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铼是一种稀散金属,其理化性质与难熔金属相似,可用于炼油催化剂,高温超耐热合金等方面,铜冶炼废酸中含有微量的铼,国内外从铜冶炼废酸中回收铼的工艺主要有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工艺简单,铼的沉淀率高且环境好。本文对沉淀剂的加入量、反应时间、温度对铼沉淀率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优化出最佳条件,铼的沉淀率可达到97%。

  • 标签: 铜冶炼废酸 沉淀剂
  • 简介:文章利用新颖的浓缩析出加煅烧工艺、制备了微米级ITO棒状粉末。借助X射线衍射(XRD)对棒状粉末进行了相结构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棒状粉末形貌进行了相关的表征;用能量分散谱仪(EDS)以及化学分析方法对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利用热分析仪(TG-DTA,TG-DTG)对粉末的受热行为进行了相关的表征。结果表明:绝大部分ITO棒的直径位于2~9μm,而且约95%的棒的长径比大于6;ITO棒中的Sn含量主要富集于表面,而且由棒的表面向核心区逐渐递减,这与Sn的引入方式有关;In(OH)3棒中应该存在含In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In(OH)3强烈的脱水发生在260~280℃,随后在更高的温度下形成ITO固溶体。

  • 标签: 铟锡氧化物 浓缩 相结构 微米棒
  • 简介:四氧化三钴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主要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目前,制备四氧化三钴材料的主要方法有:溶液燃烧法,水热法,溶剂热法、溶胶一凝胶法、微波法等。本文研究用液相沉淀法生成CoOOH,研究了试验过程中终点pH值,反应温度,不同碱氨配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用此方法可以合成CoOOH,通过控制前驱体合成过程的各个影响因素,可以控制CoOOH的粒度、松比、振实等,得到比较理想的样品。后续通过煅烧CoOOH可以制备符合要求的钴酸锂。

  • 标签: 四氧化三钴 钴酸锂 液相沉淀 合成 COOOH
  • 简介:通过制订填筑中频炉酸性炉衬工艺和试验,提高了中频炉碱性炉衬的使用寿命.

  • 标签: 中频炉 酸性炉衬 工艺
  • 简介:为发挥92m2烧结机生产能力,在实验室进行了酸性烧结矿试验探讨,结果表明:当烧结矿是碱度为0.6~0.7倍的酸性烧结矿时,品位上升5.0%左右,转鼓指数下降4.5%,且在现有原料条件下生产酸性烧结矿是可行的。7月份进行酸性烧结矿试生产,并进行了酸性烧结矿与碱性烧结矿的质量对比和成本分析。

  • 标签: 酸性烧结矿 探讨研究 试生产 质量对比 成本分析
  • 简介:根据其应用来控制纳米粉末的形貌是制备纳米粉体十分关键的技术特征,本文讨论了沉淀法制备纳米粉末的特点及其形貌控制的措施,并对形貌控制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沉淀法 制备 纳米粉体 形貌控制 生长基元
  • 简介:为了促进矿山循环经济发展,永平铜矿采矿场将南坑一直作为废水被输送到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放的酸性水,通过管路改造,输送到采矿场堆浸工段做为生产源料水,采用湿法工艺,生产出电积铜和海绵铜,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 标签: 湿法工艺 酸性水 回收利用 铜品位 喷淋作业
  • 简介:在乙酸-乙酸钠(pH5.8)介质中,镍与酸性铬蓝K在-0.67v(VS、SCE)处有一灵敏的络合吸附波.镍的检测限为6.8×10-10mol/L,线性范围为1.36×10-8~2.73×10-6mol/L,可用于水样中微量镍的测定.对络合的组成,极谱波的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络合吸附波 酸性铬蓝K 镍测定
  • 简介:专利申请号:CN201610047973.X公开号:CN105624440A申请日:2016.01.25公开日:2016.06.01申请人:江西理工大学本发明涉及从稀土溶液中除铝(Al~(3+))提纯稀土的生产方法,属于稀土湿法冶金、化学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准备:稀土溶液pH≤3,REO,20~300g/L;Al_2O3,0.8~3g/L;络合沉淀剂:

  • 标签: 络合沉淀 湿法冶金 申请日 江西理工大学 专利申请 羟基喹啉
  • 简介:采用Lix984萃取剂,对含铜铁锌酸性浸出液进行选择性萃取铜研究.结果表明,萃取剂浓度为3%时,铜的萃取率可达到99%,且锌和铁共萃率低;萃取混合时间>2min时,铜的萃取率达96%,而铁和锌的萃取率<5%;当相比(O/A)为1:1时,铜的萃取效果最佳;随萃取值的增大,铜的萃取率升高,但为了避免萃取污物的大量产生,应控制萃取pH<2.5.反萃试验结果表明,铜和铁的反萃率随着反萃剂浓度、反萃相比、反萃时间的增大而升高.

