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是梵文阿羅(Arhut)的簡稱,亦稱作阿羅訶。古意譯為:應、應供、應真,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按佛教教義,修得這個果位者已達到“四智”已圓,成就“八解脫”,具備“三明”、“六涌”等的境界。阿羅作為佛祖滅度時受囑咐不入涅槃,長住世間的護法團體,最早的記載見於印度僧人慶友(Nandimitra)所著

  • 标签: 阿羅漢 尊者 伐那婆斯 布袋和尚 法住 摩耶夫人
  • 简介:鄉亭是代在全國諸縣所設的地方行政機構,隸屬於縣。鄉亭長官爲亭長,由縣直接任命而受縣尉直接領導。鄉亭一般每隔十里一設,同時以"民稠則減,稀則曠"的原則適當增減,這使得鄉亭的分布不均。鄉亭的職能以治安爲主,同時還兼有行宿、民事、宣傳等功能,特殊情況下,鄉亭還蓄養牲畜,代郵傳書。鄉亭與鄉屬於性質不同、職能有異的兩套獨立系統。到晉代,由於弊病很多,亭制逐漸衰敗廢止。

  • 标签: 漢代 鄉亭
  • 简介:西成帝、哀帝時期成立的"三公制",包含相輔相成的兩個層面:本爲外朝領袖的丞相、御史大夫進入内朝,分擔此前爲大司馬所壟斷的内輔之任;大司馬也擺脱了加官身份,正式參與外朝事務。王莽輔政後期改設"四輔三公制",成哀時期兼任内外的三公(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被外朝化,内朝的輔政之任由設的四輔(太師、太傅、太保、少傅)共同承擔。莽王朝建立後設置的"十一公制",是輔政時期體制的進一步發展。從成哀時期到莽王朝,儘管大司馬一官經歷了從内朝官到外朝官的斷裂,但就在皇帝側近設置複數輔政大臣和士人群體進入内省空間這兩點而言,整體趨勢是連續向前的。然而這一成果並未被東的"三公制"所繼承。

  • 标签: 三公制 四辅 大司馬 内朝 新莽
  • 简介:西汉“都吏”之称,沿用了先前的旧名;它是郡府掾、史等属吏的泛指或统称。当时郡府在行政运作过程中,太守属下不同职别的都吏,其使命与职责不同。其中有的负责文牍公文的起草、签署等日常事务;有的则被派遣巡行处置一些其他重大政务,包括巡行廉察、考核属县长吏,案狱覆治、逐捕逃犯,催督租赋、拘校财物,行塞边郡、检查戍务,迎送宾客和上级官员等,涉及范围较广。西汉的“都吏”与“督邮”,虽然皆为郡府属吏,但它们不可等同,二者不仅起、止时间有异,百余年中长期并存,而且其身份及执事部门、治所和职责也有区别。

  • 标签: 西汉 郡府属吏 都吏 督邮
  • 简介:本文結合歷史背景,重新審讀武帝"立樂府"的原始材料,認爲武帝元鼎六年所創立樂府乃專用於郊祀泰一、后土的樂府,與先前既有的少府之樂府、太常之太樂無關。因此,既不能以武帝"立樂府"的記載否定武帝之前已設樂府,也不能用傳世文獻和出土資料中武帝之前的樂府資料來否定武帝"立樂府"的事實,更不必爲彌合史料之所謂"矛盾"而將"立樂府"之"立"强解作"擴充"等義。少府之樂府有監造朝廷重大樂舞活動所用樂器的職能,出土部分秦樂器上的"樂府"銘文乃監造者之勒名,非使用者之銘文。武帝所立郊祀樂府大約在太初元年整合職官時被併入少府之樂府。

