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1950年代末开始,各种社会运动在美国骤然兴起,打破了社会的沉静,美国变得喧嚣混乱。青年们在价值观念、权力机构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激烈地反叛主流社会,形成一种独特的青年文化。这种社会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作"反文化",它在1960年代持续发展成一场青年运动。

  • 标签: 反文化 格林威治村
  • 简介:1950年代,京剧经历了禁演、戏改、跃进这三个重要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导向1964年的京剧现代戏汇演,继而走向“样板戏”年代。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三个过程的梳理,对京剧这一“大众化”重要议题作出新的评价,这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京剧同步运作的其他文学和文化现象。

  • 标签: 京剧 戏改 大众化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一批重要的方言小说作品.这批作品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下中国小说的创作格局.本文通过对、、等小说文本的解读,主要从地域文化色彩、民间立场的建构与确立以及具有鲜明本土化特色的现代汉语叙事艺术探索三个方面对这一批方言小说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方言小说 中国 文学研究 叙事艺术
  • 简介:1990年后的美国如同其他国家一样,至为显著的成就之一就是举办各种性质的戏剧节。把许多在地理上和文化上相距甚远的剧团聚集起来百花齐放,这种方式确实比那些经典传世却又孤芳自赏的形式更具有吸引力。戏剧节提供人们一个良好机会,在非常简约的时间段内一览无余地欣赏各种戏剧演出,尽管这些演剧在他们自己的家乡几乎俯拾即是,但人们必须支付昂贵旅行费用,才有可能获得观赏的机会。事实上,这种观赏戏剧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人们若欲观赏慕名已久的演出,只需要果敢地参与戏剧节活动即可。诸如此类的戏剧节都有一个传统的主题,在这里艺术家们可以分享新的戏剧观念,观众们也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表演方法。但随着艺术家们追求一种只着重于视觉刺激的戏剧节风格,人们已逐渐担心泛滥成灾的戏剧节,终将导致戏剧艺术多元性的匮乏与失调。

  • 标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戏剧节 美国 戏剧演出 艺术家 百花齐放
  • 简介:世纪十年,以西洋素描改造国画的作法,美术界有不同的意见,并引发一场论争。在这场论争中,不同观点的交锋,从学理上剖析了民族艺术的特点以及西洋素描的利弊,促进西洋素描技法与民族艺术的有机融合,促进新国画的诞生与国画命运的改变。

  • 标签: 五十年代素描 论争 国画 变革
  • 简介:20世纪90年代的文坛无疑是一幅难以绘制出完整流派、风貌和美学走向的版图,它呈现出多元化共生的景观。但是,只要我们认真梳理,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意味深长的现象:崇高美在沉寂多年之后,被重新醒,并悄悄汇入20世纪90年代喧嚣、嘈杂的文学景观之中。本文从描述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崇高美重塑的现象始,考察了其所包含的对传统崇高美的超越,及其所蕴涵的新质素;进而,揭示了崇高在多元文化共存的90年代所独具的精神价值和美学价值。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崇高美 文学创作 小说 文学评论 中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但唯有创作上的个体生活成为超越舞蹈意义上的生活舞蹈,其中舞蹈动作与身体依附关系和声出的意义,60-70年代作品中模糊的性别

  • 标签: 六十年代出生 出生舞蹈 创作群体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但唯有创作上的个体生活成为超越舞蹈意义上的生活舞蹈,其中舞蹈动作与身体依附关系和声出的意义,60-70年代作品中模糊的性别

  • 标签: 六十年代出生 出生舞蹈 创作群体
  • 简介:本文讨论的是二十世纪十年的超现实主义运动.超现实主义从它产生的初期就与精神分析学派有着密切的联系,借由心理学的因素引发对艺术创作行为的一系列精神分析活动.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从一开始就努力将艺术推向新的形式,借此与传统艺术拉开距离.那么,潜意识的表达和图象的错位就成了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所采用的重要手段.

