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心理素质是当今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本文在对青海省部分高校部分专业藏族大学心理素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藏族大学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藏族大学生 心理素质 现状分析
  • 简介:“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哼起这优美的旋律,人们就会想起电影《铁道游击队》和刘洪、李正、鲁汉、小刘等游击队的英雄们。本文讲述的就是那位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沉着果断、威震敌胆的李正政委的原型文立征的几个故事。

  • 标签: 游击队 大学生 铁道 抗日民主政权 学生爱国运动 八路军一一五师
  • 简介:一、回族大学就业存在的问题1.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由'精英'型教育变为'大众化'教育,使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为145万,2003年达212万2004年将达250万,今后还会继续增长.

  • 标签: 宁夏 回族 大学生 就业 职业理想 社会需要
  • 简介:阿拉伯语波斯语专业与穆斯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高等教育发展很快,根据统计策料,现有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各八百余所。其中开设阿拉伯语专业的普通高校仅七所,即: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经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

  • 标签: 阿拉伯语 波斯语 穆斯林民族 民办高校 回族学生 普通高校
  • 简介:少数民族大学在高校中的违纪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也是高校学生教育中比较棘手的一个现实问题.作者凭着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的特点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认为对少数民族大学应采取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心理教育,即"五教"并举的办法,多管齐下,使其违纪现象得到有效的扼止.

  • 标签: 预防 违纪 教育 少数民族
  • 简介:<正>一.前言武大法语系资料室是国内收藏法语资料最全、最新的单位,并已成为国内的"法语资料中心"之一.开展对读者需求及利用的调查研究,是文献服务工作的基础,有利于为读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预见性和能动性的服务,达到激发用户需求、引导和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法语系88级、89级、90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近60名读者发放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一系列实际数据.

  • 标签: 研究生 利用程度 显著差异 系资料室 学术论文 二年级
  • 简介:重视农牧区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青海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农牧区社会稳定的客现需要;要对农牧区大学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对他们思想状况的了解和研究;当前的现实环境,要求青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切实加强艰苦奋精神的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加强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教育.

  • 标签: 青海 农牧区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正>以前对满族土地制度的研究多侧重于旗地在经营方式上由农奴制向租佃制的转化,但对土地所有制问题尚无专文论述。本文仅就满族士兵土地所有制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考察,以就教于专家及读者。

  • 标签: 旗地 士兵 清政府 八旗兵 旗人 土地所有制
  • 简介:关于佐藤强日记佐藤强,日本新宿人,1938年2月应召入伍,之前为学生。作为侵华日军中支那派遣军山下部队官崎部队(原步兵第四联队)陆军步兵二等兵(相当于轻机关枪射手或组长),多次参加了保定城内及郊外扫荡战,攻占过保定以北的容城。为参加“汉口攻略战”经过南京,9月25日在九江附近麒麟峰遇国民党新十三师阻击。9月29日,佐藤强日记为国民党新十三师部属缴获。佐藤强从1938年1月1日至1938年9月24日,将每天的心情、活动逐日记述下来。1939年3月15日,该日记由国民党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参谋杨庆杰翻译并印行。军国主义训育下侵华日军出征前后心态学生出身的佐藤强于1938年2月18日得到了征命

  • 标签: 侵华日军 日记 侵华士兵 国民党 军国主义思想 日军暴行
  • 简介: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往湖南长沙,1938年4月又迁往昆明办学,称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正式开学。由原三校校长组成常务委员会领导,梅贻琦任常务委员会主席。设文、理、工、法商、师范等5个学院26个系,3000余名学生。拥有教授190余名,不少均是国内第一流的专家学者。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教职员工以孔子“饱受波折,东奔西跑,栖栖惶惶,被困于蔡,绝粮于陈,但对教育事业始终如一”的事迹自勉和共勉,为抗战教育尽心出力。从1938年至1946年间西南联大共毕业学生2522人,吴健雄、杨振宁等均出自于该校。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于1946年解散,三校复员回原址。西南联大在抗战的

  • 标签: 西南联大 西南联合大学 教职员工 中国教育史 抗战教育 梅贻琦
  • 简介: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蔡元培等,试图改革中国的教育管理制度,他们提出并试验了“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改革方案,其原意是欲改官僚化的教育部、教育厅为学术化的大学院、大学区。但是,在官僚制度下,“学术化”的大学院和大学区,也不免陷于“官僚化”的泥淖,结果导致一片混乱,以失败而告终。所谓大学院,是将全国依省份划为若干大学区,按北伐进军的次序,命名为第一中山大学(广东),第二中山大学(湖北),第三中山大学(浙江),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在中央则不设教育部而成立“中华民国大学院”,统管全国的学术和教育行政,在省则撤销省政府教育厅,而由各中山大学院统管全省的学术和教

  • 标签: 大学区制 大学院 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教育 教育行政 蔡元培
  • 简介:每所大专院校都是一个知识开拓的传奇。本港的高等教育在转变急速的知识型社会中,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考验。大学学额增加.学生素质受批评.研究型与教学型大学之分流.大学私有化.学分互通等,都对高等教育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从这些顿具香港特色的大学传奇与精神中,正可解读出一些引入深思的话题,

  • 标签: 中国 香港 高等教育 学术融汇 人才培养 研究精神
  • 简介:今年是我国著名的文物考古学、古文字学和教育学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纪念商先生对祖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定于6月12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举行“商承祚先生捐献文物展”。商先生早年于1933年就教南京国立东南大学,1932年任南京私立金陵大学教授兼中国文化研究所专任研究员。为纪念他在南京长期从事研究工作,并对我院文物鉴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现发表其遗作《我与金陵大学》,以兹怀念。

  • 标签: 金陵大学 商承祚
  • 简介:经过公开申报、专家通讯评审打分和教育部组织专家实地考察、教育部专家咨询委员会投票等一系列严格的评审程序,四川大学与西藏大学联袂申报的中国藏学研究所入选第二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于去年底和今年初分别在成都、拉萨正式宣告成立。

  • 标签: 四川大学 西藏大学 中国藏学研究所 人文社会科学 科研体制 课题聘任制
  • 简介:到大理喜洲的旅游者,参观的热点集中在集白族民居建筑大成的严家院、董家院和杨品相住宅。进入这些大院须购买门票,而在同一块地皮上,离大院并不遥远名叫大慈寺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是华中大学的校址。如今,除了70岁上下的老人,而且是有文化的以外,连本地人都不知道这一段不该遗忘的“人文景观”。

  • 标签: 华中大学遗址 中国 云南 人文景观 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