  • 标签: 漢武帝 樂府 太樂 郊祀 泰一
  • 简介:西未央宫中有宫、殿、省三個區域。"殿中"區域以前殿、宣室殿、承明殿等建築爲中心,有殿牆環繞,由"殿門"出入。温室殿則是皇帝寢殿,位於承明殿北,在"禁門"内,稱"省中"。可考的殿門有端門、白虎門、"殿東門"、小苑東門和小苑西門。該區域可能呈"凸"字形,南部凸出,東西較窄,北部東西較寬。北部"殿門"和"禁門"之間還有金馬門和長秋門,將"殿中"區域分爲内外兩部分。其外是生活服務區,有光禄勳等機構,由郎中宿衛。其内是皇帝及其輔助官員的辦公理政區,有承明殿、玉堂殿、高門殿等建築,可能由中郎宿衛。尚書、侍御史、謁者等機構和朝堂等設施,可能在承明殿"廷中"。蘭臺也在承明殿附近。所謂"中朝臣"則是殿中官員可參與朝堂議政者。

  • 标签: 未央宫 殿中 禁中 廷中 中朝
  • 简介:代弘農郡官署所瘞埋的封泥,近年始發現於河南靈寶縣,並陸續公佈於世,有關研究亦相繼發表,如許雄志、谷松章《弘農郡封泥初論》1,率稱完備。見"弘農郖庾丞印"封泥,現藏北京文雅堂,以封泥印文來看,亦屬弘農郡界内出土封泥,而爲許、谷《初論》所失收。因向所未見,宜加珍視。

  • 标签: 弘農 印文 雄志 京師 印面 司農
  • 简介:"子貴母死"是鮮卑拓跋部一項獨特而殘忍的制度,出現於個體家庭産生之初甥舅繼承制逐漸向父子繼承制轉變的時期,實質是舅權與父權的衝突,目的是保證父系皇權的傳遞不受母黨、妻黨的干預。族將舅權與父權衝突成功改造爲"先外族而後本宗"的新婚姻禮法,實現了宗族和妻黨、母黨合作。鮮卑拓跋部在孝文帝實施化政策之後,也隨之變舅權與父權的衝突爲合作,逐漸廢棄"子貴母死"之法。細緻分析兩者的婚姻禮法機制,不難發現北朝婚姻禮法之倚重母黨、妻黨和鮮卑貴族之抑制母黨、妻黨,表相雖異,實質相同。兩者親屬制度之源相同,鮮卑進入中原則將族婚姻禮法中某些原始因素唤醒了。族原本保留着局部交换婚姻關係之下的一系列傳統禮法得以加强化,更加重外家輕本宗,而鮮卑族也放棄了"子貴母死"之法,逐漸實現了舅權和父權的合作。族和鮮卑婚姻禮俗的交互影響正可當作經歷過相同家庭制度發展史的不同民族融合的最佳案例。

  • 标签: 婚姻禮法 宗族 母黨 妻黨 子貴母死
  • 简介:自賈昌朝、段玉裁將讀局限在言文字範圍内,積習定式,掩蓋了代經師"讀"的文本學涵義。"讀"有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其深層含義是在文字形體變更、興替而無法理解用不同書體文字書寫的文本時,用易字改詞方法釋讀或識讀之。讀就是代經師以此法釋讀或識讀用古文書寫的先秦文本。鄭玄《周禮注》所存杜子春、鄭大夫、鄭司農等讀,反映出經師讀文本的一個側面。就讀尋究代經師文本蹤迹,可見:一、很多異文甚至個别文句異同是代經師釋讀或識讀時所形成,並不一定是先秦相傳文本之不同;二、代經師在博士制度制約下,並不一定墨守師法家法文本,在理由充足、證據確鑿前提下,仍會突破師説與師傳文本,自創説,形成新文本。説與新文本是一經分立多家博士之基本前提。釐清由讀所産生的異文異詞乃至異句的文本脈絡,無疑是對當前比勘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異同時妄議經師竄改、增删和盲目尋求先秦不同文本來源的一種警示。

  • 标签: 漢讀 經師 文本 傳授 周禮
  • 简介:居延出土的"元始元年八月辛丑"簡證明終西之世未設司隸部,它由公孫述始創,數年後爲光武效法。武、昭朝初置司隸校尉時便賦予其"察七郡"的京畿糾察官性格,在西中晚期聚焦於兩類群體:其一是學界熟知的身居京師的貴戚、公卿;其二是弘農、三河二千石,後者反映出當時存在由司隸和部刺史主掌的十四個對全體郡國守相的監察組。另外,全國性"詔所名捕"制度暗示,成、哀朝可能存在十三刺史部與七郡共十四個州級治安區。這些都是公孫述、光武選擇該官"領一州"的淵源,在京畿設州牧的做法則承自王莽。東的司隸校尉兼具"察七郡"和"部七郡"雙重性格,刺史性格的後者分擔了對七郡吏民的監察,反向突出前者對貴戚公卿的糾察,這是該官在東中晚期政治地位驟升的制度原因。