  • 标签: 酸性液 溶剂萃取 反萃取
  • 简介: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来制备ITO纳米粉末,探讨了反应终点pH值(分别为7,8及9)和煅烧温度(分别为350℃,650℃,750cc及850℃)对ITO粉体性能的影响,借助TG—DSC、XRD、SEM、HRTEM、FT-IR等分析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得到如下结论:在液相中加入硅酸钠,反应温度为60℃,反应终点pH值为8,老化制度为60min,煅烧制度为750℃/2h的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ITO纳米粉不含SnO2相,呈显著的单相结构,是一种立方结构的In2O3固溶体;粉体粒径在30—60nm之间,比表面积为34.26m^3/g,形貌为近球形,颗粒均匀,且分散性能良好,在波数840—3164cm。范围内对红外光的反射率高达66%~94%。

  • 标签: 纳米粉末 化学共沉淀 前驱体 ITO
  • 简介:介绍了化工公司酸性污水处理系统改造工作,通过对酸性污水处理系统工艺的改造,有效地防止了污水外排,吨酸处理成本显著下降,实现了清洁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标签: 硫铁矿制酸 酸性污水 处理系统 改造
  • 简介:专利申请号:CN201310355258.9公开号:CN103436697A申请日:2013.08.15公开日:2013.12.11申请人:南昌大学;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南包钢晶环稀土有限公司一种处理含铝稀土料液的碳酸稀土结晶沉淀方法是通过反应和陈化温度的控制来减小杂质对碳酸稀土结晶的影响,获得稀土总量高、结晶速度快、过滤洗涤方便的稀土碳酸盐。

  • 标签: 碳酸稀土 申请日 专利申请 陈化时间 全南 反序
  • 简介:采用沉淀法,以Zn(Ac)2·2H2O和InCl3为反应制备不同形状的纳米掺铟氧化锌(ZIO)。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分析(EDS)确定In可进入ZnO晶格,且ZIO晶化度随In掺杂量的升高而降低。铟掺杂量为0.5%、1%(原子分数)的ZIO粉体显微粒度分别为20nm、50nm,由激光衍射粒度分析可知,后者的均一性更好、中位径更小。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下观察薄片状、类球状、六棱柱状的ZIO,并对不同形貌的ZIO形核机理进行探讨。

  • 标签: ZIO 沉淀法 In掺杂 粒度
  • 简介:以钴粉、氧化钇和草酸铵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Co-Y2O3的前驱体,经氢还原后得到Co-Y2O3复合粉末,研究反应溶液中CoCl2浓度、YCl3与CoCl2的物质的量比n(YCl3)/n(CoCl2)以及表面活性剂对Co-Y2O3复合粉末形貌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YCl3与CoCl2的物质的量比以及表面活性剂对Co-Y2O3复合粉的形貌都有很大影响。当n(YCl3)/n(CoCl2)的值由0增加到0.014时,复合粉形貌由棒状转变为梅花状;当n(YCl3)/n(CoCl2)进一步增大到0.040和0.078时,复合粉分别为絮状和粗棒状;向n(YCl3)/n(CoCl2)为0.01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时,复合粉末形貌由梅花形转变为球形。CoCl2的浓度c(CoCl2)对复合粉末粒度和分散性有较大影响。随c(CoCl2)从0.2mol/L增加到0.5mol/L,复合粉末的平均粒度由7μm减小到4μm,并且粉末的分散性更好;当c(CoCl2)增加到0.8mol/L时,粉末的平均粒度增大到10μm,粉末的分散性变差。

  • 标签: 均匀沉淀法 Co-Y2O3复合粉末 形貌
  • 简介: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实验研究方法探讨了酸性氯盐水溶液中Cu(Ⅱ)离子在铜电极上阴极还原的反应机理和电极过程动力学规律。

  • 标签: 酸性氯盐水溶液 Cu(Ⅱ)离子 电化学
  • 简介:以CuC12·2H2O,SnCl2·2H2O为原料,草酸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热分解法制备Cu-Sn预合金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分析前驱体粉末及热分解产物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并研究所制备Cu-Sn预合金粉末的粒度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共沉淀前驱体为CuC2O4·2H2O和SnC2O4·2H2O的固溶体,采用共沉淀-热分解法制备出的Cu-Sn预合金粉末具有粒度细小、粒度分布窄的特点,其中位径为1.68μm,且该合金粉末对前驱体粉末形貌具有继承性。

  • 标签: Cu-Sn预合金粉末 共沉淀法 热分解 粒度
  • 简介:以纯度为99.99%的纯金属In和SnCl4·5H2O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铟锡氧化(ITO)纳米粉末。对ITO前驱体进行TG-DSC分析,并借助XRD、SEM、TEM、BET、XPS等分析测试方法对ITO粉末的相组成、显微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研究反应终点pH值和煅烧温度对制得的ITO粉末相组成、显微形貌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相中加入硅酸钠,反应温度为60℃,反应终点pH值约为8,陈化60min,在750℃煅烧2h的条件下,所制得的ITO纳米粉末不含SnO2相,为单相结构,是1种立方结构的In2O3固溶体;粉末纯度很高(99.99%),粒径均匀,颗粒尺寸在30~60nm之间,比表面积为34.26m2/g,形貌为近球形,且团聚系数小。

  • 标签: PH值 煅烧温度 化学共沉淀 前驱体 INDIUM 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