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志》是一部著名的本省志书。它成书于南宋淳熙九年(1182),所以亦名淳熙《志》。是福州的别称,因为福州城内有:于、乌石山与越王而取名。它记述了当时福州所属各县地方文献,范围包括有十二县:闽县、连江、侯官、长溪、长乐、福清、古田、永福、闽清、宁德、罗源、怀安。这是现存最早的并且比较完整的古代部宋志之一,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编述者为当时的知州梁克家。

  • 标签: 梁克家 《三山志》 中国 福建 地方志 生平
  • 简介:标题中所提“老”,系指已故的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叶剑英和董必武同志。他们位不仅德高望重,而且能诗善赋,生前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其中包括不少现代咏晋诗。这位诗人,是亲密的战友,彼此之间时有唱和。本文所赏的只是他们唱和的作品。

  • 标签: 五台山 唱和 无产阶级革命家 董必武 叶剑英 朱德
  • 简介:在辽宁省东部的桓仁县城东部高耸着一座峰奇岩秀的,从县城方向远远望去,坡势很陡的山体向下迅速收拢,抵近山顶,山体突然壁立而起,20多米以上高度的崖壁围出一个孤峙的山顶,仿佛山顶耸起一座古代的边陲兵城,森严可畏,不过古人似乎比我们更有想像和因地造势的能力,据考证,公元前37年,北扶余

  • 标签: 辽宁 桓仁县 五女山 自然景观
  • 简介:当代著名宗教现象学家默西亚·伊利亚德(MirceaEliade,1907—1986)指出人类在大地上择址而居,建立其家屋、城市以及神庙,具有一种宗教上的必须过程,即所有这些创造的存有物(beings)均通过“圣显”(hierophany)作用,使其俗世性具有了神圣的象征和内涵,如此,人类在大地上的生命与生活才赋予了存有的意义(existentialmeaning);

  • 标签: 环境伦理 客家文化 三山国王崇拜 龙纹神石
  • 简介:<正>1943年6月12日,东北尚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在黑龙江省富锦市东南20公里处的日军基地,来此视察的日本军部驻伪满洲国最高军事顾问、陆军中将楠木实隆,被一个名叫常龙基的伪军士兵开枪击毙,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事件.

  • 标签: 松花江 日本军部 养马场 日本殖民统治 伪满洲国 西丰县
  • 简介: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告别陕北,经晋西北、晋东北挺进河北,准备去与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中央工委会合。4月9日傍晚,因大雪路阻,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一行登上台山峰巅鸿门岩,当夜就宿于台怀镇塔院寺方丈院。

  • 标签: 五台山僧人 毛泽东五台山
  • 简介:一、概况狮子窝琉璃塔位于的中台南竹林岭,是明代狮子窟(又名大护国文殊寺)的附属建筑.狮子窟俗称狮子窝,西距山西省繁峙县岩头乡庄子村约3公里,北距清凉桥25公里,东邻竹林寺5公里,南距金阁寺5公里,为通向中台、西台的必经之路.海拔2400米,视野广阔,气候凉爽.在此处可望西台、中台、竹林寺、南山寺、九龙岗等台胜境.

  • 标签: 琉璃塔 五台山 狮子 竹林寺 文殊寺 繁峙县
  • 简介: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也是藏传佛教的胜地之一,为我国四大"佛教胜地"之冠,同时,也是中国旅游王牌景点之一。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的佛地,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隋唐时期已名播四方,中唐时胜迹图传至日本,后又绘入敦煌壁画。它不仅以寺庙众多、文物荟萃、清凉世界、景色宜人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游人和善男信女来此观光烧香,还以它的佛教文化令游人留连忘返,其中尤以佛教音乐让人耳目一新。佛教音乐历史悠久,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文化瑰宝。佛乐分为青庙乐和黄庙乐。青庙乐又分为经文音乐和经外音乐。黄庙乐则主要与

  • 标签: 五台山 佛教音乐 佛乐 重要地位 藏传佛教 佛教艺术
  • 简介:鸡公在豫、鄂两省交界处。它是大别的余脉,西与桐柏山脉相接。然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人未曾发现它那美丽的风景和优良的消夏避暑功能。最早发现它的,竟是一个美籍挪威人、基督教传教士李立生。此后,这个面积只有27平方公里,中心区只有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地,在上世纪的70多年中,竟发生了次惊动国家最高当局的大事件:第一次是满清朝廷;第二次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第次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

  • 标签: 国家 中共中央总书记 军事委员会 国民政府 大别山
  • 简介:东洞号墓为横穴式崖洞墓,墓葬未最终完工,仅有墓道、甬道两部分,随葬品亦较少,通过发掘推断一号墓墓主为西汉中后期曾有谋反行为的楚王刘延寿,二、号墓墓主先后成为其王后。

  • 标签: 汉墓 东洞山 横穴式崖洞墓 随葬品 刘延寿 墓葬结构
  • 简介:方澍,号六,无为人,清末民初时期在安徽颇具影响的诗人。光绪二十年中举,曾任李鸿章幕僚,兼东馆塾师。后外放江浙为盐运使,仅一年即辞职,归居故里“绣溪草堂”,后被推为劝学所长,服务桑梓,直至谢世。其诗文现存有《濡须诗选》、《岭南吟稿》、《紫蓬山志》、《巢湖志》等。读书与交友方六生于无为县福路口铁匠岗张村。自记事后,目睹清廷腐败、列强入侵。方六怀着一腔救国济民之志,

  • 标签: 盐运使 国济 方澍 清末民初时期 濡须 光绪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