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8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08年发布研究报告认为,威利斯顿盆地美国部分巴肯页岩油区未发现石油技术可采储量大约为36亿桶。随着威利斯顿盆地非常规石油勘探开发从勘探和评价阶段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开发井网优化和提高采收率已经成为需要考虑重大问题。根据我们研究,巴肯油藏开采机理主要是溶解气驱,而且一次采油采收率达不到原始石油地质储量15%。由于采收率很低,地下有大量剩余油,这促使人们大力研究提高这个页岩油藏采收率方法。文中假设巴肯和斯里福克斯(ThreeForks)存在天然裂缝且具有单一孔隙系统,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这两套地层典型流体和岩石性质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根据完井工程资料并结合流动模型,确定了分段水力压裂裂缝性质。根据整个盆地一次采油过程中石油公司普遍采用油井作业方式,对流动模型进行了约束。为了防止油藏压力因大规模压降开发而出现快速下降,石油公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持油藏压力,而为了提高石油采收率,石油公司还会实施注气(包括二氧化碳)和注水开发,文中将介绍这些维持油藏压力方法以及注气和注水开发方法。

  • 标签: 威利斯顿盆地 油藏采收率 数值模拟模型 福克斯 美国地质调查局 石油勘探开发
  • 简介:运用钻井岩心观察、铸体薄片观察、压汞分析等方法,结合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长兴沉积相带展布与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一期,台缘礁滩相带主要发育于涪陵兴隆场南部地区;长二期,台缘礁滩相带主要发育于兴隆场北部,台缘礁滩相和台内生屑滩相为储层发育有利沉积相带。储层岩性主要为残余生屑白云岩、(残余海绵)细粉晶白云岩、生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隙为主,次为溶洞;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属中孔-中低渗储层,综合评价为Ⅱ、Ⅲ类储层。优质储层发育受沉积相、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等因素控制。

  • 标签: 涪陵 长兴组 储层 储层主控因素
  • 简介:数字剖面系统开发与应用实现了实测地质剖面资料数字化入库,及剖面图成图与制图计算机数字化操作。数字区域地质填图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现行推广主要技术手段,数字剖面测制和成图方法为主要环节之一。在野外和室内资料整理与入库、后期剖面图成图与制图过程中,仍有需注意和易出错地方。

  • 标签: 区域地质填图 数字化剖面 操作方法 技巧
  • 简介:川中资阳地区须家河储层位于威远隆起北东向倾覆斜坡地带,发育一个宽缓鼻状构造,须家河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勘探程度低。结合储层沉积岩石学、成岩作用、盆地模拟技术等研究资阳一安岳地区须家河含油气系统特征,认为其在燕山中期以来构造演变为斜坡,烃源岩在燕山晚期进入生烃高峰期,充足油气在储层优势通道中持续向高部位顺层运移,在沉积微相相变位置发生侧向封盖而聚集成岩性气藏;与资阳地区须家河组成藏地质条件相似的邻区安岳地区近年来岩性圈闭勘探获得重大突破,表明资阳地区须家河岩性圈闭具有良好勘探前景,其中沉积微相是须家河组成藏主控因素,加强高分辨率沉积微相研究有助于岩性气藏预测识别。

  • 标签: 资阳地区 须家河组 含油气系统 盆地模拟 沉积微相 岩性气藏
  • 简介:1概况2012年4月16-18日,WM0基本系统委员会(CBS)元数据应用工作(TT—ApMD)第1次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工作组成员及WMO官员共14人参加会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王鹏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 标签: 数据应用 工作组 委员会 系统 气象信息中心 日内瓦
  • 简介:碎屑组分记录了当时沉积演化过程,对物源具有明显指示性。根据须家河砂砾岩碎屑成分、砂岩骨架颗粒及重矿物组合等时空演变对比分析,认为:①川西北地区须家河大体以须三段为界,可以划分出两个演化阶段,须一一须二段为相对远源沉积,物源性质为古陆物源,从须三段开始,川西北地区表现为近源快速沉积特征,以大量砾岩分布及高岩屑含量为特征,表明从须三开始,该区沉积环境和物源发生了巨大变革,物源性质为造山带物源;②碳酸盐岩砾分布在川西北大部分地区,而石英岩砾及燧石砾则局限分布在九龙山以北地区,表明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物源以龙门山北段为主,是该区沉积贡献主体,来自盆地北缘物源有少量贡献,但不足以影响沉积格局。

