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中的慢性肾脏(CKD)包括糖尿肾病(DKD)、非DKD(NDKD)或NDKD和DKD的组合。1型糖尿中的DKD在临床和肾组织病理表现上均与2型糖尿的DKD有所不同,肾穿刺组织病理学是鉴别DKD和NDKD的金标准。然而基于同样的病理诊断,DKD患者仍然可以因为分子生物学机制的个体化差异,导致病程的进展和预后各不相同,代谢组学、蛋白组学、转录组学以及人工智能为探索诊断和预测DKD进展的生物标志物带来了希望。

  • 标签: 糖尿病 慢性肾脏病 糖尿病肾病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胰岛移植是目前唯一通过微创治疗即可实现晚期糖尿根治的临床治疗手段,可使患者达到血糖的生理性调节,摆脱外源性胰岛素,并控制或逆转糖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胰岛移植早期发展较缓慢,近年来在胰岛分离、移植技术等多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就其在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中的胰岛来源、制备技术及移植免疫保护等方面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胰岛移植 糖尿病 血糖
  • 简介:【摘要】糖尿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肥胖和超重人口数量飞速增加,我国糖尿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本课题运用线性回归方程探究体重指数、糖尿与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妊娠与糖尿之间的相关关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髓电刺激(SCS)在糖尿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4例行SCS治疗糖尿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植入式脉冲发生器(IPG)固定于患者腹部或臀部皮肤脂肪层下。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SF-36生活质量评分、经皮氧分压(TcPO2)和双下肢皮肤温度改变,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4例糖尿足患者在IPG电极置入后1 d、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5±1.2)分降至(2.6±0.8)、(2.0±0.7)、(1.6±0.6)、(1.0±0.9)、(0.9±0.9)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后12个月时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的TcPO2分别为(23±5)、(38±6)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双下肢体表温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结论脊髓电刺激可缓解糖尿足患者的疼痛,也可改善下肢的微循环和血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并发症少见。

  • 标签: 糖尿病足 脊髓电刺激 经皮氧分压
  • 简介:摘要糖尿肾病(DKD)已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的首要病因,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加强DKD防治已迫在眉睫。但由于DKD发病机制复杂,缺乏特异有效的干预靶点,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突破性进展,致使终末期DKD不断增多。本文对DKD治疗进展的几个关键节点进行述评,以期规范DKD的临床治疗,推动DKD研究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学服务在社区糖尿康复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笔者所在社区治疗的100例糖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药学服务。比较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药学服务 社区 糖尿病 康复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治疗糖尿及其并发症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30例糖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肾病(DKD)是糖尿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终末期肾脏(ESRD)的主要病因。DKD的预警、早期诊断和评估疾病进展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排泄率(AER)是DKD的主要诊断依据,但灵敏度和特异度存在不足。近年来,DKD新型生物标志物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对近年来DKD新型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研究进行评述,为DKD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生物标志物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探讨应用腓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足溃疡的临床疗效。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应用腓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足溃疡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43~66(55±9)岁,Wagner分级:2级2例、3级5例、4级2例,均为缺血性溃疡或缺血-神经性溃疡,检测患肢足背经皮氧分压(TcPO2),并随访记录溃疡愈合及TcPO2变化情况。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8(23±12)个月,患足溃疡均愈合,愈合时间2~8(4.2±1.9)个月,均获得保肢,未出现皮肤坏死、针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前患足TcPO2为(28.6±3.8)mmHg(1 mmHg=0.133 kPa),术后3个月为(35.0±5.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发现腓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可有效改善糖尿足微循环功能,促进溃疡愈合,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 标签: 腓骨 横向骨搬移 糖尿病足 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肾移植术后胰岛移植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成人糖尿合并终末期肾病的理想方案之一,但将其应用于儿童罕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4岁1型糖尿合并肾衰竭患儿,行肾移植术后3个月接受同种异体胰岛移植。胰岛移植术后患儿血糖平稳,未再发生低血糖,C肽水平恢复正常,移植4周后出院时胰岛素用量减少2/3,未发生肝脏穿刺口出血等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胰岛移植 糖尿病 肾移植 儿童
  • 简介:摘要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LADA)是由于胰岛β细胞遭受缓慢自身免疫损害引起的糖尿类型。依据病因学分类,LADA应属于1型糖尿的自身免疫亚型。LADA早期不依赖胰岛素治疗,易误诊为2型糖尿。我国LADA患病率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干预有利于延缓LADA病情发展。为规范LADA综合管理,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和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特组织专家对首版共识进行修订,形成了《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内容涵盖LADA流行学、遗传学、免疫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与分型、治疗与管理。本共识将有助于传递新近重要临床进展,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糖尿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诊断 治疗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肾病(DKD)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中心就诊的DKD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DKD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以及在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慢性肾脏(CKD)分期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高钾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临床资料完整、符合标准的DKD患者1 721例,其中男1 117例(64.9%),年龄(56±12)岁;女604例(35.1%),年龄(59±12)岁。血钾水平为(4.93±0.77)mmol/L,其中男性和女性血钾水平分别为(4.92±0.77)mmol/L和(4.93±0.76)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2);以CKD分期进行分组,CKD 1~5期患者的血钾水平分别为(4.58±0.52)、(4.65±0.47)、(4.86±0.59)、(5.21±0.79)、(5.61±0.88)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701,P<0.001)。高钾血症的总体发生率为37.0%(636/1 721),其中轻、中、重度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7.4%,10.5%和9.1%,不同性别高钾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36.8%比女性37.3%,χ²=0.035,P=0.851);CKD 1~5期高钾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6.3%、21.2%、37.6%、55.2%、72.5%,发生率随CKD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χ²=365.72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OR=0.975,95%CI:0.972~0.979)、舒张压(OR=0.985,95%CI:0.975~0.994)、血钠(OR=0.972,95%CI:0.945~1.000)是DKD患者高钾血症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DKD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为37.0%,发生率随肾功能恶化逐渐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舒张压、血钠是其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高钾血症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通络益肾汤治疗早期糖尿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早期糖尿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药通络益肾汤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各50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7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较高(P