  • 标签: 俄迪浦斯情结 梦境 潜意识 祛魅 疏离
  • 简介:本文论述了二十世纪十年戏曲创作名著改编剧目的成果与缺失,通过对、、、以及南戏改编工程等名著改编剧目的具体分析,探讨了当代戏曲名著改编作品在创作上的两大主要要点:还原与重塑.无论是还原抑或重塑,需要尽量展示出戏曲艺术本体的魅力,同时,在原著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与需要的作品.

  • 标签: 戏曲创作 名著改编 还原 重塑
  • 简介:艺术是一个时代的镜子,一个时代的新艺术反映这个时代的人对自己所经历的时代的看法和认识。今天,当五十年出生的人出国的出国,下岗的下岗,退休的退休时候,虽然六十年代的人还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眷顾过去,但已经有能力思考和面对现实。六十年代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涉及广泛的内容。我将焦点集中在六十年代出生于北京,并在这个城市长大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实践打上了鲜明的北京城市文化特色,或者说北京在六十年代以来的各种变迁和古老城市文化氛围造就了他们艺术的特质,反过来,

  • 标签: 城市文化 北京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艺术家 后现代美学 艺术创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但唯有创作上的个体生活成为超越舞蹈意义上的生活舞蹈,其中舞蹈动作与身体依附关系和声出的意义,60-70年代作品中模糊的性别

  • 标签: 六十年代出生 出生舞蹈 创作群体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0-09
  • 简介:但唯有创作上的个体生活成为超越舞蹈意义上的生活舞蹈,其中舞蹈动作与身体依附关系和声出的意义,60-70年代作品中模糊的性别

  • 标签: 六十年代出生 出生舞蹈 创作群体
  • 简介:一曾得林乾良先生之约,评点二十世纪篆刻大师。几经考虑,未能如约。成为某一方面之大师者,除具有开拓性之外,还应具有传承性,二者缺一不可。据此观点,篆刻史上能称大师的不多。

  • 标签: 篆刻 大师 传承性 开拓性 观点
  • 简介:20世纪许多学者对《乐记》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大家以敏锐的视角论述了《乐记》中一系列的核心概念、范畴和命题,并通过对《乐记》中所体现的哲学、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乐记》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解决一系列音乐美学基本问题的。20世纪对《乐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关于作者与成书年代问题;2、《乐记》整个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3、《乐记》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 标签: 20世纪 《乐记》研究 礼乐
  • 简介:庞薰琹,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部,直至一九二四年,庞薰琹弃医从艺,并于一九二五年只身前往巴黎学习绘画。这个决定改变了庞薰琹人生的轨迹,在巴黎乃至欧洲的所见所闻所识为庞薰琹一生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艺术道路 薰琴 莱热 邵洵美 一九 徐蔚
  • 简介:<正>我院理论作曲系师生九人合作翻译,孟文涛教授校阅的《二十世纪和声的演变》(维·唐威尔原著),已由教材科打印成书,与广大师生见面了。该书分上、下篇。上篇为“过渡”,包括“四度与五度”、“增三和弦与全音阶”、“和弦的新并量法”、“装饰”(两章)、“关于风格方面”共六章;下篇题为“现代手法”,包括“平行”、“模式”、“旋律”、“和弦”(五章,包括规律结构与无规律结构)、“旋律与和声的关系”、“旋律的相互结合”、“结论”共十二章。它上接古典和声体系,下启现代

  • 标签: 二十世纪 和声 演变 教材科 现代手法 增三和弦
  • 简介:新闻链接“梦笔生花·黄叶村书画艺术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3月5日在关山月美术馆隆重举行。此次展览由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主办,安徽省政协、安徽省美术家协会、芜湖市委宣传部、芜湖市文化委员会和《国画家》杂志社协办,共展出20世纪中国画名家黄叶村各个时期书画作品120余件。该展览属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支持项目。

  • 标签: 黄叶村 美术馆 二十世纪 钩沉 书画作品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