  • 标签: 物源 碎屑组分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川西北 四川盆地
  • 简介:四川盆地北部环开江一梁平海槽区带长兴生物礁气藏是四川气田未来增储上产重要领域之一。生物礁气藏系成因较复杂岩性圈闭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受地质认识程度、地震资料品质及处理解释技术局限,长兴生物礁储层和圈闭预测有着较大难度。长期以来,对海槽东侧高峰场地区长兴生物礁气藏认识一直存在分歧,这对海槽东侧生物礁气藏滚动勘探开发部署决策有较大影响。从沉积相、储层特征、地震响应特征以及气藏动态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高峰场地区位于开江一梁平海槽东侧碳酸盐缓坡相带,峰X井、峰Y井和峰Z井分别钻遇了两个规模较小点礁,礁体规模有限。高峰场地区长兴生物礁气藏属于小型中深埋深、高压无水干气岩性圈闭气藏,在该区内进行生物礁气藏专层井勘探存在较大风险,需谨慎部署。

  • 标签: 四川盆地 高峰场 长兴组 生物礁 气藏类型
  • 简介:对储层薄、砂泥岩速度差异小地区油气预测一直是地球物理勘探开发一个难题。利用常规波阻抗反演进行油气预测已不能满足实际生产开发需要,而随机地震反演充分考虑地质规律、地震和测井信息,突破地震频带宽度限制,具有较高描述能力和分辨能力,能为储层描述提供更加丰富可靠信息。本文以长岭断陷登娄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物理分析,得到储层电性、岩性、物理特征。利用随机反演技术对储层进行研究,认为反演结果对砂体有很好反映。研究结果表明,随机地质统计反演能够用于岩性油气藏预测,为薄储层研究拓宽了思路。

  • 标签: 随机反演 薄储层 长岭断陷 登娄库组
  • 简介:利用四川盆地内750口单井资料和26条露头剖面资料,采用单因素编图、多因素综合分析方法,重现了四川盆地小塘子岩相古地理,为正确评价其天然气资源状况和龙门山演化过程奠定了基础。研究认为,川中和川南地区小塘子发育障壁砂坝—潟湖沉积,川西坳陷北部和南部发育三角洲沉积,中部发育浅海陆棚沉积。晚三叠世早期,龙门山北段开始隆升,并为盆地提供物源,从而形成川西北部三角洲沉积;川中和川南地区由于地势平缓,波浪和潮汐改造强烈,从而形成障壁砂坝—潟湖沉积;川西南部物源来自于康滇古陆。小塘子烃源岩大面积分布,厚度较大,有机碳含量和成熟度均较高,以Ⅱ型至Ⅲ型干酪根为主,泥质烃源岩具有较高成熟度且有机碳含量范围较宽,为小塘子大面积生烃提供了物质保障。

  • 标签: 古地理 烃源岩 小塘子组 上三叠统 四川盆地
  • 简介:水环地调中心副主任郭建强带队检查对“辽宁省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示范工程”项目进行了野外工作质量和安全综合检查。检查首先听取了项目工作进展汇报,并认真查阅了野外记录本、监测点布置记录等原始资料,详细了解了仪器安装及运行隋况等。

