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探索地震前兆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本文采用高通滤波的方法,处理分析了来自世界不同位置4个超导重力台站5次大地震的秒级固体潮重力数据,发现在这些地震发生之前数天内,能够接收到稳定的重力高频扰动信号,其中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出现一个主频为0.1-0.3Hz的重力扰动,而其他4次地震出现两个主频为0.12-0.17Hz和0.06-0.085Hz的重力扰动。另一个发现是当地震发生在大陆与海洋板块断裂带时这种重力扰动信号具有远场效应,即重力扰动异常出现在距离震中较远的超导重力仪上,而较近的台站异常较小或没有异常。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重力扰动信号与地震发生具有较密切的相关性,可作为一种有潜力的临震预报信号;重力扰动信号的远场效应也许能够揭示某些地震发生前地球内部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但由于地球上重力固体潮台站分布的非常不均匀,上述结果还需要今后研究更多的样本数据加以证实。

  • 标签: 地震 震前重力扰动 超导重力仪 远场效应
  • 简介:本文利用GPS观测的1999-2007年汶川震3期地表变形数据和2008年汶川同震地表变形数据,结合地震位错理论,通过高斯变换和坐标旋转建立断层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反演了龙门山断裂带断层震3期和同震滑动参数。结果表明龙门山断层震3期平均走滑位移为-5.39mm,倾向位移为2.66mm,与同震断层滑移相比较,发现震断层的滑移趋势与同震断层滑移一致,均为逆冲兼右旋的挤压运动。比较震3期逆冲方向的滑移量,发现逆冲滑移有加速的现象。并根据震和同震的断层滑动量估算了汶川地震复发周期。

  • 标签: GPS 断层滑移 震前 同震 汶川地震
  • 简介:研究区位于HT盆地东次凹中央洼槽,由于该区岩性复杂,各岩性波阻抗叠置严重,所以单纯利用纵波阻抗不能很好地识别岩性,进而影响砂体展布形态的刻画。叠同时反演技术利用地震道集近、中、远不同偏移距地震道上的丰富振幅、频率等信息,不仅反演出纵波阻抗和横波阻抗,还可以得到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等重要的弹性参数数据,对有利储层预测和岩性识别具有重要作用。在测井和地震资料处理、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以及叠同时反演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有效刻画出有利区带,降低了井位部署风险,并指出了有利勘探靶区。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叠同步反演技术能够较好地预测有利砂岩的分布形态,预测成果在HT盆地岩性勘探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 标签: 叠前同时反演 纵波阻抗 纵横波速度比 岩石物理模板 HT盆地
  • 简介:高密度电作为广泛地用于硅化木勘探的物探方法中的一种。研究其在硅化木勘探中反应出的各种特性,对该方法在实际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实验在高密度方法的各阶段中选择不同参数进行试验,并将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本实验最终确定了高密度这一方在该地区硅化木勘探中较为合适参数选择,同时也探讨了此方法对于硅化木勘探的优点与不足。

  • 标签: 硅化木 高密度电法 参数选择 试验
  • 简介: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滑坡位移AIkIMA预报模型。采用差分平稳,自回归AR模型和移动平均MA模型对滑坡位移进行预测,得到了该滑坡监测点TP1的预报模型为AIkIMA(2,2,1),然后分析对比实测与预测位移一时间曲线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体现出滑坡在外界诱发因素作用下位移的发展变化趋势,说明所建滑坡位移预测预报模型效果较好,在滑坡位移预测中是有效可行的。

  • 标签: 滑坡 位移预测 研究 白石乡 时间序列
  • 简介:查区内广泛出露地层有震旦系和奥陶系地层,岩性以灰岩、泥岩为主;第四系分布在区内低洼地带,由亚黏土、黏土夹铁锰结核构成。区内含矿地层与围岩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对于开展电工作较为有利。在查区开展了激电中梯扫面、联合剖面、激电测深等多种综合电法方法,结合查区地质特点,圈定一个成矿靶区,推测异常体埋深,提出验证孔一个。经钻孔验证见矿情况较好,证明了综合电在该区找矿的有效性。

  • 标签: 综合电法 激电中梯 联合剖面 激电测深
  • 简介:合肥中生盆地东部的义城凹陷、店埠凹陷、梁园凹陷均为新生凹陷,在新生凹陷深部,蕴藏着较丰富的低温地热资源,2012年-2016年,相关地勘单位相继在新生义城凹陷内施工三口地热井,单井涌水量均大于500m^3/d温度在30.0-34.5℃之间,水中含有较丰富的矿物质,其中氟、溴、锶等多种稀有元素含量达到有医疗价值浓度标准或矿水浓度标准,为弱碱性一碱性咸温热矿水。其成因类型为层状兼带状,单井产热能力小于10MW.为小型地热田规模。

  • 标签: 新生代凹陷 低温地热 温热矿水.
  • 简介:在地震动作用下,小间距盾构隧道夹土层区域的动力反应影响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而反应位移未考虑夹土层弹簧参数的变化,本文针对这一误差来源,提出了改进反应位移。一方面在反应位移合理内容的基础上完善计算模型,另一方面通过数值计算将改进反应位移与动力时程进行对比分析,并拟合理论模型对改进的方法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两种算法下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一致;间距d≥8m时,结构地震动反应变化不明显,可按反应位移计算;理论模型提高了改进反应位移计算结果的精度。

  • 标签: 盾构隧道 夹土层弹簧 改进反应位移法 地震响应 理论模型
  • 简介:2009年在安徽西梢地区铁矿普查过程中发现了地热异常,为了更加详细的了解地热异常信息判别断层含水性,2012年采用CSAMT对异常区几条主断层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CSAMT在覆盖区寻找地热资源中有很好的反映.

