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计算2010年4月14日发生在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后潮汐力位变化,并以潮汐力位变化为时间指示,处理美国NOAA提供的大气温度(AT)、地面长波辐射(OLR)数据资料,结果显示:玉树地震发生时正处于震中所受引潮力较大的极值附近;在震中附近,大气温度和地面长波辐射遥感影像,都呈现出震前增温、震后衰减的清晰过程。

  • 标签: 玉树地震 潮汐力位 大气温度 长波辐射
  • 简介:本文通过在河南新密、洛阳和南阳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了一批存在于文化遗址中的自然变形现象,时代涉及新(旧)石器过渡期、东周到北魏时期等。其中在新密李家沟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期遗址发现三组裂缝,可代表三次构造变形活动。洛阳汉魏故城发现两类裂隙,一类穿切性较好,应为构造裂隙;另一类贯通性差,应为干燥收缩裂隙。南阳东周文化遗址发现两组充填裂隙,一组走向北东,一组走向北西,两组正交,被砂土充填,应为地震液化脉体,显示所在地区东周后有地震活动发生。初步研究表明,这些自然变形现象与当地区域构造方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这些遗迹为史前地震事件记录的可能性较大,进一步分析判定这些自然变形现象的形成机制,对河南地震考古工作及历史地震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河南 考古发掘 地震考古 自然变形
  • 简介:分注井验封测量双压力曲线,并以此来判定封隔器的密封性,其简洁、直观,但其对验封仪封隔器与分注井封隔器密封状况的判定存在不确定性,对分注井封隔器组合密封状况的判定更是存在多解性。验封测量的双压力曲线是分注层段地层压力的综合反映,因而其地层压力曲线与正常注水压力比较可以表现出低压力、正常压力、高压力状况,双压力曲线的形态变化还可以刻化射孔地层渗透性与岩石均质性的相对好坏及岩石沉积韵律性等,对开展注水措施及其细化注水层段和调整注水等起到帮助作用。

  • 标签: 分注井验封 疑难现象分析 压力曲线应用
  • 简介:本文选取2001年1月1日—2014年8月31日模拟和数字化地震资料的P波和S波震相,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限定,利用单台多震和达法和单震多台和达法分别获得了各台站波速比随时间变化曲线以及松原地区波速比空间分布,重点分析了2013年前郭震群发生前后波速比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单台多震和达法得到的净月台、丰满台波速比在2013年前郭震群发生前存在中期异常,2个台站均表现为震前低值中期异常,震后净月台缓慢恢复;单震多台和达法得到的松原地区波速比空间分布显示,松原地区波速比横向不均匀性较强,2013年前郭震群发生前存在椭圆形低值异常区,震后异常区显著缩小。

  • 标签: 单台多震和达法 单震多台和达法 前郭震群 波速比
  • 简介:本文采用MIKE21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了南黄海辐射沙脊海域的潮流形态和含沙量,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了围填海工程后辐射沙脊海域的潮流和含沙量变化。结果显示工程对潮流和含沙量的影响主要出现在工程区附近。围填海工程使原本以弶港为中心呈扇形辐聚、辐散的潮流格局有所改变,形成东沙岛西侧南北向和高泥岛南侧东西向的两条潮流通道,并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条子泥南北两侧的水体。工程后含沙量的变化与平均流速的变化基本一致,在流速变大的东沙岛西北侧和高泥岛南侧海域,含沙量显著升高;在流速变小的条子泥南北两侧、东沙岛东侧及西南侧,含沙量显著降低。

  • 标签: 辐射沙脊 围填海 潮流 含沙量 数值模型
  • 简介:摘要由于隧道中各隧道的通风、照明及防灾救援控制相互影响严重,所以本文将从公路隧道及毗邻隧道智能通风照明与灾害救援控制技术的现状分析入手,对公路隧道及毗邻隧道的通风控制、照明控制及灾害救援联动控制的技术方案进行探讨。

  • 标签: 公路隧道群 毗邻隧道 通风控制 照明控制 智能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铁路的建设也逐渐的重视,铁路的隧道建设是铁路工程中最重要的建设,由于许多原因造成铁路隧道施工事故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增加隧道建设的预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铁路隧道的安全建设不仅仅直接关系着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也是关系着铁路隧道建设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铁路隧道地质勘探费用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工作量大,所以对铁路隧道物探模式进行探讨与研究,是未来铁路隧道发展的必然趋势,对铁路隧道物探模式进行分析,对促进铁路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铁路 隧道 物探模式
  • 简介: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社会审计及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空前发展。面对社会对合格审计人员的迫切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只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建立一种新型的、适合市场需求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审计人才。本文通过对审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模式途径。

  • 标签: 审计 企业 高效 培养 研究
  • 简介:首次报道了产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盆地侏罗系红旗组的植物,共计21属37种。该植物由木贼目、真蕨纲、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和少量分散保存的种子等组成,以真蕨类丰富、蚌壳蕨科Coniopteris和Eboracia出现以及南方型分子较多等为特征。该植物的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反映研究区红旗组主体的沉积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上部沉积可能形成于中侏罗世早期。气候敏感植物,特别是南方型分子的出现,指示锡林浩特盆地早侏罗世晚期属于暖温带—亚热带气候区,气候较热或短期有一定程度的偏干旱;其气温较早侏罗世早期和中侏罗世早期更高,说明早侏罗世晚期发生过1次升温气候事件。对早、中侏罗世植物和沉积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中国在早侏罗世晚期可划分出黑龙江东部温凉气候区、北方暖温带温暖潮湿气候区、中部热带—亚热带半干旱—半潮湿气候区、中南热带—亚热带干旱气候区和西藏—滇西热带干旱气候区共5个气候区,其中北方暖温带温暖潮湿气候区与中部热带—亚热带半干旱—半潮湿气候区的界线较早侏罗世早期和中侏罗世早期偏北4°~8°(纬度),亦说明早侏罗世晚期发生了升温事件。此升温事件与中亚和西伯利亚的图阿尔期升温事件相当,其很可能是早侏罗世晚期图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T_OAE)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响应。

