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从统计临河地区(1981-2010年)30a历史资料着手,对出现的20次飑的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典型例子进一步的举例论证,又结合自己多年的观测审核经验,提出了飑的观测记录要点,供地面气象观测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参考,从而防止飑的误记、漏记.

  • 标签: 特征 记录
  • 简介:邢台县太行奇峡旅游区(又名邢台大峡谷景区),隶属邢台县旅游局,于2001年8月份开发建设。景区位于河北省邢台县路罗镇贺家坪村,地处太行山东麓,横跨山西台隆和华北断拗两大构造单元。强烈的构造隆升和多种地质作用造就了邢台大峡谷规模宏大、纵横交错的峡谷奇观。丰沛灵动的瀑布景观以及气势恢宏的锅穴系统,彰显出地质公园独特而稀有的流水侵蚀地貌。

  • 标签: 邢台县 科普基地 大峡谷 构造单元 地质作用 构造隆升
  • 简介:利用2006年江苏908调查水文泥沙测验数据和同期MODIS影像建立遥感定量反演模式,获取了半个潮周期的悬沙场以及全潮平均悬沙场,进行了辐射沙脊海域悬沙场遥感反演方法的研究,并结合悬沙数学模型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在辐射沙脊海域,敏感参数(B1-B4)/(BHB4)的对数模式反演悬沙场精度较高;遥感反演结果在总体上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相似,悬沙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琼港、废黄河口和长江口附近;在细节上比数学模型表现得更精细,能清晰地反映河口、沙洲、水道等地貌对悬沙分布的影响。

  • 标签: 辐射沙脊群 遥感反演 悬沙场 MODIS影像
  • 简介:作者于2013年6月底,前往芦山、雅安和成都等在“4·20”芦山地震中震感强烈的村镇,对地震前宏观异常信息开展了采集与调研.通过设计宏观异常调研问卷,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共收集134份问卷,其中含有地震前宏观异常信息88条,包括动物、气象、地声、地磁、地下流体、地雾、人体7种类型.通过调研以及对调研问卷的分析表明,芦山地震前确实存在着一定数量和范围的宏观异常现象,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前宏观异常特征具有较大相似性.调研中还发现与城市相比,农村因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自然现象相对少受人为干扰,是地震前宏观异常的主要发生地,因此,应该加强广大农村地区地震的认知培训和宏观异常上报信息平台建设,发挥专结合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作用.

  • 标签: 芦山地震 宏观异常 地震预测 专群结合
  • 简介:自动气象站运行以后有效避免了人工观测方式下地温的误读现象,提高了地温数据质量。由于自动观测模式对仪器质量及维护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观测人员应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责任心。维护不当,自动采集的数据可能发生系统性错误。本文通过地温数据质量控制的一个实例,警醒一线观测人员。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地温 异常现象 数据质量控制 维护方法 观测人员
  • 简介:基于在测区内先后开展的八幅矿调项目,通过对集宁岩孔兹岩系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和孔兹岩系变质原岩的恢复表明:集宁岩孔兹岩系原岩主要为中酸性凝灰岩、泥(或页)岩、白云质泥灰岩、砂岩,是一套粒度极细的碎屑沉积岩。沉积物运距离长、沉积时水动力条件较稳定。说明集宁地区在前寒午纪时一度处于较稳定的还原条件下的克拉通盆地环境。物源区岩性应为中酸性火山岩(花岗闪长岩质),且地层厚度较大,说明在元古代早期,集宁附近曾经出露过大量中酸性花岗岩。部分麻粒岩的原岩为玄武岩,表明在元古代时期华北地台西部曾经有过一定规模的基性岩浆岩侵入事件,间接揭示出华北地台克拉通化痕迹。

  • 标签: 集宁岩群 孔兹岩系 变质岩石学特征 沉积环境
  • 简介:利用CRUT3v和CN05两套观测资料,评估25个CMIP5模式对1906—2005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模拟能力,并与CMIP3模式对比。结果表明:1906—2005年中国平均温升速率为0.84℃/100a,CMIP5多模式集合平均模拟的增温率为0.77℃/100a。模式对20世纪后期温升模拟好于前期,仅有两个模式能模拟中国20世纪40年代异常增暖。模式对气温气候态空间分布模拟较好,但在中国西部地区存在最大模拟冷偏差和不确定性。1961—1999年,中国北方增暖大于南方。多模式集合平均可以较好地模拟气温变化线性趋势的空间分布,但对南北气温变化趋势的差异模拟过小。总体说来,在中国平均气温变化趋势、气温气候态空间分布和气温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三方面,CMIP5模式都较CMIP3模式有所提高。

