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本书是关于节令诗的专题性诗歌选本。全书从汉代至清代的大量诗歌中选取了有关歌咏传统节日的诗歌共301,对元日、立春、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日、除夕等11个节令进行了分类整理。本书对每一个节令都作了源流演变、风俗习尚的探讨和介绍;对每首诗除作出简明扼要的注释外,还附有一段言简意赅的赏析,使得这些古典诗歌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诗歌中体现的风情民俗得到了更好的呈现,对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有很大帮助。

  • 标签: 诗三百 节令 诗歌选本 古人 传统节日 分类整理
  • 简介:《全唐诗》断句商兑景翰中华书局版《全唐诗》,用圈号为所收诗全部作了断句,这无疑给读者提供了方便。但其中也有少数断句似欠妥帖,现列举数条,以供商讨:①元结《演兴四·讼木魅》:“谅理性之不等于顺时兮。不如怨吾心以其想。终念此兮不恰。”(卷241,页27...

  • 标签: 《全唐诗》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内容与形式 理性 “龙”字 语言研究所
  • 简介:通过唐诗与《小仓百人一》中的咏月诗歌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唐诗中的咏月诗歌除有表现爱情和闲情的作品之外,更有表现乡情和亲情的。而《小仓百人一》中的咏月诗歌的题材和内容与唐诗相比大相径庭,基本限制在男女情爱、相识离别和描写四季自然景观方面,强调的是唯美主义至上。

  • 标签: 唐诗 《小仓百人一首》 咏月诗歌 审美意象
  • 简介:唐诗人张祜诗简论吴在庆观存张枯名下的诗歌有四百六十多首,除一小部分乃他人之作混人外,其余是可靠的。这些诗歌是丰富多彩的,有山水寺庙题咏,宫庭及宫女生活的记述,有友朋送别及投献述怀之篇,也有感怀咏史怀古,以及描绘自己乡居生活,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怀才不...

  • 标签: 晚唐诗人 山水寺庙 张祜 题咏 皮日休 中晚唐
  • 简介:《语文建设》2009年第1期发表了《“狐死首丘”新解》一文,文章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角度,对大家熟知的成语“狐死首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观点颇有新意。作者认为:“其实这里的‘’并非用作动词,它是‘首个,第一个’之义,用作定语。‘丘’即‘(生活过的)第一座山丘’。”邱先生标新立说使笔者深受启迪,获益匪浅,然研读再三,觉文中新解颇有可商之处,兹不揣浅陋,试作辩正于此,与作者邱君商榷,并请方家指教。

  • 标签: 语文建设 作者 新意
  • 简介:视角,是指诗人观察、描写景物的视点①和方向、角度。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诗人在写作过程中,诗中的“景语矽是按一定的视角来“编码”的,那么,读者的理解和欣赏,也必须从同样的视角来“解码”,才能准确无误地获得信息。而这个“编码”——“解码”之间的信道,并不总是畅通无阻的。因为,写景的视角是千变万化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人笔下的自然景物会随视角的移动变换而呈现出千姿百态。“一切景语皆情语”。

  • 标签: 景语 唐诗 鉴赏 修辞 自然景物 写作过程
  • 简介:唐代律诗和汉字都有"并置呼应"的表意形式,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翻译理论为英文译文再现唐诗的"并置呼应"之美提供了指导原则。笔者首先论述了汉字表意原理和唐代律诗意境生成之间的共同模式,即"并置呼应"的表意模式、"时空和构"的表意结构和"此非非此"的表意形态,强调了两者之间在工作机制上的共源性和独特性。接着论证了唐诗英译的特殊要求及"三美"论在唐诗英译中的重要性。同时,运用许先生的"三美"原则,翻译了四唐代律诗并比照了许先生和笔者的译文,以探讨还原原诗的押韵、对仗之美的途径。

  • 标签: 并置呼应 时空和构 此非非此 三美理论 唐诗英译
  • 简介:唐诗宋词的鉴赏分析基础上,我们发现唐诗宋词色彩词汇的运用有同色系、对比系或多种混合色彩的形式出现,色彩词汇运用之作用为渲染外界环境,精致主题人物,或融入主观情感,展现作者内心的情感.最后,唐宋因时代特点的不同,使用的色彩特点是有差异的,与同期欧洲色彩使用也有区别.

  • 标签: 唐诗 宋词 色彩运用
  • 简介:2001年10月5日,耶鲁大学迎来了300年校庆。乔治·布什、比尔·克林顿和希拉里等众多声名显赫的人物都出席了这次盛典。经过300年的沧桑岁月.英才辈出的耶鲁大学不仅为美国输送了大批精英.还为世界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才。

  • 标签: 耶鲁大学 校庆 培养 精英 美国 演讲
  • 简介:12月9日,推开厚重的木门,走进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德国汉语教学三百年”展览正在举行。墙上12张海报图文并茂,生动再现了德国汉语教学历史上的精彩瞬间。中国驻德国教育处公参董琦对本报表示,越来越多的德国民众和青少年学习汉语,反映出他们了解中国的热切心理。

  • 标签: 汉语教育 海外市场 新闻动态 文化交流
  • 简介:最关心课程标准的当然是实际教育者。他们教各种功课,不能够漫无限制,自出心裁;必须将课程标准作为依据,严谨地遵守着。教科书的编辑者也不会忽视了课程标准。他们所编的课本要通过教育部的审查,得到发行的准许,最低限度总得不违背课程标准的规定。至于学生诸君,想来不大留心什么课程标准吧?

  • 标签: 课程标准 最低限度 教育者 编辑者 教科书 教育部
  • 简介:《课程纲要》里所谓读书,分二种。(1)精读选文(由教师拣定书本),详细诵习研究;大半在上课时直接讨论。(2)略读整部的名著(由教师指定数种),选用笔记,求得其大意;大半由学生自修,一部分在上课时讨论。

  • 标签: 《课程纲要》 教师 课时 读书 选文 定数
  • 简介:向来国文教学的失败,虽然都归咎于:(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二)不能启发学生的思想。而从这两方面改革的结果,则对于兴趣尚不免一种误解,而对于启发也还有许多偏见。这种误解与偏见不能捐除,就很可以为健全的教学的障碍。据私见看来,所谓不能引起兴趣,所谓不能启发思想,还是果而不是因。为什么不能引起兴趣?为什么不能启发思想?其最普遍的原因,还别有所在。

  • 标签: 国文教学 学生 误解 偏见 起兴
  • 简介:<正>所谓语言工具本体,即把语文看作是学生互相交际、思想交流以及在认识事物、表情达意等方面必须掌握的工具,语文教育的本质旨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工具。追根溯源,这种学说是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等人明确提出的语文"在生活上是必要工具中的一种"。而所谓"语文",按照叶老的解释就是"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 标签: 书面语言 语言工具 学语言
  • 简介:近世教者,惩于往昔“注入主义”“启发主义”偏于教师本位之非,乃有所谓“自动主义”“自学辅导主义”“儿童中心主义”“学修主义”“动的新教授主义”诸主张。莫不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教者似宜择取其一,以为准绳矣。然余谓教授自以学生为本位,而教授中间之经历,必不能拘泥于一定之成法,所谓“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 标签: 儿童中心主义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教师本位 自学辅导 教授
  • 简介:<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 标签: 立德树人 创新精神 重点学校 爱祖国 人文素养 城乡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