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主革命时期,在各种新音乐的体裁中,歌曲是最容易普及的形式,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云南和全国一样,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优秀歌曲作品。纵观近现代歌曲的发展过程,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历史内容的歌曲创作。云南处于祖国的边陲,新音乐活动开拓较晚。“五四”运动以前,基本上没有新歌曲的创作,“五四”运动以后,随着革命运动的开展和新音乐逐步的普及,才出现了新的歌曲创作。

  • 标签: 创作歌曲 歌曲作品 音乐活动 四部合唱 人民音乐家 聂耳
  • 简介:<正>曾有一首《禁烟歌》写道:“前清道光年,英人卖鸦片.害我国和民,毒物真讨厌!先贤林则徐,拒毒首当先。焚烟二万箱,就此开战端。我国打败仗,订约丧主权。从此外国人,借口例可援。割地复赔款,祸患相接连。”由于清王朝极端腐败,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中国濒临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之危。帝国主义者的枪弹,震惊并刺激了我国知识界,激发了炎黄子孙反对侵略、反对卖国的强烈爱国思想感情。为了

  • 标签: 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近现代 思想感情 封建主义
  • 简介:2008年上演的电视剧《潜伏》曾经在中国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关于这部电视剧的讨论也进行得限多、很深入,现在再来谈论这部戏颇有点“炒冷饭”的嫌疑;但学术研究的目的是去伪存真,如果一个现象背后的本质没有被准确地挖掘出来,即使再“旧”的事件也有拿出来再“炒”的必要。的原因,很多评论家将之归结为“谍战”的题材,这颇有点“存在便是必然”的感觉。

  • 标签: 叙事策略 后革命 性别 女人 2008年 《潜伏》
  • 简介:没有女性思想的独立、女性对自我意识的反省以及对男权社会客观现实的认识和把握,女性只为了理想和一厢情愿的梦想展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结果只能是梦破魂散。电影《革命路》用一个回归家庭的美国中产阶级女性的经历为我们展示了男权松动时期女性解放历程中的社会现实壁垒以及女性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女性发展造成的影响。

  • 标签: 女性 突围 身份焦灼 男权统治
  • 简介:“小小革命”探索了三组来自台湾的参与式艺术实践.强调了艺术作为开启社会变革的功能。展览的标题由副策展人吕佩怡提出.突出了一种使用柔性策略对日常生活施加影响的理念。

  • 标签: 绘画艺术 艺术欣赏 艺术创作 艺术家
  • 简介:在中国影坛上,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一直占着重要的位置。许多电影剧作家、艺术家不止一次地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革命斗争和无数先烈们前仆后继的英雄业迹搬上银幕,以此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革命历史,温故知新,振奋精神,这个优良传统是值得珍视的。新时期十年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创作,无论就其内容的广博和丰富——从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就其选材的独

  • 标签: 革命历史题材 电影创作 英勇奋斗 艺术形象 非常大总统 编导者
  • 简介:1972年标志着维利·勃兰特短暂而辉煌的德国总理生涯的鼎盛时期。那年恰恰是我首次正式访问德国,也是我第一次为它所吸引——尤其是它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崛起。或许这就是为何两年后勃兰特复杂而又痛苦的下台引起了我的关注,并且一直挥之不去地萦绕在我的心底。

  • 标签: 二次世界大战后 后记 民主 1972年 鼎盛时期 德国总理
  • 简介:本文从电影叙事方法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电影《辛亥革命》。在场面和叙事上,张黎导演的"严谨"风格使《辛亥革命》的战争场面达到了国产电影的一流水准。电影叙事呈现明显的章节式结构,并且由一条"灭清"的主线串联全片。而在人物塑造方面,影片表现得可圈可点,孙中山、黄兴、袁世凯、隆裕以及作为西方列强代表的外国人,都可谓各展风采,在影片中受到了较为客观公正的对待,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这反映出一种相对开放的意识形态。

  • 标签: 《辛亥革命》 历史叙事 人物塑造
  • 简介:2015年-2016年,由沈阳音乐学院出品、创编复排的大型民族歌剧《星星之火》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和辽宁省委宣传部2015年度创作生产扶持项目,在京沈两地演出20余场,受到观众、专家和媒体的高度评价。从歌剧《星星之火》20余场的演出到专题研讨会,再到这部研究文集,这是歌剧《星星之火》研究历程及其成果的集中体现,体现了沈音人一心向学、一心向上的精神风貌。本文对文集的内容和特点加以分析,并阐释文集出版所引发的思考、带来的启示。

  • 标签: 歌剧《星星之火》 艺术实践 文集 启示
  • 简介:《怒潮》于1963年"七一"在全国公开上映,很快引起热烈反响,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十分高兴,称赞它是八一厂那一时期"最好的影片"。

