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东宋贺张金峰屈浙李建华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对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对在预测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研究脑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和为脑血管病患者确定治疗方式中脑血管造影中脑血管形态学的重要作用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确诊为脑血管病变并且实施心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脑血管病变的造影表现进行观察。对脑血管病变的发展机制、临床治疗方式与脑血管病变血管形态学特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A1优势征在前交通动脉瘤组中共计有25例,在非前交通动脉瘤组中共计有3例,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动静脉畸形组中,相对于多支引流静脉而言,单支引流静脉具有明显升高的出血率,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供血动脉数、双支供血动脉数、单支供血动脉数三组之间在出血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导致发生前交通动脉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危因素就是A1优势征。相对于脑动静脉畸形多支引流静脉而言,单支引流静脉具有明显要高的出血率,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影响因素并不包括供血动脉的数目。利用后交通动脉或前交通动脉的侧支,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或者狭窄的患者可以实现血流代偿;利用后交通动脉的侧支,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或者狭窄的患者可以实现血流代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脑血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系统性血管炎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有脑血管组9例,占28.13%,无脑血管组23例,占71.88%。两组病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的体温、头痛率、晕倒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的白细胞、血小板、ESR、CRP、凝血因子VⅢ活性、凝血因子IX活性、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IgG(g/L)、IgA(g/L)、IgM(g/L)、C3(g/L)、C4(g/L)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的蛋白定量、细胞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免疫抑制剂应用例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泼尼松用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对系统性血管炎的白细胞、血小板、ESR、CRP、凝血因子VⅢ活性、凝血因子IX活性、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IgG(g/L)、IgA(g/L)、IgM(g/L)、C3(g/L)、C4(g/L)指标进行严密观察。

  • 标签: 系统性血管炎 脑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初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复杂诊治过程。该患者病初表现为多系统受累,神经精神症状伴发热,顽固的贫血、血小板减低,肾脏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与急性肾衰竭,且肾功能由于合并危及生命的自发性肾周血肿而进一步恶化。然而该患者由于意识状态差、腰骶皮肤感染而无法行腰椎穿刺活检、肾活检,进一步导致诊断的困难。经过各系统详细的鉴别诊断与病因排查,该患者最终通过激素冲击治疗、血浆置换、多靶点免疫抑制剂治疗使得病情控制,各系统恢复良好。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血栓性微血管病 急性肾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将本院近一年来的糖尿病血管患者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严重程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都在治疗基础上分别用前列地而尔(曼新妥10ug,iv,qd;赛而0.1mg,iv,qd)治疗,共两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8%,明显高于对照组41.6%(p<0.05)。治疗后两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曼新妥)治疗糖尿病血管优于前列地尔(赛而),且安全有效。现选用前列地尔(曼新妥)治疗我院近一年来的14例糖尿病血管患者,并和对照组12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HTSS〗 前列地尔糖尿病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接诊的糖尿病下肢血管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并将本院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都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综合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0.0%、血管闭塞检出率为18.0%、血管狭窄检出率为36.0%,比对照组的30.0%、0.0%、6.0%高,P<0.05。结论于糖尿病下肢血管临床诊断中合理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法,可有效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并能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重要指导,建议采纳。

  • 标签: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SL)脑灌注减低与双侧烟雾血管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至1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27例双侧烟雾血管患者资料,均为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或脑出血,其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35~66(55±9)岁。采用Wilcoxon配对符号秩检验定性分析患者双侧大脑半球动脉通过伪影(ATA)的差异,定量计算双侧大脑半球在标记后延迟时间(PLD)为1.5 及2.5 s的脑血流量(CBF)图原始灰度均值、其分布曲线的峰度及偏度。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SL与病灶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双侧大脑半球ATA在不同PLD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LD为1.5 s的CBF图像上,病灶侧大脑半球原始灰度均值(17.50±5.88)低于非病灶侧(20.80±5.51)(P<0.001)。峰度及偏度在双侧大脑半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LD为2.5 s的CBF图像上,病灶侧大脑半球原始灰度均值及灰度分布的偏度与非病灶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病灶侧灰度值的减低与病灶的发生独立相关(ORPLD1.5=0.192,95%CI:0.047~0.783;ORPLD2.5=0.175,95%CI:0.050~0.615)。结论ASL检测到的灌注减低与烟雾血管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具有独立相关性。

