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免疫部分相比于老教材改动是比较明显的,尤其关于免疫细胞活化这一部分的改动较大,就“B细胞怎样被活化”部分来说老教材中只提及可由抗原刺激或者细胞呈递刺激而新教材中则强调B细胞活化必须有两个信号刺激,更加的科学和严谨。同时免疫细胞的活化是整个免疫部分的精髓之所在,能否清楚地讲明这个问题也是教师处理好本节课的关键之一。综上,笔者根据新教材中的改动查阅相关文献着重就特异性免疫中关键细胞的活化过程做一阐述,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 标签: B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活化    
  • 简介:摘要:在中职护理学专业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中,创设与真实临床案例相对应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本专业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内容非常抽象,因此会对卫生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并需要将临床病例作为切入点,紧扣护士执业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将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本文将着重探讨创设情境在中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 标签: 中职护理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创设情境
  • 简介:[摘 要]课程思政是思想教育的关键环节,有助提高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免疫学检验技术是一门较抽象学科,应用场景化教学有机地将课程思政与教学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意识形   态和逻辑推理能力。本文以“金免疫技术”教学内容为例,从课堂思政融入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思政教学点、教学效果和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希望对其他学科的课程思政融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金免疫技术 课堂思政 新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蛋白样受体(KIR)与其配体特异性人类白细胞抗原C(HLA-C)的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GD)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山东省立医院就诊的118例无血缘关系的GD患者(GD组)以及同期108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PCR-SSP)对其KIR基因型及其配体HLA-C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并分析KIR/HLA-C基因组合在GD患者及对照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GD发生的关联。结果GD组中,男29例,女89例,年龄(38±14)岁;健康对照组中,男28名,女80名,年龄(37±13)岁。与健康对照组相比,GD组的HLA-Cw01出现的频率较高[36.4%(43/118)比18.5%(20/108),P=0.003],HLA-Cw03和HLA-Cw06出现的频率较低[11.9%(14/118)比39.8%(43/108),P<0.001;9.3%(11/118)比18.5%(20/108),P=0.045]。KIR2DL1/HLA-C2基因组合在GD组中的频率低于对照组[17.8%(21/118)比34.3%(37/108),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R2DL1/HLA-C2基因组合是GD发生的保护因素(OR=0.308,95%CI:0.126~0.752,P=0.010)。结论KIR/HLA-C基因多态性与GD有关,KIR2DL1/HLA-C2在GD患者中低表达,可能是GD发生的保护因素。

  • 标签: 格雷夫斯病 自然杀伤细胞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C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2022年,国内外免疫学领域涌现出诸多具有重要科学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这种较新的免疫学研究成果解释了人类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的基本机理,对发现免疫学原理与疾病发生机理和开发较新的免疫治疗方案,提出了重要思路。本文尽可能较为全面地梳理讨论了2022年国内外免疫学研究的代表性进展,并展望本领域的前沿方向,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标签: 天然免疫识别 T细胞免疫应答 肿瘤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先天免疫和适应免疫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先天免疫反应中,异质自噬能直接去除细胞内病原体,同时激活包括TLRS和NLRS在内的PRRS,以触发其信号转导途径,并促进神经细胞激活、细胞因子分泌和吞噬。在适应性免疫反应中,自噬反应对T淋巴细胞的平衡、功能和分化、B淋巴细胞的存活和发育以及浆细胞的存活有重要影响。本文重点介绍了自噬在先天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系统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阐明自噬调节免疫系统的机制,对于阐明各种疾病的精确机制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 标签: 自噬 免疫系统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蛋鸡养殖是全球畜牧业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对满足人们对蛋类产品的需求起着关键作用。然而,蛋鸡养殖中的疾病和免疫问题仍然是制约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蛋鸡的免疫性能,降低疾病发生率,益生菌制剂作为一种生物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中。

  • 标签: 复合益生菌 蛋鸡免疫性 影响
  • 简介:摘 要:免疫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生物学分支,致力于研究生物体内的免疫系统如何应对外来入侵物质,并维持免疫平衡。在免疫学中,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和反应是核心概念,抗原是一种能够引发免疫系统免疫效应物质生成的分子。食品中包含许多具有良好抗原性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它们具有高分子量和复杂的分子结构,因此容易引发免疫系统的反应。同时,一些小分子物质如药物残留、激素和真菌毒素也可以通过与大分子载体相互结合,构成人工制备的抗原。本文将重点探讨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包括检测药物残留、有害微生物和真菌毒素的原理和方法。

  • 标签: 免疫检测技术 食品检验 原理
  • 简介:摘要:本文以“免疫学的应用”一课为例,尝试在新高考背景下将思政教育融入本节课的课堂教学。通过充分挖掘本节课中的思政元素并应用到问题化学习的各个学习环节,引导学生树立“责任、义务、奉献、担当”的精神信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 标签: 课程思政 问题化学习 免疫学 高中生物
  • 简介:摘要:回顾性研究在延安市人民医院选取2020年至2023年诊断肝癌的80例患者归纳为实验组,同期门诊体检肝体积正常仅表现为病毒性肝炎或脂肪肝、酒精肝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甲蛋白、热休克蛋白70、糖类抗原、CD34指标表达,结果表明联合检测肝癌患者的血清中的AFP、HSP70、CD34、CA125指标,其肝癌的诊断价值提高,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和较低的误差率。

  • 标签: 肝癌 HSP70  AFP  CA125
  • 简介:[摘要]针对“免疫调节”疑难点进行分析,并对相应部分的教学提出建议,旨在提高免疫调节部分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

  • 标签: []免疫调节疑难点 高中生物
  • 简介:摘要: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枯燥,而以往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而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设置分组讨论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把科学研究融入教学,在教学中减少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以“主题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免疫专业知识的实际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将教学、科研和实践有机结合,从注入式传统授课转为研究型素质培养,旨在全面培养综合型、技能型、科创型人才。

  • 标签: 研究型 教学模式 医学免疫学
  • 简介:摘要: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枯燥,而以往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而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设置分组讨论和情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把科学研究融入教学,在教学中减少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以“主题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免疫专业知识的实际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将教学、科研和实践有机结合,从注入式传统授课转为研究型素质培养,旨在全面培养综合型、技能型、科创型人才。

  • 标签: 研究型 教学模式 医学免疫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实践,更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许多学校也针对教育教学工作现状做出了调整。但是,受应试教育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许多老师没有转换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科和实际生活的联系点,没有引导学生观察、研究生活中的社会,进而培育学生的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因此,本文将立足于生物的新课标,针对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关于免疫教学的策略做出研究,推动高中生物教学实现进一步发展。

  • 标签: 高中生物 校本课程开发 免疫教学
  • 简介:摘要: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它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不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医疗知识。因此,建立一种融合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优势互补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对提升病原生物及免疫学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混合教学模式 构建
  • 简介:摘要: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课程教学难度较大,其中包含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的难度非常大。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教育领域也广泛采取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工作,精品在线课程的诞生为提高教学成果、提高免疫学检验趣味性教学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免疫学检验 趣味性 进阶学习 精品在线课程 建设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莱西市人民医院2022年9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50例早期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收治的炎性肠炎患者50例为炎症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癌胚抗原、甲蛋白、CA19-9的含量,清晨空腹状态下采取静脉血,使用本院提供的罗氏原装试剂盒和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清三个指标的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炎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EA、AFP和CA19-9的灵敏度分别达到了79.6%和71.4%、75.5%。联合三个指标进行检测,可以显著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远超单独检测。结论:观察组较对照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显著提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结直肠癌 癌胚抗原 甲胎蛋白 糖类抗原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