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鄉亭是在全國諸縣所設的地方行政機構,隸屬於縣。鄉亭長官爲亭長,由縣直接任命而受縣尉直接領導。鄉亭一般每隔十里一設,同時以"民稠則減,稀則曠"的原則適當增減,這使得鄉亭的分布不均。鄉亭的職能以治安爲主,同時還兼有行宿、民事、宣傳等功能,特殊情況下,鄉亭還蓄養牲畜,郵傳書。鄉亭與鄉屬於性質不同、職能有異的兩套獨立系統。到晉,由於弊病很多,亭制逐漸衰敗廢止。

  • 标签: 漢代 鄉亭
  • 简介:本文以墓葬碑刻爲研究對象,分别從選材、石工、造價三部分,具體分析墓葬碑刻製作中'石材引進來,工匠走出去'的互動交流活動,以及因石材優劣、石工水準高下、雇主身份高低、所付金額多少等因素,而使墓葬石刻在形制、紋飾、碑文書法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的差異,且在厚葬習俗影響下,表現出工匠名師5出、墓葬石刻造價高昂的特點。

  • 标签: 漢代 墓葬碑刻 選材 石工 造價
  • 简介:西北出土簡對于研究兩書法史意義重大,其中諸多的習字簡記載了兩時期吏卒臨摹、練習書法的相關史實,這些西部簡中的習字簡表明,邊郡吏卒的書法臨习是普遍、經常性的,也是書法進入"自覺"狀態的一個重要表現。

  • 标签: 西北漢簡 習字簡 書法自覺
  • 简介:是梵文阿羅(Arhut)的簡稱,亦稱作阿羅訶。古意譯為:應、應供、應真,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按佛教教義,修得這個果位者已達到“四智”已圓,成就“八解脫”,具備“三明”、“六涌”等的境界。阿羅作為佛祖滅度時受囑咐不入涅槃,長住世間的護法團體,最早的記載見於印度僧人慶友(Nandimitra)所著

  • 标签: 阿羅漢 尊者 伐那婆斯 布袋和尚 法住 摩耶夫人
  • 简介:西成帝、哀帝時期成立的"三公制",包含相輔相成的兩個層面:本爲外朝領袖的丞相、御史大夫進入内朝,分擔此前爲大司馬所壟斷的内輔之任;大司馬也擺脱了加官身份,正式參與外朝事務。王莽輔政後期改設"四輔三公制",成哀時期兼任内外的三公(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被外朝化,内朝的輔政之任由新設的四輔(太師、太傅、太保、少傅)共同承擔。新莽王朝建立後設置的"十一公制",是輔政時期體制的進一步發展。從成哀時期到新莽王朝,儘管大司馬一官經歷了從内朝官到外朝官的斷裂,但就在皇帝側近設置複數輔政大臣和士人群體進入内省空間這兩點而言,整體趨勢是連續向前的。然而這一成果並未被東的"三公制"所繼承。

  • 标签: 三公制 四辅 大司馬 内朝 新莽
  • 简介:弘農郡官署所瘞埋的封泥,近年始發現於河南靈寶縣,並陸續公佈於世,有關研究亦相繼發表,如許雄志、谷松章《新見弘農郡封泥初論》1,率稱完備。新見"弘農郖庾丞印"封泥,現藏北京文雅堂,以封泥印文來看,亦屬弘農郡界内出土封泥,而爲許、谷《初論》所失收。因向所未見,宜加珍視。

  • 标签: 弘農 印文 雄志 京師 印面 司農
  • 简介:西汉“都吏”之称,沿用了先前的旧名;它是郡府掾、史等属吏的泛指或统称。当时郡府在行政运作过程中,太守属下不同职别的都吏,其使命与职责不同。其中有的负责文牍公文的起草、签署等日常事务;有的则被派遣巡行处置一些其他重大政务,包括巡行廉察、考核属县长吏,案狱覆治、逐捕逃犯,催督租赋、拘校财物,行塞边郡、检查戍务,迎送宾客和上级官员等,涉及范围较广。西汉的“都吏”与“督邮”,虽然皆为郡府属吏,但它们不可等同,二者不仅起、止时间有异,百余年中长期并存,而且其身份及执事部门、治所和职责也有区别。

  • 标签: 西汉 郡府属吏 都吏 督邮
  • 简介:[历史沿革]武汉科技大学是省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学校办学历史可溯源至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工艺学堂,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学校研究生教育始干1978年,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学科建设]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构建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医、文、经、法、哲、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材料科学、工程学两个学科进人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现设置有19个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学院(中心、部),各类在校研究生5000余人。学校拥有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

  • 标签: 武科技 科技大学
  • 简介:本文結合歷史背景,重新審讀武帝"立樂府"的原始材料,認爲武帝元鼎六年所創立樂府乃專用於郊祀泰一、后土的樂府,與先前既有的少府之樂府、太常之太樂無關。因此,既不能以武帝"立樂府"的記載否定武帝之前已設樂府,也不能用傳世文獻和出土資料中武帝之前的樂府資料來否定武帝"立樂府"的事實,更不必爲彌合史料之所謂"矛盾"而將"立樂府"之"立"强解作"擴充"等義。少府之樂府有監造朝廷重大樂舞活動所用樂器的職能,出土部分秦樂器上的"樂府"銘文乃監造者之勒名,非使用者之銘文。武帝所立郊祀樂府大約在太初元年整合職官時被併入少府之樂府。

