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首先可以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情况下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也可以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 标签: 人口 发展中国家 工业化时期 增长模式 阶段判断 农业社会
  • 简介: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由此产生的近期和长期经济以及社会影响应高度关注,及早绸缪。经济奇迹的背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年之久,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经济奇迹。大量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奇迹与先前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亚洲经济奇迹的共同点都在于“劳动力无限供给”,即有着相对劳动生产率而言的过剩劳动力。

  • 标签: 经济含义 人口变化 相对劳动生产率 亚洲四小龙 过剩劳动力 中国经济
  •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环太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程亚文在新一期的《领导者》上发表文章,认为世界人口在过去五十年间经历了近五百年来第三波大的变迁,其经济政治和社会影响在当前全面爆发。在人口因素的冲力下,大国关系以及全球政治的图景,都在发生并将发生巨大变化

  • 标签: 人口变化 变化影响 影响世界
  • 简介:隆德县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西麓,境内群山绵亘,沟壑纵横,关山险阻,水道西行,是西北联系中原、华中及西南地区的通衢要地,自古有“关陇锁钥”之誉。自宋朝天禧元年(1017)在兴隆川建羊牧隆城起,屈指算来,隆德建县已近千年。

  • 标签: 隆德县 人口变化 变迁 宁夏南部 西南地区
  • 简介:<正>天津体育学院出版的《体育教学与科研》1985年第三期发表了杨雨的《人口问题与体育管理》一文,从我国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三个方面来预测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体育管理内容的变化。在自然变动方面,预测到本世纪末,我国

  • 标签: 体育投资 体育教学 体育学院 人口问题 人口发展 管理内容
  • 简介:人口普查为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结构提供了翔实、可靠、准确的数据信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发展规模与结构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甘孜藏区人口规模的适度发展、人口结构的均衡发展对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 标签: 人口普查 藏区 人口结构
  • 简介:吓人的2000万和宜人的20年中国到底能养活多少人?这个问题前些年引起过很大的争论但无定论。其实,别说中国,北京能“装”多少人,也是一笔糊涂账。翻看北京历年的数据会发现,北京人口规模预测的历史是“不准”的历史,北京的人口控制规模已经走入了一个“屡设屡破”的循环。

  • 标签: 人口规模 北京 数量变化 人口控制 中国 历史
  • 简介:摘要:明清时期的扬州是东南地区地位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其经济繁荣,人口众多。但扬州人口并非一成不变,根据地方志与历史文献记载,可以发现明清两代扬州人口呈波浪型向上递增的趋势,在明初与清初降到谷底,随后迅速增长,嘉庆年间达到历史的最高点,之后缓慢下降。明清扬州人口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当时的社会变迁息息相关。

  • 标签: 明清 扬州 人口 社会变迁 时代特征
  • 简介:<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华侨人口及其职业结构与战前相比,不仅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使在战后的40余年,其前后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主要拟通过若干统计数字图表,试作一些分析说明。

  • 标签: 华侨 战后日本 职业结构 神奈川 日本政府 战后初期
  • 简介:一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就是相对价格较低的劳动力要素。丰富的人力资源来源于庞大的人口总量,因此21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口转变背景下的人力资源利用水平。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完备和失真、以户籍制度为特征的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和转型时期就业政策滞后效应等客观因素,中国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着大量的扭曲现象,人力资源利用水平和就业效率低下。此外,一方面中国总体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而另一方面在少数行业和局部地区却出现了“教育深化”的现象,造成稀缺资源

  • 标签: 中国经济发展 人力资源利用 相对价格 劳动力要素 局部地区 生产要素
  • 简介: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人口环境因素是直接影响消费者市场需求变化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人口规模、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家庭规模和结构、人口的流动、人口的职业等。作为“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应注意其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对于房产开发商而言,也应关注人口环境的变化,并研究其变化趋势对住宅市场的影响,从而制订积极的营销计

  • 标签: 住房市场 住房需求 人口 住房开发
  • 简介: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并运用中国1989—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我们通过不同的识别方式和各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发现: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与人口政策转变带来的抚养系数下降导致中国储蓄率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对储蓄率上升的贡献随着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被强化,但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被弱化。在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各种因素后,我们的结果基本稳健。

  • 标签: 生命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变化 中国高储蓄
  • 简介:民政部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人口出现三个比较明显的变化趋势:一、人口老龄化。一部分特大城市迅速变成老龄化城市。老年人口明显增加。二、“无单位归属人员”日益增多。除过去少数未就业的家庭妇女和个别社会闲散人员外,又增加了大量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待业青年和失业人员等。三、外来人口大量增加。被调查的居民委员会平均有暂住人口115人,最多达1000人。我国城市人口的这一变化,对城市微型社区建

  • 标签: 城市人口结构 人口老龄化 私营企业主 外来人口 社区建设 暂住人口
  • 简介:摘要:90年代中期,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优势开始全面凸显,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参与率)数量在2011年达到7.96亿人峰值,随后开始下行,现今大规模人口资源红利时代已趋近尾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低生育意愿有固化趋势。在新人口形势下,基础教育将面临什么,要提前思考什么。

  • 标签: 新人口形势 基础教育 学生人数
  • 简介:摘要:建立基于人口和经济变化的能源消费量预测模型和区域碳排放量预测模型(问题二)。对于人口和经济变化的能源消费量预测模型,本题首先运用ARIMA、GM(1,1)和Logistic模型对人口总数进行预测,运用ARIMA和GM(1,1)模型对GDP总量进行预测。其次,通过MAE、RMSE和R^2对不同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估,选取最优模型预测的人口和经济指标建立能源消费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10-2020年使用标定后的回归模型计算能源消费结果与真实能源消费结果拟合较好,2035年该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36000万tce左右, 2050年将达到38000万tce左右,并且“十四五”到“二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费增长逐渐放缓。

  • 标签: 能源消费预测 ARIMA GM(1 1) Logistic
  • 简介:美国气象学家汤普森(TOMPSON)曾预告过未来的世界气候有一幅可怕的前景:公元2000年后全球气温将持续不断的上升:到公元2050年英国平均气温比现在高3℃,亚欧大陆内部升高幅度更大,将会出现严重的干旱;公元2150年,由于南北两极冰帽融化,海平面上升近2米,沿海肥沃低平的三角洲地带将被淹没;公元7000年气候转向寒冷,8000年后将是另一个冰河时代。汤普森对未来气候的论断,究竟有多大程度的正确性,我们需要加以研究。但目前出现的气候短期变化,在全世界比较敏感的领域——粮食与人口问题及其随之而来的大量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人们普遍而严重的关注。本文将对此作综合评述与分析。

  • 标签: 气候变化 未来气候 全球气温 世界气候 南北两极 汤普森
  • 简介:人口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困扰中国发展的热点问题。其中,耕地是土地利用中变化最显著的一类。目前,国内正面临着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等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系列问题,而人口数量是土地利用变更尤其是耕地变化的直接因素之一。为此,通过分析中国2001—2005年间耕地变化人口的关系,即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各类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一元、二元空间自相关分析来研究人口与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验证了人口是耕地变化的活力因素之一。

  • 标签: 全国数据 地级城市数据 空间自相关 空间分布
  • 简介:一、中国传统文化、家庭的特点及其对寿险消费的影响。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人口的数量与结构以及每个人的价值观念、态度、信抑、教育程度和习惯等的变化,对寿险消费需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社会文化因素的总和构成了寿险经营的社会人文环境。

  • 标签: 消费需求 结构变化 空巢家庭 寿险需求 质量成本 中国传统文化