  • 标签: CMIP5 CMIP3 中国 年平均气温 历史模拟 评估
  • 简介:氚(3H)作为一种重要的被动示踪物,经常被用于研究海洋中的物理过程及评估海洋环流模式的模拟性能。使用一个全球海洋环流模式(LICOM)来研究氚在海洋中的分布、存储和输送。模拟的全球氚通量表明,1975年之前氚主要由海气交换输入海洋,特别是在1963年,氚的气体交换输入约为降水输入的2.5倍,1975年之后两种方式的氚输入通量都大幅减少。比对GEOSECS(GeochemicalOceanSectionsStudy,1972~1978年)和WOCE(WorldOceanCirculationExperiment,1989~1995年)大洋观测计划期间的观测资料发现,我们的模式很好地模拟出了氚的海表分布、水柱总量、经向分布以及次表层的高值信号,主要缺点在于模拟的氚向深层的穿透不足,特别是在全球的两个副热带地区,表现尤为明显,氚输入函数的不确定性和模式物理场描述的不足可能是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模式给出的海洋中氘储存总量的结果与基于观测得到的结果比较吻合,如北太平洋海区:19731974年模拟结果约为20.4妇,相同期间观测估计值为21.1±4.7kg,1989~1995年模拟结果为20.7蝇,相同期间观测估计值为23.4±2.0kg。氚在等密度面上高低纬的侧向通风明显,模式成功模拟出氚从中高纬的海表进入,沿等密度面向低纬的次表层输送,又经大洋环流和扩散分别向南半球和高纬输送的过程。

  • 标签: 海洋环流模式 被动示踪物 全球海洋 等密度面输送
  • 简介:文章分析了WSR-88D或CINRAD/SA中常用的降水模式VCP21的扫描特点与扫描参数,结合移动雷达的参数设置要求与预报服务的需求,探讨了移动雷达体扫描的设定。主要有三个方面:(1)由于起始角度选择不当,使地物杂波对反射率产品与双偏振产品质量产生影响;(2)探讨径向扫描参数,如脉宽、距离库、探测距离、脉冲重复频率等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考虑以62.5km为代表的近距离、125km为代表的远距离与两者之间各参数的预设值;(3)基于移动雷达补充现有两部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扫描探测盲区的服务需求,初步研究体扫描中仰角值的设置。

  • 标签: 移动雷达 体扫描 双偏振 扫描盲区
  • 简介:提出并探讨了地面沉降的"抬升-塌陷模式、开裂模式、下降模式、漏斗模式、土体结构破坏和地下水流场改变"等6个致灾模式,初步探讨了各种模式致灾的特点,提出了对不同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地面沉降治理工作的建议。

  • 标签: 地面沉降 致灾模式 探讨
  • 简介: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陕西省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口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在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在西安市附近存在几个非常明显的“高-高”集聚;同时,延安市和安康市分别出现“低-低”集聚、陕西省人口重心从2002年的礼泉县移动至2009年的泾阳县。向东北移动约3.3km。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人口 空间分布
  • 简介: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历史试验(historical)的输出结果,评估了26个耦合模式对北极涛动(AO)的模拟能力。对各模式逐月AO指数序列的功率谱分析表明,有23个模式能够模拟出AO模态无碱著变化周期的特征。这些模式也能够较好地再现冬季AO在海平面气压场上的主要分布特征,但均高估了AO模态的强度。对于伴随着冬季AO位相变化而出现的中高纬度偶极型的纬向平均纬向风异常,CMIP5中只有一些模式柯较好的模拟表现,大多数模式对其中心位置和强度的模拟存在明显不足。对比之下,MPI-ESM-P对AO时空特征的模拟更接近观测结果。

  • 标签: 北极涛动 模拟评估 耦合模式 CMIP5
  • 简介:开展了基于嵌套的全球模式MIROC和区域气候模式WRF的动力降尺度模拟试验,检验该模式对中国气候的模拟性能,得到以下结论:全球气候模式MIROC和WRF都能较好地模拟出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下文简称气温)分布。WRF模式对气温场的描述更为细致,模拟出了四川盆地高温和中国最北方区域的低温。两个模式总体上对南方降水模拟好于北方地区,东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MIROC模式模拟的年平均和各季节降水与观测的空间相关系数在0.79~0.83之间,表明它对降水的模拟较好。WRF模式模拟的降水空间分布好于MIROC模式。MIROC模式在青藏高原东南侧存在虚假降水中心,WRF能有效改进该地区降水的模拟。两个模式对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均较差,WRF模式相对MIROC模式有一定改进。

