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并发症与早期临床结果。方法:选择在2020年至2021年间接受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80名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起来,对并发症的实际发生状况与早期临床结果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探究骨质疏松对椎体终板骨折与融合器下沉的影响,单纯的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或者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融合器下沉与椎间融合的效用。结果:对80例患者进行超过6个月的术后随访,最后一次随访的时候腰痛VAS评分逐渐降低至1.3±0.8分。ODI也降低至(14.2±4.5)。80例患者的纵容和率超过90%。单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或者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融合器下沉与椎间融合不存在显著效应。结论: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在进行退变化疾病治疗的时候,可以获得较好的早期临床的效果,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腰椎前路手术相关并发症。

  • 标签: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 退变性腰椎疾病 临床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新的钝性主动脉损伤危险分级系统,探索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8例钝性主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12例,中位年龄45(21~69)岁。根据患者主动脉损伤程度及合并伤情况对患者进行主动脉损伤评分,根据评分对患者危险程度进行分级:低危组(评分≤2分)12例、中危组(3分≤评分≤5分)41例、高危组(评分≥6分)15例。分析不同分级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通过住院或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8例患者中接受非手术治疗21例,接受手术修复47例,其中开放手术6例,主动脉腔内修复术41例。急诊手术治疗16例,延迟手术治疗31例。12例低危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仅1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死亡率为8.3%(1/12)。41例中危患者死亡率为19.5%(8/41),主动脉相关死亡率为9.8%(4/41),手术患者死亡率为10.8%(4/37)。15例高危患者死亡率为40%(6/15),主动脉相关死亡率为30.0%(5/15),手术患者死亡率为10%(1/10)。根据危险分级,各分级主动脉相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840,P=0.020)。随访5~52个月,无院外死亡病例发生。随访中并发Ⅰ型内瘘1例,脑梗死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根据患者主动脉损伤程度和合并伤情况进行危险分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主动脉,胸 损伤 多发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部编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里,苏东坡诗文比重很高,养料富足,我试着从“画面感”这一角度去赏析苏东坡诗文,从方法论的角度上,给学生多开一扇窗,让他们更好地发现苏东坡,进而探寻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

  • 标签: 苏东坡 意境 画面感 背景 细节 感官 动静结合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腰椎融合术都被认为是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的金标准,但在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中,该术式常不能使患者获得长期满意的结果。近年来,皮质骨轨迹螺钉的出现成为了处理这些问题的另一种选择。随着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有助于提高固定强度、降低手术创伤、加速术后康复。本文基于目前的循证研究与临床应用体会,分析皮质骨螺钉的研究热点问题,介绍临床实践中的体会,为同道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螺丝 皮质骨轨迹螺钉 腰椎 应用 展望
  • 简介:摘要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L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但其具有一定的学习曲线,且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把握不准会带来不良后果,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LLIF的专家共识。为规范LLIF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稳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制定了LLIF专家共识,以供业界参考。

  • 标签: 腰椎 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 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皮质骨轨迹(CBT)螺钉技术在临床应用之初以应用于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为主,下腰椎单节段或双节段占大部分。随着技术熟练和器械改进,疾病种类不断拓展,并且能与传统椎弓根螺钉技术搭配使用,在邻椎病翻修微创治疗和重度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强化固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CBT技术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仍有相关问题需要明确及进一步研究。本文就腰椎CBT螺钉技术的应用拓展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 标签: 骨螺丝 皮质骨轨迹螺钉 腰椎 应用拓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效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更为有效且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疗法,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VAS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和疼痛的改善程度。从而证明针治疗刺腰椎间盘突症的疗法有效且安全。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常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有效。

  • 标签: 针刺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PRF)治疗腰椎术后下肢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住院手术的58例腰椎术后下肢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30):超声及X线引导下在患侧腰椎脊神经给予标准脉冲射频治疗;试验组(n=28):超声及X线引导下在患侧腰椎脊神经给予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评分(SF-36)、抑郁量表评分(PHQ-9)、并发症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ODI、SF-36及PHQ-9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1);在术后1个月内,两组患者间的VAS、ODI、PHQ-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8.6%(22/28)、92.9%(26/28),高于对照组的60.0%(18/30)、83.3%(25/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有效缓解腰椎术后下肢神经痛。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较标准脉冲射频效果更好,持续时间更长。

