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有机会登上高山之颠如峨嵋山金顶成泰山日观峰,在黎明之前便守候在那里,面向东方,静观日出,当是人生一乐。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姚鼐的名文《登泰山记》观日出一段文字,描绘如画,气势非凡,今日读之,依然令人神往。与姚鼐的描写相映成趣的是,在姚氏作此文一百八十年之后,泰山附近首县陵阳河大汉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出现了象征日出的图形文字:有如一轮红日在彩云缭绕下冉冉升起,高出山颠。在另一件陶器上这个字省去山形:但姚鼐所描绘的“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的景象依然十分明显。这便是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的最古的“”字。倘若在平原地区或大海之上观日出,其感受与在高山之颠当有不同:自平原观之,红日

  • 标签: 汉字 "旦字" 甲骨文 金文
  • 简介:<正>“五四”以来,中国新诗歌有如万斛源泉,随时代涌出,新诗作者辈出,灿若群星。木天只是浩瀚江流中的一朵小浪花,木天只是绚丽星中一颗小星星,他的浪峰有多高,他的星光有多明,尚无定论,有待探讨。一、木天与“中国诗歌会”

  • 标签: 穆木天 中国诗歌会 新诗歌 中国新诗 左联 杨骚
  • 简介:雅罗斯拉娃是夏的第一个孩子,1909年出生在纽约,当时夏一家旅居美国。她的身影出现在很多图画和设计作品中,包括捷克斯洛伐克的钞票上。[2]在这幅半身正面肖像(布面油画,73厘米×60厘米,约1927—1935年)中,雅罗斯拉娃呈坐姿,头裹一块精致的白色头巾,双手托腮。

  • 标签: 罗斯 肖像 捷克斯洛伐克 设计作品 钞票
  • 简介:文章在话语结构中对“一”格式进行了分析。从语法上看,“一”句有独立和非独立成句两种;从语义上看,Y与前面X有三种关系:因果;顺接;逆反;从话语篇章角度看,“一”后作为衔接句的提取有Y从X中直接同义提取;Z从X中同义提取;Y从X直接反义提取衔接词语等三种形式;语用上Y句具有非常态;可行性偏低等特点。

  • 标签: 句法结构 一旦 语法关系 微观语义关系 衔接
  • 简介:<正>《战国策》中有篇脍炙人口的名作:《邹忌讽齐王纳谏》,说到邹忌的一番谈论使齐威王听后便从谏如流。文中有句话是这样的:“日,客从外来”。“日”在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白天”,如李商隐《李贺小传》中有这样的句子:“每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另一意思则是指“明日”,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沛公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本意是早晨,这从字形也可以看出:日刚出地平线之上。有意思的是表示“明天”的词从表示“早晨”的词派生,这种现象见于许多种语言。请看下表:

  • 标签: 旦日 语言普遍现象 词派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
  • 简介:最近一段时间,我国二胎政策可能放宽的消息时有所闻,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我国现代著名优生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潘光先生来。需要说明的是,潘先生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

  • 标签: 潘光旦 翻译家 印象 二胎政策 民族学家 社会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