  • 标签: 刺史部 京畿 新莽 光武
  • 简介:有清一代,主要由蒙古旗人处理有关蒙古事务,朝廷对蒙古旗人通晓蒙古语,以便切实地处理蒙古事务寄以厚望。但他们被编入八旗后,逐渐被满化、汉化,运用蒙古语言的能力逐渐丧失。另与利用满语、汉语的官职相比,利用蒙古语的官职为数不多,故为确保为官不受限制,蒙古旗人多倾向学习满语、汉语,在这种环境下,致使他们的蒙古语水平急剧下降。对此状况深感危机的雍正皇帝,认为蒙古旗人应以掌握蒙古语为“蒙古之本务”,而扩充八旗教育体制,命令所有蒙古旗人学习蒙古语。然即便如此,并未能阻止蒙古旗人丧失蒙古语利用能力问题,最终,尽管雍正皇帝不断推出激励蒙古旗人学习蒙古语的政策,而实际上仅使少数从事蒙古事务的人掌握了蒙古语,然此教育方针为乾隆、道光等后继者继承。

  • 标签: 蒙古事务 旗人 雍正朝 蒙古语言 利用能力 清朝
  • 简介:我1944年出生在西藏江孜县的一个农奴家庭,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西藏仍处在封建农奴制社会,实行的是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政的社会制度.就像电影所反映的,在封建农奴制度下,西藏地区百业凋零,经济社会落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苦不堪言,毫无人身自由.在那种状况下,我度过了本应无忧无虑但充满凄苦的童年时代.

  • 标签: 西藏 封建农奴制度 和平解放 民主改革 民族工作 民族史志
  • 简介: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 标签:
  • 简介:越来越多的公安机关开始甚至频繁地运用新颖的网络语言,在微博上宣传自己。追缉逃犯等,引得众多网友议论纷纷,在此我们不置褒贬。只盘点一下无数经典通缉令。你认或不认。事实就在那里……你信或不信。政策就在那里;你想或不想,亲人就在那里……赶紧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110。自首圆你回家梦!——广东警方网上发布“见与不见体”追逃通告

  • 标签: “语” 网络语言 公安机关 网上发布 通缉令 褒贬
  • 简介:李阳应该拿出一个男人的姿态来,错了就错了,老老实实承认就好,如果道了半天歉却都是没理搅三分,会更让人看不起。——网友对李阳家暴道歉的态度表示不满

  • 标签: 李阳 道歉态度 布什 “军训体” 刘翔
  • 简介:荀子是战国晚期的著名思想家,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受业弟子有李斯、韩非、浮丘伯等。司马迁作《史记·孟荀列传》,认为二人同属儒家学派。今传《荀子》一书,专明礼学,而精神近于法家。史传法家尊黄老,《荀子·儒效》中有“民德”,实为王道之始,义近“玄德”,《老子》云:“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荀子·王制》中有“至约”,“约”“一”同义。《老子》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又如《荀子·解蔽》中有“至道”,《中庸》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 标签: 荀子 思想 儒家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历代学者对古碣石山位置的多种论述与考证,以古地质运动的"燕山隆起"为支点,弄清了"禹渎"的存在及大致走向,确证古碣石山即今河北昌黎县北之碣石山。更多还原

  • 标签: 碣石 碣石山 禹渎 燕山隆起
  • 简介:本文是在袁珂《山海经校注》一书的基础上,旁罗古籍,并参以出土的甲、金、竹、帛文献资料,对其中的《海经》部分的一些事物、语词作了的解释,对原经文的脱衍论误及通现象一一予以订正和指明,以恢复古经之原文,疏通文意,使之明晰可读。同时对《校注》中不正确的说法提出了个从的见解。本文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已发表于《三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2期。

  • 标签: < > < > 校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