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阮元是书法史上真正意义上否定《兰亭》的第一人,阮元否定《兰亭》的思想渊源及动机,是以否定《兰亭》来动摇二王在书法史上的权威地位,为在二王之外另辟新境寻找理论支撑。他的兰亭观始终与南北分派及碑学思想交织在一起,成为他书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阮元否定《兰亭》的论据虽然不足,但却为清代碑学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标签: 阮元 兰亭序 辨伪 清代碑学
  • 简介:今年是中国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和他的代表作《兰亭》撰写1650周年。《兰亭》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现今流传的是唐代及其后的临摹本,真迹何在?迄今还是个谜;而在1965年由郭沫若著文引发的《兰亭》真伪之辩,由于毛泽东的关注和干预,更是轰动一时。

  • 标签: 《兰亭序》 中国 书法 王羲之 行书 真迹
  • 简介:释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

  • 标签: 兰亭序 摹本 书法 俯仰 真迹 乾隆
  • 简介:兰亭兰亭修禊图赏析》的面世,在各界引起极大反响。它同时也标志着回族书法名家吴廷富先生的书艺又进一步。书艺人品,这两个境界在吴先生的身上得到完美体现。

  • 标签: 回族 书法名人 吴廷富 评介
  • 简介:前人怀疑《兰亭》者,或以为从文章到书法都是伪造的,或以为此伪作乃出自陈僧智永之手。鉴于东晋南朝历史文化条件,本文则以为这些看法值得商榷。自来皆肯定传世今本《集》书法水平极高,“章法为古今第一”,是“神品”,而据唐人书品论,智永书法虽善,乃指其隶书(正书)、草书,其行书水平则稍差,与王羲之相距甚远,这就意味智永绝对无法伪造出这一“神品”来。而且鉴于当时琅琊王氏礼教家风,智永的“末裔”身份也决定他不大可能违反孝道,去伪造远祖文章、墨迹;史载《集》墨迹的存在在唐代以前几乎是不为人知晓的,因而纵使撇开智永,假定当时另有一造假足以乱真的无名顶级书法高手,在南朝社会风气影响下,为了获取经济或政治利益而伪造王羲之墨迹,则此伪造目的必然决定他选择目标乃是易于出手,为人们熟知、欣羡的王氏墨迹名作,而不会去找一当时毫无名气、很可能无人问津的《集》去伪造;这些表明,唐代以前没有伪造《集》的条件,不存在伪造《集》这一问题,由唐代流传至今的今本《集》当是真品。

  • 标签: 行书 依托 钟繇书法 书品
  • 简介: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大量以导学案为基础的课堂拓展材料应运而生。这种重视思维训练、鼓励质疑、提倡反思的导学案模式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提供必要的、有价值的、全面的、系统的思辨材料,有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理解和领悟。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自助式活动单导学模式顺应这一要求,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该模式可以从合理定位、智慧引领、共享课堂三方面把握。

  • 标签: 导学模式 《兰亭集序》 自助式 新课程背景 课堂效率 形式与内容
  • 简介: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要出版一册河边民俗馆专辑,把这个“全国旅游行业先进集体”的创建历程和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介绍给更多的朋友,我认为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有关同志约我写这个我是非常高兴的.河边民俗馆我去过多次了,他们办的工作简报几年来我也一直能看到.所以我对他们那里的领导以及筹建过程、现状都比较熟悉.1987年忻州地区疗养院从河边镇迁往忻州之后,阎锡山旧居闲置了一年,使原来就显得破败的宅院更是荒寂不堪.1988年秋,定襄县政府遵照省有关部门的指示,派了文化部门的几位年轻同志去筹建民俗馆,短短几年功夫,便旧貌换新颜,游人如织了.这除了阎锡山旧居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历史价值本

  • 标签: 阎锡山 政协文史资料 文化部门 筹建过程 工作简报 定襄县
  • 简介: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立时间不长,就成立了国学研究所(现已更名为国学院——编者注),并且开办了国学讲座.如今国学系列讲座又要结集出版,名曰《城市国学讲坛》.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我也很愿意为这部文集写几句话.2007年秋天,我访问过这所院校.通过了解,我觉得她的办学理念非常好,这就是: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

  • 标签: 2007年 职业学院 办学理念 质量立校 人才强校 特色兴校
  • 简介:由洛阳市文物局、洛阳市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编纂,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所长、研究员徐金星主编的《汉魏洛阳故城研究》一书,将由科学出版社于近期出版。该书收录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文物考古部门的发掘简报,报告以及各方面研究者的有关论文,是迄今关于汉魏故城第一部完备的文集,全书约153万字。本书为历史、考古以及其它方面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特别是考古发掘的第一手资料,对汉魏洛阳故城的考古、研究和保护,对中国城市史、都城史、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北京大学考古系前主任、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为该书题写了书名,中国历史博物馆前馆长、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为该书作了。这里我们将俞伟超先生的《》以及徐金星先生所写《前言》先行刊出,以飨读者。

