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辽宁沿海岸线分布有丰富的滨海湿地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1990年和2000年的LandsmETM影像获取了辽宁滨海湿地斑块图形数据,选用生态意义较明确的景观特征指数,对辽宁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至2000年间,辽宁滨海湿地总面积呈萎缩状态,由1990年的17620.04km^2减至2000年的17331.72km^2,减少幅度为1.6%;湿地斑块数量亦在减少,由1990年的2021块减少至2000年的1770块;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分别由1990年的1.425和0.594下降至2000年的1.409和0.588。

  • 标签: 滨海湿地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辽宁省
  • 简介:介绍了在MM5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辽宁热带气旋模式预报业务系统及2005年的预报情况。系统以T213L31产品为背景场和侧边界,初始场中同化了常规探空报、地面报及一些卫星反演资料,模式的初值中还嵌入人造热带气旋进行模式运算。系统每日自动运行2次;模式输出结果经后处理后,编写到通用绘图软件GrADs中,以图形显示,并在沈阳区域气象中心局域网的中尺度数值预报网页上显示。2005年汛期热带气旋预报表明,系统对热带气旋的路径和暴雨的预报效果较好。

  • 标签: MM5 热带气旋模式 业务系统 预报产品
  • 简介:利用1962—2013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辽宁53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辽宁夏季典型旱涝年降水低频的特征。结果表明:1962—2013年辽宁夏季旱年降水的30—60d振荡显著,涝年低频振荡不显著,以小于10d的高频振荡为主。旱涝年低频涡度和散度的传播方向明显不同。辽宁夏季干旱的发生与低频涡度和散度自低纬度北传及中高纬度南传并同位相汇合于辽宁地区有关,高低层低频涡度和散度在动力上表现出协调一致性。小于10d高频振荡的累积效应使辽宁地区夏季易发生洪涝,30—60d振荡叠加高频过程,易使辽宁地区夏季发生干旱。

  • 标签: 夏季降水 旱年 涝年 低频特征
  • 简介:根据中韩第七次工作组会谈纪要项目“4.10.2”和“中国辽宁气象局和韩国光州地方气象厅气象科技领域合作协议”,以辽宁气象局局长王江山为团长的中国辽宁气象代表团一行9人,于2004年5月16422日对韩国光州地方气象厅进行了访问,现将考察访问情况总结如下。

  • 标签: 气象局 辽宁 韩国 访问
  • 简介:利用1962—2008年辽宁强对流性天气观测资料,对冰雹、龙卷、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雨4种强对流性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冰雹沿海少、内陆多,内陆又以东、西部山区为最多;6月和9月为多发期;15—16时出现最多;83.9%的冰雹持续时间为0—10min。龙卷沿海多、内陆少;7月和9月为多发期;13—14时和17—18时发生最多;75.0%的龙卷持续时间为5—20min。雷雨大风沿海和内陆均存在多发区域;5—6月为雷雨大风多发期;15—16时出现最多。短时强降雨自西向东逐渐增加,主要出现在6—8月,21—22时出现次数最多;短时降水极值为26—105mm/h。

  • 标签: 强对流性天气 冰雹 龙卷 雷雨大风 短时强降雨 气候特征
  • 简介:基于辽宁海岸带2005年秋季的LandsatETM影像解译数据,根据辽宁海岸线湿地发育特点,确定辽宁滨海湿地类型,计算湿地面积;并应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对辽宁滨海湿地提供的资源供给、环境调节和人文社会3大类共8项生态服务的经济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辽宁滨海湿地总面积为15208.06km2,其中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比例分别为71.49%和28.51%;辽宁滨海湿地生态服务总价值为443.47×10^8元/a,相当于全省2005年GDP的5.54%。其中滨海湿地的资源供给服务价值最大,为195.86×10^8t/a,占滨海湿地总价值的44.17%,环境调节服务和人文社会服务价值比例分别为31.79%和24.04%,表明滨海湿地在发挥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兼具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维系辽宁海岸带环境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滨海湿地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辽宁省
  • 简介:土地的坡度和高程是决定耕地质量与合理利用的重要因素,对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尤其是退耕还林还草具有重要意义。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土地资源调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工具。依托ArcGIS软件平台,利用辽宁1:25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建立空间分辨率为100m的数字高程模型,基于DEM完成了辽宁坡地资源信息的提取与分级,并对坡地资源的利用规划进行分析,为辽宁土地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了自动、客观、高精度的基础数据资料。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高程模型 坡地资源分级
  • 简介:本刊讯辽宁人控办于4月初在沈阳召开了辽宁人工影响天气研讨会.沈阳、大连、朝阳等11个市地局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人控办顾问刘余滨同志(原国家局科教司司长)作了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学术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刘余 科教司 装备设施 阳子 唐斐
  • 简介:利用1960—2015年辽宁50个常规气象站和加密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对辽宁冬季降水极值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4年辽宁康平和义县地区冬季年平均极端降水频次最多,为1.7次;辽中地区冬季年平均极端降水频次最少,为1.0次。辽宁冬季极端降水频次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并存在11、7a和3a的变化周期。辽宁冬季区域性小雪、中雪、大雪及暴雪量级降水过程的年总频次极大值分别为32、8、4次和2次。辽宁冬季连续性降水过程发生频次呈自东向西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清原地区年平均连续性降水发生频次最大,达9次/10a。单站冬季降水总量极值为95.0mm。单站纯雪过程降水量及24h、6h、1h降水量极值分别为42.0mm、34.5mm、20.0mm和6.9mm。

