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对45钢和2Cr13不锈钢的渗硫表面进行磨损试验后发现,45钢渗硫层磨痕处产生了大量腐蚀剥落坑,而不锈钢渗硫层磨痕却未产生。利用AFM、SEM、XPS等先进设备分析了渗硫层弱腐蚀现象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摩擦过程中,由于摩擦热的作用,渗硫层生成了具有弱腐蚀性的硫酸根,对没有耐蚀性能的45钢造成了腐蚀破坏,而不锈钢以其良好的耐蚀性免受腐蚀破坏。

  • 标签: 渗硫层 弱腐蚀 硫酸根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法分别制备了添加0.75wt%的纳米SiO2(n-SiO2)和0.75wt%Cu包纳米SiO2(Cu/n-SiO2)复合粉体的新型铜基摩擦材料。采用惯性台架试验机,研究比较了2种材料与未添加纳米SiO2的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0.75wt%Cu/n-SiO2的铜基摩擦材料,耐热性提高了32%,摩擦因数更稳定,耐磨性提高了2.02倍。经铜包覆处理后的n-SiO2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优于未处理的n-SiO2。

  • 标签: 铜基摩擦材料 纳米SIO2 摩擦磨损 粉末冶金
  • 简介:在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有个善搞国共摩擦的顽军头目秦荣,其原型就是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中最卖力的“摩擦分子”秦启荣。他当时受到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共同“关注”,毛泽东冠封他是“摩擦专家”、痛斥他“无法无天,和汉奸的行为很少区别”;而蒋介石则对他非常青睐,不仅给予接见和表彰,还每月另拨2万元的整军特别经费。1943年8月,这个“名满天下”的“摩擦专家”被八路军“误毙”后,竞然还引起国共双方一场不大不小的舆沦战。

  • 标签: 摩擦 专家 扫地 颜面 最高领导人 抗战时期
  • 简介:采用多源磁控溅射物理气相沉积法在单晶硅片、20Cr和Cr12W表面制备了梯度变化非晶碳涂层,测试了非晶碳涂层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及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达到15.3GPa和184GPa;涂层具有较好的摩擦性能,在干摩擦条件下摩擦因数基本保持在0.1~0.2,磨损率达到10^-9mm^3/(N·m)数量级。

  • 标签: 非晶碳涂层 梯度涂层 摩擦磨损性能
  • 简介:对8mm厚的7A52铝合金板材搅拌摩擦焊接后,分别测定了不同焊接规范下接头的抗拉强度。重点讨论了搅拌头旋转速度和焊接速度对抗拉强度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优化出最佳的焊接工艺为:焊接速度v=118-150mm/min,搅拌速度n=1180-1500r/min,焊接倾角为2°,轴肩压入深度为0.2mm。此时焊接接头具有高的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可达430MPa左右,为母材抗拉强度的88.5%,且具有较高的焊接效率。

  • 标签: 7A52铝合金 抗拉强度 焊接速度 搅拌头旋转速度
  • 简介:提供一种制备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pin-on-diskweartester)的方法,用以测试硬质薄膜的摩擦学性能。此试验机提供的数据有:摩擦因数f,磨损量Wv和比磨损率Wr。首先深入研究球-盘磨损试验机的工作原理,确定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荷重传感器的A-D转换,将摩擦力的模拟信号转变为电压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或者X—Y记录仪。然后与事先标定好的电压值对比,得到测试过程中的摩擦力。传感器的标定方法为:用已知载荷(一定质量的砝码)对传感器施加拉力,传感器将其转变成电压值,绘出电压U-拉力F关系曲线,将其用直线拟合。同时提供了数据处理的方法,并利用此试验机测试了多弧离子镀TiN薄膜以及磁控溅射非晶碳膜的摩擦学性能,得到摩擦因数曲线和磨痕形貌。最后对此试验机的缺点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球-盘磨损试验机 荷重传感器 AD转换 硬质薄膜
  • 简介:摩擦力矩的Stribeck模型入手,分析了摩擦非线性对炮控系统低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爬行”现象主要是由摩擦力矩的正反馈特性造成的,且只出现在系统低速运行状态;当跟踪速度足够高时,输入信号在炮控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可有效的抑制其正反馈效应,使得系统平稳运行。进一步,给出并证明了系统低速“爬行”的充要条件,求解了系统的最低平稳转速。最后仿真分析了各种摩擦非线性补偿控制策略的效果,为炮控系统分析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炮控系统 摩擦非线性 低速性能 补偿控制
  • 简介:介绍了表面工程的最新发展,表面工程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关系,表面工程的学科体系与特色,表面工程在节能、节材、降耗和高新技术发展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对发展表面工程的建议.