  • 标签: 安全检查工作 项目质量 辽宁地区 综合检查 工作质量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储集砂体。在沉积相研究基础上,根据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选取了地层厚度、较深水沉积岩含量、砂岩厚度、砂地比、自生绿泥石分布、古生物化石分布和沉积构造分布等单因素,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上下2段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其演化规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以发育多水系、多物源注入环湖分布多个三角洲为特色,东北部地区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西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其中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较为发育。长92沉积期,半深湖沉积在盆地内较为局限,长91沉积期湖盆初始扩张达到最大范围,湖岸线向陆推移,湖域面积扩大,半深湖沉积较发育。由长92沉积期到长91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水体经历了由浅变深过程,由此在长92顶部沉积了一套具有生烃潜力油页岩。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 延长组 9 油层组
  • 简介:应用研究区丰富密井网和邻近露头资料,探讨了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克下冲积扇内部构型单元层次划分系统,并建立相应沉积构型模式。在冲积扇扇根、扇中和扇缘各亚相带,进一步划分了3个级次构型要素以表达其内沉积复杂性。扇根亚相主要由主槽、片流带和漫洪带组成,其中,在主槽内主要发育槽流砾石(岩)体(可细分为砾石坝和流沟)与泥石流沉积,在片流带内主要发育片流砂砾体(可细分为砾石坝和流沟),在漫洪带主要发育漫洪砂体和漫洪细粒沉积,总体构型样式以广泛分布砾石坝夹含流沟和漫洪沉积"泛连通体"为特征;扇中亚相主要由辫流带和漫流带组成,其中,辫流带主体构型要素为辫流水道(可细分为砂坝和沟道),总体构型样式为复合宽带状辫流水道砂体与漫流细粒沉积侧向相间、垂向互层为特征;扇缘亚相主要由径流带和漫流带组成,其中,径流带主体构型要素为径流水道,总体构型样式以窄带状径流水道和漫流砂体镶嵌于漫流—湿地泥岩之中为特征。

  • 标签: 冲积扇 构型要素 克拉玛依油田 三叠系
  • 简介:孔喉特征是储集层研究核心,厘清储集层孔喉在三维空间中展布对油气勘探与开发意义重大。文中借助微纳米CT立体成像技术和数字岩心技术对川东北飞仙关残余鲕粒白云岩孔喉特征进行刻画与描述,建立了微纳米级孔喉三维空间展布模型,并计算了孔喉半径、形状因子、空间连通性等表征参数。此外,结合扫描电镜、压汞曲线等传统方法,对所建立模型进行了有益探讨和补充。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残余鲕粒白云岩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粒间溶孔(铸模孔)、晶间(溶)孔、晶间缝和微裂隙等。其中,晶间孔和微裂隙为连通喉道,其最小值可达20~30nm。样品重结晶强烈,受重结晶晶体生长及后期压实等改造作用影响,喉道堵塞,储集层渗透性差。

  • 标签: 孔喉结构 微纳米CT 数字岩心 空间展布
  • 简介:通过钻井岩心观察及室内测试分析等方法,对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南缘古新统沙市四段含盐岩系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该时期研究区盐湖特点是:成盐多期次、沉积连续、淡化—咸化周期性交替,因而成为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重要研究对象。该区沙市四段盐层间层段由非砂岩组成,主要由单层厚度为几毫米至几十厘米、累积厚度达几十厘米至几米含盐韵律组成,为复成分蒸发盐矿物、碳酸盐矿物及陆源黏土和细碎屑矿物等组成混积岩。借助Fe、Mn、Al、Ca、Mg、Co、Ni、V、Cu等元素含量以及Sr/Ba、Mg/Ca、V/(V+Ni)、Ni/Co、Cu/Zn等值,对盐间段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沙市四段盐间段沉积环境为湖泊浪基面之下缺氧还原环境,为常年性较深水分层湖泊。该时期湖泊可分为微咸水湖、半咸水湖、咸水湖和盐湖。根据典型暖相盐类矿物(原生钙芒硝层)发育广泛和指示气候干旱程度Fe2O3/FeO值特征,推断研究区在沙市沉积晚期古气候属于暖旱型气候。

