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在微传播时代里,面对当前的社会信任危机,建构多元主体信任关系是应对危机的有力方案。面对虚拟世界里的信息场域生态、现实环境里的社会失信问题以及意识形态层面的政治价值冲突对信任关系的解构,微传播在重塑认知、重构权利以及重配信息等方面,对由政府、公众以及新媒体等主体所构建的信任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三者间的信任关系基于双向交流、利益博弈以及互动服务形成,因此,建设具有公信力的现代化政府、提升公民理性以及规制新媒体以重建信息生态等,当是未来重构信任关系的基本策略。

  • 标签: 微传播 信任关系 信息场域 多元主体协同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内涵、要义和实现路径在发展中不断明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表达,吸收和借鉴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中国外交理论,扬弃和超越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做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要在战略和战术上同向发力,使其成为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突破口。

  • 标签: 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外交思想
  • 简介:晚明时期是古代中国与西方科学技术交流发展最快的时期,欧洲望远镜在中国社会的早期传播,亦是这一交流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也是明代科学技术传播史上的大事。从利玛窦开始,一批又一批的欧洲传教士将望远镜带进中国,与此同时也将望远镜的制造技术传入中国,在明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全面收集中文文献,同时涵盖同时代的葡文文献,发现了一大批有关望远镜传播的新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对望远镜在明代中国社会的早期传播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厘清了很多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清晰地展现出望远镜在明代中国社会传播的全貌。

  • 标签: 望远镜 明代 利玛窦 传华 《开成纪要》
  • 简介: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体现了国家治理从“法制”到“法治”重心转移的必然逻辑,对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传播则是风险社会下党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要求。需要对法治思想传播的决策方、传播方与受众方的角色予以明晰的定位。可将三方共同建构全面依法治国思想传播的共同体作为追求的目标。在实际的传播中,三方参与主体的不当定位会对传播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可以通过思想传播决策方的准确释法、严格执法来凸显“把关人”角色;通过强化传播方的社会责任,增强其传播情感;通过对受众方虚拟“赋权”的适当限制而培育其沟通交往理性,克服“信息茧房”对其法治意识形成的阻碍等来优化三方的传播参与角色。

  • 标签: 依法治国 思想传播 角色定位
  • 简介:2018年11月10日,“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院长、知名专家和业界代表围绕“立德树人,入脑入心”主题,畅所欲言、碰撞智慧,深入探讨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路径。

  • 标签: 新闻传播学院 院长 论坛 厦门大学 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
  • 简介:天府文化与川剧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坐落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古蜀国之都成都,自4500多年前就已形成城市。历经千年的岁月,城址未徙,城名未易,用时间与风霜酿造了属于这片土地的巴蜀文化。古老的巴蜀文化一如岷江那滔滔流水,灌溉着广袤的成都平原,让这片土地生长出许多文化的花与果,以供勤劳的成都人民去品味,去欣赏,去陶冶灵魂与情操。

  • 标签: 《迎贤店》 巴蜀大地
  • 简介: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落实性别平等理念传播,需打造媒体传播合力。这既需要提升媒体决策者与高层管理者的性别意识,强化广大媒体从业者的性别敏感,也要加强不同媒介形态、媒体机构、媒体资源之间的融合,包括女性媒体自身传统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融合、女性媒体之间的横向融合、女性主流媒体与其他主流媒体之间的扩展性融合。基于实例重点探讨女性主流媒体与其他主流媒体之间的扩展性融合,可以解析出推进性别平等传播目标融合、内容融合、资源融合的路径与策略。

  • 标签: 主流媒体 性别平等 传播 融合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民族文化影视传播对国家认同的影像建构,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国家认同的初步建构、在改革开放中对国家认同的逐渐深化、在多元创新发展中对国家认同的塑造等几个阶段的发展历程;面对新时代建设美好幸福生活的发展目标,如何以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在建设“美好幸福中国”的过程中,以更具影响力的影像建构,塑造更具向心力的多元一体国家认同,这是当代云南民族文化影视传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 标签: 民族文化影视传播 国家认同 影像建构
  • 简介:从传统媒介形式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也经历着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大众传播发展的纵向维度上,女性形象总体上呈现出缺失、被动、刻板的特点,但也有突破刻板印象的趋势;在大众传播生产环节的横向维度上,女性形象仍显弱势,但女性生产者和女性受众正在寻求突破的可能。在当前中国社会环境中进行女性主义研究,应尤其注意历史背景、特殊时期政策和互联网的综合影响。

  • 标签: 大众传播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