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在法庭审判中,预设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预设因其隐蔽性和主观性成为巧妙提问的一个重要手段。法官、检察官、律师常常在问话中带上"预设"命题,从而支配答话人,使答话人的答话满足自己推理的要求。预设在形式上都只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句式来预设,另一种通过句子中的某些成分来预设预设还可构成陷阱。预设的识别和破解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本文从预设的一般含义、法庭预设的主要表现形式、预设的功能和预设的识别等方面,来论述预设在法庭审判中的重要性。

  • 标签: 预设 语义预设 语用预设 法庭话语 可辩驳性
  • 简介:文章把现代汉语中的语法预设区分为语序预设和意义预设两类,并指出它具有共知性与合适性的特点。

  • 标签: 语法预设 预设信息 语言形式
  • 简介:公共政策过程应当遵循一系列前提性的人性预设,即假定经济人都是追求自我利益的自利者,政治人在任何意义上也都不是天使,都不可能只行善不行恶,政府机关的存在乃是"必要的恶".公共政策过程不该以信赖为基础,而当以猜疑为基础.公共政策的基本职责在于,约束经济人的无赖行为,约束政治人的创租行为,约束政府机关的恶治行为.

  • 标签: 公共政策 经济人 政治人 人性论 人性预设 行政管理
  • 简介:中国民法理论不承认无因管理的报酬请求权,但欧洲大多数国家都承认在特定情况下无因管理的报酬请求权。究其缘由,主要是中国民法以一种固定的人性预设作为制度设计的前提,而欧洲国家是通过适当的权利义务配置,去激励当事人从事社会所期许的行为。中国民法理论必须克服传统思维中模式化的"义利之辨",以一种更加现实的态度去设计民法制度。

  • 标签: 无因管理 报酬请求权 职业活动 义利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