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一九九О年冬天临近的时候在北京,《戏剧》杂志社演剧研究工作室在电影学院表演系小剧场上演了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剧《哈姆莱特》。这是一场实验性演出。是一场冷峻,有力,震撼心灵的演出,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带有一定的荒诞派戏剧和黑色幽默的色彩。

  • 标签: 《哈姆莱特》 荒诞派戏剧 莎士比亚 《戏剧》 黑色幽默 小剧场
  • 简介:一年前当我们坐在一间斗室里遐想未来的演出计划时,《哈姆莱特》自然而然是我们最热衷的话题,也是最能激起我们创作欲望的剧目,因为正像登山运动员梦想有朝一日能攀登喜马拉雅山那样,大多数献身话剧事业的人都希望有一天能试一试莎士比亚的这部名著。当时我们的大脑被狂热的欲望煽得发胀,而两腿就像踏入一块被浓雾笼罩的空间,不知下一步该如何走。

  • 标签: 《哈姆莱特》 创作欲望 喜马拉雅山 登山运动员 演出计划 莎士比亚
  • 简介:阿尔布莱特作品上左架线工1927年上右艾达的世界192930年下圣安东尼的诱惑194445年96061996年96041996年阿尔布莱特作品...

  • 标签: 架线工 安东尼 艾达 作品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称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强调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别林斯基称莎士比亚为“戏剧诗人之王”,而称《哈姆莱特》是“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金刚钻”。可见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达到了何等惊人的程度。

  • 标签: 《哈姆莱特》 构思艺术 莎士比亚化 戏剧创作 内容与形式 别林斯基
  • 简介:日子一天天过去。我自问,一个人是否会为生活所着迷,犹如孩子为银球着迷一般;生活是否就是如此:捷速、灿烂、激动。不过也许这一切都只是表面而已。我想要把银球握在手中,静静地抚摸它,那又圆又滑又重的球。就这样握着,一天又一天。我想我会去读普鲁斯特。我会往后倒退,再朝前迈步。

  • 标签: 作品集 普鲁斯特 生活
  • 简介:本文由《哈姆莱特》文本中的“无”,引出了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混合理论。吉尔斯·福柯尼耶和马克·特纳的概念混合理论,补充并解决了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概念隐喻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提出了在心理空间对各种信息进行混合,解构了“无”的传统概念,再现了从“物”到“无”的思维认知过程,对自愿终止怀疑这一传统的戏剧理论发起了挑战,消除了戏剧中真实和虚构的差别。当“无”站上舞台时,“有”和“无”的界线从此变得模糊。

  • 标签: 《哈姆莱特》 认知科学 概念混合理论
  • 简介:理查德·林克莱特本人和他的作品一样,在平易近人的外表下,既有深度并还不时进发着哲思。他本人的双面特点在这部备受赞誉的《少年时代》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已经与时间同谋完成了两个伟大计划(另一个当然是爱情三部曲)的林克莱特仍不满足于此,他心中还埋藏着一个更加疯狂的计划:这次他要用一生的时间。

  • 标签: 克莱特 《少年时代》 平易近人 理查德 三部曲 时间
  • 简介:十年前他是穷小子杰克,她是阔小姐萝丝,一张赢来的船票让他们邂逅、相爱再生离死别,赚足我们的眼泪和钞票。我们以为续集的合作会接踵而来,想不到一等就是十年,2008年的《革命之路》中再聚首时他已不再放狂,她也不复清雅。十年的岁月,弹指而过,在他们身上究竟还烙上了怎样的印记?