  • 标签: 漢武帝 樂府 太樂 郊祀 泰一
  • 简介:字文化圈之外的觀者看來,中國書法,其實包含着自古以來的所有裝飾性書寫風格。而在字文化圈主流知識精英的視野中,裝飾性書寫僅僅作爲書寫史的一股潛流存在,偶爾地流出時尚的地表。本文通過對東碑額、秦書八體、魏晉雜體等系列物件的考察分析,意在簡要梳理具有代表性的裝飾性書寫的歷史發展綫索,包括其風格源流與演進譜系、相關時期的制度背景、審美思潮、文化功用等,從而更爲全面和歷史性地認識作爲字書寫潛流的裝飾性書寫。

  • 标签: 碑額 雜體 裝飾性書寫
  • 简介:西未央宫中有宫、殿、省三個區域。"殿中"區域以前殿、宣室殿、承明殿等建築爲中心,有殿牆環繞,由"殿門"出入。温室殿則是皇帝寢殿,位於承明殿北,在"禁門"内,稱"省中"。可考的殿門有端門、白虎門、"殿東門"、小苑東門和小苑西門。該區域可能呈"凸"字形,南部凸出,東西較窄,北部東西較寬。北部"殿門"和"禁門"之間還有金馬門和長秋門,將"殿中"區域分爲内外兩部分。其外是生活服務區,有光禄勳等機構,由郎中宿衛。其内是皇帝及其輔助官員的辦公理政區,有承明殿、玉堂殿、高門殿等建築,可能由中郎宿衛。尚書、侍御史、謁者等機構和朝堂等設施,可能在承明殿"廷中"。蘭臺也在承明殿附近。所謂"中朝臣"則是殿中官員可參與朝堂議政者。

  • 标签: 未央宫 殿中 禁中 廷中 中朝
  • 简介:日语词汇按其来源可分为“汉语·和语·外来语·混种语”等4类。其中,汉语(也称汉字词)最多,占总数的将近一半。不过,汉语词汇中也有日本人根据汉语的造词法创造的词。这就是[和製語]。有趣的是自古以来,特别是明治维新后,大量的[和製語]又重新传入中国。那么,为何[和製語]又重新传入中国?它是何时传入中国的?传人中国的[和製語]分布在何领域?它对中国产生了多大影响?当今[和製語]锐减的原因何在?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这些问题将是本文讨论的核心。

  • 标签: 和制汉语 重新传入 社会影响 锐减原因 发展趋势
  • 简介: 日本語の「到底」と中国語の, 現日本語の「到底」はもっぱら否定の場合に用いられ、否定のムードを強める作用を働くのに対して、中国語の,日本語の3つの意味は、全体像を基本的に把握した上で発した判断という点で中国語の意味と合致する

  • 标签: 日中語 詞較 語詞
  • 简介:字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書法在書寫字的過程中反映了中國人的形象思維和才情。可以説,字是書法賴以生存的基礎,書法是字得以保存的特殊媒體。字的形式意味是書法構成的必要條件,書法的發展對字形體的演變起着催化作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發展,推動中國社會的進步,譜寫中華文明的篇章。

  • 标签: 書法 漢字 演變 依存 發展
  • 简介:簡草書是一種比較複雜的草書形態,其中既有章草的身影也有今草的痕迹,同時不乏狂草的例子。傳世章草實際上是經過標準化、美化的字體,並不能代表字體演變的進程。簡草書與章草不能等同看待,也不能稱作章草。簡草書是實用目的驅使下字體演變的結果,章草則是藝術審美需要的發展産物。簡草書與其他的草書形態有着密切關係,建議在研究過程中仍以簡草書爲名,界定好概念,不要與傳世草書相混。

  • 标签: 漢簡草書 章草 草書區分
  • 简介:翁方綱爲清代乾嘉間著名的金石學者,以近四十年的游學、歷官、交游經歷,遠走嶺南,近訪京畿,苦尋拓本。爲考證的精審,又多次借外放之機,親自量測碑版,目驗手拓,躬親求證,以校其正。所著《兩金石記》,不僅開以斷體著録古代金石碑版之先河,又因精賞鑒以助考證開金石學之'鑒别'派。此外,著録金石時又多附題詩賦贊,别領風騷,一時無出其右者。本文以此爲學術觀照,試以翁氏尋訪碑拓爲主綫,重點討論《兩金石記》中所録的部分碑石對其金石學術方法及思想形成的影響。

  • 标签: 翁方綱 《兩漢金石記》 漢碑 金石思想
  • 简介:本文選取敦煌草書簡作爲研究樣本,通過設置筆形數量、起筆順逆、收筆出鋒與否、末筆出鋒與否以及轉折筆形書寫狀態等參數,並與敦煌隸書簡字樣,王羲之、智永、孫過庭等人草書字樣進行比照,探討早期草書形成的幾個主要特徵,研究發現:早期草書書寫與隸書相比,筆形數量進一步减少;起筆順鋒增多,逆鋒减少;筆形趨短與書寫美化;部分保留波磔筆形;轉折筆形數量增加,形態增多;連筆映帶成爲草書標志性筆形,尤其是連筆映帶的大量出現打破原有隸書筆形組合秩序;連筆映帶的末筆下行出鋒的書寫特徵,爲建立起草書書寫空間關係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敦煌漢簡 筆形參數 早期草書特徵
  • 简介:簡牘墨迹爲研究書法提供了新的資料和視角,東書迹曾以銘石隸書爲大宗,隨着近些年多批東簡牘的發現,人們把視角轉向東簡牘爲代表的手書墨迹,將同近期的簡牘手書墨迹與碑銘書迹進行對比,可能會有新的書史研究視點。本文以部分新出土東簡牘爲材料,比較分析東手書墨迹(簡牘)與碑刻隸書的相近處與相異處,以求從新的角度研究東書刻藝術特徵。

  • 标签: 東漢 簡牘 墨迹 碑刻 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