  • 标签: 中药通络益肾汤 早期糖尿病肾病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糖尿并冠心病应用多样性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情况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诊治110例糖尿并冠心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以多样性护理,分析两组血糖与血脂指标、心理状态、依从性情况。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的血糖、三酰甘油与总胆固醇指标均比对照组少(P<0.05);且研究组SDS分、SAS分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坚持用药、饮食控制与定期复查等依从性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糖尿并冠心病应用多样性护理,能降低患者血糖与血脂指标,改善其心理指标,提高临床依从性,具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多样性护理 糖尿病 合并冠心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康对糖尿大鼠造影剂诱导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7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65 mg/kg)建立糖尿模型。造模4周后,取24只糖尿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造影剂肾病组、术前生理盐水灌胃的造影剂肾病组(生理盐水组)、术前血脂康灌胃的造影剂肾病组(血脂康组),每组6只。所有动物均于造影剂给药24 h后处死,收集血液和肾脏组织,检测生化、炎症、氧化应激以及病理等相关指标。结果给予造影剂24 h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血脂康组大鼠血肌酐[(59.3±3.3)μmol/L比(73.2±4.1)μmol/L]、血尿素氮[(13.8±0.5)mmol/L比(16.3±0.6)mmol/L]、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蛋白(sNGAL)[(41.4±2.0)ng/ml比(54.9±4.4)ng/ml]和尿肾损伤分子1(uKIM-1)[(11.1±0.5)ng/ml比(16.6±0.5)ng/ml]均降低(均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血脂康组肾小管扩张、刷状边界丧失和肾小管细胞坏死的程度较轻。进一步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血脂康组氧化应激指标改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血脂康组肾丙二醛[(12.1±0.7)nmol/mg比(15.5±0.8)nmol/mg]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35.0±2.2)U/mg比(23.7±3.4)U/mg]和肾亚硝酸盐[(1.7±0.1)nmol/mg比(1.2±0.1)nmol/mg]升高(均P<0.05)。炎症反应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血脂康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血脂康可能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来减轻糖尿大鼠造影剂诱导的肾功能不全和组织病理学损伤。

  • 标签: 糖尿病 造影剂肾病 血脂康 氧化应激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人血浆尿酸水平对2型糖尿(T2DM)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资料来自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HABCS),该项目于2008—2009年开展基线调查,于2011—2012年、2014年和2017—2018年进行了3次随访,共2 213名≥80岁高龄老人被纳入本研究。收集对象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和患病情况等资料,并对其进行体格测量,收集空腹静脉血进行尿酸和血糖检测。追踪随访对象糖尿发病、死亡结局情况。采用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高尿酸血症和血浆尿酸水平对T2DM发病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来探索血浆尿酸水平与T2DM发病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93.2±7.6)岁,女性占66.7%(1 475名)。基线调查时血浆尿酸水平为(289.1 ±88.0)μ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3.3%(294例)。9年累积随访7 471人年(人均随访3.38年),T2DM新发病例122例,发病密度为1 632.98/10万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尿酸水平每升高10 μmol/L,T2DM发病风险增加1.1% [HR(95%CI):1.011(1.004,1.017)]。与处于血浆尿酸最低五分位数(Q1)者相比,最高五分位数(Q5)高龄老人T2DM发病风险增加20.7 % [HR(95%CI):1.207(1.029,1.416)]。与血浆尿酸正常者相比,高尿酸血症者T2DM发病风险增加19.2% [HR(95%CI):1.192(1.033,1.377)]。RCS函数显示,随着血浆尿酸水平升高,糖尿发病风险增加,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16)。结论随着血浆尿酸水平升高高龄老人T2DM发病风险增加。

  • 标签: 尿酸 高尿酸血症 2型糖尿病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糖尿肾病是糖尿常见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现有临床常用诊断指标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存在不足,亟需新型生物标志物的挖掘应用。本文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从糖尿肾病诊断预测、进展预后、治疗靶点3个方面对蛋白质组学在糖尿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随着肾脏学开始朝着精确医学方向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将是重要抓手,以针对不同的患者使用个体化方案来改善诊断、治疗和预后。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蛋白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本院血液透析中心行MHD治疗的88例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联合应用营养护理干预,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浆白蛋白(ALB)以及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MQSGA)评分的变化,同时使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ALB为(37.5±2.7)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9±2.3)g/L,MQSGA评分为(11.2±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中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总评分分别为(64.6±7.2)分、(63.7±7.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2±6.1)分、(55.2±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护理干预对改善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利,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营养护理 糖尿病肾病患者 血糖控制 营养状况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