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术后硬膜外血肿的特点及危险性,探讨脊柱术后通过护理观察及时发现硬膜外血肿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的4例脊柱术后硬膜外血肿的发现与治疗过程。结果4例患者因发现及时,通过再次手术行血肿全清术,4例患者均愈后良好。结论脊柱术后硬膜外血肿早期发现并行血肿全清术效果理想,对脊柱术患者术后护理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脊柱术 硬膜外血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动态监测下脑内血肿CT介入治疗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9年158例脑内血肿患者的CT介入治疗进行回顾分西。结果158例均在CT导引下一次穿刺成功,146例患者血肿清除后恢复较好,疗效满意。1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结论采用CT定位的介入性血肿抽吸及留置引流管术,具有定位准确、损伤轻微、操作简便、清除血肿彻底等特点,是目前治疗急性脑内血肿的最佳方法之一。

  • 标签: CT介入 脑内血肿
  • 作者: 杨勇房博刘洛锋杜春花朱其锋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硬膜下血肿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纳入的5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0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接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根据手术方式所存在的差异性将其分为观察以及对照两组,两组患者分别选择钻孔引流术以及钻孔冲洗引流术,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其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相关统计学软件计算可知,差异存在较强的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而言,采用钻孔引流术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目的是总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体会;方法是回顾分析我院附属医院2000年4月至今86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术前准备、手术配合、术后护理;结果是除13例极重症脑出血患者死亡外,其余人恢复满意.结论是良好的术前准备和手术配合,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控制血压,做好引流管护理、高热护理和预防压疮的护理,对成功抢救脑出血患者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护理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引流管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较差,改善这类患者的神经功能使其回归社会意义重大。然而,目前尚无任何一种治疗方式被证明能够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血肿周围水肿形成是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可量化标志,与血管内皮细胞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免疫炎症反应激活诱导血脑屏障损伤以及红细胞降解导致的铁沉积等相关。考虑到水肿具有占位效应,水肿与继发性损伤直接相关,以及水肿生长多变,生长窗口期长的特点,阻断血肿周围水肿的异常扩大已成为脑出血继发性损伤的诊疗靶点。未来,针对血肿周围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自然发展及其危险因素实施整体化和个性化的管理策略并开展相应的临床前或临床转化研究,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周围水肿 重症管理
  • 作者: 江荣才 王硕 张建宁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 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教育部和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52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70
  • 简介: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手术疗效未臻满意,目前尚缺少被公认有效的药物治疗。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指导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组建东方神经外科循证研究协作组,开展了机制研究和小剂量长疗程阿托伐他汀治疗临床研究,证实新疗法有效并获得了循证医学Ⅰ级证据,已在我国广泛应用,正在改变对该病治疗模式。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阿托伐他汀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