  • 标签: 江汉盆地 江陵凹陷 含盐岩系 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 盐湖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储集层是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典型低孔低渗储集层。长6油层储集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盆地北部砂体具有长石含量高和石英含量低特点,西南地区具有长石含量低、石英含量高和杂基含量高特点。储集空间以剩余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其中绿泥石胶结和长石、浊沸石溶蚀是有利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是使原生孔隙减小和储集层致密重要因素。成岩相平面分布有安塞地区与华池地区两种不同模式。影响成岩作用因素有物源成分、沉积环境、构造活动、生烃作用以及大气水淋滤作用等,其中沉积环境控制了砂体分布,并进一步影响到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及物性特征。

  • 标签: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成岩相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1会议概述2011年9月20—2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基本系统委员会(CBS)数据表示和代码跨项目专家(IPET—DRC)第3次会议在澳大利亚气象局(BoM)召开,专家组成员、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代表、欧洲政府间航空安全组织(EUROCONTROL)代表、水文气象设备行业(HMEI)代表、

  • 标签: 数据表示 专家组 委员会 会议总结 代码 系统
  • 简介: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与方法,综合岩心、钻井以及测井和地震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进行了深入研究,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和11个四级层序,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层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识别出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深水重力流和湖泊4种沉积相。分析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时空展布特征,揭示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时空演化规律,归纳了层序格架内砂体发育与展布特点。讨论了层序界线划分与以往地层界区别及其实际意义,探讨了重力流沉积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重大意义。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三叠系 延长组 沉积相 层序地层
  • 简介: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中下奥陶统鹰山白云岩储集层主要由灰质粉晶—细晶白云岩和粉晶—细晶白云岩构成,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针状溶孔为主,所占比例大于85%。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鹰山白云岩储集层受多种因素控制。去白云石化形成大量晶间孔并为后期溶蚀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表生岩溶过程中形成大量晶间溶孔,并使白云岩^87Sr/^86Sr值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同时其Fe、Mn含量下降、阴极发光变弱,并使局部发生去白云石化,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三高二低"。沥青充注作用表现为缝合线中充填沥青,同时部分样品晶间孔中也有荧光显示。埋藏溶蚀作用非选择性强,形成大量针状溶孔,其产状与岩石组构无明显相关关系,部分针状溶孔被方解石充填。

  • 标签: 白云岩储集层 卡塔克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中下奥陶统鹰山组 成岩作用 表生岩溶
  • 简介:本文通过XRF和ICP-MS测试方法对油页岩样品进行测试,根据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组分含量及某些元素比值,探讨了研究区油页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阐述了其沉积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P和B元素强烈富集,相当硼及古盐度值都表明属于半咸水沉积环境,B/Ga、Sr/Ba值也说明受到海水影响或间歇性受海水影响,沉积环境以半咸水湖泊为主;Fe2+/Fe3+、V/(V+Ni)、V/Ni、Cu/Zn、Ni/Co和U/Th值及Ni含量说明沉积环境为咸化弱还原-还原环境;Mn/Fe和Mn/Ti值也较小,反映近岸沉积环境;Sr/Cu表明主力油页岩形成时期处于温湿-干热气候。总体上反映出,研究区油页岩沉积介质环境显著特征是半咸水状态弱还原-还原环境。

  • 标签: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 油页岩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 简介: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飞仙关鲕滩相储集层多为白云岩,主要分布于环开江—梁平盆地台地边缘相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飞仙关鲕滩相储集层经历了多期白云岩化作用,其中最重要一期发生于成岩早期近地表环境,由蒸发海水回流引起,形成粉晶交代白云石构成了现今白云岩主体。飞仙关早期白云岩经历了不同程度埋藏重结晶作用,形成了不同岩石结构类型。飞仙关白云岩孔隙多为原岩中继承而来,白云岩化作用对储集层发育意义并非创造孔隙,而是保存已有的孔隙。由于白云岩化作用发生时间早以及白云岩抗压溶性质,原生(鲕)粒间孔以及早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形成鲕模孔/粒内溶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下来,构成了现今鲕滩相储集层主要储集空间。

  • 标签: 四川盆地 飞仙关组 鲕滩相储集层 白云岩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