  • 标签: 先进制造技术 表面工程 表面技术 复合表面技术
  • 简介:为提高45CrNiMoVA钢表面的耐磨性能,采用HEPJet超音速等离子喷涂系统在其表面制备了Mo涂层,通过场发射型超高分辨率扫描电镜(FieldEmission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FESEM)、X射线能量谱仪(EnergyDispersiveSpectrometer,EDS)、电子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及高精度三维形貌仪对比分析了涂层与基体的摩擦磨损性能及磨损机理,并对涂层磨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轻载荷(试验载荷为5N)、低频率(滑动频率为5Hz)下,涂层的磨损率略低于基体,其磨损机理为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而基体为粘着磨损、氧化磨损和轻微的磨粒磨损;重载荷(试验载荷为20N)、高频率(滑动载荷为20Hz)下,涂层的磨损率约为基体的50%,磨损机理同样为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基体则表现为严重的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涂层磨损率随载荷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涂层磨损率随滑动频率增大而上升,但上升速度不一,这与摩擦生热量对氧化膜生成速度影响程度密切相关;涂层磨损率随时间延长而稳定上升。

  • 标签: Mo涂层 超音速等离子 耐磨性 磨损机理
  • 简介: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通讯》刊载了题为《推广应用表面工程,其利无穷》的文章,详细介绍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装甲兵工程学院徐滨士教授提出的大力推广和应用表面工程的建议.徐滨士院士在建议中指出,与断裂、磨损和腐蚀作斗争是世界各国政府与科技工作者长期不懈的任务.我国是一个资源缺乏、能源紧张和人口众多的国家,大力推广和使用表面工程,必将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回报,其利无穷.表面工程具有很多优点:可延长金属件的使用寿命;可延长金属件的检修周期;可节约资源、能源以及降低劳动强度;符合国情,投资费用不大,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应用的领域非常广,等等.我国在表面工程的研究和使用上,起步并不比国外晚,水平也不低,如果这项技术在全国推广使用,将

  • 标签: 表面工程 推广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 经济和社会效益 检修周期 使用寿命
  • 简介:综述了表面滚压强化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研究与应用发展现状,指出其重点研究方向是将该技术用于各类零件表面的维修与强化;重视微观组织强化机理研究,以探究微观塑性应变与宏观工艺之间的关系,并加强有限元仿真方面的研究,利用其对滚压工艺进行优化,使该技术普适性更强、效率更高、应用范围更广;对滚压强化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滚压强化 研究进展 应用进展
  • 简介:采用预制裂纹-疲劳试验-金属磁记忆检测-信号比较分析的标定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预制裂纹深度、不同疲劳载荷幅、不同载荷循环周次的高压五装甲钢板裂纹的金属磁记忆检测表征方法。结果表明,漏磁场法向分量的变化率与裂纹深度成正比。载荷幅越大,载荷循环周次越多,漏磁场法向分量的变化率越大,为采用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大量检测裂纹深度提供了一种标定方法。

