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一滴葡萄多少钱?—不需要您付钱。—那么请您给我滴满一杯好吗?

  • 标签: 滴葡萄酒
  • 简介:比较:酒后吐真言。这一古老的谚语有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渊源,并且常以拉丁语形式引用:Invinoveritas.在英语中.该谚语首次出现于16世纪中叶。

  • 标签: VERITAS 16世纪 古罗马 古希腊 谚语
  • 简介:<正>谭世勋先生的《句法研究的继承与发展》“关于省略’一节中,其中有一句话是:古人认为“”不能言“食”,《论语》“沽酒市脯不食”的是因脯而并言食。类似的说法也见于其他著作,如郭在贻先生《训诂丛稿·训诂五讲》引黄侃先生说:《论语·乡党》:“沽酒市脯不食。”当云:“沽酒不饮,市脯不食。”郭先生在《训诂学》一书中又引此例。“”是否真的不能言“食”呢?我们先看看下面两个例子:(1)《汉书·于定国传》:“定国食至数石不乱。”

  • 标签: 食酒 训诂学 《论语》 句法研究 泉州 闽南方言
  • 简介:德国市上的进口煤价又跌入一个新的低谷。如德国煤产品进口商联合协会宣布的,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头三个月从第三世界国家进口煤的到岸价下降了12马克,达到每吨74马克。这是近20年以来的最低价。德国国产和进口煤的价格差距在12个月中山每吨198马克扩大到每吨214马克。硬煤的进口量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和去年相比下降了21%,只有270万吨。而去年全年为1540万吨。

  • 标签: 进口商 煤价 德国 暴跌 第三世界国家 价格差距
  • 简介:摘要本文试图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对“把我喝醉了”,“我把酒喝醉了”两个句子进行剖析,揭示“我把酒喝醉了”不成立的原因,得出结论“我喝醉了”对应的把字句应为“把我喝醉了”。

  • 标签: 三个平面 句法 语义 语用
  • 简介:能影响人的行为能力,左右人的意志,所以不论在刑法还是民法中,“”字都是使用率很高的词。但简简单单的“”字,却往往使翻译者望之却步,成为翻译上常见的误区。因为中英两种文字里“”字的构词法完全不同。汉语里,是中心词,各种不同的是通过前面的定语变化来区分的。

  • 标签: “酒” 翻译者 法律英语 行为能力 使用率 构词法
  • 简介:<正>民谣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歌。它节奏性强,能表现现实生活、表现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它文字简洁,通俗易懂,辛辣犀利,幽默风趣。从古至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反映该时代(社会)特色的民谣流行。当今搞活经济、改革开放的盛世,人民大众对那些讲排场、充阔气、走后门、拉关系,慷国家和集体(单位)之慨,大兴吃喝之风,败坏社会风气

  • 标签: 新民谣 积极修辞 筷子 表现现实 韵脚 讲排场
  • 简介:考察《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的1019条酒类语词,发现它们作为语象符号,可以运用广义修辞学相关理论进行综合解读。因为""由表示液体物质的语义泛化扩张到超物质层面的语义,承载了创造主体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与意识,融入了社会精神文化,建构起独具特色的修辞阐释空间。本文据此通过剖析这1019条酒类语符的丰富语义蕴含,着重阐释凝定在这些语义蕴含中的颂和贬两个修辞场,并揭示其主要成因。

  • 标签: 语符 修辞场 成因
  • 简介:《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杰作,该作品在多方面深受圣经的影响。该文从小说的语言风格特点,人物的圣经原型和"葡萄"的含义三个方面来探讨整部作品对圣经元素的借助。

  • 标签: 圣经 语言风格 原型 葡萄
  • 简介:十六世纪贯通欧亚新航路的发现.开创了中西交流的一个历史新时代。在这个海外殖民、文化交流和侵扰掠夺相辅相成的发现新世界过程中担负着关键性先锋角色的葡萄牙,早期是如何看中国的呢?其较完整的中国观又是怎样形成?本文试图寻找出若干历史轨迹,以抛砖引玉.