  • 标签: CSAMT法 地热勘探 断裂构造 低阻带 张性断层
  • 简介:基于精密潮沙模型分析了略最低低潮面相对理论最低潮面比值的空间分布,等值线图表明比值在空间上分布复杂,略最低低潮面比值的适用性不能以距离或潮没类型相似性作为判断标准.以中国沿岸3组典型验潮站为例,统计不同同步时长下的传递精度.统计结果表明,同步时长达到7d,传递误差已较稳定,但可能存在系统偏差,取决于该方法的适用性.文中给出了比值在中国近海的等值线分布图,可作为适用性判断的参考.

  • 标签: 深度基准面 传递方法 略最低低潮面 传递精度 同步时长
  • 简介:针对目前航道测量水深检测中主要依赖人工判读比对的主观随意性问题,探讨空间插值在水深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选取地形条件各异的测点样本数据,用反距离加权插值、克里格插值、样条函数插值、自然邻点插值对其插值分析.通过实验比较发现,需针对具体的地形特征选择最优空间插值,对河床地形起伏大、水深测点密度较低的区域,空间插值误差的比对超限比例会超出规范允许的限值,故较难进行实际应用;反之,空间插值具备应用可行性.

  • 标签: 空间插值 水深检测 反距离加权 克里格插值 样条函数 自然邻点
  • 简介:通过对2008年至2015年腾冲台数字化水温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腾冲台水温动态在腾冲及周边地区一些中强以上地震表现出异于水温正常动态和主要干扰的震异常特征。这些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水温阶升、水温阶降和盈江地震引起的震兆异常。这对于利用腾冲台水温震异常作为地震短期预报的依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水温 异常特征 阶升 阶降 腾冲地震台
  • 简介:为实现对无人机遥感影像大规模光束区域网平差的快速解算,采用逐点消元并利用分块稀疏矩阵保存消元后的法方程,以减少内存的使用量;利用预处理共轭梯度算法实现快速解算,利用OpenMP技术实现预处理共轭梯度迭代计算多核并行处理。结果表明,将消元和预处理共轭梯度算法用于无人机遥感影像大规模光束区域网平差解算,既可节省内存,又可提高计算效率。

  • 标签: 无人机遥感 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预处理共轭梯度(PCG) OPENMP 稀疏矩阵
  • 简介:为了有效处理人工源的影响,本文开发了带源的CSAMT二维正反演算法,可用于全区(近区、过渡区和远区)资料的反演。引入正则化因子完成磁二维反演,并且将模型参数调整为磁化率的对数,保证反演过程中磁化率始终为正值。本文基于交叉梯度原理,将CSAMT和磁进行联合反演,通过搜索交叉梯度项权重的方法,避免了不同异常源引起的两种异常相互干扰的问题。理论模型算例表明基于交叉梯度的联合反演方法优于单独反演。本文开发的带源CSAMT二维正反演算法,有效处理了人工源的影响,保证了最终联合反演算法的可靠性。

  • 标签: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磁法 数据空间反演 交叉梯度 联合反演
  • 简介:为探讨保山地块新生岩浆侵位时代,揭示其成因和形成动力学机制,重建保山地块新生代演化历史,对保山地块东南缘沧源新生岩浆岩中部分中酸性岩体和岩墙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沧源地区新生中酸性岩体和岩墙均侵位于40-41Ma,与澜沧新生花岗质侵入岩年龄相当,为保山地块新生早期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沧源和澜沧新生岩浆岩总体具有较强的轻-重稀土、特别是中-重稀土分馏,无明显Sr、Eu负异常,具高的Sr/Y、La/Yb、Gd/Yb值,与C型埃达克岩类似。样品的^86Sri/^87Sr8为0.7065—0.7103,εNd(t)为-3.6--5.6。沧源新生岩浆岩很可能来自石榴斜长角闪岩源区在30—40km深度的部分熔融。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首次在沧源新生岩浆岩中识别出-41Ma的A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一岩浆研究成果,认为沧源-澜沧新生岩浆带与青藏高原碰撞导致的东部岩石圈块体南东向挤出作用存在密切联系。

  • 标签: 保山地块 新生代 C型埃达克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 简介:随着对油气资源需求的增加及常规油气藏资源量逐渐减少,非常规能源的勘探与开发被高度重视。页岩气作为非常规能源之一,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已经拥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该文通过介绍瞬变电磁和音频大地电磁在某页岩气调查井钻勘探上的具体应用,为钻物探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效果提供借鉴意义。

  • 标签: 碳酸盐岩发育地区 钻前勘探 瞬变电磁法 音频大地电磁法
  • 简介:次点火山(petit-spotvolcano)是指远离大洋中脊和地幔柱的大洋板块在即将进入俯冲带之前,由于板块的弯曲引发部分熔融所导致的局部海底火山作用。次点火山有时夹带有来自深部岩石圈的包体和捕虏晶,是了解大洋岩石圈深部物质组成的重要信息载体。次点火山自从在日本外海发现以来.在智利,汤加及巽他等俯冲带外围陆续被发现,显示次点火山并非是偶然,孤立的现象,其对大洋岩石圈组成、俯冲带的物质再循环和深部地幔的影响越来越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

  • 标签: 大洋岩石圈 地幔包体 火山岩 交代作用 俯冲消减 海底火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