  • 标签: 装甲钢板 裂纹 金属磁记忆 无损检测 疲劳
  • 简介:采用Nd:YAG激光器,在45CrNi钢表面制备了添加有0、0.4%、0.8%和1.2%CeO2的NiCrBSi合金熔覆层。在MM-200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分别检测了4种熔覆层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CeO2强化后熔覆层的耐磨性提高,摩擦因数略有下降。利用SEM分析磨损表面形貌可知:未加入CeO2的熔覆层对应的磨损机理是显微切削;加入1.2%CeO2熔覆层的磨损表面光滑,显微切削造成的沟槽明显减少。上述试验结果与熔覆层显微组织密切相关。

  • 标签: 激光熔覆 NICRBSI合金 CEO2 滑动摩擦磨损
  • 简介:为了快速简单地评定和预测工程陶瓷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提出一种基于表面图像灰度信息的新方法。设定亮度140、对比度42、饱和度24、锐度9的图像采集条件,并选取灰度均值μ和均方差σ作为表征表面粗糙度的灰度参数,对数字图像进行降噪、增强和灰质化处理后,提取多幅磨削表面图像的灰度信息,绘制出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Ra、Rz、Ry与灰度信息平均值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灰度均值和均方差与工程陶瓷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呈同步递增或降低的关系,这一结果可用于快速评定任意磨削工件的表面粗糙度。

  • 标签: 工程陶瓷 灰度信息 表面粗糙度 快速评定
  • 简介:可燃材料在火灾中的受热程度直接决定其实际的火灾危险性。材料表面的入射热通量是表征材料受热程度的关键参数。在综述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可燃材料在火灾中受热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材料表面入射热通量的计算方法,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正确评价材料的火灾危险性和模拟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建筑火灾 可燃材料 入射热通量 净热通量
  • 简介:应用高性能硬质合金、陶瓷刀具和CBN刀具对常温条件下难以加工的高硬堆焊材料进行加热切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尽管加热条件下冲击效应降低,但CBN刀具仍然破损严重;陶瓷刀具虽然也无法实现理想的切削,但切削过程中刀具破损模式从崩碎式失效转变为磨损失效;3种刀具中高性能硬质合金应用效果最佳,其最佳参数条件下,一个切削里程后刀面VB值仅为0.3mm,试验过程中,刀具磨损随表面加热温度、切削速度、切削深度的提高而增大,但随进给量取值的增大而减小,其中切削速度对刀具VB值的影响最大,而进给量和削切深度对刀具VB值的影响较小。综合分析还表明:试验中刀具磨损速率仍然受刀具红硬性极限的限制。

  • 标签: 再制造 加热切削 高硬材料 冲击加工
  • 简介: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技术具有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节能环保等优点,其氧化陶瓷膜具有阳极氧化膜和陶瓷喷涂层的双重优点,能够克服铝合金硬度低、耐磨性能差的缺点,在军工、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性能、生长机理及技术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该技术实际应用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 标签: 铝合金 微弧氧化 研究进展
  • 简介:飞秒激光脉冲宽度超短、峰值功率超强,在表面微纳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简述了飞秒激光诞生至今的应用概况,然后依据不同的加工对象(金属、透明材料、聚合物)阐述了飞秒激光与其相互作用的机理,从激光烧蚀、双光子聚合加工、飞秒激光微纳加工系统3方面对飞秒激光表面微纳加工技术进行了综述,最后探讨了待解决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飞秒激光 表面微纳加工 激光烧蚀 双光子聚合
  • 简介:利用微弧氧化技术的恒电流方式,在含有Na:SiO,和KF等电解质的溶液中制备了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及Cu加速盐雾腐蚀试验,研究了电解液中Na:SiO,和KF质量浓度对微弧氧化层结构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微弧氧化层厚度和表面粗糙度随Na:SiO,和KF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微弧氧化层的耐蚀性取决于其表面粗糙度和厚度,粗糙度小、具有一定厚度的致密微弧氧化层耐蚀性好。

  • 标签: 镁合金 微弧氧化 耐蚀性 硅酸盐电解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