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以美国萨克拉门托-圣华金三角洲为研究区,提取光谱遥感影像上沉水植物水蕴草的光谱数据,计算水蕴草的光谱特征参数,将水蕴草盖与光谱特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R725、BD602.9和NBDI587.53个特征参量,与水蕴草盖建立估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以NBDI587.5为变量建立的盖估算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 标签: 高光谱 光谱特征参数 水蕴草 盖度 HYMAP
  • 简介: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特征的快速城区LiDAR点云数据分类方法.首先进行数据滤波处理,去除地面点.然后对非地面点,利用二次多项式进行区域曲面拟合,拟合曲面的参数作为特征构造区域特征向量,通过投票方式判断每个点的局部区域属性.最后,利用模糊逻辑技术实现最终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分类方法能够高效实现城区建筑物及树木的分类.

  • 标签: 机载LIDAR 区域特征 分类
  • 简介:岁月,从1926年走到2016年还不足百年,很短,时间的长河在向前延伸着;人生,从1岁走到90岁尚不满百岁,不长,生命的历程在向前行进着。在冯增昭教授九十华诞到来之际,我们在追寻他脚步的同时,也在追寻着他的梦想,追寻着他的高度,仰望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仍在为梦想而奋斗的辉煌历程。

  • 标签: 期刊 编辑工作 书籍推介 卷首语 冯增昭教授
  • 简介:针对铁沉降监测数据的海量特性,以及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效率不高、可视化效果不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线性参照系统有效管理和显示铁沉降监测数据的集成模型。该模型中,铁路网以路径要素集存储,铁沿线非空间数据以事件表的形式存储,由此实现铁沉降监测相关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线性建模与集成。同时,使用ArcEngine组件与.NET平台实现了沉降监测数据空间查询和可视化表达功能,可形象地反映铁线路与沉降监测点的分布状况,更易于进行沉降数据的可视化分析、预测和评估。数据集成模型实现了非空间数据和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有效地减少了数据存储冗余,提高了铁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的效率,对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安全的海量监测数据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线性参照系统 沉降监测 数据集成 空间数据库 可视化
  • 简介:自发地理信息(VGI)是地理信息科学领域中出现的新概念,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在相关地图传输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各向地图信息传输模型,提出了基于VGI的空间信息传输模型;重点分析了VGI条件下空间信息传输的特点和过程;并探讨了空间信息传输中的空间认知规律,为进一步研究VGI提供了理论支撑。

  • 标签: VGI 空间信息传输模型 空间认知
  • 简介:利用中国1961—2013年661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以及亚洲夏季凤指数,通过旋转正交分析(REOF)等方法,选择华北河套干旱气候区的代表站,分析了该区域气候干燥的变化特征,发现该地区整体呈现干旱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夏季风与气象因子对气候干燥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亚西区夏季风的年际及整体减弱趋势对华北河套地区气候干燥的年际趋势变化影响最为显著,主要影响期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随着区域气候变暖,这种影响程度减弱。各气象要素对气候干燥的影响存在年际与年代际差异,热力因子的年际变化对干燥影响较小,而热力因子的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对干燥的影响十分显著。这说明区域气候长期变暖导致当地水汽压差增大,相对湿度减小,空气需要更多的水分才能达到饱和,同时增大了潜在蒸发能力,加剧了华北河套气候区的干旱化。

  • 标签: Penman-Monteith模型 气候干燥度 夏季风 气候变暖
  • 简介:本文对影响辽宁境内高速铁路安全的1982—2012年辽宁省低温、积雪、暴雨、雾、大风、雷暴及冰雹等不良气象条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辽东半岛和环渤海地区为寒冷区外,辽宁省大部地区为高寒地区。1982—2012年辽宁省1月积雪日数最多,长达13d;最大积雪深度为50cm以上,主要出现在辽宁省中北部地区、东部山区及营口地区;辽宁省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5—6月,月平均暴雨发生次数为0.2次以上,其中辽西地区和东部山区年平均暴雨日数较多,约为2d;近30a辽宁省年平均雷暴发生次数为5.0—7.0次,6—8月为雷暴高发时段,辽宁省中北部及朝阳地区为雷暴高发区,年平均雷暴发生次数为30.0次以上,其他地区年平均雷暴发生次数为21.0—30.0次。根据不良气象条件对铁运营时段和路段影响的差异性特点,划分了气象服务关键期和关键路段,并提出了辽宁省铁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

  • 标签: 不良气象条件 高铁气象服务 发展趋势
  • 简介:介绍了目前国内观测业务上广泛使用的DNQ1型前向散射能见仪的工作原理、算法及安装环境,通过分析尤溪站能见仪观测数据出现的问题,体现了安装环境与工作人员日常维护的重要性,为保障能见仪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维护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能见度仪 气象光学视程 前向散射 安装环境
  • 简介:采用载波无几何组合和星间单差无电离层组合的历元间次差作为周跳检验量,因组合观测值中不包含伪距,其理论噪声与波长相比几乎可以忽略。利用两种组合观测值联合进行周跳探测,可避免各自的探测盲点。将两个载波组合联立进行周跳的求解,由于组合噪声较小,直接取整即可求得周跳的大小。提出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周跳探测与修复算法中,由于引入伪距带来的探测能力不强、修复精度不高等问题。通过对IGS站观测数据模拟周跳探测与修复情况的统计,新提出算法的周跳探测成功率为99%,周跳修复成功率为94%。

