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凉州城.昔匈奴故盖臧城,后人音讹名姑臧城。姑臧城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古代北中国政治、军事的中心和重镇.是古代中国与西域经济交流的都会,是民族文化交汇的熔炉。东晋时,前、后凉、南凉、北凉都曾建都于此。尤其前张氏,从奠定立国基础的张轨到张天锡共九传,七十六年,在此期间对城垣进行了扩建.

  • 标签: 古代中国 中国历史 中国政治 经济交流 民族文化
  • 简介:汉代以来,佛教东渐。到了东晋十六国之“五”时期,武威佛教传播至于兴盛,高僧辈出,人才济济,寺院遍布凉州各地,一时成为北中国的佛教盛地。一批批高僧从这里走向四方.一本本佛教经典从这里传到各地,使“五”文化中融入了浓浓的佛教色彩。本文就五时期凉州佛教的发展状况做以略述。

  • 标签: 五凉时期 凉州佛教 传播发展
  • 简介:文化是十六国时期北方先进文化的代表,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其特征突出表现为:儒学兴盛、文学繁荣、史学成果丰硕、佛学广泛传播、艺术成就辉煌。

  • 标签: 河西地区 五凉文化 地方文化
  • 简介:孙思克,字荩臣,号复斋,汉军正白旗(辽宁辽东广宁)人,是清代早期赫赫有名的将军。又是一位关心和热爱地方文化事业的贤者。据《清史稿》载:“圣祖(康熙)第十四女,贵人袁氏生,和硕懿靖公主,康熙四十五年(1716年)下嫁孙承远(甘肃提督,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孙恩克子,袭爵,散秩大臣)”因此,他与康熙帝为亲家。孙思克父亲孙成功,为明代游击,思克为次子。清军入关后,

  • 标签: 将军 地方文化事业 《清史稿》 康熙帝 辽东 清代
  • 简介:<正>前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由张轨以河西之地为主建立的一个区域性政权.西汉时,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降,汉武帝以其故地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等河西四郡.昭帝时打败西羌置金城郡,合称河西五郡.东汉增置西平、西海、西郡.晋惠帝又置狄道郡.加上陇西、南安共十郡之地.前的政区主要是在这十郡的基础上进行分割与增设,对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各政权及北魏、北周的河西陇右政区划分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晋书·地理志》不载前政区,《魏书·地形志》又过于疏阔,使我们难以窥其大概.清洪亮吉作《十六国

  • 标签: 前凉 十六国时期 地理志 地理区划 元和郡县图志 张轨
  • 简介:西晋末年,中原处于战火弥漫、干戈不息的混乱局势。五政权控制下的河西地区总的形势却“……秩序安定,经济丰饶.既为中州人士避难之地.复是流民移徙之区”。因此,京城士大夫认识到“天下方乱.避难之所唯土耳”,“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为了安置中州移民,前时专门设置了武兴郡。张轨及其子张茂先后两次大建姑臧城。张骏时为前鼎盛时期,又大规模修筑姑臧城。因年代久远,保存下来的五建筑遗迹已不多。现只能根据史料记载和少数现存遗迹来复原五时期姑臧城的繁荣景象。借此,撰写此文请教于方家和有志之士,从而得到更多的五建筑和其他方面的资料。

  • 标签: 文献 五凉时期 姑藏都城 寺塔台 石窟遗迹 略述
  • 简介:周行逢,湖南武陵(今常德)人,五代时期的风云人物。周行逢出生于农家,年轻时不务正业,犯罪受刑,没少吃苦头,走投无路之际当了兵。

  • 标签: 风云人物 五代时期
  • 简介:时期姑臧城由东、西苑城,北城,匈奴城,南城五城构成。东、西二苑驻有兵户且东苑势力强大,其统治权往往影响五政治走向。西苑在后凉时期驻兵,兵力较东苑弱。南城政治意义较强,多成为政变首选场所。北城在后凉时期因吕氏宗亲居住而发生过叛变。南凉时期北城屠各百姓发动了民变,但影响力有限。五城间各有城门、围墙,战时可封闭城门凭借围墙割据一城,这为执政者抵御外族侵袭提供了便利,也为叛乱者创造了条件。

  • 标签: 姑臧 五凉 城市空间 政治格局
  • 简介:微距镜头针对特殊用户群推出.无论是拍摄生态还是拍摄产品.其隙人的锐度表现都为买家所追求。更有不少朋友购买微距镜头用于拍摄人像.微距镜头从过去专业人士使用到现在成为大众追求的对象。下面推荐各位四款口碑比较好的微距镜头。

  • 标签: 微距镜头 专业人士 拍摄 用户群
  • 简介:中国人民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付出了前所未有的牺牲,但并未换来和平安定。在美国政府支持下,国民党一面高唱和谈,一面调集部队向解放区进军。而蒋介石为了欺骗全国人民,先以和平建国为幌子,许下党派平等合法。以及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和人身自由等四项诺言,不久又撕去伪装,在各地制造了一系列暴行。在西安袭击了十八集团军办事处,捣毁了陕西《秦风工商日

