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南京前段时期开展迎青奥“大干一百天,环境大扫除”活动,在强烈的问责机制下,许多环境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真正被动员起来的是市、区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人员,全社会的广泛动员仍显不足,如何广泛地动员社会各界投入环境治理中,并保持长效,仍是一个尚没有破解的问题。笔者认为城市治理中的社会动员能力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就此发表个人的一些观点。

  • 标签: 社会参与 城市治理 环境问题 政府部门 街道办事处 环境治理
  • 简介:去年7月15日是夏日里燥热的一天,在一片惊呼声中,只见一辆三轮车从人群中挤出一条道,消失在小巷中,而人群中倒下了一名穿着制服的城管队员。

  • 标签: 能量 社会 三轮车 人群
  • 简介: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规划的策略性区域,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正呈现出一个明显的"文化规划"趋势。以"西岸文化走廊"为研究案例,以上海徐汇滨江地区的文化规划实践为中心,展开介绍和论述,针对"西岸文化走廊"的规划及实施、政策及实效,对"西岸文化走廊"文化建筑的建设和文化事件的开展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并试图发现可供城市滨水区发展启发和借鉴的模式。

  • 标签: 城市滨水区 文化规划 文化建筑 文化事件
  • 简介:传统英美背景下的居住隔离研究,在定义、量度和尺度等方面已有丰富和深入的研究成果。然而,居住隔离会根据城市政治经济结构、阶级组成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我们对于世界上不同区域背景下的差异知之甚少。在ThomasMaloutas和KunikoFujita编写的《居住隔离的比较研究——理解社会背景的多样性》一书中,比较了全球范围内一系列城市,探讨了居住隔离的空间模式和发展趋势的巨大差异。

  • 标签: 居住隔离 空间模式 发展水平 城市政治 城市网络 阶级关系
  • 简介: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镇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专家、学者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章结合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文献分布、保护的必要性、保护的对象、内容、原则、方法与措施等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分析其不足,由此提出对未来的研究展望。

  • 标签: 历史文化村镇 保护与发展 保护原则
  • 简介:利用2008-2009年在广州、东莞、沈阳、成都、杭州、郑州六市完成的新移民配额抽样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计量方法,对中国大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现状及其机制展开研究。木研究将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分为"身份认同"、"生活方式"、"邻里交往"和"文化融合"四个维度。研究发现,以户籍为代表的制度因素对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影响显著,但职业、城市发展环境等市场机制已发挥重要作用。在融合的四个维度上,制度因素、市场因素、空间因素、家庭/个人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同。

  • 标签: 城市新移民 社会融合 机制 六市
  • 简介:升洲路与中山南路的交叉口,有一条徽派和民国建筑风格交融的街巷,“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以著名的甘熙宅第俗称“九十九间半”为文化依托,亲历了中国近现代几乎所有战乱和硝烟,目睹了人世间无数次的悲欢和离合,如今静静得卧在这里,安详地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缓缓地摇着蒲扇,娓娓道来过往的故事。

  • 标签: 历史文化街区 建筑风格 交叉口 近现代
  • 简介:当前,在我国的历史街区保护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过度的商业化,另一种是过分强调保护、排斥发展。基于此,文章结合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规划,在分析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文化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了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历史文化街区 可持续发展 改造规划 昙华林
  • 简介:城镇化进程中的外来移民聚居的问题,长期以来基于正规居住空间短缺、经济能力不足、城市规划管理的缺位与住房保障未覆盖等背景而提出讨论,其更多地是建立在正规化、他组织的制度框架之内。本文以人居"自组织"为视角,通过其适应性机制引导空间系统化演绎的过程,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空间绩效。其对当下的启示是:注重人居主体性参与、人居空间的时序性建构、人居社会机理完整性,以及推动相关体制变革建构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共生与协同等策略。

  • 标签: 自组织 非正规人居 演进 移民 城中村
  • 简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园区将从"规模化园区"时代逐步走向"功能化园区"时代。文章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阐述了全产业链下的文化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策略,并结合广西文化产业城的规划实践,从资源优势与产业选择、功能分区、项目设置、用地布局和交通组织等方面出发,对上下联动和横向扩展的全产业链,以及以市场化为主导、以公益性项目为辅的开发运营模式进行探索,希望能为其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 标签: 文化产业园区 规划设计 全产业链 广西
  • 简介:东亚国家的住房体系代表了与西方国家迥异的模式。然而,近年来东亚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变化,也导致住房模式出现了新动向。2014年出版的《东亚住房》一书,及时、敏锐地反映了该研究领域涌现的最新成果。该书聚焦于住房体系在东亚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政策中的角色和作用,同时收录了9个东亚国家的案例,揭示其住房体系如何应对新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该书不是一般描述性的区域研究著作,而是着眼于住房制度的内在机制及其在转型中的互动影响。

  • 标签: 东亚国家 住房制度 社会经济 人口变化 述评 能力
  • 简介:随着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城市中新旧区域的差距越发明显,城市中的一些具有历史文化遗迹的旧区出现自身活力丧失,逐渐衰败等问题。因而城市复兴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在城市复兴理论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方式被实践,而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复兴策略,也被越来越多地采用。文化是城市有别于他种文化的最小单位,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内涵。根据城市历史发展、地域特点对城市文化进行定位,才能塑造城市个性,增强地区的吸引力。以实际项目案例抛砖引玉,探讨如何以文化引导地区的复兴,塑造地区的特色,延续地区的历史文脉,达到“城市复兴”。

  • 标签: 文化 文化区 文化地标 创意产业 城市旧区 城市复兴
  • 简介:针对国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文化保护滞后、社会网络不可持续"、开发"性破坏等问题,探讨了此类问题出现的背景与危害,并对保护方法与理论提出了挑战。结合抚州文昌里街区保护规划,回顾街区的历史与现状,阐述上述问题在街区内的表现,从保护与发展兼顾的角度提出人文复兴与可持续保护总体策略,并从基于历史文化价值认知的保护共识与文化保护路径、街区社会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视角下的保护与发展平衡框架等方面进行论述。

  • 标签: 人文复兴 可持续保护 保护共识 文化保护 社会网络 平衡框架
  • 简介:随着城市发展进入转型发展阶段,面对发展诉求,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城市设计急需深挖城市特色,营造具有特色、宜居及活力的城市环境,且需创新多层次的设计控制体系,对接法定规划,确保城市设计的落实。咸阳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就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的设计实践,在详细分析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准中心城区的发展问题,在编制总体城市设计时,提炼城市空间、生态和文化方面"依塬拥水""秦风汉韵"的特质,将其充分运用到城市各个系统的营造中,并构建了"宏观—中观—微观"的控制体系,以保障城市设计各个层面的控制内容的实施,营建独具魅力和活力的中心城区。

  • 标签: 转型发展 总体城市设计 城市特色 控制体系 咸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