  • 标签: 自旋标记物 动脉 烟雾血管病变 动脉通过伪影
  • 简介:急性脑血管的合并症是影响患者存活与否及后遗残缺程度的重要因素,肺部合并症尤其重要。故积极有效地预防及护理和治疗肺部合并症是降低急性脑血管病死率、提高急性脑血管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手段之一。本文讨论了肺部合并症-肺炎、肺水肿的致病因素,总结了预防、护理及治疗肺部合并症的措施,从而更好地降低急性脑血管的病死率。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神经外科显微血管吻合技术不仅在脑血管手术中,而且在神经外科中应用广泛.神经外科医生需要在有一定显微外科操作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显微镜下练习微小血管吻合的操作.通过模拟训练,熟练掌握该项技术,从而为临床应用做好基础准备.本文笔者曾多次举办培训班,通过常用的几种培训方法,总结适合学员由浅入深的掌握血管吻合技术的方法.本文还将详细介绍各级培训需要的材料、器械和教学方法.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吻合技术 外科 教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胰腺癌的治疗并未取得良好的收效,全基因组测序及诊断的微解剖技术使我们发现胰腺癌的分子分型的多样性,诊疗策略均无法套用其他肿瘤的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胰腺癌肿瘤组织和间质的部分独立性发展及相互联系制约,使得肿瘤相关的微血管以及肿瘤微环境亦有其独特性,肿瘤微环境更像是一个微生态,干预微血管的生理可以使肿瘤、微环境的特性发生改变,机械性的过渡干预或者不适时的干预则会干扰了机体自身对肿瘤的免疫。目前针对胰腺癌微血管的生理特性的认识较前有所提高,但其对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影响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微血管 胰腺癌微血管健康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老王,今年68岁,退休干部。现如今,经济富裕,生活条件好,再加上活动量少,近几年身体也发福了。一天清晨,他上厕所解大便时,因便秘而过度用力,突感心脏不适,有窒息感,且大汗淋漓。他马上意识到,死亡之神就要降临……当被别人发现时,他已奄奄一息。在医生赶到之前,便匆匆离开了人世。

  • 标签: 心血管病 便秘 退休干部 生活条件 活动量 窒息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的低氧训练模式对心肌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从微血管生成的变化和规律来探寻最佳的低氧训练模式。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运动组采用10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训练,每周训练6天,运动量由第1周的运度为15m/min、持续时间为25min递增至第10周速度为28m/min、持续时间为50min,低练组每周二、四、六在相当于海拔1500m的低氧环境中训练,一、三、五在常氧下训练。并且在低氧环境中居住,低氧环境由第1周相当于海拔1800m递增至第10周相当于海拔3600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微图象分析对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光密度水平、表达面积进行计数和检测。结果:CD34可较好标记心肌组织微血管,其中低氧训练组有大量的CD34蛋白表达。结论:低氧训练能显著增加心肌组织的血管生成,其中高住高练低练这一低氧训练模式对心肌组织微血管的生成效果最好。

  • 标签: 低氧训练 心肌组织 血管生成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64例,采取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12个月的病变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以及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介入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变血管血供,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介入 溶栓
  • 简介:摘要肝病相关性肺血管疾病是指由肝实质性或肝血管性疾病引起的肺循环结构或功能改变,主要包括以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肝肺综合征,以肺动脉高压为特征的门脉性肺动脉高压,以及以心排量增高、肺动脉高压为特征的肝血管分流性疾病,这种疾病需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肝病,早期进行肝移植评估,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此外,有必要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加强多学科合作,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 标签: 肝肺综合征 门静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脑血管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中的疗效,为治疗脑血管合并血管狭窄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血管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4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41例脑血管合并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术前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41例患者行45处支架置入术,成功置入42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3.33%(42/45);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41例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52.36±12.22)分,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95.33±5.54)分,术前与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脑血管合并血管狭窄患者在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有36例患者的脑缺血症状未出现,1例患者术后死亡,4例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脑血管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中的安全性比较高,长期临床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脑血管病 合并血管狭窄 疗效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出现右足趾肿痛、破溃4年,加重1个月的糖尿病足患者,经严格内科治疗及相关检查后,拟行胫骨横向骨搬移,但术前发现小腿内侧皮肤条件欠佳,遂行腓骨横向骨搬移。用微型截骨器在腓骨外侧中段两侧截骨,两截骨线相距约10 cm,远端截骨线距外踝尖约10 cm。术后第8天开始骨搬移,每6小时搬移1次,每天向内侧延长1 mm,搬移14 d后再往回搬移14 d。从术前术后皮温、踝肱指数、CT血管造影、CT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创面愈合情况等进行对比评估。术后28 d创面完全愈合。

  • 标签: 腓骨 骨搬移 糖尿病足 血管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