  • 标签: 迪卡普里奥 温丝莱特 演员 表演艺术 艺术工作者
  • 简介:莎翁剧作中,个人危机总是不可避免地和政治危机相关联,身体被卷入某种政治,男性权力的运作依赖于对身体的控制。《哈姆莱特》中奥菲利娅从一个开心少女变为手捧花束的疯癫歌者,最后溺水而亡,她的形象也从甜美温顺转向幽灵般行走的疯癫,直至最后成为漂在水面的溺亡的白色身体。从顺从男权体制到质疑并挑战理性的权威和合理性直至变成终极的死亡嘲讽,奥菲利娅疯癫及死亡的女性身体变成了男权社会里的不安的想象和政治肿瘤,成为颠覆男权权力的潜在威胁。

  • 标签: 身体政治 男权 疯癫 理性
  • 简介:迈克尔·亨利(以下简称“问”):《日出之前》(BeforeSunrise)是三部曲的第一部,故事来自个人经历吗?理查德·林克莱特(以下简称“答”):我必须说明,我原本并没有策划一个三部曲。《日出之前》的想法诞生在1989年10月。我前往费城看望我的姐姐,我在那儿遇见了一个在玩具店工作的女孩。我们一起散步在凌晨的美好时光中。这并不是在维也纳,但是费城对我来说同样充满了异域色彩。我记得在这一短暂的经历中,我已经在想某一天要把它拍成电影。

  • 标签: 克莱特 理查德 个人经历 三部曲 “问” 迈克尔
  • 简介:<正>我们要谈的不是莎土比亚的《亨利四世》,也不是亨利希·曼的《亨利四世》,而是意大利剧作家皮兰德娄(1867~1936)的《亨利四世》。相比之下,大家对它可能陌生些。不过这不要紧,一旦认识了它,你肯定会感到对它要比对前两者更熟悉。至于莎土比亚的《哈姆莱特》,大家是不会感到陌生的。为了便于下文的展开、我们无妨先把《亨利四世》做个简单介绍。《亨利四世》是皮兰德娄一九二二年创作的戏剧。内容是说一个满怀恋情的现代青年

  • 标签: 哈姆莱特 亨利 戏中戏 复仇 人性 中世纪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6-27
  • 简介:诗人唐是曾精辟地概括过四十年代以《诗创造》、《中国新诗》为中心所形成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特色,中国新诗派诗人不愿放弃五四知识分子精神传统和立场,中国新诗>

  • 标签: 中国现代 哈姆莱特中国 心态思想
  • 简介:我雷,1981年11月生于武汉。200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附中。200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6年入湖北省美术院创作研究部。现为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创作研究室专业创作员。

  • 标签: 中国画创作 美术学院 创作研究 2001年 湖北省 研究室
  • 简介:美国独立电影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拍摄的"爱在"系列三部曲非常特别,有很多值得评说之处。在评说之前,我想先引用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一首诗《未选择的路》,这里只节选了首两句与末五句: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首诗的寓意让人惆怅:人生歧路重重,你只能走一条,但不免会怀念着另一条,尤其是不如意的时候,你或许会想。

  • 标签: 人生道路 电影导演 三部曲 克莱特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 简介:"More"是一个充满饥饿感的英文单词,在许多中国人的记忆中.它也是一个美国香烟的品牌,并且有一个洋气的音译的中文名字——"摩尔"。这种外形纤细的香烟,曾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风靡一时,也在那个时候,不少男孩子们突然热衷于收集进口香烟的包装纸,而"摩尔"是他们不愿缺少的一个品种。

  • 标签: 英文单词 九十年代 香烟 中国人 中文名 中国风
  • 简介:祯在文学艺术上有着全面的造诣。其著作《东子文集》(即《东子集》)三十卷及附录一卷,对文人画作了不少精辟的论述,他和赵孟频、王冕等都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一些有名的观点,比如诗画同源说,气韵,意境等重要概念与杨祯都有很大的关系,他的审美思想在中国文人画的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 标签: 文人画 气韵 意境 审美思想
  • 简介:大多数人回到家的第一个动作往往是将外套挂在椅背上,设计师正是从这一简单的生活场景和细节出发,构想出在服装店内借用椅背展示衣服或帽子的售卖方式。

  • 标签: 三维 二维 设计师 服装店 椅背 外套
  • 简介:一款精美的洁具,可以让人心旷神怡,生活充满朝气。

  • 标签: 奥维斯卫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