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使用低温光致发光研究(NH4)2S处理后的砷化镓(GaAs)表面的光学和化学特性,通过扫描光致发光光谱(PLmapping)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的测试结果可以确定,(NH4)2S处理GaAs表面可有效去除表面的氧化层(NH4)2S钝化后的样品的光致发光强度高于未经钝化的样品,且表面均匀性更好。该方法为Ⅲ—Ⅴ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在高速和光电设备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钝化方法。

  • 标签: 砷化镓 钝化 光致发光
  • 简介:系统地分析了蓝宝石抛光工艺过程的性能参数,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出了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方案。结果表明,采用粒径为40nm、低分散度的SiO2溶胶磨料并配合以适当参数进行抛光,可以获得良好的表面状态和较高的去除速率,能够有效提高蓝宝石表面的性能及加工效率。

  • 标签: 中文关键词 蓝宝石 化学机械抛光 纳米硅溶胶
  • 简介:碳纳米管因其优异的力学、物理性能,是一种理想的复合材料增强体,但其与基体金属的润湿性较差。通过对镀钴前碳纳米管的微波、氧化、敏化和活化处理,改善了碳纳米管的表面性能并在碳纳米管表面增加了活化点,成功地在碳纳米管表面镀上一层较为连续的金属钴,以改善碳纳米管与金属基体的润湿性,增强与金属基体的界面结合力。并用XRD、TEM对镀钴后的碳纳米管进行了表征。

  • 标签: 碳纳米管 敏化 活化 化学镀
  • 简介:伴随世界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化学工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化学事故的规模和频率也在逐年地扩大与上升;同时恐怖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一大公害会使用化学毒剂甚至化学武器对国家和平民进行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恐怖袭击,随时危害到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鉴于此有必要提高突发化学品危害事件医学援救和应急处置能力以应对各种突发性化学类灾害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综述了世界范围内为应对突发事件的便携式应急洗消装备应用及技术现状,并针对我国对该类产品的研发情况提出了人员洗消装备的发展趋势,指出:低成本、轻便小巧、操作简单快捷且具有广谱、高效、吸附反应型洗消作用的应急洗消包是未来应对突发事件洗消装备开发的主要趋势。

  • 标签: 突发事件 洗消 装备 毒剂
  • 简介:为了提高超细铜粉分散性、均匀性及抗氧化性,采用几种化学还原法工艺分别制备了铜粉,通过反应现象探讨了温度、还原剂、添加剂及葡萄糖预还原对铜粉性能的影响,利用SEM、粒度仪对铜粉形貌、粒径进行观察,并进行相关机理分析,确定了化学还原法制备超细铜粉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0℃时,添加分散剂PVP和抗氧化剂BTA,以甲醛-水合肼为复合还原剂,结合葡萄糖预还原法制备的铜粉具有抗氧化性强、粒径分布区间窄、几乎无团聚等优点。此工艺不仅体现了葡萄糖预还原的有利影响,还明显克服了单一还原剂的缺陷,所制铜粉质量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分散性 化学还原 复合还原剂 粒径 分布区间
  • 简介:以新制备的过氧钨酸和酚醛树脂为原料合成碳化钨(WC)前驱体,分别以H2和Ar为还原及保护气体,原位碳化制备纳米WC粉体。使用FTIR、XRD及SEM对试样的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Pt/W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催化活性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实现了低温原位碳化制备纯度高的纳米WC粉体,粉体颗粒粒径为15-100nm,颗粒形貌近似球形。WC可与Pt协同作用加强H2的电催化氧化作用,10%Pt/WC(质量分数)展现了较好的催化稳定性和活性,其电流密度可达49.58mA/cm^2。

  • 标签: 纳米碳化钨 燃料电池 Pt—WC电催化剂 循环伏安法
  • 简介:本文综述了水合盐化学蓄热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并且对水合盐储能材料的选择以及国内外关于此方面研究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国外在水合盐热化学储能方面的典型案例。结果表明,水合盐可作为化学蓄热材料进行跨季节性储能与供暖,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热化学储能方式,也是未来热化学储能领域研究的重点。

  • 标签: 水合盐 化学蓄热 储能材料 跨季节性 供暖
  • 简介: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Fe(Ⅵ/Ⅲ)薄膜电极,研究了制备条件的影响及其电化学性能。利用SEM、AES、循环伏安及恒流充放电等测试手段分析了Fe(Ⅵ/Ⅲ)薄膜的微观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Fe(Ⅵ/Ⅲ)薄膜上有微小的针状颗粒;Fe(Ⅵ/Ⅲ)薄膜电极具有电化学活性,可以进行锂离子的嵌入与脱出;Fe(Ⅵ/Ⅲ)薄膜电极表现出初次充放电的高容量和高放电平台,初次循环后充放电容量逐渐降低并稳定在一个相对低的数值。

