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46年10月11日,蒋军占领了张家口,华北联合大学转移到冀中束鹿县;正如成仿吾校长说的:“文艺学院由于迁到农村,和广大的群众生活在一起,对于贯彻执行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②“战鼓”咚咚无极、藁城联大文艺学院转移到冀中束鹿以后...

  • 标签: 学习民间 街头诗 联合大学 艺术学院 华北 毛泽东
  • 简介:南京明代功臣墓石刻是指葬于南京的明初洪武年间功臣墓之神道石刻,它代表了明代初期雕塑的艺术成就,具有时代特征。其规制按照明初礼仪制度而建立,按照人臣墓的形制雕凿石刻,象征地位、礼仪、镇墓和融入人们的祈望。在艺术特色方面,功臣墓石刻继承了唐宋雕塑艺术的特点,形体塑造上用几何化的简略手法塑造雄浑豪迈又略显稚拙的形象,同时局部刻画十分精细,于精巧中追求气势。在写实的基础上,注重石人和石兽的神韵,并具有装饰精美的特征,同时吸收了民间艺术自然朴实的特点。雕凿手法丰富,虽是按照礼仪制度修建,但与明代帝陵相比其表现上略显自由些。明代功臣墓石刻规制的形成和豪放风格的产生与明代初期的社会状况以及统治者个人爱好是分不开的。

  • 标签: 明代 功臣墓 石刻 艺术特色
  • 简介:<正>明清时期,南京曾涌现出不少篆刻家,他们精心创作,推陈出新,形成流派,并编集印谱.撰著印论,成为中国篆刻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在篆刻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明代南京著名印人有:印学鼻祖、吴门派开派宗师文彭、徽派创始人何震、梁袤、梁年、韩约素.甘(?)、宋珏、顾起元、文士英、徐霖等人.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为文征明长子,官两京国子监博士.明代篆刻、书画家.初学钟王,后法怀素,晚年全力倾于孙过庭.以篆、隶最见精粹.尤精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原作多牙章,请金陵人李文甫代镌.在服官金陵时得青田灯光冻石,乃多刻石章,开辟了篆刻史上新纪元.首开流派印章艺术之滥觞.文彭亦能诗,著有《博士诗》.何震(?—1605),字主臣,一字长卿,号雪渔.安徽新安(今江西婺源)人.曾居自下(南京),1606年病故于南京承恩寺僧舍.他是徽派创始人.宗他的有梁袤、吴忠等.间接师承或私淑者甚多.他与文彭谊于师友之间,“往来白下最久,……国博(文彭)究心六书,主臣(向震)从之讨论,尽日夜不休.”(周亮工《印人传·书何主臣章》)由

  • 标签: 文彭 篆刻家 明清时期 南京 周亮工 艺术成就
  • 简介:生活中谈到艺术总能给人一种优雅高贵的感觉,艺术的存在诠释了自然界中难以言诉的美,艺术更能够创造出奇妙的感觉。艺术是一门哲学思考的人文科学,艺术学科的共性问题已经引起大多数艺术探究者的高度关注,它已成为艺术界建设的一个关键、潮流的研究项目。艺术的共性范围之广难以用语言表达,它给人一种无边无界的宽广之感;而美术与设计之间即使有着千差万别,但由于它们都包含于艺术之中,所以二者之间又有很多相似点,它们间隐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它们的魅力能够满足众多艺术爱好者的追求,洗涤追求者的心灵,给他们带去前所未有的体会。

  • 标签: 艺术学 共性与个性 美术与设计 学科共性
  • 简介:南京有一句民谣是这么说的“南京的三宝,剪纸、云锦、仿古雕”这其中的仿古雕指的就包含“微雕”。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微雕代表性传承人罗兰老师从艺三十几年,其师承父亲罗彪先生的微雕技艺,并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可谓毫厘之间展现大千世界。

  • 标签: 罗兰 传承人 南京微雕 作品赏析
  • 简介:学院派引入中国的必然性艺术史研究告诉我们,一个艺术系统如果陷入封闭状态,就会因内部机制的老化而衰败,并且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摆脱.只有引入异文化,才能破除封闭,打破僵化,为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异文化艺术的入侵及其巨大影响对传统艺术构成严重威胁.这种刺激及刺激反应使衰老的传统艺术焕发了青春,同时,反刺激也影响着外来文化,使外来文化艺术发生变异.总之,一旦引入一个新的系统,在基因变异和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复制--的作用下,新老系统都将不断地发展和繁荣起来.这就是西方学院艺术引入后,中国艺术的演变历程.