  • 标签: 神经痛 脉冲射频 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低钠血症对髋部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1 00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血清钠离子浓度分为低钠组(血钠<135 mmol/L)与非低钠组(血钠≥135 mmol/L),其中血钠≥130~135 mmol/L为轻度低钠血症,血钠≥125~130 mmol/L为中度低钠血症,血钠<125 mmol/L为重度低钠血症。研究低钠血症与非低钠血症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轻度低钠与中重度低钠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低钠患者126例,其中轻度98例(9.8%),中度18例(1.8%),重度10例(1.0%);男53例,女73例;年龄82(78,87)岁。非低钠组875例,男274例,女601例;年龄81(75, 85)岁。低钠组患者术后30 d、1年和整体死亡率分别为9.5%(12/126)、26.2%(33/126)和40.5%(51/126),非低钠组则分别为3.5%(31/875)、14.2%(124/875)和27.7%(242/87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9.583、12.031、9.839,均P<0.05)。调整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并存病影响后,低钠血症是术后30 d、1年、整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死亡风险的OR(95%CI)分别为2.744(1.331~5.654)、1.975(1.251~3.119)、1.637(1.099~2.440)(均P<0.05)。轻度低钠组术后30 d、1年和整体死亡率分别为6.1%、24.5%、37.8%,中重度低钠组则分别为21.4%、32.1%、50.0%,两组仅术后30 d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278,P=0.039)。轻度低钠组住院时间11(9,16) d,中重度低钠组为12(10,18)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13,P=0.107)。非低钠组并发症发生率22.9%(200/875),低钠组为32.5%(41/1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649,P=0.017)。结论低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术后死亡率高,且随着低钠程度的不断加重,以上指标趋于严重。

  • 标签: 老年 髋部骨折 低钠血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超声引导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安全性及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 2019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经超声引导下PBMV患者15例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53±13)岁,总结术前、术后即刻效果以及术后早、中期随访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1例患者因术后二尖瓣大量反流,转外科治疗。其余14例手术成功,术后即刻评估二尖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平均压、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分别为(1.84±0.43)cm2、(11.9±4.5)mmHg(1 mmHg=0.133 kPa)、(10.9±3.2)mmHg,与术前[(0.89±0.24)cm2、(21.9±6.0)mmHg、(20.1±3.6)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三尖瓣反流面积减少[(3.79±2.81)cm2比(5.26±3.99)cm2,P=0.03),而二尖瓣反流面积未见明显增加(P=0.67)。14例患者随访(13.8±4.6)个月,术后早、中期二尖瓣瓣口面积、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术前相比均改善(均P<0.01);三尖瓣反流面积较术前改善(P<0.05),二尖瓣反流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早期和中期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全组患者无因再狭窄二次手术者,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超声引导下PBMV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且近中期效果良好。

  • 标签: 二尖瓣狭窄 超声心动描记术 球囊扩张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CBT)螺钉固定结合后路中线腰椎融合术(MIDLF)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8月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骨科应用CBT结合MIDLF技术治疗的16例MIDLF术后邻椎病翻修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68±6)岁。手术原因:神经根痛4例、间歇性跛行10例、顽固性腰痛2例;初次手术融合的节段数:1节段11例,2节段5例,与初次手术间隔时间为(7.5±2.0)年。翻修手术节段:1例L2/3,6例L3/4,7例L4/5,2例L5/S1。患者术前均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并行CT及MRI扫描检查。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等。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前、各次随访时腰腿痛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70±30)min(120~240 min);术中出血量(220±45)ml(100~280 ml)。1例峡部轻微劈裂,微调进钉点后顺利置入螺钉,1例术中脑脊液渗漏,术后予去枕平卧、加强抗感染对症处理后好转。随访时间(19.5±1.3)个月。术前VAS腰痛评分(2.9±1.7)分,末次随访为(1.8±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VAS腿痛评分(5.9±1.5)分,末次随访为(1.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ODI评分(34.5±3.2)分,末次随访(12.6±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BT内固定技术结合MIDLF用于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椎病,具有损伤小、操作方便的优点,手术效果良好,可作为邻椎病翻修手术方案一种选择。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皮质骨轨迹螺钉 邻椎病 腰椎后路融合手术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符合诊断标准的前提下,如何将理想化低剂量螺旋CT扫描用于肋骨骨折诊断的临床研究之中。方法:选自章丘市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1年1月期间疑似肋骨骨折的60例骨科病人作为临床研究观察对象。用随机分组的研究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剂量的螺旋CT检查方式进行扫描,实验组选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方式进行扫描,通过对比这两种螺旋CT扫描方法下的肋骨图像质量、肋骨骨折检出率、容积CT剂量指数等。结论:低剂量螺旋CT与常规剂量的螺旋CT相比,在图像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前提下,图像质量没有较大差异;低剂量螺旋CT对于肋骨骨折检出率与常规剂量螺旋CT没有差别;在被检者接受低电离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对肋骨骨折诊断的高正确率。