  • 标签: 动力降尺度 地表气温 降水 年际变率
  • 简介:基于OASIS3(OceanAtmosphereSeaIceSoilversion3)耦合器,耦合区域气候模式RegCM3(RegionalClimateModelversion3)和海洋模式HYCOM(HybridCoordinateOceanModel),建立一个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并通过嵌套方法处理海洋模式的侧边界问题。运用该耦合模式对1982~2001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气候进行连续模拟,重点分析其对中国夏季(6~8月)降水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耦合模式基本可以模拟出中国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模拟的降水量值和年际变化在靠近海洋的沿海区域比参照试验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能够再现观测夏季降水经验正交函数第一模态(EOF1)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观测EOF1的时间相关性也比参照试验有较大提高;前6个模态的组合分析也表明耦合模式对长江中下游、山东半岛、海南岛等区域夏季降水的较大时间尺度气候分量的模拟改善更显著。

  • 标签: 区域 耦合模式 夏季降水 OASIS3耦合器
  • 简介:在墨西哥湾,分布广泛的下第三系威尔科克斯(Wilcox)深水扇沉积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但有关其与对应的陆上同时代河流相、三角洲相和浅海相储层的关系,人们还没有清楚的认识。采用一个大规模的三维地震数据集(8500km2,我们研究了未经勘探的得克萨斯州海岸带第三系下段的构造和地层,这个海岸带区域从古大陆架边缘下倾方向大约96km处延伸至深水油气发现上倾方向322km处。在马塔戈达湾(MatagordaBay)附近推断的整个古新统至上始新统层段都识别出了海底峡谷,但本次研究的重点是最年轻的海底峡谷。这些海底峡谷一般是3~4km宽、200~500m深。主下切谷的轴向大都是沿陆坡向下,但也有一些存在分叉现象。早期的盐构造运动似乎产生了不规则的古大陆坡地貌,陆坡的坡度被改变,从而影响了沉积物流动路径。从古地理的角度来看,这个海底峡谷沉积复合体处于大陆坡的中段到下段,位于威尔科克斯陆架边缘峡谷体系的正下倾方向。虽然这些海底峡谷并不是都一定与上倾方向上的陆架边缘峡谷连在一起,但它们属于墨西哥湾西部边缘一带大规模峡谷沉积复合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个复合体担当了已成功地进行过钻探的深水下第三系威尔科克斯浊积岩油气储层的沉积物输送通道。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于得克萨斯州陆架区的勘探前景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认识墨西哥湾古新世到早始新世的古地理也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海底峡谷 墨西哥湾 油气储层 早始新世 深水区 大陆坡
  • 简介:以最新钻取的SE2孔沉积物为重点研究对象,对晚第四纪以来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进行了精细研究,重建了研究区地层结构和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强潮型钱塘江河口湾和下切河谷的沉积模式。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河床、河漫滩、古河口湾、近岸浅海和现代河口湾5种沉积相类型,表现为一个较完整的I型层序,其内部层序界面、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海侵和海退潮流侵蚀面、体系域内海侵面发育。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自海向陆可划分为海向段、近海段、近陆段和陆向段4段,各段沉积序列和海陆相互作用程度不同。在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中海陆过渡部位首次明确划分出了古河口湾相,并对其沉积特征和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其形成时间在9000aBP左右,具有与现代河口湾不同的沉积特征,表现为中部为潮道砂体沉积,向陆渐变为受潮流影响的河流沉积,两侧被潮坪或盐沼沉积包围,沉积物在平面上自陆向海呈现粗一细一粗的分布模式。现代河口湾平面上自陆向海依次发育受潮流影响的河流沉积、粉砂质砂坎、潮道-潮流砂脊复合体和湾口泥质沉积区,沉积物呈现粗一细一粗一细的分布模式,与大多数河口湾常见的粗一细一粗的分布格局明显不同。