  • 标签: 中国艺术 学院派 内部机制 古典主义 历史发展
  • 简介:南京郑和艺术团成立于1997年11月,八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为丰富广大中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为促进精神文明,繁荣南京大都市文化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先后共演出650场,与60多个国家、300多个世界语协会和个人建立了友谊,被誉为“江苏省世协优秀集体”。

  • 标签: 歌舞演出 艺术团 郑和 南京 文化娱乐生活 中老年人
  • 简介:2011年学术界一个大事件就是艺术的独立门户,从文学门下独立出来,成为与哲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等12个门类学科并列的第13个学科门类,成为我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

  • 标签: 书山路勤 无限风光险峰 艺术学李心峰
  • 简介:历史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醇厚的集体记忆。它丰富和凝聚了民族的智慧、伦理、意志和情感,对民族素质的提高、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具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一个不了解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对于一个城市也是如此。由南京市志办组织人力,历时一年编写而成的学术性的南京历史普及读物《话说南京》新近出版。

  • 标签: 南京市 民族素质 简评 听话 文化心理结构 集体记忆
  • 简介:大约在1950年前后,在南京教书的父亲把我们全家接到南京。头几年住在莫愁路,明德女中(后改为五女中、三十六中)隔壁的一个院子里。院子南北各有洋楼两幢,中间是树木和花圃。我们当然住不上洋楼,我们一家住在楼旁的汽车库里。倏忽之间,过去了半个世纪。有天晨练,我和妻子走到莫愁路,便

  • 标签: 南京市 历史文化 露天电影 黑市 莫愁路
  • 简介:1924年4月12日,一艘轮船缓缓驶进上海汇山码头,船上有印度诗人泰戈尔率领的“国际大学访问团”。这是应梁启超、蔡元培两位中国学界泰斗,以北京“讲学社”的名义邀请来华访问。随行的还有梵文学者克提莫亨沈、国际大学艺术院长、画家兰达尔波斯、泰戈尔的秘书恩厚之、加尔各答大学历史学家卡里达斯诺格教授以及美国社会工作者葛玲女士。1913年泰戈尔以诗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学界对他的来访充满了期待、艳羡和好奇。

  • 标签: 泰戈尔 诺贝尔奖获得者 南京 国际大学 诺贝尔文学奖 《吉檀迦利》
  • 简介:本文泽自乔治·费区(GeorgeFitch)自传《在华八十年》(MyEightyYearsinChina)一书第十章。费区(又名费吴生)于1883年1月出生于中国苏州,后回美国,本世纪初复来中国,长期服务于青年基督教协会。1937年12月间在日本占领南京时,被推举为南京国际安全区副总干事,并任代理市长。他亲眼目睹了日军在南京烧、杀、抢、淫等暴行,同时以安全区干事长的身份与日本大使进行了多次交涉。“南京的毁灭”是以当时的日记和书信为根据写成的,文中反映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在华八十年》一书是乔治·费区的孙女唐亚·肯登(TanyaCondon)于1991年11月赠送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同时还赠送了“南京大屠杀纪实”资料录像片一盘。书和录像均为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佐证材料。谨此对唐亚·肯登女士表示感谢。

  • 标签: 日本军队 安全区 大使馆 南京大屠杀 金陵大学 办公处
  • 简介: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一幅漫长的画。南京是悲壮的,又是光荣的,江南没有一座城市像南京这样独特。历史上,秦汉唐之磅礴大气,元明清之繁华昌盛,主要见诸其他著名古都,在这些大一统王朝的转折关头,在天下大乱时,

  • 标签: 南京 评介 元明清 古都
  • 简介:陈独秀17岁时(1897年7月,光绪二十三年),以秀才身份,与大哥陈孟吉等一起乘船,首次走出安徽到南京贡院参加考举人的江南乡试。同年冬他写出《扬予江形势论略》一举成名。这半年奠定了他一生走与政治结缘的人生之路的基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南京考场

  • 标签: 陈独秀 南京 江南 国民党 安徽 乡试
  • 简介:茶馆的服务员叫“堂倌”,老南京称他们为“茶房”,互相招呼如亲朋,绝无主客架势。尤其是老顾客,都有各自固定的桌次、茶壶、茶怀。茶倌泡茶、续水的技术堪称一绝。右手执太平府大铜壶一把,桌面离地三尺左右,对准茶盅倾注沸水,只见壶嘴猛向下,再向上一翘,茶盅刚好九成满,恰到好处,无一滴水洒落出来,令人叹服。

  • 标签: 茶馆 南京 服务员 老顾客
  • 简介: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摧毁了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攻占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辉煌壮丽的篇章。

  • 标签: 南京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政府 中国革命史 蒋介石 新中国
  • 简介:南京部分古城被“地毯式”推平位于南京秦淮河两岸的“老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根基所在。但如今,这里已不见了南唐以来一直保留下来的金陵古城传统格局和数以千计的江南穿堂式古民居,取而代之的是占地面积2.18万平方米的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和大片的建筑工地。

  • 标签: 南京 老街 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街区 建筑工地 占地面积
  • 简介:塌房,又称塌坊,是古代供客商存放货物的场所。塌房发端于南宋都城临安,规模较大,便民利商,促进了南宋工商业的繁荣。明代南京设有塌房。明初南京塌房的设置,达到了增加税收、管理商业市场、稳定物价等目的。明初的南京,塌房是官方贸易体系的中心,促进了明初商业的恢复和发展,为明代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迁都北京,加之权贵侵占和私置塌房、政府管理混乱等,南京塌房迅速衰落。

  • 标签: 明代 南京 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