  • 标签: 极端降水频次 连续性降水过程 纯雪过程降水量 小波分析
  • 简介:为了探讨前期海洋和大气的何种信号对辽宁秋季降水产生影响,为辽宁秋季气候预测业务提供理论支持.利用1961—2012年辽宁53个气象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位势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资料及由NOAA重构的月平均海温场资料,分析了辽宁秋季降水的异常特征.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寻找海洋和大气中影响辽宁秋季降水的前期信号;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预报方程.结果表明:1961—2012年辽宁秋季降水EOF第一模态在空间上表现为全省一致的异常特征,且辽宁秋季降水随时间呈减少的趋势.前期5、7月和8月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5月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和5月北太平洋涛动对辽宁秋季降水全区一致的模态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可作为辽宁秋季降水的预报因子.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和北太平洋涛动呈正位相时,辽宁秋季降水全区一致偏多,反之秋季降水全区一致偏少.

  • 标签: 秋季降水 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 北太平洋涛动
  • 简介:摘要:工作区位于绥中县加碑岩乡和建昌新开岭乡境内;北起建昌县新开岭乡红旗村,南至绥中县加碑岩乡窝岭村,东起窝岭村大冰沟,西至辽宁与河北青龙县交界,行政隶属绥中县加碑岩乡窝岭村。

  • 标签: 地质背景 成矿条件
  • 简介:摘要:由于辽宁自然灾害频发,对人民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本研究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载体和防灾减灾能力作为风险指标综合对辽宁自然灾害进行风险评估,构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辽宁突然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求出中间节点“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防灾减灾能力”以及目标节点“辽宁自然灾害风险”发生的概率。根据风险等级法,对风险状态进行分级,从而实现风险预警。

  • 标签: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贝叶斯网络,风险预警
  • 简介:详细分析了国家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标准,在满足国家数据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省级建库需求对数据结构进行扩展设计,扩展后的数据结构符合国家整合规范的要求,更适应省级数据库的建设需求。

  • 标签: 数据整合 结构设计 属性扩展
  • 简介:基于辽宁大连和盘锦高频地波雷达的海上大风探测资料,与辽宁沿岸海域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风场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有效样本数、获取率、可用性、平均偏差及标准差等数据,采用连续探测全部时间和分级处理风力评估高频地波雷达的工作状态,评判高频地波雷达资料反演的总体性能。结果表明:大连高频地波雷达的总体性能优于盘锦高频地波雷达;大连高频地波雷达风向和风速观测资料的获取性能相当,总体基本满足业务应用需求;盘锦和大连高频地波雷达资料的获取率基本持平,但二者数据的可用性均较低,与实际海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低环境风力情况下(风速小于6m·s-1),大连和盘锦高频地波雷达探测的风场均与实际风场偏差较大;当环境风力超过6m·s-1时,大连高频地波雷达的的探测性能显著提高,可以整体反应实际风场的变化,盘锦高频地波雷达表现一般;当环境平均风力超过10m·s-1时,大连高频地波雷达的探测性能显著提高。

  • 标签: 高频地波雷达 风场 获取率 可用性 平均偏差 探测性能
  • 简介:近几年由于国家深部找矿项目的实施,红透山矿床深部(距地表1500米以下)发现厚大矿体,新增资源量可延长矿山寿命仅50年。这一深部找矿重大成果的取得,进一步促进了对该类型铜锌矿区域找矿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该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地质化探成果的进一步研究,分析认为区域上该类型矿床尚有巨大找矿潜力,并指出了下步找矿主要方向,旨在通过深部找矿成果的取得,促进外围找矿的突破。

  • 标签: 红透山 铜锌矿 地质特征 区域找矿潜力 找矿方向
  • 简介:利用辽宁1981—2009年主要河流冻结和解冻日期观测资料,分析河流冻结日期、解冻日期、封冻期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辽宁各流域河流平均冻结日期最早出现在11月3日,最晚在11月15日;河流平均解冻日期最早出现在3月15日,最晚在3月30日;平均封冻期为120~146d。1981—2009年河流冻结和解冻日期分别呈显著的推迟和提前趋势,封冻期呈显著减少趋势;冻结日期的早晚受11月最低气温的影响较大,同年3月地面温度的升高对解冻日期的提前影响最大,封冻期的长短对11月至次年3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最为敏感。

  • 标签: 河冰 封冻期 气候变暖 响应
  • 简介:利用1986—2015年辽宁60个气象站逐日降雨量观测资料和1986—2015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NationalCenterforAtmosphericResearch,NCEP/NCAR)逐月全球的再分析资料,对辽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划分及其分区分布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以划分为Ⅱ区、Ⅲ区、Ⅳ区、Ⅴ区共4个区,比《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中辽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多1个Ⅴ区,且相同分区对应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年平均降雨量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分区趋势具有一定指示作用,总暴雨量占总降雨量的比例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分区关系密切,辽宁水汽输送的特征和地形地势是形成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分布差异的内在成因。

  • 标签: 海绵城市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设计降雨量 总暴雨量占总降雨量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