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德国画家·黑克尔章容·黑克尔(ErichHeckel,1883_1970)是德国“桥社”画家,生于萨克森的多贝仁,1904年在德累斯顿理工大学学习建筑,1905年同基纳、施密特-罗特卢夫及弗里茨·布莱尔创立了“桥社”,1911年移居柏林...

  • 标签: 国画家 德累斯顿 套色木刻 青年画家 马蒂斯 施密特
  • 简介:<正>作为文化代表团成员,布莱总想多读读外交礼仪指南里关于其他民族最为敏感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惯的介绍。他心里明白他算不上一个好的文化代表团成员,但他至少是关心外交礼仪的。比方说,他知道中国人时间观念很强,而且很看重讲演和宴会。对于布莱,这是正中下怀的事。在国内,他就是宴会上的一把好手,而且众所周知,还算得上一位“演说家”。布莱知道中国人穿衣服比较随

  • 标签: 代表团 衣服 外交礼仪 澳大利亚人 帽子 时间观念
  • 简介:文学期刊就是一块文学平台,在这块平台上活跃着广大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文学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努力和支持,他们是这块平台上的主角,作为平台的主持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向所有热爱文学的人们介绍支持西藏文学发展的优秀作家和学者,同时也企盼有更多优秀作家和作者在此登场亮相.

  • 标签: 益希单增 文学期刊 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 中国作家 长篇小说
  • 简介:每年春节前,我们县的领导,便会带上家乡的土特产一前几年是大蜜枣,这几年是大馒头——来北京设宴,招待在北京工作的老乡。这活动已经成为惯例,参加招待会的人数也由十几年前的七八十人,逐年增加到现在的四百多人。想不到我们一个小县,竟有这么多人在京工作。

  • 标签: 诗人 招待会 春节前 土特产 北京 家乡
  • 简介:第一次知道李凡先生的名字当然是在1954年。那年我从初中升入高中,从报刊上看到有关《红楼梦》的讨论。当时我只是一个课外喜欢读点文艺作品的中学生,对这场讨论的意义不可能有什么深的理解,不过从此记住了李凡、蓝翎和俞平伯三人的名字。

  • 标签: 李希凡 1954年 《红楼梦》 文艺作品 中学生 俞平伯
  • 简介:洛就站在马铃薯和客人之间,  上帝用一只小羊羔给了一条者牧羊犬一个新的生命支点,洛虽然跟不上马铃薯

  • 标签: 希洛马铃薯
  • 简介:胡安·拉蒙·梅内斯(L]uanRamonJ1menez,1881—1958),20世纪西班牙现代主义诗歌主将、“九八年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生于安达卢西亚的莫古尔,早年在塞维利亚大学攻读法律,后来转向写作。

  • 标签: 诗选 现代主义诗歌 诺贝尔文学奖 安达卢西亚 20世纪 代表人物
  • 简介:戈壁里的路,像一道蜡白色的凹痕,蜿蜒伸向远处。路消失的地方,就是玉门关。八月,麦思开着租来的车,沿着戈壁公路开了两个钟头,来到这座著名的关塞。除了颓圮的关楼,地面上空无一物。四野空寂,风横着刮过来。天地一阔大,风就起来了。关楼被风削去一大半,只剩黄胶泥层层夯实的基盘,孤绝而奇异地存留下来。时间绵延不断,它迟早也要被风剥蚀吹散,麦思心里空落落的,并没察觉到此行最重要的一个瞬间,正在前方等候她。从关楼残骸里出来,麦思无意中向北一瞥。只一眼,她就失了神,神魂像一缕轻烟,随着风,向北面飘去。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正>亲爱的,亲爱的冉尼娅!请千万不要以为我需要您的什么帮助。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这是为什么突然让您频频为我担忧。是啊,各种疾病时有发生,但都会痊癒的。我想,这种病症最终也将过去。今天早晨,我们从基斯洛沃德斯克出发前往巴库。我看着车窗外高加索的景色,内心感到有些沉闷和压抑。我已是第二次路过这些地方了,但还是完全不能理解,那些为我们塑造了捷列克河、卡茲别克峰和达尔雅谷等形象的人,究竟这里是什么使他们如此着迷。老实说,在梁赞省,我心中的高加索要比这里色彩斑

