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封建统治者为使自己的政权绵延久长,总要制定许多不同名目的制度。作为一种有效调和皇权、百官、人民,即封建社会各阶层矛盾的特殊体制,言官制度在封建国家里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至明一代,言官体制可谓完善,且因特殊的时代背景,又呈现出许多与各代不同的特点。

  • 标签: 明代 言官制度 封建制度
  • 简介:秦汉时期对于残障人口形成了有效的统计制度,包括对残障人口身份类型的特殊标识、严格的统计程序和法律禁条、形式不一并不断完善的文本载体等内容。本文厘清秦汉时期傅籍制度下“罷癃”的特殊身份,并以此为基础,对秦汉时期残障人口统计制度所涉诸方面做完整的描述。

  • 标签: 罷癃 占癃 人口统计
  • 简介:雍正九年,经广西布政使金鉷奏请,清廷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这不仅为划分地方官缺等级提供了一套全面、合理的操作标准,使延续近两千年的地方行政等级制度臻于完善,也对清代地方道、府、厅、州、县官员的选任、行政素质的改善以及选任权力的分配,产生深远影响.任何制度的形成均有一个调整完善的过程,“冲繁疲难”制度亦不例外.除单个省份不定时期的“个别调整”外,由朝廷颁布谕旨,下令各省“统一调整”者就有三次,分别发生在雍正十二年、乾隆六年和乾隆十二年.除了时间上的不同,三次调整在原因、内容、过程及特点等方面亦迥然有别.这是“冲繁疲难”制度从初定走向成熟的动态变化过程.而“互换”条例的订立,又为维持选任制度和权力分配的动态平衡奠定了制度基础.

  • 标签: “冲繁疲难”制度 调整 选任 互换
  • 简介:明代文官死后,国家举行官方祭奠、修坟、安葬活动,为官员构建死后的荣耀,彰显国家褒奖臣下之意。此项举措的落实,有赖于丧葬公文在各级政府间的传递与具体执行。丧葬公文既是政府行政文书,又是礼文化的承载体,研究其内容及运作,可以直观感受明代由国家主导的丧葬礼制建设,以及国家如何在丧葬层面完成礼仪与行政的有机结合。

  • 标签: 明代 丧葬 公文 礼制
  • 简介:1956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我的署名文章《企业要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激发了我对经济体制改革调研的兴趣。但随后各种政治运动蜂起,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天天讲阶级斗争,经济建设偃旗息鼓,更遑论改革。中国何去何从?那时年轻的我非常迷茫,甚至失去了信心。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朝气蓬勃的改革浪潮恢复了我对改革的兴趣和信心。

  • 标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 同行 《人民日报》 政治运动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公布之后,国内外反应强烈,盛赞它是“中国几十年来最大胆的改革”,不仅惠及中国人民,而且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将产生积极影响,其历史意义,可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提并论。关于此次深佑改草的动因,习近平同志在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说明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倒逼”,是一种被动行为,即“迫使”的意思。

  • 标签: 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人民 中国共产党人 全球经济 历史意义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将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这不仅关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人民生存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标签: 生态文明 制度建设 保障 历史意义 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
  • 简介:文章在分析我国民间文物收藏之乱象及其原因的基础之上,讨论了在我国建立民间收藏文物登记制度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所面临的阻力,论述了建立登记制度的可行性,包括国内现有法律土壤及国外相关实践之启示;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具体策略。

  • 标签: 民间收藏文物 文物认定 文物登记制度
  • 简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最重要的内容,我认为是“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明确各级法院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和“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录制并保留全程庭审资料。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

  • 标签: 司法改革 三中全会 审判委员会制度 解读 中共中央 审判公开
  • 简介:<正>一我是1980年3月调到中共应山县委党校做理论教员的。当时县委党校在十里同兴店东南约5里地的殷家大屋。殷家大屋也叫殷家新屋,是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一座建筑,由99间半房间、12个天井小院组成。相传是外地一殷姓高官发了大财之后,来到此地买田置地大兴土木,建造了这"大户豪宅"。整座建筑原设计建造100间房宅,但几年施工,最后半间总是不得成功,只得以99间半竣工告终。但这并不影响这座建筑气势宏大、构筑精细的特色。它高墙厚壁,青砖灰瓦,层层院落错落有致,殿、堂、厅、室排列精巧,排水、通风、采光、遮阳布局得当。正堂侧厅均由一人合抱粗的杉木立柱