  • 标签: 奔涌不息 怒潮奔涌 革命怒潮
  • 简介: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虽然革命离我们很远.但历史不应忘记。画家许宁先生在很早以前就创作了一组关于《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连环画,这组画完整讲述了孙中山先生与辛亥革命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由于版面原因,我们只摘取了部分图片与说明文字)

  • 标签: 辛亥革命 说明文字 孙中山 纪念日 连环画
  • 简介:"吊丝"一词最早来源于用户数近100万、帖子数在6000万的"李毅贴吧",它的最初含义是指"生活中的失败者",等同于英文中的"loser"。"李毅大帝"是吊丝最初的代言人,他作为"中国足球史上最伟大的吊丝",名言如"我的护球像亨利"代表了吊丝们"不以卑微为耻反以为荣"的本质。随着吊丝一词使用率的逐渐扩大,与之反意的名词如"高富帅"、"白富美"相继出现,吊丝一词的含义也随之延展开来。如今它既可以代表出身一般的平凡人,也可指代内向而不善交际的"宅男"、一心只想做出一番大事的理想青年等。

  • 标签: 吊丝 代表人物 成功率 机器人 出租车司机 电影
  • 简介:旧社会,戏曲伶人低人一等,被视为“下流”;可是,他们接受进步思想最为敏捷。本文介绍安庆近代一些从艺伶人在历史革命斗争中的活动情况。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领兵打败清兵,占领怀宁石牌,扎营于猫山,守军上万,准备攻打安庆(时为怀宁县治)这时,安庆城内传人李八,就与太平军秘密联络,接受任务,潜入城里,进行策反,争取了不少清兵反戈。当攻城炮声一响,里应外合。一举大获全胜,为太平军占领

  • 标签: 怀宁 猫山 吴汉周 岳西 革命斗争 叶题名
  • 简介:电影创作在建国以后进入了一个特殊阶段。从1949年到1976年是中国的"红色电影"创作阶段,这一阶段内创作的电影在题材上都是以革命题材为主,重点反映了地主阶级和官僚资本主义对工农阶级的压迫以及工农阶级的反抗,目的在于阐释底层民众革命的合理性和神圣性,并且烘托领袖的伟大光环。可以说在建国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电影创作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挂帅,政治合法性高于一切。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影创作要为革命意识形态构建为核心目的,这种情况适合建国后的任何一种文化形势。

  • 标签: 建国后 革命电影 革命意识形态 政治挂帅 艺术政治性
  • 简介:当麦克尔·弗雷恩创作《哥本哈根》一剧时,他预期该剧的观众群必然是有限的小众。因为其主题是德国核物理学家活纳·海森堡丹麦核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的关系以及战争期间德国核物理的研究,出乎意料的是《哥本哈根》轰动了全球,成为弗雷恩继他的喜剧《幕后的喧闹》之后最受人们欢迎的作品。在《哥本哈根》之后,作者对于自己的近作

  • 标签: 《哥本哈根》 《民主》 话剧 戏剧场景 剧情 人物塑造
  • 简介:革命历史小说”曾是当代文学前三十年最为重要的文学体裁。按照已成惯性的当代文学史的历时性描述,这一题材虽然丧失了“在场性”以及介入性叙事的合法性,但是迄今连绵不绝。近年来,“后革命”叙事的研究逐渐增多,昭示出研究界对“革命”主题的某种深沉的眷顾,俨然2003年左右对“左翼文学”的重新审视。在一个消费主义时代讨论“革命”,如不是奢华的文学游戏,就是对一种文学重大命题的深深的担忧。“后革命”叙事研究能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出的贡献应该在于阐释清楚“革命叙事”断裂的深层次的原因,这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学史”最重要的事件,而且更是中国当代思想史跋山涉水中的歧路选择,当然也涉及到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在消费主义时代如何写作的态度问题。

  • 标签: 革命叙事 消费主义 后革命 文化语境 中国当代文学史 面具
  • 简介:郭世佑在《中华读书报》(2011.10.12)接受访谈时认为.正是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腿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可以为思考和走路准备着。我们今天纪念辛亥革命,我以为不妨通过纪念辛亥先烈的亡灵,缅怀他们为国为民的情操,追思他们浴血奋战的业绩,

  • 标签: 辛亥革命 纪念 中国人
  • 简介:这是一个英雄故事,也是一个成长故事。因此,《革命到底》依然是一部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但这部影片告诉观众的却是一个别样的英雄故事,一个独特的成长故事。

  • 标签: 革命历史题材 英雄故事 影片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电视由对事件-----生活状态和流程的关注演进为对,的变化虽然表现在电视语言的进步,的当家人----电影电视的历史就是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语言史

  • 标签: 关注革命 电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