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水量调度作为灌区用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灌区建设与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施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灌区经济效益乃至社会经济效益;它涉及到水文、气象、统筹、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等多门技术。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问题,1990年以来采取了“动态计划法”、“顺势增减法”、“市场定量法”等一整套新的调度思路和方法,至2000年不同灌季累计引水24期781天,调度水量45.36亿m~3,现就有关方法及解决的技术问题加以探讨。

  • 标签: 水量调度 石津灌区 总干渠 水量损失 灌区用水管理 信息管理
  • 简介:通过对渗水观测资料的分析,总结出了大坝渗水变化的一般规律。进一步结合大坝上游面裂缝检查具体情况,探讨了导致大坝严重渗水的主要原因,为下一步进行防渗处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 标签: 渗水:防渗层:裂缝
  • 简介:近年来漓江水资源短缺问题给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阻碍,对生态需水量的研究有利于该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选择了月保证率法计算生态需水量,但由于漓江流域降雨量季节性分布不均匀,径流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都比较大,因此对月保证率法进行了改进,最终得到50%保证率下需水等级为“好”时的生态需水量为适宜生态需水量,结果为18.45亿m3,最小生态需水量为5.88亿m3.最后用Tennant法对结果进行检验,并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

  • 标签: 漓江流域 生态需水量 月保证率法 TENNANT法
  • 简介:我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对黑龙港地区的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及工农业用水量等因子进行了3年现状监测和调查,各项监测成果是由不同部门采用不同方法获得的。为了检验这些成果的合理性,对各项因子进行水量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地下水水量平衡是由地下水均衡模型做出的,故本次仅对地表水和区域总水量进行了水量平衡分析。

  • 标签: 区域水量平衡 地下水均衡 深层地下水 地下水开采量 监测成果 水量分析
  • 简介:灌浆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防渗处理措施,尤其是在堤防防渗和加固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针对魏家坟沟排水倒虹吸进出口渗水的处理方案及灌浆效果进行了介绍,为今后类似情况的处理提供借鉴。

  • 标签: 左岸排水 灌浆技术 渗水
  • 简介:在对某市年用水量随机时间序列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发现年生活用水量的一次累加时间序列数据具有明显的线性趋势。分别用一次累加乘幂指数和一次累加一元多项式对该市工业和生活年用水量进行了预测,复相关系数达0.99。为便于分析比较,采用对年用水量效果较好的灰色预测模型进行了年总用水量预测。结果表明:分类用水量预测比总体用水量预测具有精度高,结果稳定的特点,可用于年用水量预测。

  • 标签: 年用水量 一次累加 分类预测 灰色预测模型
  • 简介:针对径流量长期变化的因果关系复杂特性,常规的中长期水文预报模型又很难满足精度要求,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来水量预测模型。结合实际径流数据,验证了模型的预报精度,可用来进行中长期水文预报。

  • 标签: 人工神经网络 BP模型 来水量 预测
  • 简介:考虑到原始序列中个别值的偶然波动影响传统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基于GM(1,1)模型的基本原理,构造了遍历灰色模型T-GM(1,1)。结果表明,T-GM(1,1)大大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将原始序列中不确定因素对预测精度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 标签: 遍历灰色模型 城市用水量 预测 最优组合
  • 简介:小浪底工程左岸单薄分水岭山体的地质条件复杂,地层为砂岩夹有薄层泥岩,主要断层有F28、F461、F236、F238和F240.在左岸山体中布置有3条孔板洞、3条排沙洞、3条明流洞、6条引水洞、3条尾水洞、地下厂房、主变室、尾闸室以及为数众多的灌浆洞、排水洞、施工洞等,形成非常复杂的地下洞室群系统.水库蓄水后左岸山体出现了远大于原先估计的渗流量.本文根据观测资料及相关计算对主要渗水途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小浪底工程 渗水途径 地下洞室群系统 对策
  • 简介: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提出,是水资源保护工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革,人类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对维持生态环境用水的要求更为迫切.从维持河流的合理流量、地下水的合理水位和城市环境需水并维护水体的使用功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计算,确定邢台市保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今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地表水环境 地下水环境 生态环境需水量 邢台市
  • 简介:随机森林是21世纪提出的基于分类树的算法,在处理大数据集中具有明显优势,首度将其应用在降水长期预报中。以长江中下游地区1月份降水预报为例,运用随机森林模型构建原则,在74项大气环流因子以及前期月降水中筛选模型预报因子,进行长期降水量预报,并将其与神经网络模型预报效果进行对比,发现随机森林的泛化误差为13%,预报准确率达到75%,而神经网络的预报准确率仅为67%。此外,本研究还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汛期降水量进行了长期预报,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进行降水量长期预报中模拟和预报的效果令人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标签: 随机森林 长期降水预报 等级预报 泛化误差 重要性因子评价 决策树
  • 简介:分析了影响城镇日用水量的非线性因素,利用人工神经网络,选择影响城市日用水量的主要因素。建立城镇日用水量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的预测效果与传统的日用水量模型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所需时间更短、更适用于影响因素较多的城市日用水量的预测。

  • 标签: 人工神经网络 日用水量 预测模型 效果
  • 简介:2010~2011年度引水与往年比较,献县至十二孔闸段引水流量损失较大。本文主要分析了引起本次引水流量损失较大的可能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提高引水效率,减少引水成本。

  • 标签: 引黄入淀 水量 损失 原因分析
  • 简介:冀东沿海地区共有入海河流30余条,各河径流除被拦蓄、截流利用外,尚有部分水量入海。为合理开发利用这部分水资源,必须摸清各河的入海水量。为此,在1990~1992年对诸河的入海水量现状作了调查及分析计算。同时,在主要河流上设立了监测站网,用以验证分析计算的入海水量成果。本文简单介绍入海水量的监测和分析计算方法,并对1956~1992年的入海水量系列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沿海地区 年径流量 流域产流 年内分配 降雨径流关系 大清河
  • 简介:选取华北中东部平原地区沧县为实验区,在实验区内设典型点,对农业灌溉用水量的计算进行探讨研究,寻求更适合本地区农业用水量的计算方法,使农业用水量的计算更准确,为用水总量控制红线提供可参考的技术依据。

  • 标签: 农业 灌溉用水量 研究 依据
  • 简介:近年来,各种用水量预测方法不断出现,然而在对用水量预测模型拟合精度的评价上仅采用单一指标。针对这种单一指标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建立了用水量预测模型的灰色理论综合评价体系,依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提出了用水量预测模型的灰色理论综合评价方法,为用水量预测模型的评价及模型的择优提供参考。实例表明,该法评价的模型适应性较强,模型拟合精度较高。

  • 标签: 用水量预测 灰色系统 关联分析 综合评价
  • 简介:河南省宿鸭湖水库大坝渗水异常,下游出现沼泽化,长度绵延几公里,积水宽度30~50m,积水量随库水位升降而增减明显。经勘探,存在中等一强透水砂层。经方案比选,采用深层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墙进行防渗处理,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控制施工质量。完成后与历史同期相同水位比较,防渗效果明显。

  • 标签: 宿鸭湖大坝 异常渗水 分析 处理
  • 简介:本文按照"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理念,提出了河流及河口"生态需水量"和"环境需水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生态需水量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维持河流不干涸、断流,河口冲淤平衡所需要的基本水量,这样,水生动、植物才可能有一个最低需求的"水环境";环境需水是协调人与资源的关系,即保证河流水体能达到既定的水环境功能要求的水质标准,从而计算需增加的水量.生态和环境需水量构成综合的河北省地表水或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

  • 标签: 水环境承载能力 生态 环境需水量 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