  • 标签: 植物群 侏罗纪 古气候事件 图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
  • 简介:摘要“三旧”改造的不断深入发展,为城市的发展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使城市展现出勃勃生机,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现有“三旧”改造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三旧”改造规划的新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 标签: &ldquo 三旧&rdquo 改造 规划 新模式
  • 简介: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4(RegionalClimateModelversion4.4)单向嵌套CCSM4.0(CommunityClimateSystemModelversion4.0)气候系统模式输出结果,进行了2001~2010年逐年2月1日至9月1日共10年长度的季节尺度气候预测回报试验,针对平均气温和降水,分析了两个模式对中国地区夏季(6~8月)气候的回报能力。首先对气候态的分析表明,RegCM4.4对气温和降水的回报/模拟效果均较CCSM4.0有所改进,特别是在提供更详细可靠的局地信息方面,其中降水回报与观测的空间相关系数,由CCSM4.0的0.39提高到RegCM4.4的0.53,但同时RegCM4.4对中国东部季风降水的回报表现出类似CCSM4.0北方偏多的偏差。对两个模式2001~2010年逐年气温和降水距平的回报能力,通过回报与观测空间和时间距平相关系数(ACCs和ACCt)、回报与观测空间和时间距平符号一致率(PCs和PCt)以及趋势异常综合评分(PS)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两个模式的表现在整体分布上有一定相似的同时,RegCM4.4能够提供更多的空间分布细节,并对降水的回报结果有一定的改善,如CCSM4.0和RegCM4.4回报降水的ACCs多年平均分别为0.03和0.10,PS分别为70.4和71.4。同时给出了两个具体年份(2003年和2009年)的个例分析。

  • 标签: 气候模式 回报试验 回报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工程项目总承包模式的发展,EPC(设计-采购-建造)模式被大力推广。本文紧紧围绕EPC项目选择承包商这个主题,在总结国内外对EPC模式与选择承包商的研究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EPC项目资格预审阶段选择承包商的方法,主要有筛选法、优选法和综合评价法,以及EPC项目评标阶段选择承包商的方法。

  • 标签: EPC 选择承包商 资格预审 评标
  • 简介:摘要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河道,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改变污水直排现象,改善水环境,营造良好宜居环境,本文以泰州市为例,因地制宜,统筹策划,提出五种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模式和长效运行管理体系,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探索出有效途径,为其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管理提供有效借鉴。

  • 标签: 城镇 生活污水 处理模式 长效管理
  • 简介:摘要我国荒漠地区面积广阔,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但是利用效率尚低,开发空间广阔。本文在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推出荒漠光伏电站项目生态经营模式,并对该项目模式的总效益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提出推广该模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发展,有必要研究未来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城市更新的基本原则。在探讨城市更新手法和特点的同时,研究了城市更新模式的多个发展方向。

  • 标签: 未来 城市更新模式 方向
  • 简介:摘要本文对广州市村庄住房政策演变进行了研究,提出广州市村庄住房总共经历了自建时期、代建时期、统建时期三个阶段,并对各个时期的政策特征进行了总结。在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对三种建设模式的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为广州市未来村庄住房政策及村庄住房建设提供借鉴。

  • 标签: 村庄住房 政策管理 建设模式
  • 简介:摘要分析了我国健康养老发展现状,指出医养结合模式将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对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的内涵进行解释与分类。分析探讨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以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核心区为例,提出从设施配套、市场运营、活动体系三方面进行的创新实践。总结得出养老产业城模式在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及产业发展方面都较为理想,应是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 标签: 医养结合 养老产业 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
  • 简介:英国牛津大学气候物理学教授TimPalmer于Nature杂志(2014年11月20日)著文倡议建立高分辨率的全球气候模式。目的是缩小对全球变暖预估的不确定性。因为,直到IPCCAR5的预估,模式结果上限与下限之间仍有很大差异。如果未来的变暖接近预估的上限,那对全世界都是灾难,减排就刻不容缓。

  • 标签: 全球气候模式 高分辨率 物理学教授 全球变暖 Palmer 英国牛津大学
  • 简介:西准噶尔东部哈拉阿拉特山南麓乌尔禾地区新发现大量中基性岩墙。岩墙侵位于下二叠统佳木河组磨拉石建造中,展布方向与达尔布特大断裂延伸方向一致。岩墙中采集的3个锆石U-Pb年龄样品测年结果分别为(286.3±4)Ma(n=18,MSWD=0.32,95%置信度),(286.5±5.6)Ma(n=10,MSWD=0.3,95%置信度)和(283.6±2)Ma(n=6,MSWD=0.57,95%置信度),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据此确定该岩墙形成于早二叠乌拉尔世(Cisuralian)亚丁斯克期(Artinskian)。中基性岩墙具鲜明的与岛弧俯冲作用有关的地化特征,做为西准东部俯冲造山的地质记录,测年结果表明,西准东部的俯冲造山作用明显滞后于西部,整个西准地区俯冲造山作用结束的最终时限为早二叠世晚期。

  • 标签: 西准噶尔 中基性岩墙群 LA-ICP-MS锆石U-PB测年 早二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