  • 标签: 沉积特征 沉积序列 分布模式 河口湾 下切河谷 钱塘江
  • 简介:在深度大于4500m的深到超深油气藏中,储层性能是一种很重要的风险因素。对美国得克萨斯州墨西哥湾海岸北部古近系威尔科克斯砂岩的分析,提供了有关浅到超深埋藏成岩作用期间储层性能演化的深入认识。使用深度为200到6700m、温度为25N2300C的样品,评价了威尔科克斯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埋藏作用的下降。根据岩石学数据和岩心分析解释了成岩作用和岩石物理性质。威尔科克斯砂岩主要是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平均成分是Q59F221K19。在本区的成尔科克斯砂岩沉积期间,物源区没有明显变化,而在下、中和上威尔科克斯之间平均的砂岩成分也没有改变。但砂岩成分却随层序地层位置有变化,例如低水位陆坡扇沉积砂岩所含岩屑要多于高水位或海进体系域的沉积砂岩。从这一陆上数据集的观测结果来看,沉积于墨西哥湾深水环境的威尔科克斯砂岩的岩屑含量可能要高于与其相关的高水位沉积同期层位。威尔科克斯砂岩的孔隙类型在较浅深度是原生和次生孔隙以及微孔隙的混合存在,而到较大深度变为次生孔隙和微孔隙占优势。威尔科克斯砂岩显示了稳定的孔隙度缩减,即从38℃时的33%减至132~(2时的12%,而在更高温度下几乎没有新的缩减。到1320C时,大多数原生孔隙已因机械压实作用而丧失或被石英胶结作用堵塞。尽管在深埋藏期间有平均3.5%的钾长石溶蚀,但次生孔隙的体积基本保持稳定。钾长石的这一晚期溶蚀体积被次生孔隙中沉淀的铁白云石、钠长石、伊利石和少量石英所抵消。存在于自生黏土、蚀变颗粒和基质中的微孔隙度的比例在最深的砂岩中有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发生的孔隙类型比例的变化以及总孔隙度的缩减改变了孔隙度一渗透率转换关系。由于大多数深到超深的威尔科克斯�

  • 标签: 埋藏成岩作用 长石砂岩 墨西哥湾 渗透率 古近系 超深
  • 简介:利用2007--2008年1—12月国家气象中心GRAPES云模式预报雨量资料,及同期江西区域天气雷达估测雨量及自动气象站实测雨量资料,比较其基本统计与地理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相关计算与结果分析,选取129个数据样本,计算分析它们之间的复相关性,并对其计算误差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雨量的复相关性较好。GRAPES云模式预测的时雨量值最大,比雷达估测的时雨量值及自动站实测的时雨量值偏大,自动站实测时雨量值次之雷达估测的时雨量值偏小。

  • 标签: 预报雨量 GRAPES云模式 雷达估测 实测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SIS海冰模式中引进两种盐度参数化方案即等盐度方案和盐度廓线方案对海冰模拟所存在的差异。利用盐度廓线方案导出的表征盐度与海冰温度间关系的方程比等盐度方案多出一项,将定义为盐度差异项。盐度差异项对海冰厚度的热力作用表现为:在海冰厚度增长季节(11月到次年5月),盐度差异项通过升高海冰内部温度,抑制海冰增长;在消融的第一阶段(6.8月),盐度差异项通过升高海冰内部温度加快海冰消融;在消融的第二阶段(9.10月),盐度差异项通过降低海冰内部的温度抑制海冰消融。但尺度分析表明,盐度差异项要比方程中队海冰温度作用最大项小1.2个量级,如果采用一级近似,可以略去盐度差异项,因此盐度差异项对海冰增长和消融影响很小。同时利用冰洋耦合模式(ModularOceanModel,MOM4),分别采用两种盐度参数化方案模拟北极海冰厚度和海冰密集度的季节性变化,模拟结果也表明两种方案模拟得到的海冰厚度和海冰密集度的季节性变化相差甚小。

  • 标签: 北极 海冰模式 盐度参数化方案
  • 简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一体化模式,逐渐成为国内大型勘察设计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亦是国际国内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目前国内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或施工企业对项目的运作情况,提出了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一体化运作模式。通过对目前国内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独立运作模式和一体化模式的对比研究和分析,结合典型的工程实例,总结和分析了采用一体化或近似一体化模式运作项目的优劣和经验。针对目前国内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实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一体化模式的困难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供相关部门或同行参考。

  • 标签: 岩土工程 勘察设计 一体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