  • 标签: 《汉魏洛阳故城研究》 中国 徐金星 城市发展 都城遗址
  • 简介:民国二十三年二月间我坐汽车由南京往杭州,不幸到了武康,车冲桥梁,我的头部受了重伤,在杭州大病甚久.四月底病势略轻,移居北平,渐能阅读普通文件.我所看见的第一文稿便是裴文中先生所著的周口店洞穴层采掘记.原文首尾二章稍近琐屑,已承谢家荣先生劝其删去,其他文字亦略有修正.我病后读此甚觉愉快,便劝他们将此稿印入地质专报.九月间我自长江旅行归来,此书已印刷成功了.

  • 标签: 裴文中 谢家荣 武康 世界科学 十三年 中国猿人
  • 简介:河南位于神州大地的中心部位,地处黄河中下游,自然条件优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代先民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这块中州大地上留下了非常丰富而又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文物建筑即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河南现存的地上地下文物建筑,不仅类型丰富、数量众多,而且独具特色,不仅在中原地区,就是在全国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地上地下文物建筑瑰宝之中,不少是堪称全国之最或十分罕见的,如郑州西山遗址中发现的距今5000年的城墙,即是现在已知最早的城墙遗

  • 标签:
  • 简介: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立时间不长,就成立了国学研究所(现已更名为国学院——编者注),并且开办了国学讲座.如今国学系列讲座又要结集出版,名曰《城市国学讲坛》.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我也很愿意为这部文集写几句话.

  • 标签: 国学院 职业学院 研究所 城市 讲座
  • 简介:这是一本朴实无华、情感真挚的小册子.它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记叙了在汉台湾同胞几代人的人生踪迹、心路历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武汉市委员会和台湾同胞联谊会的同志们,克服人力、物力上的困难,积极努力地主持、策划,将生活、成长在白云黄鹤之乡的这些台胞的笑貌音容、言行风采,形之于笔端,汇集于册籍,这对于青少年一代,对于整个社会,都不失为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 标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武汉市 心路历程 台湾同胞 情感真挚 邓小平“一国两制”
  • 简介: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立时间不长,就成立了国学研究所(现已更名为国学院——编者注),并且开办了国学讲座.如今国学系列讲座又要结集出版,名曰《城市国学讲坛》.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我也很愿意为这部文集写几句话.

  • 标签: 国学院 职业学院 研究所 城市 讲座
  • 简介: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立时间不长,就成立了国学研究所(现已更名为国学院——编者注),并且开办了国学讲座。如今国学系列讲座又要结集出版,名曰《城市国学讲坛》。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我也很愿意为这部文集写几句话。

  • 标签: 国学院 职业学院 研究所 城市 讲座
  • 简介: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立时间不长,就成立了国学研究所(现已更名为国学院——编者注),并且开办了国学讲座。如今国学系列讲座又要结集出版,名曰《城市国学讲坛》。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我也很愿意为这部文集写几句话。2007年秋天,我访问过这所院校。通过了解,我觉得她的办学理念非常好,这就是: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

  • 标签:
  • 简介:继南宋末叶学者桑世昌之《兰亭考》一书后,俞松的《兰亭续考》又是一部关于《兰亭帖》鉴藏和研究的重要文献。本文将《兰亭续考》一书所著录的面貌各异的《兰亭帖》本子一一析出。这些《兰亭帖》多属俞松个人收藏,亦偶有他人收藏之物,并留下了当时文人士大夫们的诸多题识,以此可以大致梳理出某一禊帖的流传鉴考情况。惜书中所涉《兰辛帖》实物多不存于世,使得后世研究者无法窥其真实的图像面目,遂形成文献意义上的“兰亭帖”。此外,俞松不仅是一位古书画收藏家,也是一位鉴赏家,他对古代法书多有鉴评,本文亦适当录出,进而对书中所涉猎的古代法书的鉴定方法进行初步探究,以管窥南宋时期的收藏家们对《兰亭帖》的鉴定和收藏之概貌。

  • 标签: 俞松 兰亭续考 兰亭帖 版本 法书
  • 简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晋文人的山水自然观.自然山水被当作"道"的外在表现和体悟"道"的工具,被当作精神寄托之所在和隐逸的终极归宿,被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浓缩了中国文人自然观的阶段性演进过程;而作为这种山水自然观影响下的产物,越来越多地把山水作为诗歌表现的主体,从而展示了东晋诗歌从玄言诗向山水诗演变的轨迹.

  • 标签: 山水诗 中国文人 东晋诗歌 隐逸 玄言诗 自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