  • 标签: GPS 周跳 高次差法 载波无几何组合 无电离层组合
  • 简介:Tilt—depth法可以用于快速反演磁源的上顶埋深,但其无法反演磁源底部深度,同时该方法的反演解过于单一。针对于此,本文在有限厚度台阶磁异常导数公式基础上,推导出了可以同时反演地质体上、下界面埋深的改进型Tilt—depth法计算公式,并采用在Tilt梯度图上选取多特征点进行联合反演的计算模式来提高反演解的可靠性。二维及三维组合模型试验均证实了改进型Tilt—depth法可以有效地反演出磁性体的上顶与下底深度,且上顶埋深的反演精度明显高于常规方法的。最后将改进型Tilt—depth法用于松辽盆地长岭断陷航磁数据反演,其上顶埋深的反演结果与钻孔钻遇火山岩的深度基本一致,证实改进型Tilt—depth法相对于常规方法的反演结果更加准确。

  • 标签: Tilt-depth法 下底深度 长岭断陷 火山岩
  • 简介:本文就新型自动气象站配套的能见仪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日常维护和故障诊断排除加以介绍,为业务人员在维护、检测维修方面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自动站 能见度仪 维护检修
  • 简介:依托哈齐铁路客运专线沉降观测项目,利用灰色模型GM(1,1)对软土路基沉降进行定量分析预测,探讨了该沉降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灰色模型GM(1,1)对该沉降趋势的符合度较高,精度能够满足要求.

  • 标签: 灰色模型 GM(1 1) 沉降预测
  • 简介:基于929份福州市实证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Amos结构方程,试图探讨居民健身休闲空间满意的影响因子及其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居民满意的因子主要有审美体验、服务环境、个性管理、服务水平、健美塑形、人际关系、教育功能、身心健康、社会价值及活动设施等;2)10个满意因子对居民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表现不同,只有审美体验、服务环境直接影响行为意向;3)个性管理、服务水平和健美塑形对其它满意因子的影响较多,其次是人际关系、教育功能、身心健康和社会价值的影响,审美体验和服务环境影响单一,并提出健身场所要精心设计、服务流程标识要清晰、活动布局及器械摆放合理等优化建议。

  • 标签: 健身休闲空间 休闲满意度 行为意向 影响机制 福州市
  • 简介:雷电危险是反映雷电灾害危害程度的综合指标,本文利用大连地区ADTD型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雷暴日观测资料、雷电灾害调查资料、1679个防雷被检单位的检测数据及地形地貌等资料,基于可拓学综合评估方法对大连地区雷电灾害危险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从影响雷电危险等级的雷电活动特征、防灾减灾能力及待评估现状3个方面选取了12个评估指标,基于现场调查建立了大连地区雷电危险可拓学综合评估体系。利用关联函数和物元理论判定了雷电危险的经典域与节域,基于熵值赋权法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对大连地区雷电危险进行了等级划分,并通过实例验证雷电危险等级综合评估方法的合理性。

  • 标签: 可拓学 熵值赋权法 雷电危险度 评估
  • 简介:通过采用HCl-HNO3—HF-HClO4溶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测定铬铁矿中二氧化钛。本实验探究了样品溶液合适的测定酸度、共存离子的干扰以及选择合理分析线;并以测定了国家一级铬铁矿标样来验证方法的准确和精密度,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且测定12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 铬铁矿 二氧化钛
  • 简介:为保障区域自动气象站正常运行,及时解决区域自动气象站出现的故障,加强对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总结在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中的经验,提出合理便捷的解决方法,提出日常维护中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区域自动气象站 故障处理 日常维护
  • 简介:本文根据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管理、更新以及共享的需要,针对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的属性、服务、时间、传递等特性,在借鉴地震应急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相关行业分类标准基础上,研究了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的分类方法,设计了分类编码结构,其成果可提高各地震应急专业技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提升应急信息产品的使用效率。

  • 标签: 地震应急 信息产品 分类编码
  • 简介:新型自动站ISOS主要是在自动化观测和自动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辅助手段实现目前还不能完全由设备自动观测的相关业务。本文通过试运行到升级至V3.0.0.2版本中存在的问题,得出新型自动站ISOS数据处理方法;重点对天气现象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出了08时发报时次现在天气码的编写,自动采集的大风现象起止时间重叠等问题。

  • 标签: 新型自动站 天气现象 Z文件 数据处理
  • 简介:通过对川科一井、WFSD-1、WFSD-3井的岩芯资料以及露头标本的测试研究表明:龙门山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砂岩主要由陆源碎屑颗粒、自生非黏土矿物及黏土矿物构成。通过对其孔隙的大小计算,以及孔隙与砂岩骨架成分的相关性研究,本文认为,龙门山前陆盆地为陆相盆地,空间展布面积较小、物源区距离较近,沉积相迅速变化导致了研究区砂岩特殊的内部组成、成分与孔隙的特殊关系。因而指出:研究区致密砂岩成分配比适合孔隙发育,孔隙随成分线性变化,是天然气藏潜在的有利储层。

  • 标签: 岩石成分 孔隙度 储层 须家河组
  • 简介:民航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具有资料收集、处理、发布、检索等功能。设计和开发时,采用了面向服务及多层架构相结合的原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能力。系统基于.NETFramework平台的WCF及WPF技术实现,用户使用方便,便于维护,实时性强。系统包括资料收集处理子系统、服务子系统和信息服务客户端,能适应多种数据源,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 标签: WCF WPF 民航气象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