  • 标签: 国民党军 十八集团军 蒉延芳 人民言论 秦风 南京警备司令部
  • 简介:“高台骆驼城前墓葬出土衣物疏”中有“紫搔囊”和“早搔囊”两个词。此二词条,一同于吐鲁番出土衣物疏中的“爪囊”或“抓囊”,应当是指装有手脚指甲的袋子,体现了古丧礼中“搔剪”及埋葬发须爪的规定。随身埋葬爪甲,除了官方礼典和传统儒家理念的引导之外,还可能与民间社会自己实践行用的巫俗观念和禁忌有关。这体现了“礼”与“俗”在河西地区的不同张力。而“爪囊”在高昌时期的衣物疏中最终消失,则可能和佛教理念在丧葬层面的不断渗透有关。

  • 标签: 骆驼城 札记 木牍 儒家理念 民间社会 河西地区
  • 简介:武汉会战结束后,日本侵略者加大了对中国腹地的疯狂入侵,洪湖作为战略要地,国民党一二八师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在抗日沙场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最后全军覆没,他们用血肉抒写了一曲慷慨雄浑的悲歌!

  • 标签: 八师血 洒洪湖 血洒
  • 简介:王复生(1896—1936)名濡廷,化名王甄海(振海)、郭其瑛、郭毅,笔名止庵,祥云人。1916年春入北京大学文科预备班。1920年参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该会发起人之一。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3月至1923年7月到陕西华县成林中学任教,在师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不久,回北京大学复学。1925年与王德三等人发起组织新滇社,为主要领导人。1925年夏至1926年春在陕西绥德第四师范学校任教期间,参加中共陕北的建党活动。1926年夏派回云南筹组国民党云南省党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东北工作。日本侵入东北后,在东北各地开展抗日斗争。1936年6月30日任齐齐哈尔市党组织负责人时,被日军逮捕,8月15日被杀害。为了进一步介绍革命英烈的光辉事迹,本刊连续选登了杨苏同志撰写的《王复生和毛泽东的短暂见面》、《王复生狱中回思》”二文,今天最后再刊出本文,希望读者通过云南革命先驱可歌可泣的斗争生活,了解共产党的先辈们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夺取胜利的历史,并从中受到教益、鼓舞和鞭策。

  • 标签: 王复生 大江坝 王甄海 中国 云南 军事斗争
  • 简介:疯狂的迪斯科音乐,坚固高大的钢筋水泥建筑,五颜六色匆忙涌动的都市人群……现代工业,日新月异,高速发展。只是,在国内许多的地方,偏远.现实.原始地存在着很多这样或那样的手工作坊。《中国制造》讲述的,就是这种中国古老文明与传统的延续.繁衍.不朽和永恒。

  • 标签: 酒文化 绍兴市 中国 浙江 酒作坊 风俗习惯
  • 简介:七七事变后,张自忠主和1937年7月7日晚,卢沟桥事变。在7月8日的战斗中,二十九军官兵击退了气焰嚣张的日军,日军没有占到便宜,反而还有腹背受敌的危险,因此暂时停止了进攻。

  • 标签: 张自忠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 日军
  • 简介:在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王远音烈士静静地长眠在异乡的土地上。距离墓地不远处,矗立着烈士的铜像,那如炬的目光仿佛一直在向人们述说着那段硝烟弥漫、出生人死的峥嵘岁月。王远音,原名王鸿业,幼名龙文,1916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豆村镇泗阳村。村北的几间明清大瓦房,至今仍稳稳地立在那里。从少年时代起,这位著名抗日英雄就在此地静静地沉淀着自己赤诚报国的热情。

  • 标签: 王远 烈士陵园 华北军区 少年时代 抗日英雄 石家庄
  • 简介:明、清之际“绝代才女”倪仁吉,字心惠。号凝香子,浙江省兰溪市梅江镇倪大村(时称浦江县化龙池上金生村)人,17岁出嫁到义乌市青口乡大元村。其丈夫是秀才吴之艺。她精刺绣,善绘画。擅书法。能诗文,生前各类艺术作品均已流传民间,以至传入日本国,为世人所称道;并有《凝香阁诗稿》一书传世。明、清文人笔记多有记载。今中国国家博物馆、日本国家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义乌市博物馆还收藏着她的绣品和绘画。这位绣、画、书、诗四艺俱绝的绝代才女,竟一度湮没于世。2006年是她的400岁生辰。

  • 标签: 才女 生辰 中国国家博物馆 艺术作品 省博物馆 浙江省
  • 简介:武义素称萤石之乡。1942年日本派遣军入侵武义后,曾组织随军技术人员对武义近20处萤石资源作过一次勘查,测查报告声称“武义萤石为东洋第一”。萤石,又称砩石或氟石,是极为宝贵的矿产资源。萤石产品根据氟化钙含量的高低、粒度的大小,分为冶金级萤石块矿、陶瓷级氟石精矿和酸级氟石精矿3个品种。冶金级萤石块矿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它有助于熔钢水溶液的流动,并具有降低难熔物质的熔点以及把硫、磷排除到炉渣中去,提高钢铁铸件的可锻性和抗张强度。二战时期,日本日益扩张的军火工业对萤石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具有领土扩张野心和资源掠夺野心的日本大本营,把萤石列为志在必得的战略物资。

  • 标签: 萤石资源 日本 纪实 技术人员 矿产资源 抗张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