  • 标签: Fe(Ⅵ/Ⅲ)薄膜 制备条件 电化学性能
  • 简介: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Si(111)衬底上生长了AlN外延层。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在AlN/Si界面处存在非晶层,俄歇电子能谱测试表明Si有很强的扩散,拉曼光谱测试表明存在Si-N键,另外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非晶层中存在Si3N4。研究认为MOCVD高温生长造成Si的大量扩散是非晶层存在的主要原因,同时非晶Si3N4层也将促使AlN层呈岛状生长。

  • 标签: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氮化铝 非晶层
  • 简介:以水合氯化钌和乙醇钠为原料,首先制备了乙醇钌的乙醇溶液。通过对乙醇钌的乙醇溶液进行雾化,以2:1的氮氧比为载气,在400℃常压条件下沉积了RuO2薄膜。采用XRD和AFM分别表征了薄膜的结构及表面形貌,证实了Ru02薄膜的晶体结构,晶粒尺寸为21.4nm。通过电化学测试,RuO2薄膜的容量可达0.818F/cm2(549F/g),充放电性能良好。经1000次循环测试,剩余容量仍然可达到初始容量的92.1%,同时发现RuO2薄膜具有较低的阻抗,有利于薄膜电容器以大电流快速充放电。

  • 标签: RuO2薄膜 雾化辅助化学气相沉积 充放电性能
  • 简介:采用化学浴沉积法在氧化锌种子层上制备了整齐有序且具有c轴取向的氧化锌纳米棒,同时还出现了自由分布的微米棒,其生长速度高于纳米棒,且生长模式符合扩散控制“Ostwald熟化”机制,但纳米棒生长过程的影响因素除扩散过程外还有形核密度、生长界面的反应动力学等。并研究了氧化锌纳米棒的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质。

  • 标签: 氧化锌 微米棒 纳米棒 化学浴沉积
  • 简介:采用化学镀技术在膨胀石墨表面包覆Ag及Ni-Co-Fe合金,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及振动磁强计等方法对镀层形貌、组分、结构及磁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膨胀石墨表面镀层较平整光滑,厚度均匀,包覆银后的膨胀石墨没有磁性能,而包覆镍铁钴、镍铁钴/银、银/镍铁钴后的膨胀石墨磁性能明显增强,饱和磁化强度σs-Ni-Fe-Co=10.2emu/g、σs-Ni-Fe-Co/Ag=6.3emu/g、σs-Ag/Ni-Fe-Co=2.4emu/g。

  • 标签: 膨胀石墨 化学镀 AG Ni-Co-Fe合金 表征 磁滞回线
  • 简介:日本三井化学投资天津开发区的天寰聚氨酯有限公司,已与天津开发区化学工业区总公司签订土地使用合同。该项目投资额达到2.58亿元,占地8万m^2,建设规模18kt/a发泡用组合聚醚、36kt/a聚氨酯树脂,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1亿元。

  • 标签: 日本 三井化学公司 天津 产值 投资计划
  • 简介:利用XRD、SEM、DSC以及洛氏硬度仪对A1FeCoNiCrV合金退火态的微观组织及硬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的升高至1000℃时,合金的结构由铸态下的bcc相变成bcc+fcc相;合金硬度在1000℃退火后保持在48.0HRC,具有较强的抗回火软化能力以及一定的高温应用价值。同时,利用阳极极化法测试了铸态及退火后AlFeCoNiCrV合金在0.5mol/LH2SO4溶液和1mol/L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极化曲线表明,在0.5mol/LH2SO4溶液中,与304不锈钢相比,AlFeCoNiCrV合金具有较低的腐蚀速率;在1mol/LNaCl溶液中该合金的腐蚀速率不如304不锈钢,但其抗孔蚀的能力要优于304不锈钢。

  • 标签: AlFeCoNiCrV合金退火组织结构硬度 电化学
  • 简介:以Ce(NO3)36H20为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氧化铈八面体晶体,通过舍有0.02mol/L氯化纳,浓度为2.0×10^-5mol/L的亚甲基蓝(MB)溶液提高石墨烯/氧化铈/银纳米复合膜碳糊电极(CPE)的电化学性,采取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进行测试,验证了合成的微/纳米CeO2和新的碳素材料(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烯)的增效作用,指出微/纳米八面体氧化铈在电化学应用方面的广阔前景。

  • 标签: 八面体氧化铈 电化学 增效作用
  • 简介:简述了软化学制备技术的定义和特点,重点综述了几种重要的软化学制备技术包括溶胶-凝胶法、Pechinic法、共沉淀法、水热法、聚合物热分解法等在LiMn2O4粉体制备中的进展,对上述工艺技术的特点进行了评述,对LiMn2O4粉体的软化学制备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LiMn2O4粉体 软化学制备技术 进展
  • 简介:日本三井化学公司日前表示,三井化学旗下子公司Prime聚合物公司将在新加坡与三井商事公司合作组建一家公司(Prime聚台物公司持有80%股权,三井商事持有20%股权),新建一套设计产能为30万吨/年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生产装置,预计2014年年底投产。

  • 标签: 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日本三井化学公司 LLDPE装置 PRIME 生产装置 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