  • 标签: 低剂量螺旋CT 肋骨骨折 常规剂量螺旋CT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是严重危害骨质疏松人群的常见病,为提高OVCFs的诊治水平,规范诊疗流程,笔者整合了近年来OVCFs相关的指南共识以及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结合国内临床实践现状,对原有的OVCFs诊断和治疗系列共识进行修订,细化诊治流程,增加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管理,突出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的重要性,进一步优化OVCFs诊疗策略,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 标签: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诊断 治疗 共识
  • 简介:摘要: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对比并分析肋骨骨折患者采用DR检查与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与应用价值。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与DR都有自己特有的优势,但相较而言,多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更高,其诊断特异度、敏感度以及诊断准确率更具有优势,因此,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肋骨骨折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DR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合并与不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PLIF)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HBL),探讨RA患者术中HBL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在菏泽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合并RA的腰椎滑脱症患者(RA组),同时期筛选73例未合并RA的患者(NRA组)。分析比较两组基本信息、RA信息、手术情况以及出血量相关指标。以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HBL作为主要结果;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细胞比容(Hct)和血红蛋白(Hb)及其变化值、手术前后贫血数量、术后新发贫血数量、自体血和异体血输注量等作为次要结果。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RA组HBL的相关因素。结果RA组男9例,女41例,年龄(62±7)岁;NRA组男11例,女62例,年龄(64±9)岁。RA组病程为(14.4±11.2)年,其中单药或联合口服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者最常见,两组在椎弓根螺钉数和椎间融合器置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两组在总失血量(TBL)、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93±315) ml比(630±365) ml、(454±373) ml比(414±375) ml和(653±376) ml比(675±400) ml,t=1.072、0.388、-0.189,均P>0.05],而HBL及HBL所占TBL比例在NRA组中更低(t=6.157、2.965,均P<0.05)。根据手术节段数进行分层分析,长节段(≥3节段)手术中NRA组中HBL和HBL所占TBL比例均优于RA组。次要结果对比Hct改变值在NRA组小于RA组(P=0.031),但两组Hb减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新发贫血以及贫血加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体血输注和手术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的Steinbrocker级别高、未服用DMARDS、Hb变化和输注异体血为HBL的独立相关因素(β=0.363、-0.272、0.210、1.204,均P<0.05)。结论RA组和NRA组在TBL、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和手术时间上无差异,而HBL以及HBL所占TBL比例在RA组高于NRA组;RA组的Steinbrocker分级高、未服用DMARDs、Hb改变较多。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腰椎滑脱症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术中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正确采取最优化低剂量技术,诊断肋骨骨折时的最优化影像质量和最优化辐射剂量。方式: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选取60例肋骨骨折的患者,均分为两组,各组都有30名患者。实验组采取了低剂量螺旋CT扫描法进行检查,对照组运用正确的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法进行检查。观察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扫描后肋骨骨折的影像质量、辐射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之间的乘积。结论:对于目前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和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扫描,对于诊断其肋骨骨折的全肺对应四部位影像质量评价等级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两者在这之间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异, P>0.05。然而常规剂量螺旋CT技术扫描和低剂量螺旋CT技术扫描在临床治疗其他肋骨骨折时所采取的辐射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的乘积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 标签: 低剂量CT 辐射剂量 影像质量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腰段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的阻滞范围,探讨其用于腰椎手术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择期行后路腰椎融合术的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L2横突水平双侧ESPB,试验组患者每侧给予0.375%罗哌卡因注射液20 ml,对照组患者每侧给予生理盐水20 ml。分别于阻滞后10、20及30 min测定温度觉减退范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镇痛药用量、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行ESPB后10、20及30 min温度觉减退范围及阻滞面积分别为T9~S1(222±16)cm2、T8~S2(352±22)cm2及T8~S3(481±24)cm2。试验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为(0.76±0.02)mg,低于对照组的(0.97±0.06)mg(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0~12 h及12~24 h羟考酮用量分别为(4.9±0.4)、(8.4±1.2)mg,低于对照组的(14.5±2.4)、(19.3±2.4)mg(均P<0.05)。试验组患者24 h内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床上被动锻炼时间为(3.3±0.3)h,早于对照组的(4.6±0.3)h(P<0.05)。结论腰段ESPB后T12~S1节段阻滞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腰椎融合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用量,降低术后VAS评分,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 标签: 超声检查 神经肌肉阻滞 镇痛 范围 腰椎融合术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