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人是要有骨气的!在国民党司令部做文字工作的父亲,从小就这样教育我.母亲死得早,我上大学时,已记不清她老人家的相貌了.但我深信,她的在天之灵,定会理解我投笔参军的苦心.1944年,我做了一名光荣的驻印军.揣着部队发给的午饭--三个馒头、两个包子和半壶水,上了飞往印度的飞机.领队的军官除了午饭,还带了一些镇静剂之类的药品,以备飞越驼峰时的不时之需.

  • 标签: 远征岁月
  • 简介:我叫施阳育,白族,剑川县沙溪镇江长坪村人.1922年生,1940年当兵,1942年参加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1945年底转回国内,在淮海战役中被俘。受到解放军优待,发给路费回老家。如今,60多年过去了,可那段远征缅甸的日子却让我至死难忘。

  • 标签: 缅甸 远征军 回忆 战士 淮海战役 剑川县
  • 简介:俄罗斯当代著名的研究《伊戈尔远征记》(以下简称《远征记》)的学者德·利哈乔夫写道:“我们在反复阅读《远征记》时,时常会在其中找到以前我们未曾发现的新的奥秘。”这是对二百年来研究《远征记》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研究地震史的俄罗斯学者安德列·尼科诺夫对《远征记》的研究成果是利哈乔夫上面一段话的最好注释。

  • 标签: 戈尔 历史经验 俄罗斯 正确 解释 中译本
  • 简介:《伊戈尔远征记》作为俄罗斯历史上最壮美的英雄史诗,不仅是古代俄罗斯文学的巅峰之作,而且是整部俄罗斯文学史中的一朵奇葩。俄罗斯著名作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评价道:“《伊戈尔远征记》是斯拉夫民间诗歌的一朵优美芬芳的小花,值得注意、记忆和尊重。”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写作特色的分析,帮助读者从多角度深入理解和欣赏其精妙之处。

  • 标签: 历史背景 爱国主义 艺术表现力
  • 简介:这是一段用鲜血和泪水写下的历史,又是一段隐没的历史。六十多年前,在抗日的烽烟中,中国远征军被派往缅甸作战。战后,许多老兵在异国他乡经历了痛苦的人生。他们的状况如何?他们对祖国怀着怎样的感情?曾以报道山西娄烦尖山铁矿特大事故而为全国瞩目的记者孙春龙,将带您走进这些老兵的艰难岁月。

  • 标签: 中国远征军 回国寻亲记 失落英雄
  • 简介: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我曾采访过居住在大理州永平县老街镇的原国民党远征军第五军装甲团老兵刘家茂。时隔10年,值此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再度采访了这位亲眼目睹并亲身经历滇西浴血抗战历程的老战士。

  • 标签: 远征军 战士 抗日战争 亲身经历 装甲团 国民党
  • 简介:一去年晚秋,我在江南。薄暮时分,下起了细雨。从车窗看出去,是灰蒙蒙的一片,于是,便意兴索然,有了睡意。然而,就在此时,口袋里的手机响了起来。

  • 标签: 几部经典作品 刘氏几部 文学远征
  • 简介:随着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的门户开放,19世纪法国戏剧里的中国形象逐渐加入写实元素。戏剧舞台上的中国,不再只局限于滑稽调笑的趣味题材,而尝试取材同时代的中国时事现况。上演于1861年的《北京掠城记》,以英法联军之役期间的中国远征为主题,舞台场面壮观,剧场技术纯熟。通过剧中远征东亚的军事将领,以及随行的传教人员和记者的眼光,《北京掠城记》为当时的法国观众塑造一个衰颓苍凉却又揉合凄美想像的中华帝国。此剧后来甚至启发日本戏剧家川上音二郎,在中日甲午战争创作了《壮绝快绝日清战争》。

  • 标签: 十九世纪法国 英法联军之役 北京掠城记 中国形象 丹纳瑞
  • 简介:<正>1941年,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国民党将领廖耀湘率中国远征军新22师赴缅甸抗日,翌年3月,由于英国军队突然背信溃走普罗美,放弃阿兰庙,致使前去营救英军的中国远征军陷入日军重围之中,被迫向缅北原始

  • 标签: 野人山 中国远征军 国民党将领 日本鬼子 大树下 巴扎尔
  • 简介:本文认为,既不能简单地说“《伊》是爱国主义的”,也不能简单地说“《伊》是扩张主义的”。事实上,爱国主义与扩张主义作为团结的双重功能指向在作品中同时得到了体现;因而,我们认为《伊》的主题应该是“爱国主义与扩张主义的二重奏”。

  • 标签: 扩张主义 爱国主义 《伊戈尔远征记》 二重奏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