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CT 系统可用于多种疾病检查,应用十分普遍。但是 CT 系统在安装时往往存在误差,大大影响了成像的质量,可能会对疾病的诊断造成误差。故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改善该问题的方法,因此需要对安装好的CT系统进行参数标定,即借助于已知结构的样品(称为模板)标定CT系统的参数,并据此对未知结构的样品进行成像.再根据图像得到样品的直观信息以及对样品的其他深层信息的挖掘。

  • 标签: Radon逆变换 相关性分析 中心切片定理 最优化模型
  • 简介:摘要近年来,CT成像在医学、工业等领域都体现了及其重要的地位。CT成像利用样品对射线能量的吸收特性对生物组织和工程材料的样品进行断层成像,由此获取样品内部的结构信息。

  • 标签: CT成像 参数标定 线性方程组 图像重建算法 Radon变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62例肝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6例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实验Ⅰ组,26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实验Ⅱ组。使用CT灌注成像影像检查并记录成像特征,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度。结果:和实验Ⅱ组相比,实验Ⅰ组血流量、肝脏灌注指数和血容量更低,前两项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一项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成像诊断肝脏肿瘤良恶性病变准确率达到90.32%,诊断正确率较高。结论:CT灌注成像可用于鉴别肝脏肿瘤良恶性病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参考价值信息,提倡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CT灌注成像 肝脏肿瘤 诊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是一组由门静脉压力持久增高引起的证候群,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目的 探讨 CT 平扫及增强检查在肝硬化门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中的成像特点。方法 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伴有脾功能亢进的患者 60 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排除肝硬化、肝转移瘤及没有造成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 60 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 CT 平扫及增强检查所测得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分别再延迟 3、 5、 7、 9 s 接受检查,比较两组门静脉主干强化峰值时间、肝实质的密度差值( P-Ll值和 P-L2 值)、图像质量评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时间分别为( 51.12±11.21)、( 34.53±7.12) s,观察组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后第 3、 5、 7、 9 s 的 P-L1 值分别为( 53.12±7.43)、( 64.19±6.36)、( 78.39±7.18)、( 55.13±6.68) Hu, P-L2 值分别为( 34.56±4.03)、( 38.21±4.39)、( 63.09±5.15)、( 49.31±5.07) Hu,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 4.59±1.25)、( 5.82±1.42)、( 7.69±1.79)、( 6.83±1.58)分, 7 s 与 3、 5、 9 s 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后第 3、 5、 7、 9 s 的 P-L1 值分别为( 114.41±11.15)、( 91.09±8.21)、( 74.38±11.52)、( 54.02±9.61) Hu, P-L2 值分别为( 73.23±8.43)、( 52.12±7.09)、( 43.38±6.74)、( 38.13±6.47) Hu,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 8.69±1.02)、( 6.82±1.31)、( 5.97±1.23)、( 5.81±0.89)分, 3 s 与 5、 7、 9 s 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与正常人比较,肝硬化门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的门静脉主干达强化峰值的时间延长,且在到达峰值 7 s 后成像最佳,图像质量最高。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 CT 检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的脊柱损伤案例80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16例,年龄在19~68岁,平均(35.42±2.31)岁,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两种诊断技术各有优缺点,本次研究中联合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两种诊断技术进行分析,帮助提升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效果,并对最终的实验结果采取概括分析,对两种诊断方法的最终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MS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骨折类型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多层螺旋CT(MS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脊柱损伤情况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结论: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两种诊断技术各有优缺点,如若联合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两种诊断技术,则可以使诊断准确率、损伤情况及脊柱损伤法医临床伤残等级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建议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联合诊断 脊柱损伤 法医临床伤残等级
  • 简介:摘要:探讨常规胸部CT结节靶扫描对结节的诊断价值,以期对结节病变的检出及定性诊断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对结节靶扫描的应用提高了对结节病变的诊出率。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对其实行CT常规扫描、结节靶扫描,严格遵循胸部CT扫描流程进行扫描,并且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分析讨论其扫描结果。

