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汉语大词典》商补吴金华在《〈汉语大词典〉书证商榷》①一文中,笔者曾就《大词典》立目、释义和书证的时代提出订补的浅见;此文收入拙著《古文献研究丛稿》时虽有增修,但意犹未尽。本文除了在书证偏晚的问题上续补前文,还想从异书同文的弃取、引书的版本及标点符号...

  • 标签: 《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 《三国志》 标点本 《汉书》 《资治通鉴》
  • 简介:汉语大词典》中每一条词语都力求列出最早的用例,但事实上,有一部分例子不是所收词的最早出处,本文增补了一些书证,以助《汉语大词典》实现溯源之目的。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书证 溯源 词条
  • 简介:书证是词典的组成部分,是词典的血肉。尽管辞书编纂中是先立词目,然后解释词义,最后才引用书证,但实际操作中都是先搜集整理书证,再定出词目,然后释义。所以书证的搜集是否丰富,整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词典的质量。《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语文词典,本着"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方针编纂的,全面阐述了所收词语的历史演变情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该词典词条浩繁,书证数量巨大,有200多万条,所以疏漏在所难免,尤其是在书证渊源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笔者下面就针对《汉语大词典》所引较晚的一些书证进行讨论,摘录一些早于词典所引的书证,以备编者和读者参考。一、[一再]②一次又一次;屡次。《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1—26)案:《史记·淮南王传》已有"一再",原文为:"太子学用剑,自以为人莫及,闻郎中雷被巧,乃召与戏。被一再辞让,误中太子。"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书证 历史演变 语文词典 型世言 实际操作
  • 简介:<正>在上海市委的关怀下,在我院党委的领导和《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汉语大词典》编写组业已成立。《汉语大词典》是我国最大的、完全新编的、属于提高性质的大型语文词典,是我国文教建设中的一项重点科研项目。其规模将超过《辞海》(1979年新版合订本)三至四倍。初步估计,这部词典的词目总数约为三十万条以上,总字数约为五千万字。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初稿,争取在一九八五年正式出版。这部词典的编纂工作由国家出版局、教育部直接领导,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福建五省一市协作进行,罗竹风任主编。编纂《汉语大词典》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需要迅速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同时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许多友好国家亟需我们提供完备的汉语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国际文化交流 语文词典 辞海 新编 新版
  • 简介:书证滞后的现象相当严重,本文就平时所记尽可能补出有关词条的最早书证.既可供修订时匡补,亦为文史工作者提供一些材料.另外,有的词条下有义项而无书证,也按上述原则补出.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溯源 书证
  • 简介:"兀秃"在《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与书证不对应,作为连绵词,在文献中有"乌涂"、"温暾"、"温吞"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考证它们的语音及语义关系,发现它们实质是一组同源异形词。"温暾"为本源词;"兀秃"应解释为"(未烧开的液体)不冷不热,(人性格上)不爽利,不干脆"。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兀秃 连绵词 同源异形
  • 简介:汉语大词典》对于有些词语存在解释错误或解释不当的问题,本文从《大词典》中选取了"以夷制夷、仰、伏侍、匮饿、估客、估倒"等几个词语进行剖析,找出其释义不当之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修正意见,以期《汉语大词典》修订时补充、修正之。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词语误释 校正
  • 简介:汉语大词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权威辞书,然此几千万字之煌煌巨著,又成于众人之手,自然难以做到尽善尽美。文章拟对“三娥”和“檀口”两个词条提出点滴商榷性意见:“三娥”不应释为“指杨贵妃之三妹”,而应释为“指杨贵妃之三姊(姐)”。“檀口”不应释为红艳的嘴唇,而应释为“浅红色的嘴唇”;同时,此条个别书证与释义也不完全密合。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三娥 檀口 求疵
  • 简介:利用北宋初年陆佃所著之《埤雅》一书所见的书证用例,来探析《汉语大词典》书证之"源流并重"的编纂方针,为《汉语大词典》进一步修订提供书证方面的参考。

  • 标签: 《埤雅》 书证 《汉语大词典》 修订
  • 简介:汉语大词典》所引书证在断句标点方面尚有可商之处。通过对该词典“火部”部分词条书证的审读核校,发现其在断句标点方面存在截句未当、虚词脱失、句读讹舛及当断未断等四个方面的问题。由此建议截取例句时应“瞻前顾后”,避免造成句子首尾词句的割裂和冗余,同时加强词句的校勘核订,尤其是疑难词语的形义考察,理清句子内部关系,确保书证信度和断句标点的准确性,有效提高辞书质量。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书证 断句 标点 文字讹误
  • 简介:是大陆最大的汉语词典.它收录词条37.5万个,这个数字应该是符合入典原则的汉语词目的相对极限,即使漏收也应该是个别现象.但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它漏收词目的数量大大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按照抽样调查结果分析,漏收词目为34%左右,那就意味着漏收词条约为12万条以上.如果这些漏收的词目得以立目,将会超过日本的和台湾的.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词目 漏收 抽样调查
  • 简介:文章列举《汉语大词典》"打"字之下所释词语可商者22条,指出其失误,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有一些参考作用。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商榷
  • 简介:汉语词汇演变是汉语史的重要研究课题,然而由于带标注历时语料库的缺乏,词汇史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宏观的、整体的定量研究还很难实现。本文运用数据库技术和计量方法,在人工标注历史性语文辞典《汉语大词典》的30多万个词条的80多万条书证的时代信息后,对词典中的词汇、义项数量和词长在历代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学描绘,分析词汇的宏观演变,使用回归分析方法获得了当代词汇的词汇留存度和时代的对数曲线方程,为汉语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源和公式。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词汇演变 汉语史 语言年代学
  • 简介:随着出土墓志整理与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墓志的语言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汉语大词典》编纂之初,就运用了不少墓志材料。近年来,新出墓志整理成果丰硕,它对大型辞书的编纂与修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新中国出土墓志·江苏贰南京》收录解放后入藏南京市博物馆的出土墓志305方,这些墓志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可为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与修订提供丰富且真实的语料。论文以《新中国出土墓志·江苏贰南京》为语料,对《汉语大词典》12条例证方面的疏漏与不足提出了补正意见,以期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和汉语词汇史研究。

  • 标签: 南京 出土墓志 《汉语大词典》 例证
  • 简介:汉语大词典》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编纂原则,是一部权威的大型语文辞书。但由于时代、技术以及学术水平局限等诸多原因,《汉语大词典》存在条目失收、释义有误和例证过晚等问题。明代笔记词汇研究,可以为《汉语大词典》提供丰富的新词汇、新词义;纠正《汉语大词典》释义的一些错误;增补词条的明代例证,提前书证的年代,从而有效地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和补充提供帮助,提高汉语大型辞书编纂的品质。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明代笔记 增补词条 修正释义 提前书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