  • 标签: 十六世纪 葡萄牙 中国观 中国学 民族文化
  • 简介:世变无涯,人生有限。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眉毛底下是眼睛,这是说,天下本来没有新鲜事,事实呢,倒也不尽然。抗战期间,郭沫若、洪升在重庆做五十大寿,称老称公,张恨水等一批资深报人极为惊讶,以为就年纪来说,似乎还不到时候。可是,正所谓“计划不如变化快”,在传媒极盛的今天,新新人类大行其道之际,文学界的心态年纪划分,早已圈地一样,圈出了全新的内容。我所瞩目的文章家伍立杨先生,在远未到不惑之年,却已被视为“老朽”、“遗老”,关心文坛时事的人,那就不免为之莞尔不已了。

  • 标签: 伍立杨 洪升 文学界 文坛 张恨水 探求
  • 简介:《赞歌》一直被认为受到中国文化、特别是老庄思想的影响,同时在文学传承上,也被认为深受六朝饮酒诗文的影响。但事实上,老庄思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而且六朝的饮酒诗文也并非表达完全相同的主题。因此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赞歌》的主题出现了各种解读。笔者认为,客观的文学研究必须以下两点为基础:作品文本结构的深入分析;作品生成环境的客观考察。所以,本文首先对《赞歌》的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作品以精妙的巧思表现了对于儒家正统价值观和佛教轮回理念的反讽,同时通过赞为饮酒赋予了高于饮酒行为本身的含义。而为了进一步考察作者赞的真正含义,本文将六朝饮酒诗文视为《赞歌》产生的文化语境进行了梳理,并将作品重置于上述语境中进行了考察,从而发现了《赞歌》主题与竹林七贤“任诞”式人生哲学的一致性。

  • 标签: 《万叶集》 《赞酒歌》 中国文化语境 任诞
  • 简介:2005年元月13日,正值葡萄牙总统若热,桑帕约访华之际.中国与葡萄牙文化关系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幕,葡萄牙总统携夫人出席了开幕式。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也出席了开幕式。

  • 标签: 文化关系 葡萄牙 2005年 中华世纪坛 中国文化 开幕式
  • 简介:当前,海外中国学(又称汉学)方兴未艾.众所周知,这项国际性的学术研究最早形成于西欧,史界一般认为始自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入华.然而,追根寻源,应该说它萌芽于西方人来到东方之时.葡萄牙是第一个发现通往东方航路,

  • 标签: 汉学 外国 葡萄牙 中国 学术研究 《马可波罗游记》
  • 简介:在中国企业响应党的号召走向葡语世界、寻求更大发展的过程中,葡萄牙语译员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文章从"向中国人介绍真实的葡萄牙语国家"和"向葡萄牙语世界介绍真实的中国"两个方面来论述葡萄牙语译员在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葡萄牙语译员 中国企业 “走出去” 翻译
  • 简介:约翰·斯坦贝克(JohnSteinbeck,1902-1968)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是他的代表作。196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为斯坦贝克颁发诺贝尔文学奖金时,提到他“通过现实主义的,富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锐的观察”。这个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愤怒的葡萄》。

  • 标签: 《愤怒的葡萄》 约翰·斯坦贝克 艺术结构 长篇小说 当代 诺贝尔文学奖
  • 简介:2005年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洲际远航-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毫无疑问,2005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可与最近的纪念达伽马和其他欧洲‘发现家’的庆祝媲美。”①两岸四地及海外都已展开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应该承认,长期以来,郑和下西洋的研究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五百八十周年及五百九十周年庆祝活动起,郑和研究才有了显着的发展和成就,

  • 标签: 郑和研究 葡萄牙 郑和下西洋 原因 中止 史书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中小学汉语课堂在葡萄牙的发展和现有规模,结合具体案例,在观察波尔图国际学校、迪奥古书院、布拉加国际学校、阿玛兰特高中和弗兰斯思科·桑切斯中学5所学校汉语课堂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汉语课堂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和困难:学生流失、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课堂纪律差、师生交流存在语言障碍,并在此基础上为如何更好地控制课堂以及孔子学院师资培训等工作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波尔图国际学校 课堂管理 案例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