  • 标签: 螺旋CT  普通扫描   肺结节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本研究旨在于对比CT和MRI在明确肝脏血管瘤诊断中的检出率和准确性,选取100名患者,50名接受CT检查,并对其中50例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进一步进行MRI扫描,并对两组的结果做对照。结果发现,CT和MRI对明确肝血管瘤诊断各有所长,但MRI在各方面均优于CT,尤其对于早期血管瘤明确诊断极具诊断价值,明确肿瘤分期并且检出率较高,对今后肝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肝血管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用于冠心病病患当中的诊断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9月~2019.9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患,所选取的例数为90例,根据不同的诊断方法将研究对象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观察组则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对比两组不同的诊断结果。结果:在确诊概率的对比上,两组的确诊概率相当;在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对比上,观察组的数值相对较高;在对诊断结果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度相对较高(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病患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够有效提高病患的满意度,及时为病患制定适合的治疗策略。

  • 标签: 64排螺旋CT 血管造影 冠心病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CVD)属于涉及心脏或血管一类的疾病,目前临床统计发现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等,其他CVD包括心力衰竭、心肌病、中风、主动脉瘤等,潜在的机制取决于疾病。临床认为,CVD若要贯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实现最优质的疾病防治,诊断检查不可或缺,既能辨别疾病的存在以及评估是否有患病风险迹象,又能给予精确的诊断结果方便提供治疗。如影像学检查技术中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是较为常用的检查手段,对心血管疾病有很高的诊断和作用价值,探寻其工作原理为CVD检查应用更顺利有效有切实帮助,故阐述如下。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双源CT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小结节与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为研究时间,选取此时接收的小结节与早期肺癌患者70例进行分析,均接受常规CT与多排螺旋CT诊断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检查时间、阳性检出率、诊断效能。结果:经诊断检查后,多排螺旋CT检查的检查时间短于常规CT检查(P<0.05);多排螺旋CT检查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CT检查(P<0.05);多排螺旋CT检查的诊断效能于常规CT检查(P<0.05)。结论: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T检查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可确保检查结果,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多排螺旋CT检查 肺小结节 早期肺癌 检查时间 阳性检出率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合成孔径雷达依赖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且单机飞行时难以实现小角度前视成像;传统实波束成像雷达由于孔径大小与空间角分辨率的矛盾性,使用场景大大受限。超材料孔径成像作为一种“近似光学”体制的新型微波成像技术,可以用来弥补上述两种成像雷达的缺陷。本文利用超材料孔径成像系统实物进行二维成像仿真实验,验证了其成像机理。

  • 标签: 超材料孔径, 成像雷达
  • 简介:摘要:本文以专利为基础,对 PET成像系统中闪烁体材料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析,以期通过该探析为 PET成像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PET成像 闪烁体
  • 简介:摘要: 近几年来, 除了在细胞水平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外,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趋向于选择一个完整的生物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期望实现在组织层面,在体层面获取个体生物学行为的信息。 而光学投影断层成像技术属于一种适用于 0.5 到 10mm 尺度的生物样本成像的新技术。特别适用于脊柱动物的胚胎重建以及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器官的 3 维解剖学检查,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

  • 标签: 生物光学 荧光成像 光学投影断层成像
  • 简介:摘 要:目前国内火车站、机场等重要场所的安检大多采用人工肉眼辨别的方法,对危险物品进行识别。其中可能存在识别疲劳等诸多因素造成对危险物品进行误判。本文将提出一种机器视觉的技术,旨在代替人眼进行更高效及精确的针对危险物品及其他进行识别监测。此外可通过对机器进行建库训练,将一些非常见但存在潜在危险的成像图导入库中,便于减少偶然事件的发生,以此加强火车站、机场等重要场所的安全工作。

  • 标签: 机器视觉 X射线成像 安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E(MR弹性成像)、DCE-MRI(动态增强成像)在EGV(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EG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与研究人员共80例,每组共40例,对照组采用DCE-MRI诊断,研究组采用MRE诊断,观察疗效。结果:DCE-MRI是EGV诊断的金标准,经诊断研究组、对照组数据无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P值范围>0.05)。结论:MRE对EGV患者的诊断起到积极的,和DCE-MRI的诊断结果相当,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激光成像雷达技术在地理信息导航和地形测绘中的应用尤为广泛,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地形测绘手段,已经广泛的使用在世界各国的地质勘察领域之中。这种方法与传统的人工绘图相比较,存在着精度高、准确系数高、速度快、周期短的优势,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且能形成三维定位的新型测绘技术手段,也为未来测绘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新道路。本文详细介绍了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并且对激光城乡雷达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地形测绘 激光成像雷达技术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