  • 标签: 彩斑 火车 外高加索 尔雅 士官生 动物世界
  • 简介:在朗西看来,小说作为一种现代文体,它打破了亚里士多德诗学系统的等级秩序,是一种'无体裁的体裁':它不再以所表现的人物的身份来选择文体,小说不再强调文类原则和虚构至上,再现系统的四个原则也随之被打破了,以主题和风格统摄文本成为了表现的文学艺术的原则。小说是书写力量的纯粹展示,它通过风格塑造人物形象和构建空间,风格作为一种言语力量统摄文本,将词语和思想融合起来,并赋予文本以整体性,小说成为了实实在在的'风格之书'。小说中体现着资产阶级民主,同时也是资产阶级的社会表达。

  • 标签: 雅克·朗西埃 小说 风格 社会表达
  • 简介:  庞德(EzraPound,1885-1972)始终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即使在他的青年时代就是这个样子.他很早就接受了教育,十五岁时就进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六年后就获得了硕士学位,在读书时,他与后来成为著名意象派诗人的希尔达·杜利特尔成为一对恋人,但她当教授的父亲认为庞德是个流浪汉,没有答应这门婚事.这多少说明了庞德在那个时候留给别人的印象.他还与其他女人交往过,甚至在婚后仍然有情人.这表明了庞德放荡不羁的个性.但庞德却对自己和女人的关系守口如瓶,又表现出某种绅士风度.……

  • 标签: 埃兹拉·庞德漂泊
  • 简介:有人在敲门。天哪,该怎么办?唉,想安安静静杀个人都不行!马文打量了一下地上的尸体,然后又抬头看看门。藏好尸体需要多长时间呢?要不先开门?也许是个推销员。摆平推销员对他来说易如反掌。门一打开,文小姐那张油光闪亮的脸就凑了上来。'下午好!'她主动打招呼,'你是今天我登门拜访遇到的第一个在家的人。我刚才还寻思

  • 标签: 敲门声 登门拜访 我自己 马文 世界末日 人我
  • 简介:安伯托·柯(UmbertoEco)是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符号学家、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目前任教于波洛尼亚大学。柯1932年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皮蒙特大区的业历山德里亚。

  • 标签: 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家 历史学家 意大利 哲学家 符号学
  • 简介: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莫过于“三国”;最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可能是“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赤壁大战”;最倾注爱憎情感的历史人物,大约为刘备、诸葛亮、关羽、曹操。这可以称之“三国文化效应”,而引发此种效应的,主要得力于元末明初罗贯中所写的讲史小说《三国演义》。

  • 标签: 《三国演义》 历史故事 三顾茅庐 赤壁大战 历史人物 文化效应
  • 简介:奥地利女作家,中欧公认的最重要文学家之一: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6年生于奥地利施蒂利亚州的米尔茨楚施拉格,她的父亲具有捷克与犹太血统,是位化学家,母亲出身于维也纳名门望族。耶利内克自幼学习音乐,早年攻读音乐、戏剧和艺术史,六十年代中期以诗歌写作走上文坛后,着力从事戏剧和小说创作,经常因为作品中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和社会批评意识引发广泛争议。

  • 标签: 耶利内克 里德 名门望族 诗歌写作 六十年代 小说创作
  • 简介:<正>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景色是圣·伊棉山区和它的小山谷。在一个来自它乡的客人看来,第一眼的感受是严峻而单调的夏斯哈勒山脉和正义山脉平行绵延,大部分地区被郁暗的云杉林覆盖,挡住了长长的地平线,使

  • 标签: 地平线 作品 艺术家 云杉林 埃尔 水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