藩 国民代表大会
  • 简介:《穆斯林通讯》是20世纪末中国穆斯林民间团体创办的一份内部刊物,因其是报纸形式,体现出信息量大、周期性短等特点,适合各族穆斯林不同阶层的群众阅读。本文从它的创办背景、发展和管理、办刊追求、作出的贡献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等几个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和探讨。

  • 标签: 穆斯林通讯 文化现象 人文关怀
  • 简介:<正>翻开人类语言史,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是:文化。文化,这个无网之网是世界与人生的巨大包容体。然而,对于文化是什么,是否存在一个文化之网,以及文化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形态等,一直是人类探讨的重大课题之一。面对汗牛充栋的文化研究资料,再来苦思出一个文化的精确定义,或许有其价值,但未必是文化深入研究的最佳通道。与此相通的是,我们难道不可以问一句:什么不是文化呢?是的,文化概念的界定往往表现为一种文化观念,而观念的价值形态的不确定性则往往是文化研究歧义所在的根本。难道文化研究已无路可走?比较文化的兴起似乎给文化研究打了一针强心剂——在中国,在西方世界,以异域文化为参照的思想系统正在显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但是,“文化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作为一种前提,加之文化范围的无所不包,使此类比较文化产生了更多的歧义,墨子的“一人一义,十人十义”可作为对这种纷乱状态的最好诠释。面对文化研究如此的“多义性”,我们是否能找到牵系文化乃至比较文化的至关重要的“神经”呢?

  • 标签: 文化范畴 文化研究 妇女文化 外显形态 比较文化 文化形态
  • 简介:人类从产生那天起,就得解决吃、喝、拉、撒、睡五大自身日常生活难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进化,解决如此"难题"所用器物的质地、形状,也随之演进;而器物的名谓,更是伴着诸多的社会环境因素,屡有变异,此"屡有变异"之中,饱含着迷离而复杂的国情特色.揭示此器物的物质"演进"和名谓更替中的社会因素,对于今天的人们破除传统文化的某些陈腐的民俗意识乃至迷信,促进科学与民主的进步与发展,大有裨益.

  • 标签: 民俗文化 溲器 新石器时代 “虎子” “马子”
  • 简介:孔子在教学方法方面的贡献,是学术界争论最少的一个问题,而且至今仍受到世人的关注和垂青。这说明孔子的教法理论必有较多的科学因素,才使得它在两千多年的教育发展史上处于常青的地位。

  • 标签: 孔子 教学方法 相似诱导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思想
  • 简介:《昭明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所选的诗文辞赋总集,这些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极具代表性,并且兼顾到各种体裁与流派,文章辞藻华美,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文选学”。季刚先生对《昭明文选》有过精深的研究,在《文选平点》中,对文章的评笺考证,言前人所未言,对后人启迪良多,即使只言片语,也极具真知灼见,有画龙点睛、阐幽释之妙。后学观摩研习,深为叹服.兹略举数则,以作汇报。

  • 标签: 《昭明文选》 画龙点睛 总集 萧统 辞赋 文选学
  • 简介:弁言番禺是广州的古称,其由来长期困扰着研究岭南古史的学者们。历来有所谓人名说、族名说、二山说;又有贲隅即番禺说和非番禺说,以上诸说的依据均出自《山海经》。持人名说的学者指出二山说(此说认为是因番山、禺山而得名。)是一种附会;

  • 标签: 《山海经》 “番禺” 史学意义 中国 广东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痕分析在我国的应用,以及笔者对参加石器痕分析培训一研讨班进行模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应用等问题提出一些想法与认识。

  • 标签: 微痕分析 低倍法 黑曜岩 旧石器考古学
  • 简介:按《史记》、《汉书》未记陆贾筑城以待赵佗事,唐刘恂《岭表录异》但记越王冈、越台井、朝汉台而未记陆贾城(泥城);至清人张渠《粤东闻见录》及陈徽言《南越游记》,亦均未记陆贾城。正史言简意赅,或不赘疣,或有所隐。后世立言者虽或有所稗闻,然亦多谨慎,莫敢增益。殆至屈翁山著《广东新语》,每有记前人所未记,言

  • 标签: 陆贾 越王 彩虹桥 《史记》 游记 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