  • 标签: 理论教员 同治年间 党员干部 “左”的错误 学习小组 露天电影
  • 简介:1958年,全国各行各业大跃进,教育战线也不例外。那时候,我常听说某某学校只用了多少天就编写出一本往年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的巨著,又听说某某学校多少学生用了多少天编写出一部字典,等等。开始只是听说,将信将疑,后来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汉语成语小字典》,就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半个月的时间里编写出来的。总之,教育战线也开始放卫星了。

  • 标签: 大跃进 学制改革 中学 教育战线 汉语成语 新华书店
  • 简介: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再次复出.恢复被撤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务。邓小平重返政治舞台之后.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途径。他把目光投向沿海.投向南方,对广东寄予厚望。随后,他先后多次到广东视察.给予亲切的关怀和及时有力的指导帮助.总是在关键时刻指明方向,给予鼓励,使广东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 标签: 改革开放 邓小平 广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央副主席 国务院副总理
  • 简介:<正>从1979年到1988年11月间,我作为土生土长的保康人亲身经历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保康的10年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20余年,但现在回顾那一段经历,很多事情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1979年,保康改革开放正当时,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县域经济逐渐实现了"三龙"发展战略的调整,这项重要的举措,对推动保康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然而,这样一项举措是来之不易的,是在不断解放思想和

  • 标签: 保康 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放思想 湖北省委书记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在基督教和天主教内开展了“自治”、“自养”、“自传”的改革运动。1950年5月基督教“三自”改革首先发起,而后及于天主教。与基督教“三自”改革运动相比,南京的天主教“三自”改革运动要更复杂曲折。笔者从南京天主教的渊源人手,以期还原60年前进行的那场疾风暴雨式的宗教改革

  • 标签: 改革运动 天主教 南京 新中国成立 1950年 基督教
  • 简介:中共十一届三中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的一次伟大革命,这场革命史无前例,在开拓创新中不断前进,但与之伴随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过。自1978年以来,围绕改革主题有过几次大的争论。

  • 标签: 国有企业改革 真理标准问题 历史时期 郎咸平 非公有制经济 国企改革
  • 简介:为进一步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常态化,应解决群众路线多依赖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而缺少制度建设的体制弊端,顺应民主化、法治化的发展要求,抓好制度建设这个环节,明确制度建设的前提,深化制度建设的内容,强化制度建设的保障。

  • 标签: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制度建设 研究
  • 简介:改革改革家的困境是什么?改革的成败在历史时空中有无周期性的轨迹?这是两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中外历史上,也确有不少著名的先例可供参考。

  • 标签: 改革困境 中外历史 周期 改革家
  • 简介:如何解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其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从全面深化改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全面、深入地阐释了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新内涵、新要求。

  • 标签: 全面深化改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法
  • 简介:1920-1934年的“国家重建时期”,为了维持农村地区的社会秩序,在应对多起反政府的叛乱中赢得农民的支持,以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墨西哥政府推行了一定程度的土地改革。但是,受领导人的国家发展理念以及农村地区复杂的社会阶级关系和农民的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国家政权的逐渐巩固,土地改革的步伐在“索诺拉王朝”后期逐渐减缓,总体效果并不明显。直到1934—1940年卡德纳斯政府期间,才通过较彻底的土地改革,使墨西哥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 标签: 墨西哥革命 土地改革 大庄园 村社
  • 简介:本文通过对《唐六典》中正文与注文的重新考察,并结合其它典籍的相关记载,发现开元二十三年曾有过一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这次机构改革的精减率达到了十分之一,乃有唐历史上绝无仅有。它既与当时的经济背景直接相关,也是盛唐官制调整、成熟与定型的关键一环,同时还与当时的宰相政治尤其是李林甫的执政风格密不可分。

  • 标签: 唐六典 李林甫 机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